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硬队伍立过硬行风——聚焦行风建设三年行动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1-12-14 16:15:54  |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  责任编辑:

 

走出南京市浦口区社保中心大门时,石丽愁容不再。“听工友说,以前办工伤赔偿要跑好几个部门问,来来回回可折腾呢,没想到现在跑一趟就问明白了!”

快办、高效、便捷、暖心,人社行业新风正沁润着群众办事的一枝一节。树立新风,队伍建设是基础。行风之变的背后,是一轮轮干部队伍提能力转作风的淬炼。

“因为老板跑了,她的工伤赔偿还涉及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我只负责社保五险经办,以前遇到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只能将他们指向对应的业务部门,常被误认为在推诿。”接待石丽的窗口经办人员姜婕说,如今自己“问不倒”的从容,正是源于练兵比武活动的“能力重塑”。

窗口是行业的脸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2019年,以“练兵比武强技能、人社服务树新风”为主题的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在全国人社系统窗口单位开启。创建题库、开发系统、个人自学、轮岗实践……各地人社部门闻令而动,在窗口单位掀起比学赶超、争当服务标兵的热潮。

以比促练、以练促用。三年时间,练兵比武活动成为窗口工作人员自我提升、快速成长的重要渠道。岗位练兵常态化,66.7万余名干部职工参加“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线上练兵,实现“窗口人员必学、新进人员必学、新出政策必学”。技能比武多样化,建立起省内赛、全国晋级赛、全国决赛阶梯型比武机制,涌现了一批人社“知识通”和“岗位练兵明星”。

上班前先读政策文件,午休时练习系统操作,晚上刷题库,到人社部在线学习平台“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答题,已成为姜婕的生活习惯。在今年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统一在线比试中,她勇获全国“岗位练兵明星”称号。

“练兵比武活动不仅仅是一场场考试,更是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人社领域各大板块业务的机会,增强了我们为民服务的底气。”窗口工作人员从“单科通”变为“全科通”,服务窗口从“业务分设”变为“综合服务”,群众办事也从“一个事项跑多次”变为“多个事项跑一次跑零次”,脸上绽放出越来越多满意的笑容。

人人是窗口、处处是行风。“窗口竞技”带动“全民健身”,一波荡起千层浪,一时间,全系统“学政策、钻业务、强技能、优服务”的氛围蔚然成风。

7月23日下午,兰州市下起了大雨,但没能阻挡人社部机关青年干部小李到窗口暗访的脚步。

提前反复学习、厘出暗访事项,仔细查看窗口建设、大厅秩序、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模拟真实问题,体验办事感受……今年4月,“青年干部调研暗访”行动在人社部部属各单位启动。419名机关青年干部结合出差、探亲休假等机会,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用陪同的形式,对503个基层人社服务窗口进行了调研暗访。

“坐屋里打电话和坐一起面对面,心和心的距离不一样。”小李去了甘肃、河南、山西等地的多个基层窗口暗访,体会深刻,道出了暗访干部的普遍心声,“既有利于促进自身政策业务水平,推动政策制定沾上烟火气和泥土香,更有利于把工作真正做到百姓的心里去,把初心践行到为民办实事的日常中,推动基层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经办落实是最后一公里,政策制定是最先一公里,只有全链条畅通无阻,群众办事才能舒心便捷。就在青年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的同时,作为政策制定者、流程设计者的关键群体——厅局长、局处长,也从办公室走到窗口一线。

“档案存放地点、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户口所在地……这些情况,就在我们社保中心的数据库里,为什么还要参保人员自己填写?”当北京市劳服中心主任崔永刚来到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以群众身份实地体验“申请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事流程时,自己也被难住了。“企业和个人一共要填写并确认43个项目!至少要3天才能完成!”

发现问题后,崔永刚立即组织负责此项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处认真分析研究,协调局信息中心、社保中心,新建“退休人员基础信息采集填报系统”,通过共享数据库,将填报项目从43项精简到3项——身份证号码、家庭联系人、联系电话。

事非经过不知难。线上动手操作,线下窗口亲自经办、亲身体验、陪同办理……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人社系统兴起的“厅局长走流程”“局处长走流程”活动,不仅走红网络,更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人社系统建强队伍、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品牌。

“通过亲身体验办事流程,打破领导干部坐机关、关屋内查找和解决问题,真正体验群众办事的难处,切实转变服务作风。”安徽省人社厅厅长徐建说。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厅局长”“局处长”走流程走出数百条便民措施,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以过硬的队伍立过硬的行风。经历一次次提能力、转作风的洗礼,广大人社干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镌刻心中、落在行动。(黄欢)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邮箱:zz@china.org.cn wangr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