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银合作”打造人社服务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1-12-17 15:06:14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泸州市合江县联合多家合作银行开展社银合作业务宣传。


摘要:四川省坚持把系统行风建设作为引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以人社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实际与银行开展合作,推动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成功探索出社银合作服务新模式。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充分释放“1+1>2”的聚合效应,实现人社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有效供给,配合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出“农村5公里+城市10分钟”人社服务圈的现实图景,实现人社服务家门口“就近办”的美好场景,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社银合作 人社服务多元有效供给 人社服务就近办


雅安市工行熊猫大道社银一体化网点服务大厅。


一、背景沿革

四川省位于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万以上,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镇村两级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之前镇(乡、街道)达4600多个、村(社区)超过5万个,各级行政区划数量均长期居于全国首位,素有地域面积广、人口基数大、行政区划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一段时期内,这些特点的交织叠加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基层治理,对公共服务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人社公共服务的主要矛盾,人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之欲出,优化提升人社公共服务供给载体是最现实的课题、最关键的一环。

伴随信息化、大数据的“互联网+”衍生服务供给模式虽然逐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受传统服务需求惯性和人口总量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因素等方面因素影响,人社公共服务实体平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提供人社服务的重要渠道。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依赖于行政层级而存在,传统的科层制组织体系和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供给效率,加之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相对薄弱,数量和质量维度、空间和时间维度都难以承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总而言之,亟待通过改革创新对既有服务平台体系予以迭代更新和重构。

2018年以来,四川人社系统把“服务平台标准化”作为建设之首、突破之先,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推行“社银合作”模式,把公共服务平台和社银合作平台作为人社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的“一体两面”同步推进。


社银合作业务宣传现场-泸州市合江县。


二、做法经过

社银合作服务模式,即在精准匹配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有效整合人社部门服务供给的条件下,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场地、人员、设备、渠道和先进服务理念,办理人社服务事项,宣传人社惠民政策。社银一体化网点,就是把符合条件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打造成人社服务平台,推进人社和银行的元素融合、业务融合,变“银行网点”为“人社窗口”,变“银行人员”为“人社经办人员”,从而拓展人社服务空间,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快捷办理人社相关业务。

(一)“一条心”的合作共识,变“各行其是”为“牵手共赢”。打造社银合作这一新型服务模式,核心是要凝聚双方在合作发展上的广泛共识。一是服务理念一致性上的共识。四川人社部门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高度契合,这是合作的基点。二是市场要素优势互补的共识。人社部门具有人员流、信息流、现金流等三方面的资源优势,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分布广、服务理念更新快、服务反应灵敏度高、服务行为专业性强,禀赋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市场要素,双方在要素上是各取所需的关系,这是合作的关键。三是长期合作实践经验上的共识。人社部门涉及的多项业务与资金相关、与银行相关,双方在长期密切的配合协作中相互了解,具有深厚的合作经验,在人社公共服务领域继续深化合作成为现实可能,这是社银合作的基础。

(二)“一盘棋”的统筹谋划,变“一花独放”为“满园春色”。社银合作紧紧围绕方便群众“就近办”这一出发点,采取“点上先试、面上再推”的实施路径。

2018年,四川省人社厅与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达成合作意向,首先在工行雅安熊猫支行网点对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开展试点。雅安市以熊猫支行网点建设为切入口,以点带面、标准指路,推动工行制定出台社银一体化建设省级标准,迅速打造社银合作“雅安模式”。雅安市人社部门利用工行银联系统和“融e联”APP开通手机人脸识别认证、电子社保卡申领等业务,工行则在营业网点全面植入人社标识标牌、悬挂社银合作灯箱等人社元素;雅安市人社部门与工行雅安分行共同推动社银合作由中心城区向基层延伸,在市县乡村四级人社平台投放社银自助一体机的同时,研究开发适合田间地头上门服务的便携式服务终端,有针对性地对偏远山区及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推行“背包客”上门服务,切实打造“可移动”的网点;雅安市人社部门授权工行接入金保核心系统、连接人社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人社低风险业务、使用社保基金票据等,群众和参保企业可在银行网点全流程办理生存验证、参保登记、参保查询、社保缴费、权益证明打印、社保卡办理等6项高频业务。通过试点社银合作,群众到社银一体化网点办理社保卡,只需带一张身份证,不填表、不排队、不往返跑、不提供照片,整个办理过程从以前批量制卡的2个月缩短到现在只需5-7分钟,全市通过银行渠道全流程发放社保卡比例达100%,通过工行线上缴费渠道累计缴纳社保费50.2万笔、占全市社保缴费业务量的25.1%,带动全市社保线上缴费增长30%以上。

四川省人社厅积极推广雅安模式,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同时把“市县两级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覆盖率”指标列入全省人社事业发展年度计划,通过柔性引导和刚性约束迅速将“雅安经验”“工行模式”推向全省,并在全国人社系统得到广泛宣传推广。

(三)“一张图”的标准引领,变“自发无序”为“规范统一”。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在全省推开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合作网点的建设水平、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为此四川省人社厅在前期建设经验基础上,研究出台《四川省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规范》,描绘了全省社银一体化网点的一张蓝图,提出了“规范统一”“整合资源”“创新引领”“风险可控”的16字规范原则,统一了“建设选址”“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服务事项”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并明确了人社行政部门、人社信息化管理部门、人社业务经办机构和合作银行的责任分工。在统一的标准指引下,工行、建行等发挥在城区网点分布多的优势,农行、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发挥在农村网点覆盖广的优势,形成了社银一体化网点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四)“一张网”的深度融合,变“单一服务”为“多元供给”。全力打造“线上+线下”授权服务、优势互补、多渠道服务的社银经办模式,把“线上”“线下”交织成为一张多元的“人社服务供给网”。依托全省人社公共服务平台、金融交易平台等省级平台基础,分级分类授权合作银行接入核心系统,根据不同网点承接能力确定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障卡经办、就业创业服务等服务权限。联合银行打造培训课程,定期集中培训银行工作人员,加强现场业务指导,提升社银一体化网点人社业务经办能力。积极拓展社银合作线上应用渠道,创新推出“工银就业通”、创业担保贷款网上审批等应用,全渠道支持个人和单位通过微信二维码扫描、手机银行、自助一体机、便捷终端设备等办理人社服务,不断持续提升“智慧人社”服务水平。着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雅安等地创新开展社银“大篷车”进基层宣传活动,宜宾市利用“社银共建”设备把便民服务拓展到银行网点、保险公司营业点、学校等九类场所,泸州市合江县等地把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进了人流密集的政务服务中心,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等社银一体化网点承揽了所在社区绝大部分人社服务业务。

三、成效反响

在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的牵引作用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四川全省社银合作服务模式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覆盖、从“社保”到“人社”的拓展和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重大转变。

三年来,全省183个县(区、市)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四川全省已建成标准化社银一体化网点超过1000个。多地实现“7×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社银一体化网点把社保卡批量制卡的2个月时限缩短为立等可取的10分钟。

四、经验启示

(一)“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行社银合作服务模式、建设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有到好的过程,是人社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创新的具体体现。惟有坚持不懈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用好两只手”,互利共赢是实现资源配置推进深度合作的坚实基础。只有顺应大势,发展才会有起势;只有互利共赢,发展才会有基础和动力。开展社银合作,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双手联弹”,既让市场主体依据“无形之手”配置资源、满足需求、补充供给,又让人社部门更好发挥“有形之手”调控供给产品的作用,“两只手”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三)“一个标准管到底”,标准化建设是引领试点经验快速推广的关键手段。开展社银合作,在“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服务事项”等各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很好发挥了标准化的引领作用,实现由点及面、由面到片的快速规模化推广,带动整个基层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体验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社银合作实践中,四川省着力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技术手段、优化办事环境、提升供给质量,既注重“智能服务”,也关注“适老服务”,实现了与办事群众的良性互动,为群众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四川人社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综合指数由2016 年的81.51 连续提升到了2020年91.48。


雅安市社保银行一体化服务网点。


五、未来展望

在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背景下,纵深推进社银合作进而扩大合作范围,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还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用力、不断突破。

(一)适应新的变化,着力提升社银合作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四川省相继实施机构改革和镇村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这两大改革之后,一方面,四川省公共服务的实体平台建设工作自上而下由政务服务部门牵头统一推进,人社部门不再自行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镇村两级行政区划数量大幅合并减少,以往在全省广泛覆盖的人社服务所、人社服务站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社服务的基层实体供给平台和实际工作人员将逐步减少。因此,社银合作平台将在四川省人社服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情况下,既要不断深化社银合作,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社银一体化网点覆盖的数量;又应加强业务数据交互,科学制定服务清单,把更多人社服务事项纳入社银合作的范畴,让社银合作对人社服务起到强有力的补充作用。

(二)发挥资源优势,广泛调动银行机构的积极性。近几年,随着社保征管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保领域的资金量大幅减少,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社银合作的积极性,对更深层次推动社银合作产生了直接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坚持求同存异,与银行机构凝聚合作的共识,有效激发银行机构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要发挥人社部门的资源优势,用好就业补贴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农民工工资支付账户资金、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等资源,增强合作的吸引力。同时,要健全完善社银合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按照依法依规、权责分明、合理布局、风险可控等原则,与合作银行广泛签署合作协议,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社银合作。

(三)延伸合作触角,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近几年,四川省在总结推广“人社+银行”的社银合作模式基础上,不断扩大合作范围,积极探索 “人社+通信运营商”“人社+互联网企业”等新的合作模式,先后与电信、移动、联通、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信息化基础支撑、共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就业培训在线监管、农民工服务平台开发运维、社保服务、在线仲裁庭审等方面开始了合作上的探索。正在逐步呈现出的“人社+”大服务新格局,未来将持续提升人社数字化建设应用水平,增强人社公共服务多渠道多元化供给能力,推动整个人社事业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邮箱:zz@china.org.cn wangr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