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1年7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7-0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1-07-0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中国气象局定于7月5日上午10:30在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召开2021年7月新闻发布会,届时将发布入汛以来天气气候情况、7月气候趋势预测、风云三号E星有关情况及应用展望等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王志华: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1年7月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

    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和7月气候趋势预测及防汛减灾建议。

    2021-07-05 10:32:08

  • 王志华:

    首先介绍6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6月,全国平均气温20.8℃,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平均降水量91.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8%。

    全国天气气候总体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暴雨过程频繁。江南、华南等地暴雨天气较为频繁。6月1日,惠州龙门龙华镇最大3小时雨量400.9毫米,突破广东省历史极值。6与26日至7月1日,南方出现了最强的降雨过程。6月中旬,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出现连续降雨天气,6月15日黑龙江塔河(64.4毫米)、6月17日北极村(59.5毫米)降水量均破当地6月日降水量极值。嫩江形成2021年1号洪水。

    二是强对流天气多发。1-3日,东北、华北、黄淮出现雷暴大风天气,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阿城区出现龙卷风(1日),造成人员伤亡。6月25-26日,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等地飑线过境,出现雷暴大风、冰雹,最强小时雨强达88.4毫米,其中6月25日14-15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出现龙卷风。

    三是西南地区旱情缓解。6月上旬和下旬,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旱情缓解,但云南西部、四川东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和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干旱持续。

    四是中东部出现区域高温。6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出现4次阶段性区域高温天气过程,发生在4-8日、14-21日、19-24日和26-30日。其中4-8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及湖北西部、陕西东南部等地出现的高温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河南博爱和焦作、河北任县、陕西白河等多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

    五是热带低压登陆海南。6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个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6月12日上午,热带低压在海南省陵水县沿海登陆,12日16时加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小熊”。受其影响,海南、广西、广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降雨对缓解当地旱情和增加水库蓄水有利。

    6月,针对各类气象灾害,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44681条,雷雨大风、冰雹、大风灾害风险等预警信息发布数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71.3%、57.1%、22.7%。这些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截至到7月1日,入汛以来(4月1日至7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6.3℃,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其中广东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海南为次高。全国平均降水量21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2%;中东部大部地区偏少2~5成,但内蒙古东北部、辽宁南部等地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1倍以上。

    下面为大家介绍7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及防汛减灾和农业生产建议。

    预计7月,东北、内蒙古东部、华北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需防范暴雨洪涝及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西南地区、西藏东部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需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预计7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应需防御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预计7月份江南、华南等地气温偏高,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有阶段性高温热浪,需注意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防暑降温的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水热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总体有利。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华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部分农田可能出现湿渍害和洪涝灾害;建议各农区加强农田水肥管理,降水过后及时排涝降渍,促进作物稳健生长。江南东部、华南大部气温偏高,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江南东南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高温伏旱;建议各地科学用水,做好高温干旱的防范工作;早稻区注意以水调温,防范高温影响充分灌浆,晚稻区加强秧苗管理,以防高温灼伤秧苗。

    此外,7月份,各地高校、中小学生陆续放暑假,外出旅游人员增多,特别提醒要关注各地强降雨和高温等高影响天气预报,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南方高温天气多,需做好电力供应和高温中暑人员增多的卫生应急准备等工作。

    2021-07-05 10:40:37

  • 王志华:

    刚才给大家通报了7月份的气候趋势预测和相关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雨带位置变化,降雨主要落区;二是关注南方高温地区;三是关注台风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下面介绍未来十天全国天气预报。

    预计7月10日之前,中东部主雨带位于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黄淮南部等地,华北东部、东北多阵雨。11日之后,主雨带东段北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降雨增多。

    预计未来10天,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汉、江淮、华南南部沿海以及云南西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局地超过3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

    此外,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将有4-8天日最高气温35~37℃的高温天气;新疆盆地地区、内蒙古西部将出现37~39℃、局部40℃以上的高温天气。

    此外,6-7日,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将有1-2个热带风暴生成。受其影响,华南南部沿海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2021-07-05 10:45:57

  • 王志华:

    我向大家通报的内容就到这。今天早晨,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下面请张鹏先生介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整体情况及应用展望。

    2021-07-05 10:47:33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 张鹏:

    谢谢主持人,我现在心情依然非常激动,这颗卫星孕育了我们团队10年的心血。

    风云三号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目前已发射风云三号01批和02批两个批次4颗卫星。风云三号03批卫星包含四颗卫星,按照黎明、上午、下午三颗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一颗倾斜轨道降水测量卫星布局安排,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三号03批的首发星,是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第5颗卫星,也是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卫星设计寿命8年,装载了11台套遥感仪器,其中3台全新研制、7台升级改造、1台业务继承,将在天气预报、气候和生态环境监测、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空间天气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风云三号E卫星有四大方面的综合监测能力。

    一是红外和微波组合的三维大气高精度探测能力。卫星上装载有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能够每天为天气预报提供黎明和傍晚两个时次宝贵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垂直分布探测资料,弥补上午卫星、下午卫星在时间尺度上的观测间隙,有效改进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将实现同北斗导航卫星的协同观测,完全自主获取高层大气温度、湿度、电离层和洋面风场的信息。

    此外,在黎明/傍晚时段的三维大气监测和表面成像能力,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的监测诊断分析,晨雾、林火等气象和环境灾害的监测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是主被动结合的洋面风场探测能力。除了刚才提到的洋面风场被动获取技术,由于洋面风场是天气预报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FY-3E卫星新增了双频风场测量雷达,这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上首次装载的主动遥感仪器,可以提供对包括风速和风向的全球洋面风场的高精度测量信息,并通过与全球导航卫星海面反射信号的同平台观测,提供空间观测密度更高的洋面风场信息。

    三是手段丰富的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大家知道,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唯一的驱动能量。由于黎明卫星的一侧始终面向太阳,所以非常适合对太阳进行监测。FY-3E卫星装载了太阳辐射监测仪和太阳辐照度光谱仪,其中太阳辐射监测仪是一个国际比对型的仪器,获取高精度太阳总能量监测数据;太阳辐照度光谱仪是一台新研设备,获取太阳从可见光到红外的细分太阳光谱能量,可以实现对入射到地球的太阳能量的精细化监测。FY-3E卫星上还有一台微光型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可以提供背景城市灯光合成,判断区域经济活跃程度。同其他仪器协同工作,FY-3E卫星还能提供海面温度、陆表温度、大气臭氧浓度、出射长波辐射、积雪、海冰等产品,揭示地气系统能量平衡、陆海表面温度等气候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持续强化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系统监测能力。

    四是先进的太阳和空间环境综合监测能力。FY-3E卫星装载了三台专门用于空间天气监测的仪器,新增的太阳X-EUV成像仪是国内首次搭载,也是国际上首个同时用X射线和极紫外这两个波段对太阳成像的仪器,这台仪器可以实现对空间天气扰动源头——太阳的监测,获取X射线和极紫外波段的多通道、全日面、高灵敏度图像,对于太阳耀斑、冕洞和暗条爆发等太阳活动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多角度电离层光度计可以实现日夜交界面上气辉变化的监测,从而对日侧、夜侧和曙暮光交界区域的电离层进行探测。此外,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针对卫星周边环境的磁场、电场和高能粒子情况进行监测,守护卫星在轨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1-07-05 10:50:46

  • 张鹏:

    风云三号E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星上载荷的研制,中国气象局承担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和运行任务。在风云三号系列前4颗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工作基础上,中国气象局组织技术队伍完成了针对FY-3E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建设和改造任务,在仅新增1部地面接收天线的条件下,对原有14部境内外的天线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星地协同的接收资源动态调配能力,增加了计算机资源池化的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增加了综合利用地面站网的天地一体化产品综合检验能力,核心软件和算法均为自主研发,安全可控,将确保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业务运行、数据服务和资料应用等任务,确保卫星应用效益的发挥。

    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后,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风云三号D星按照黎明、上午、下午进行三星组网观测,可以实现每6小时全球资料完全覆盖,满足数值天气预报卫星资料同化的要求,提高和改进预报精度和时效。预计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GRAPES中同化国产卫星仪器数量将由11个增加到18个,同化数据量增加50%。在仅使用国产卫星情况下,FY-3E卫星资料的使用可以将预报精度提高约4%,预报时效延长约12小时。

    FY-3E卫星投入运行后,将使我国成为国际上首个拥有黎明、上午、下午三星组网能力的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我国气象卫星的观测业务体系,将显著增强风云卫星在国际上的业务独特性和全球观测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05 10:52:59

  • 王志华:

    谢谢张鹏先生,风云三号E星的发射将会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监测和天气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期待卫星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效益。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21-07-05 10:54:33

  • 中国日报记者:

    风云三号E星是03批的第一颗星,未来03批还有哪些发星计划?

    2021-07-05 11:00:45

  • 张鹏:

    风云三号03批是风云三号系列的第三批研制任务,这批研制任务国家一共批复了四颗卫星。风云三号E星是这四颗卫星的第一颗星,后续还有三颗卫星在研制,并将在后续陆续投入应用,其中包括正在研制当中的06星,是将来上午星的接班卫星,还有风云三号的08星,是未来下午星的接班卫星。还有风云三号07星,是低轨道卫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太阳同步卫星,是一颗低倾斜轨道卫星,主要利用主被动微波遥感测量技术,帮助我们获取更高精度的降水强度和落区的监测任务。

    2021-07-05 11:03:27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6月以来南方强降水偏多,未来几天还将持续吗?现在已经进入7月,雨带位置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021-07-05 11:10:37

  •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 薛建军:

    从今天开始,我国东部主雨带将逐步由长江中下游北抬至淮河流域,这个雨带在7月10号之前,江汉、江淮、黄淮及四川盆地等地累计雨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5-8成,7月11日之后,雨带再次北抬,在西北东部、华北等地降雨比较多。5日要重点关注湖北西南部、重庆东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10日至11日要重点关注四川盆地北部。也特别提醒,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地山区要特别防御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

    2021-07-05 11:12:55

  • 王志华:

    汛期雨带位置的变化,决定我们防汛重点转向哪些区域,提醒大家关注。

    2021-07-05 11:13:30

  •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东北入汛以来是否降水偏多?什么原因导致的?未来强降水还会持续吗?

    2021-07-05 11:14:21

  • 薛建军:

    6月上旬及中旬由于东北冷涡系统活跃,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进入6月下旬,转为高度场正距平控制,东北亚阻塞形势建立,除东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外,其余大部地区降雨偏少。进入7月,内蒙古东北、东北西部和北部降水偏多。预计未来10天,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降水仍然偏多,6日至7日是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7日是吉林、辽宁,要防范局地的强降水、强对流天气。要注意,发生短时强降水时,经过桥梁或者路段一定不要冒险。到11日以后,雨带北抬,天气系统还会有调整,东北地区仍要关注强降雨。

    2021-07-05 11:16:51

  • 王志华:

    东北降雨的特征会发生一些阶段性的变化,10日之前以阵雨为主,是冷涡天气系统造成的,11日之后雨带北抬出现的降水会更强。

    2021-07-05 11:19:27

  • 中新网记者:

    刚刚提到,此次发射的气象卫星,有助于监测早晚的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它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2021-07-05 11:20:44

  • 张鹏:

    这颗卫星是带着我们看世界各地日出日落的卫星,它的观测时段非常特殊,是黎明和傍晚时段,特别在黎明时段观测时间是5点45分,比全国天气会商早2个多小时,为预报员提供了更全面丰富的观测手段和信息。刚才也提到风云三号E星上搭载了非常丰富、完善的遥感仪器设备,对帮助预报员深入理解强对流的机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另外,这颗卫星综合观测能力非常强,利用红外-微波、主被动遥感等等相结合的观测手段,可以提供对流云顶的温度、内部热力结构以及周边环境场的温度、地表海表状态等信息的系统化观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强对流天气的科学认知能力。

    2021-07-05 11:24:21

  • 中国科学报记者:

    6月受降水影响,嫩江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7月防汛应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2021-07-05 11:25:43

  • 薛建军:

    刚才说到,7月份雨带北抬,要关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另外,台风可能会导致华南地区降水,华南、江南防汛也很重要。除了华南、江南地区以外,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都要关注强降水引起的汛情变化。

    2021-07-05 11:26:31

  •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贾小龙:

    我补充一下,进入7月份雨带北抬比较明显,我国主要多雨区在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像松花江和嫩江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长江流域上游和中游,降水都是偏多的,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汛情或者洪涝灾害,这些流域也是未来7月份防汛的重点。

    2021-07-05 11:27:48

  • 王志华:

    7月份的防汛重点区域一个是北方的流域,还有一个是东南沿海台风带来的暴雨影响,需要进一步防范。

    2021-07-05 11:29:14

  • 新京报记者:

    华北即将进入“七下八上”时期,目前华北降雨情况如何?后期会有类似南方这种持续强降雨天气出现吗?

    2021-07-05 11:29:32

  • 贾小龙:

    6月份,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是66.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8%。

    根据预测,华北雨季可能在7月中旬前期开始,较常年平均开始时间7月18日偏早,雨季降水量偏多。最新动力气候模式预测,7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华北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做好城市内涝和河流阶段性洪涝的防御准备。

    2021-07-05 11:30:04

  • 王志华:

    刚才提到的华北雨季将较常年偏早,最近北京降水比较多,主要还是强对流天气,今天晚上北京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2021-07-05 11:30:26

  • 东方卫视记者:

    刚刚提到此次发射的卫星增加了很多先进仪器,有利于气候方面的监测和研究,能否请专家介绍一下它对于观测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吗?

    2021-07-05 11:31:43

  • 张鹏:

    谢谢您的问题。气候系统包含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生态。首先,风云三号E星具有精细、精准的太阳能量监测能力,而太阳能量是驱动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输入能量。第二,这颗卫星有综合的地球系统观测能力,因为气候系统是多要素的,风云三号E星搭载的遥感仪器,从地面到大气到空间天气到太阳,有各种丰富的遥感产品,可以为气候提供多要素的监测支撑。第三,这颗卫星比前两个批次卫星的寿命更长,01批是科学试验卫星,三年。02批是五年的业务工作寿命。03批业务设计寿命提高到8年,实际工作年限还会超过8年,所以它可以提供长期、稳定、高精度的全球尺度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相结合,将系统性帮助科学家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理解。谢谢。

    2021-07-05 11:33:42

  • 王志华:

    今天提问的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和关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延安——人民气象事业发祥地”在中国气象科技展馆正式开展。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怀与指导下,人民气象事业于1945年3月发祥于延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气象观测站和第一个气象台。主题展通过再现延安时期人民气象事业艰苦创业的历史画卷,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请大家移步发布会场外的展厅,我们为大家详细讲解。

    2021-07-05 11:33:58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