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
人社部宣传中心主任王明政主持发布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情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介绍情况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长陈奕威介绍情况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介绍情况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佛山电视台记者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欢迎来到智造之城佛山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于12月18日至20日举行,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大赛的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2021-12-17 15:02:37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先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先生、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长陈奕威先生、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先生。
首先,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先生介绍大赛整体情况。
2021-12-17 15:04:20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大赛的持续关注。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于明天,即12月18日,在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设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博士后制度是全球通行的吸引培养使用优秀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博士后制度于1985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建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36年的发展,已设立7200多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累计招收28万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博士后绝大部分成为单位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骨干,其中150人成为两院院士,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举办大赛,有利于激发博士后人才创新潜能,释放博士后创业活力,推进博士后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产生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助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举办大赛,探索博士后“揭榜领题”解决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新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博士后人才培养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举办大赛,有利于促进高水平学术交流,吸引人才开放合作,发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本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人社部领导和广东省政府领导将出席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
(一)大赛组织工作
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佛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为做好大赛组织工作,我部会同广东省成立了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人社部、广东省、佛山市有关单位组建执委会,负责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为确保大赛公平公正举办,大赛组委会聘请9名院士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大赛的赛事组织、评审工作等进行指导,聘请12名科技型企业家、专业投资人、创新创业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参赛项目和博士后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指导,邀请200多名评审专家,涵盖技术、投资、研发、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领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赛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二)比赛项目情况
本届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划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节能环保、现代农业与食品、其他等八个专业领域。决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并对获得金银铜奖的项目团队核心成员中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证书,总奖金额达1200多万元。
(三)参赛代表团及参赛选手情况
本届大赛共吸引超过5000个团队/项目报名参加,报名总人数2.4万人。经过地方预选和推荐,共有来自全国47个代表团的超过1400个团队/项目入围总决赛。由于疫情原因,有的团队/项目将在线上参加比赛,线下参赛的团队/项目共870多个,线上参赛的团队/项目有510多个。海外(境外)赛均通过线上途径参赛。各地各设站单位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举办预选赛,为大赛举办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广东、江苏、北京、天津、浙江、湖北、四川、安徽、重庆、山东、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省市和单位入围决赛的项目数多达30个以上。
(四)大赛主要活动安排
本届大赛赛事活动共3天,12月18日上午举行开幕式,18日至20日为比赛日,12月20日晚上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将集中向获奖选手颁奖。闭幕式之后,将举行获奖选手见面会。
总决赛期间,还将同步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全国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将参会设展。设置200多个人才交流展位,提供优质岗位超2000个。深创投、毅达资本、元禾控股、火山石投资等全国知名创投机构和200多家企业将参加对接。我们还将同步进行线上展示,公众可用电脑、手机登录,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参观。
本届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今天上午,我们举行了大赛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信、中国南方航空等13家知名企业成为大赛战略合作伙伴,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息中心等6家单位为大赛提供设备设施和技术支持,中国网、南方日报等10家媒体合作伙伴为大赛提供宣传服务。此外,有650多名志愿者为大赛提供志愿服务,还有大量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为大赛提供防疫、安全保障等服务。
以上就是我介绍的基本情况。
2021-12-17 15:05:40
谢谢李金生先生的介绍。下面,请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先生介绍专家评审工作情况。
2021-12-17 15:12:47
《中国博士后发展报告(2021)》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指导下,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大数据研究院编写、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
该书的出版主要是为了记录中国博士后制度36年来的发展轨迹,总结全国各地博士后工作的成功经验,充分展示2020年以来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绩。能够为各级博士后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博士后设站单位做好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借鉴,为中国博士后制度研究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
该书按照蓝皮书的体例编写,全书42万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数表相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该书系统总结了2020年以来中国博士后事业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创新创业、管理服务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博士后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下一步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汇总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博士后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收录了2020年以来博士后育用平台和载体建设、博士后进出站及综合评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等专项工作的相关数据;汇总了“中国博士后实施35周年座谈会”上的工作讲话、代表发言、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全国优秀博士后工作管理者名单,以及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的纪念活动等情况。
该系列丛书自2015年首版发行以来,已连续编写出版6部,为博士后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资料。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大数据研究院的编写团队和博士后设站单位表示感谢。
2021-12-17 15:14:45
谢谢夏文峰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长陈奕威先生介绍大赛筹备情况。
2021-12-17 15:20:05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把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交给广东承办,充分体现了对广东博士后工作的肯定,对广东的信任和支持。这次大赛对我省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本届大赛,李希书记要求全力办好大赛,马兴瑞省长要求全力抓好筹备工作。目前,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有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一是场地设施准备充分。本届大赛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场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布展面积近9000平方米、人才项目交流专区面积超过7500平方米。大赛活动现场设在潭洲国际会展中心B区6-10号馆,其中6号馆为成果展示专区、7号馆为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专区、8号和9号馆为大赛赛馆、10号馆为餐饮区。开闭幕式舞台、竞赛馆、成果展展馆、交流对接馆等场地场馆已全部搭建完毕,大赛硬件设施、网络通讯设施、软件系统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线上成果展馆的VR已经全部拍摄完成。
二是技术支持保障有力。开发赛事评审实时评分系统,组织160名高校教师担任工作人员,保障赛事评审高效有序进行。开发大赛管理服务平台“赛务通”,参会人员可通过手机平台报名参会、上传健康状态、查阅酒店和用餐信息,领队与管理服务联络员可通过“赛务通”对本参赛代表团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服务。安排专业人员和专门设备,做好线上参赛技术保障,保证线上参赛选手顺利参赛。与中国网、佛山传媒等媒体合作,在赛场设立直播间,进行赛事现场网络直播。
三是开闭幕式亮点纷呈。开幕式将于明天上午在佛山市潭洲国际会展中心B区举行,力求简洁大方,凸显“人”的要素,以庄严、热情、科技、未来为主基调,将艺术表现形式与科技力量相结合,以科技光影渲染整场活动,展示创新特色、创业文化、科研元素。闭幕式将于12月20日晚在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举行。闭幕式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融合广东武术等文化民俗元素,设计传承之路、探索之途、跨越之旅三个乐章将颁奖环节和闭幕式流程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配套活动推进有序。本届大赛既是高水平的竞技舞台,又是全方位展示博士后事业发展成就的盛会。我们在稳步推进大赛筹备工作的同时,也积极筹备“一展一会”两项配套活动。“一展”是指全国博士后工作成果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各省区市和独立设站单位的博士后工作成果,并同步组织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全国超1800家单位线上发布岗位8000多个,210家招聘单位将在大赛现场开展招聘。“一会”是指在珠海横琴举办的2021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将设置发布2021年度“博新计划”十大创新成果、举办“人工智能新生态”主题论坛等环节。
五是安保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成立应急安全保障小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各类方案预案,全面做好酒店场馆安全、参会人员安全审查、重点车辆人员进出路线等排查工作,全面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预案体系,确保所有大赛人员在交通站点、酒店、赛场闭环管理,对各重点环节制定具体、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大赛设立了现场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现场安保、交通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组,有序分解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实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预案到位和措施到位,保障大赛安全平稳。
明天,大赛就要开幕了,我们将竭诚为参赛选手和各位嘉宾提供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我们相信,在组委会的坚强领导、执委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选手、评委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将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办成一届成果显著、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全国博士后人才盛会!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1-12-17 15:22:08
谢谢陈奕威先生的介绍。下面,请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先生介绍大赛期间防疫及后勤保障工作。
2021-12-17 15:32:59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本次大赛规格高、规模大、涉及面广,加上目前国内外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对后勤、安保和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举全市之力办好大赛,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为每一支参赛队伍和每位来宾提供优质、专业、贴心的服务。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后勤保障组,由1名市委常委担任后勤保障组组长。将大赛嘉宾接待、来宾的食宿行服务、安全管理、应急保障、志愿者服务等各项工作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比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负责嘉宾接待、市人社局负责所有来宾的食宿行、市公安局负责整个大赛安保工作、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应急保障、团市委负责招募培训志愿者队伍。
二是组建服务团队。成立了大赛行政接待小组,组织47个市级行政部门与47个参赛代表团紧密对接,开展一对一全方位服务;由市委市政府接待办牵头成立专家接待小组,为每一位专家评委提供一对一服务;招募和培训志愿者650余人,在比赛场馆内外、机场、高铁站和火车站等提供周到服务。
三是备好赛事场馆。根据赛事要求,将潭洲会展中心北区5个馆全部用作赛事活动场馆,为大赛提供充足的场地保障;在场馆增加通风设施,优化网络电讯服务,设置休息区、餐饮区、茶歇区等。在比赛场馆还配置了沙发、热水等,努力为评委嘉宾和比赛选手提供安静舒适的比赛环境;将佛山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作为大赛闭幕式举办场地,在确保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是统筹安排食宿交通。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大赛期间各参赛代表团的食宿交通实行统一闭环管理。住宿方面,所有代表团集中入住场馆附近30分钟车程内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我们在每间酒店都安排了后勤服务人员、公安安保人员、医疗服务人员以及志愿者,确保参赛人员有任何需求,都能够得到迅速响应;并在酒店提供免费核酸检测。交通方面,组委会提供免费直通车、穿梭巴士等往返酒店至机场、车站、赛场,目前已准备商务车、大巴车等各类车辆415辆;在广州南站、白云机场协调开通大赛专用绿色通道及临时停靠站点,设立接待专区,专人提供乘车指引服务,并将根据各团队人员到达情况迅速调度车辆,确保到站等待时间不超过20分钟。市内交通出行,将安排班车或专车负责交通出行,并与公安部门对接确保路线畅通。餐饮方面,将在场馆内免费提供午餐,设置专门就餐区,实行分区域、分时段错位错峰用餐;在酒店提供早餐和晚餐,实行专区用餐,提供可口美味又有岭南特色的菜式。市场监管部门已提前介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大赛餐饮安全。
五是强化应急安保。我们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要求,设立应急安保工作专班。公安部门专门制定了大赛安全保卫工作总体方案,成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将安保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警种和辖区,计划安排安保力量450人次,做好场地、人员、车辆、活动等各方面安全保障。场馆应急方面,制定了应急预案,设立应急通讯联络组、现场救护组、疏散引导组、安全保卫组、应急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我们还为所有参赛人员、工作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六是细化疫情防控。精准建立疫情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人社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提档升级”总体要求,科学筹划、周密组织,针对性出台分级分区分类管控措施,建立起“1+2+8+4”(即1个总体方案,2个应急处置预案,8个专项方案,4个防控技术指引)的疫情防控方案预案体系。
以上是我对本次大赛后勤、安保和疫情防控方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在大赛赛务通、微信公众号有更详细的介绍,如有疑问,也可以随时可以咨询我们的工作人员。
谢谢大家。
2021-12-17 15:41:15
谢谢乔羽先生的介绍。下面各位媒体朋友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1-12-17 15:52:58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通知》,请介绍一下文件的相关情况。
2021-12-17 15:53:46
为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我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通知》,旨在搭建好企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博士后制度在推动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通知》主要包括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行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国家、省级、设站单位三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已经开展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的省份,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对尚未开展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的省份,要抓紧协调,制定实施细则并开展相关工作。二是改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方式。根据企业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需求,采用更为灵活、高效、便捷的设站方式,对新设博士后工作站实行条件控制、科学评估、动态管理,不再进行全国统一评审。支持研发实力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重点企业优先设站,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设站的支持力度。健全对科研工作站的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三是优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服务。按照统筹规划、稳步发展、确保质量的原则,优先支持技术开发条件较好的园区或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激发企业创新潜能,引导更多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通知》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适时印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工作指南》,完善博士后分级管理体制,充分激发企业设站单位的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推动广大企业博士后加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为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集聚优秀博士后人才。
2021-12-17 16:08:55
作为我国博士后制度设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本届大赛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2021-12-17 16:09:35
谢谢您的提问。本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博士后制度设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规模大、层次高、覆盖面广。我们精心设计,设置四个比赛组别八个比赛专业领域,且与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有机结合,吸引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布展,广大高层次青年人才广泛参与,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主要特点有:
一是聚焦前沿科技领域,汇聚青年创新创业最强阵容。总决赛设置四个比赛组别八个专业领域,这些领域都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前沿交叉科技领域。全国共1400多个团队/项目入围总决赛,是各地经过预选赛遴选出的创新性强、项目潜力大、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好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硬科技项目,都有可能带动一项技术的突破,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亮点。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项目团队的成员均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工作背景或领军企业从业经历,至少有一名博士后,汇聚了青年英才创新创业的最强阵容。
二是面向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揭榜领题赛是本次大赛的四大赛事组别之一,社会广泛关注。经广泛征集,大赛执委会发布了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提出的约200个项目需求,重点聚焦“卡脖子”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难题,涉及项目资金总投入约20亿,各需求单位提供的成功揭榜奖励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共收到930多份来自博士、博士后团队的技术解决方案,最终有23项技术需求、230个团队进入总决赛。这将是一次人才项目对接、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探索,将进一步激发博士后人才和团队投身科研、攻坚克难,在解决制约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赛展会”有机结合,搭建高水平融合交流平台。总决赛期间,还同步安排了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博士后创新发展峰会等活动。赛、展、会融于一体,大家可以全方位了解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成果,同时还搭建了博士后人才、项目、资本的高水平对接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是线上线下同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大赛充分考虑疫情影响,对不能现场参赛的人员,包括海外(境外)赛参赛人员,采取线上比赛方式,尽可能扩大受益面。不仅是比赛,成果展、对接交流都安排了线上活动。可以说,更多的观赛人次在线上。总之,大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值得期待!
2021-12-17 16:10:38
总决赛评审的公平公正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请介绍一下是如何保证评审公平公正的?
2021-12-17 16:18:14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大家都很关心。公平公正是举办大赛的关键环节,大赛执委会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评审工作的公平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评审规则程序公开透明。根据各赛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评审指标,并提前在大赛官网公布。比赛形式、评选方式、具体要求等提前公开发布。
二是评审专家选聘力求公正。专家选聘依据“专家回避、地区及单位均衡”的原则,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专家。根据回避原则,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评审专家需要主动申请回避:与项目团队成员存在近亲属关系的;为项目团队成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为参赛项目或项目团队成员担任指导专家的;与项目团队及成员、参加创业赛的初创企业发生过可能影响到公正评审的经济往来的;其它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情形。专家对需要回避的项目不打分。
三是赛事信息严格保密。大赛执委会指定专人负责选聘评审专家,签订保密承诺书,无关人员不得打听专家信息。评审专家在比赛当天才能登录评审信息系统查看本组参评项目资料。
四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评审工作质量。大赛执委会组织开发了评审信息系统,赛组划分、专家审阅参赛项目材料、分数计算等均依托该系统进行。评审采取专家现场打分、当场亮分的方式进行。专家按照评审指标对参赛项目打分,打分后将分数录入计分系统并确认提交。计分系统按照体操计分法即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方式来计算参赛项目得分。参赛项目得分相同的,按照评审指标权重的大小依次比较分项得分,有关分项得分高者排前。
五是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审核评价等方面为评审工作提供指导。大赛执委会评审工作组制定评审工作手册,对参加评审服务保障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制定评审专家和参赛人员在评审期间应遵守的纪律。聘请公证员在总决赛现场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对评审结果进行公证。设立仲裁委员会,对评审过程中产生的异议进行复核和裁决。
2021-12-17 16:19:08
陈厅长,您好!刚才您提到,本届大赛将同步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等系列活动,可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活动的筹备情况吗?
2021-12-17 16:20:53
首先,谢谢你的提问。本次大赛是一次集赛、展、会于一体的博士后盛会,是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成就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展示,也是博士后人才项目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国家级平台。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4项活动筹备工作。
一是科技赋能提升展示效果。综合考虑64家参展单位的展示需求及亮点,安排专业会展人员提供策展、布展工作指引,鼓励参展单位通过先进科技成果+互动技术,设置体验互动环节,打造参会人员沉浸式体验,提升展示交流效果。在大赛官方网站开设线上成果展区,通过征集参展单位展位设计效果图、展板图文设计资料和委托专业机构借助VR技术等方式,在总决赛期间同步在线展示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成就。
二是拓宽渠道助力人才交流。线上交流方面,征集整理博士后人才需求信息并在大赛官网人才交流版块发布,通过大赛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吸引博士、博士后在线投递简历,开展人才对接。现场交流方面,设置210个招聘展位,由各省(区、市)推荐博士后人才需求单位参展,并安排人才专员开展对接服务。
三是精准服务推动项目对接。梳理入围总决赛创新赛、创业赛赛、海外(境外)赛组别的项目融资和资本对接需求,邀约57名创投机构派专业投资人到比赛现场观摩,在8号馆项目对接专区设置洽谈室,供项目团队与专业机构现场对接、深度沟通。布置创投机构LOGO展示墙,设置LED大屏播放有关项目视频和项目对接洽谈成果。
四是牵线搭桥促进成果转化。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组织参赛博士、博士后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深度对接交流,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多方位、全链条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大赛的带动效应。开展5批次揭榜领题赛云宣讲系列活动,广泛发动博士博士后参加揭榜领题赛线上交流对接。在大赛现场设置揭榜领题精准对接专区,筛选20家有较多应征方案的需求单位和博士博士后团队进行现场洽谈对接,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1-12-17 16:22:03
刚才乔市长提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提档升级”的十二字总体要求。能否详细介绍下这次大赛的疫情防控措施“提档升级”的具体安排?
2021-12-17 16:22:53
在近期部分国家新冠疫情有所反弹,国内个别省份局部疫情时有发生的复杂形势下,我们把疫情防控作为大赛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为保障大赛的顺利举办,我们实施了“六全”措施,这“六全”就是:“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员疫苗接种、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具体的讲包括三方面:
第一,建立防控协调机制。一方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包括设立大赛疫情防控专班,完善会商、监测、预警和处置等全链条疫情防控机制,在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办统筹协调下,严格落实大赛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另一方面,建立参赛代表队疫情防控联络员机制。每一支参赛代表队都安排疫情防控联络员和专业防疫人员,对接大赛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好本队人员健康信息申报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同步建立大数据平台,全量比对参赛人员健康码、核酸检测等信息。
第二,落实落细防疫措施。突出人、物、馆“三个防控重点”,坚决守好人员来源地城市、来佛后住地、比赛场馆“三道防线”。具体有五项措施:一是抓核酸检测。我们在入驻酒店、场馆分别设置免费核酸检测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设更多的检测点。所有参会人员都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抵佛当天还要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在佛期间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每次进入场馆时均须出示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二是抓疫苗接种。原则上要求参会人员都要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症除外),如有禁忌症的人员需提供相关证明。三是抓健康管理。我们指导大赛防疫联络员统筹做好本代表队人员赛前14天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码、行程卡、疫苗接种等信息和防疫承诺书填报,做好参会人员在佛期间每日健康申报和监测,同时跟进赛后14天参会人员的健康状况。四是抓场馆管控。严格按照防疫要求,通过分时、错峰、预约等措施,有效管控场馆人流数量;强化交通接驳管控,安排专车专线和穿梭巴士,实现机场—酒店—赛场的无缝对接、闭环管理。五是抓社会面防控。提档升级社会面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重点加强交通、社区、药店及医疗机构等相关领域防控措施,确保城市防线的总体安全。
第三,强化应急处置准备。统筹全市医疗卫生和社会资源,组建现场指挥、医疗保障、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配足配齐各类防疫物资。为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高效、精准、规范处置,我们共举行了5次防疫应急演练,培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约1500人次。
总之,我们按照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要求做好大赛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为安全办赛提供保障。
2021-12-17 16:24:16
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先到这里了。谢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2021-12-17 16: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