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媒体见面会
人社部宣传中心一级巡视员龚南相主持发布会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通报大赛成果
见面会主席台
见面会现场
组织人事报记者提问
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陈敏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记者提问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吉林省代表队选手,创业赛现代农业与食品专业金奖获得者魏健回答记者提问
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材料专业金奖获得者刘玉普回答记者提问
劳动保障报记者提问
天津市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金奖获得者曲迪回答提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队选手,创新赛其他专业铜奖获得者李小双回答提问
广东省代表队选手,揭榜领题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业金奖获得者胡振华回答提问
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高端、隆重、简约、精彩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已于今晚在广东佛山圆满落下帷幕。借助盛大闭幕式的高光时刻,大赛组委会、执委会立即举行获奖选手代表媒体见面会,主要是通报大赛成果,介绍大赛经验,交流大赛体会。
2021-12-20 21:45:50
出席今晚见面会的领导和嘉宾有: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先生
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陈敏先生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先生
天津市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金奖获得者:曲迪先生
吉林省代表队选手,创业赛现代农业与食品专业金奖获得者:魏健先生
广东省代表队选手,揭榜领题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业金奖获得者:胡振华先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队选手,创新赛其他专业铜奖获得者:李小双女士
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材料专业金奖获得者刘玉普先生
今晚见面会共分“通报大赛情况”和“回答媒体提问”两个环节
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请金生司长通报大赛成果。
2021-12-20 22:02:30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感谢媒体界朋友对大赛的持续关注。经过三天的紧张逐鹿、激烈比拼,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今天圆满闭幕。此次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实施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对做好新时代博士后工作、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风向标”作用。大赛筹备充分、组织严密、评审公正、成果丰硕、影响广泛,实现了举办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预期目标。
(一)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对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举办这次大赛,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坚持“四个面向”,汇聚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大赛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激发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功立业新时代;必将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对博士后给予更多信任支持,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必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二)全方位集中展示了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成果。这次大赛集赛、展、会于一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全国31个省市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参会设展,通过珍贵史料、各类实物、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全方位集中展示了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实施36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赛期间,线上线下共吸引1.8万人次参观,纷纷点赞博士后事业高速发展和创新创业成果,赞叹国家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博士后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成功推出了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这次大赛“四个赛项”“八个赛道”共吸引5000多个团队、2.4万人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共有47个代表团1400多个团队/项目进入总决赛。经过参赛选手路演答辩、专家评审等程序,共产生金奖57个、银奖91个、铜奖125个,成功推出了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尤其是备受关注的“揭榜领题”赛项,23个项目需求的金银铜奖全部产生。大赛还邀请15个未入围决赛的技术需求项目和53个应征团队现场对接。揭榜领题赛后已有12个项目现场签约。
(四)积极探索了一条博士后人才对接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总决赛期间,同步举办了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设置200多个人才交流展位,提供了超过2000个优质岗位,现场有3500多名博士博士后应聘对接,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另外,大赛官网收集发布1800家单位的8000多个博士后需求岗位,3200多名博士博士后线上应聘。200多家企业和40余家全国知名创投机构参加技术交易对接,目前共有692个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一对一洽谈对接,现场签约项目54个,意向合作金额11.27亿元。交流对接活动的开展,有力贯通了人才培养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为进一步发挥我国博士后制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上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成功经验。
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人社部、广东省、佛山市的协作配合,得益于各地、各有关设站单位和全体参赛人员、工作人员、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会,向所有为大赛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2021-12-20 22:07:18
谢谢金生司长全面深刻准确的介绍。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回答媒体提问。
2021-12-20 22:10:19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刚刚圆满闭幕,成效显著。广东作为东道主,请问有什么影响和收获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呢?
2021-12-20 22:11:21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经过3天激烈角逐,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今晚刚刚在广东佛山顺利闭幕,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大赛,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李希书记要求全力办好大赛,马兴瑞省长要求全力抓好筹办工作。张纪南部长、马兴瑞省长出席闭幕式,汤涛副部长、王曦副省长出席开、闭幕式。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精心指导,特别感谢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承办,以及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赛,广东积极发挥“三个角色”作用:作为组织者,我们提高政治站位,群策群力,办赛安全有序;作为东道主,我们发扬优良传统,热情好客,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参赛队,我们激发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赛出风格水平。
通过成功办赛,广东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以及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收获满满,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有力。部省市组建大赛组织机构,建立组织统筹和快速响应机制,上下联动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超过300人的工作专班、超过3000人的赛事保障团队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高效运转,全面做好赛前、赛中、赛后全链条赛事保障。使广东积累了经验,锻造了干部队伍,推动了广东博士后工作跨越式发展。
二是形式新颖。形成新意迭出、亮点纷呈的八大办赛模式:采取了“赛展会”结合办赛模式;探索了“揭榜领题”比赛模式;创新了“赛务通”信息管理模式;建立了公平竞赛多元参与模式;开发了云参赛、云观赛、云参展模式;完善了各类媒体联动宣传推介模式;强化了代表团“一对一”服务保障模式;巩固了分级分区分类疫情动态防控模式。八大模式整体上增强了大赛吸引力,提高了大赛影响力。
三是成果丰硕。广东积极响应号召,组建3个代表团(广东省、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共4000多人报名参赛,有1076人共208个高水平项目入围总决赛。共获得47个奖牌,奖牌总数全国第一。其中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25个。奖牌数和金牌数分别占全国的18%和17.5%。这些丰硕的成果、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广东选手风采,深刻体现了广东博士后人才建设成果,精心选拔了一批优秀高层次青年人才,引领带动了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现整体发展。
四是影响深远。本次大赛同步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博士后人才交流会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00多家单位在大赛现场招聘,提供优质岗位2000多个,目前共达成招聘意向937人次,其中意向落户广东的468人次。全国知名创投机构和200多家企业共692多个项目参加现场对接,目前达成转化合作意向并完成现场签约项目54个,意向落户广东的有28个。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广东博士后成果转化、招才引智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掀开了广东进一步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新的一页,开启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新篇章。
下来,我们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落实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进一步推动广东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释放大赛对全国各地特别是对广东、对佛山社会经济和人才发展的巨大示范带动效应。
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
各位媒体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谢谢!
2021-12-20 22:13:11
此次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博士后人才的一致好评。请问,下一步在巩固深化大赛成果、推动博士后工作发展方面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2021-12-20 22:26:38
这次大赛既是一次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博士后事业36年发展成果的一次全方位展示,为促进新时代博士后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大赛的经验做法,积极跟踪指导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等赛事项目落地、成果转化,进一步巩固提升深化大赛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采取有力举措,推动新时代博士后工作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做优做强两个专项。在稳步扩大博士后培养规模的同时,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国际博士后支持计划,重点支持一批海内外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培养造就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结合落实最近出台的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政策文件,针对企业对博士后工作的需要,采用更为灵活、高效、便捷的设站方式,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行条件控制、科学评估、动态管理,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制度在推动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健全博士后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激励保障服务体系,更大规模组织开展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服务团、学术论坛等活动,为支持广大博士后创新创业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2021-12-20 22:28:05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本次大赛集聚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和优秀博士博士后人才。请问乔市长,佛山市对于推动大赛优质项目、优秀博士博士后人才落地佛山,助力佛山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安排?
2021-12-20 22:29:06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佛山要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对于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十分渴求。
关于项目落地佛山方面,我们广泛收集佛山企业技术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梳理匹配的参赛项目,为佛山企业和参赛团队搭建线上云对接渠道,并邀请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海天味业、佛山照明等近百家佛山企业参加现场交流对接。同时,系统梳理我市各部门关于项目落地的扶持政策,编印政策手册,让来参赛的博士后团队全面了解我市相关政策。经过大赛交流对接,截止今天,共计有7个项目初步确定落地佛山,涉及金额5100万元,其中5家技术需求企业与参赛团队就5项技术交易项目签订合作协议,2家张榜需求单位和对应应征博士博士后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一是推进技术成果交易。由市科技部门牵头负责,充分发挥佛山“众科联”和“智汇+”等佛山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作用,安排专业的技术经纪特派员对接项目团队,征得项目团队同意后,将大赛技术创新成果整理挂网,将大赛的技术交易从大赛期间延续到赛后,将成果转化空间从大赛现场拓展到网络。二是推进协同科技创新。按照项目行业分类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机制灵活的特点,为佛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与项目方协同创新牵线搭桥,支持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三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佛山制造业实力雄厚优势,整合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金融局、招商办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力量,持续跟进项目对接情况,安排项目方与佛山龙头企业、标杆高企对碰并达成合作协议,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关于博士博士后人才交流方面,我们在延续《佛山市新引进博士博士后、进站博士后和新建博士后载体扶持工作实施细则》政策的基础上,还计划对在省级及以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奖并落户我市的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和300平方米办公场地扶持。为持续发挥这次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效应,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人社部、47个参赛代表团的联系,争取人社部对广东、佛山有更多的倾斜政策资源。同时,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契机,加快出台加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建设的制度文件,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最后,大赛圆满闭幕,但佛山与各位参赛单位、参赛选手的合作刚刚拉开序幕。我们将由市博管办牵头专门负责跟进大赛后的各项工作,人才和项目对接是市博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跟进的重点工作。我们诚邀各参赛单位、参赛人员、交流对接单位有机会多到佛山走走,更多更深地了解佛山,与佛山结下良缘。
2021-12-20 22:30:11
这次您的参赛项目是关于大豆良种育繁推与产品深加工的。请问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作为参赛项目?请谈谈你的参赛感受。
2021-12-20 22:35:59
我的参赛项目是吉林省主导大豆品种育繁推与产品深加工。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大豆唯一的故乡。目前国产大豆品种普遍产量偏低,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导致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我们的团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大豆育种和推广科研工作。包括我的硕士导师大豆育种家王丕武教授和他的导师、我的师爷李玉院士以及我的博士导师李校堃院士多年来给了我必要的支持与培养。所有核心研发成员都为项目提供了夯实的技术支撑。我们一起从事大豆育繁推和深加工的相关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就是为了做好“大豆”这一件事,为了努力实现中国大豆良种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大豆安全和食品安全;努力引领国内高蛋白大豆生产方向,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任何时候都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吉林省政府和吉林省人社厅高度重视首届全国博士后双创大赛,尤其是人社厅从初赛复赛到总决赛给予了很多实战帮助和指导,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本次大赛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项目,非常感谢大赛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交流与成长的机会。也正因为国家对于博士后群体对国家大产业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做好大豆产业这件事。
作为当代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对国旗,丰收大地。我们要坚守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把农业的“芯片”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争当大豆振兴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2021-12-20 22:38:52
请问您为什么会报名参加本次大赛?这次参赛有没有感想与收获?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2021-12-20 22:4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我觉得,作为一名博士后,应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力争取得突破,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控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事博士后研究以来,在导师赵东元院士的带领下,我一直从事介孔材料的研究,并积极推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我所在的复旦大学一直都非常重视博士后创新创业工作,2018年就举办了校内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致力于培育博士后创新种子,激发博士后创业活力。正是在学校营造的这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中,在导师的引领下,我今年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复旦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并通过了校内的选拔,然后一步一步走进全国总决赛。在这里,我们跟全国的优秀青年人才在这个舞台上进行项目交流、融合创新。在这里,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全国层面上交流、学习、竞争的平台,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目标方面,作为专业“造孔人”赵东元院士团队的一员,我们惊喜地发现介孔材料这个领域从2017年开始,它的论文数量就超过了每年一万篇,可以说是目前最前沿、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成果转化对产业的转型升级被行业和社会寄予厚望。但是因为该领域从1992年出现到现在不足三十年,所以还存在着与其社会定位不相匹配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各种问题,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和产生重大社会效益。
我们希望该项目作为功能介孔材料领域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性平台,瞄准功能介孔材料在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电子材料等诸多应用潜力巨大的领域应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产出革命性的迭代技术和产品为目的、采用新体制新机制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设计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功能介孔材料,用5-10年时间实现“三个一”的总体目标,包括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集群、一条完整的创新链、一套知识产权体系。
2021-12-20 22:41:35
请问您获奖以后有什么感想?参加本次大赛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021-12-20 22:42:24
我是天津代表队的博士后参赛选手曲迪,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非常高规格、高水平的展示平台,能够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可,取得大赛的金奖,让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和兴奋。作为一名成长于天津的博士后,“学以报国、科技强国”一直是我的梦想。此次大赛的主题“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种“生逢其时、恰逢其世”的感觉。借此机会,非常感谢人社部主办了这么好的活动,也感谢天津市人社局对我参赛的全程支持、指导和帮助。
通过此次大赛,我有三个非常真切的感受:
一是增加了信心。我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业赛组,我们赛道共有60个优秀项目参加比赛,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激烈的同时也反映出硬科技创业的项目很受重视,光电领域创业的项目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为我们这些致力于解决芯片研发“卡脖子”问题的一线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我们得益于天津市制造业立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及“海河英才”等政策支持,项目已达到国内高端光电子工艺研发代工的领先水平,成功推出了多款微纳芯片和激光芯片。这次比赛,我们能够脱颖而出,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二是开阔了视野。比赛期间,我全程观看了60个项目的演示、答辩等环节,同组内其他博士后的创业精神、奇思妙想,以及专家组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和大家的学习交流,特别是评审专家专业的提问和点评,让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我们创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产品方向、调整市场战略,提供了难得的专家诊断意见。
三是取得了共赢。目前,我们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已经获得实践验证,市场规模亟需快速扩张,需要社会资本的介入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而本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投融资交流和人才洽谈引进的机会,正好解决了我们这两方面的需求。几天来,已经有多家投资机构与我们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将开展实质性对接洽谈。另外,我们通过大赛接洽了几家上下游企业和多名本领域博士,为项目今后的发展开拓了良好的行业资源。
此次大赛,对我来说收获满满、信心十足,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对我们青年科技人才的真心关爱,作为一名博士后人才,我们要努力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挑大梁、当主角,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1-12-20 22:43:25
作为西部地区参赛选手的优秀代表,您的研究将会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您参加本次大赛有什么感受?
2021-12-20 22:44:05
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李小双,我们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布局在西北、立足新疆、面向干旱区的国家科技队伍,主要从事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研究。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因此,我们聚焦沙漠化、盐碱化和干旱化三大主要荒漠化问题,以典型特色抗旱、耐盐碱的荒漠植物为抓手,从荒漠植物为什么这么抗旱、耐盐碱的理论基础、到关键技术创新,再到成果应用。我们的项目出口是形成荒漠化治理模式,是个全链条的研究。关于这些成果的应用:第一可以直接用于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如防沙治沙、生态修复、盐碱治理等,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提供科技支撑;第二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盐碱地的改良、沙地的利用等等,可以拓展西北地区农牧民增收的路子,对于培育和推动沙产业、盐土产业、现代节水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然而,“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其中四个存在严重的荒漠化和干旱问题,这些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很大的危害。新疆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我们荒漠化治理的相关技术、成果和经验也会积极的推广示范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已经在咸海灾难、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世界提供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良方,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的成果和技术不仅对西北干旱区,甚至对整个世界干旱区都是有价值的。
参加此次大赛的什么感受是:
第一,我的直观感受是参赛选手们年轻有朝气,大家实力都很强,不愧是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更是一个跨专业、跨领域、跨行业相互交流的高水平大平台。
第二,我很高兴评委们对我们荒漠化治理的工作都很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也获得了他们的一致肯定和认可。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当我答辩完,门外的不认识的选手围过来跟我握手,说“感觉我们的工作做起来肯定很艰苦,但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很有意义”的时候,我感觉到很幸福,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这些年轻科研工作者扎根边疆,绿化荒漠的决心。
第三,评委们也给我们提了一些未来在推广应用和融资等方面很好的建议。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些公益极强的荒漠化防治研究成果,也有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景。我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和组织能参与到我们荒漠化治理中来,为全球干旱区人民谋更多的福祉。
2021-12-20 22:44:39
请问,作为参赛选手,您觉得本次大赛设置揭榜领题赛有什么意义?您参加本次大赛的收获是什么?
2021-12-20 22:45:41
我是来自广东队的参赛选手,我们团队参加的是揭榜领题赛。与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三个组别相比,揭榜领题赛具有技术需求明确、导向清晰的特点。揭榜领题赛通过企业张榜、博士后技术团队应征的方式,搭建了技术直通车的平台,以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特别是在本次大赛总决赛的评审环节,行业需求与技术创新的顶级碰撞,给企业、博士后技术研发团队都带来了更多新的视角,有效促进了产业需求与前沿技术的融合,有利于高效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难题,抢占技术高地,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我们本次参赛的技术是高端微球制剂的关键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在这次大赛中遇到了很多同赛道的选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多年来在同一行业的同类技术难点上各自持续攻坚,通过这次大赛,有机会汇聚在一起“佛山论剑”,大家都拿出看家本领,各显神通。同行们的先进技术,鞭策我们要更加努力,坚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非常荣幸,我们团队的技术获得了大赛专家评委的认可,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技术向产业转化的步伐,推动我们的技术落地孵化。
这次参赛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大赛主办方精准专业的服务,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严密精准的防控,同时也提供了专业到位的后勤服务。非常感谢人社部为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搭建的这个促进成果转化的平台,我们团队会坚守在高端制剂技术创新这条路上,努力为推进高端制剂的产业化发展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谢谢大家。
2021-12-20 22:46:34
朋友们、同志们,在各级各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关注下,特别在大赛各方的精心组织和有力配合下,大赛新闻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大赛主题、紧贴大赛项目、对焦受众需求,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景式、全方位、全过程、全媒体宣传报道,形成了内容多、形式活、声势大、热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高层次人才宣传新热潮,为大赛圆满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会、执委会宣传组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见面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12-20 22: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