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6日讯  日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海淀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召开落实《关于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新闻通气会,介绍《若干措施》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就北京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说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提升。自《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本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多层次政策制度体系。但也应看到,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高质量成果供给不足、成果承接能力不足、供需信息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

为打通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在实地调研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企业等单位,充分征求各相关委办局、各区政府以及“三城一区”管委会意见的基础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头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后已于日前正式印发实施。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闫颖

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闫颖介绍,《若干措施》聚焦核心问题,通过夯实制度基础,压实主体责任,引导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等方式,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流通渠道,力求全面消除成果转化堵点。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要求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制定有关勤勉尽责的实施细则,支持各级领导干部、科研人员改革创新。鼓励各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建立以转化为导向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明确各主管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制定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由宣传部门牵头会同各部门对形成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央地协同,健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协商机制,推动国家在本市设立的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成果在京落地。

二是加强配套条件建设,提升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支持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对成果转化关键要素的调动能力,建立科技成果披露机制,提供专业岗位、人才引进和资金保障。一方面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并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承载转化成果首选地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推动技术经理人参与成果转化,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将转化实绩作为人才职称评定、岗位聘用重要指标,通过开展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校企联合培训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

三是加强供需对接,提高优质成果承接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作用,并通过召开主题需求对接活动,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打破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信息壁垒。同时,各区政府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建立统筹协调和服务机制。此外,深化市属国企与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市教委 姜世军

市教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姜世军介绍,为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条例》,进一步打通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市教委统筹资源、凝聚力量、创新机制,推动北京地区高校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按照高校牵头、校际合作、企业参与方式,以产业需求为纽带,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集聚优势学科与科研资源,建立校校、校企等创新主体间的人才与资源开放、联合、协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及符合“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创新的科研管理模式,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增强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市教委联合市人才局,于2020年5月支持清华大学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同时,市教委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将本校技术转移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试点改革方案纳入北京市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将该项目列入“北京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并请两所学校按照方案,加强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工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郭承广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二级调研员郭承广介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明确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六种模式”开展创新创业。积极支持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人才评审技术经纪专业职称。

2019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委联合印发《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增设技术经纪专业职称,面向包括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在内的、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人才进行评价。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研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对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承担竞争性财政科研项目、提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等有关科研人员进行激励,不受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市卫生健康委 石菁菁


市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副处长石菁菁介绍,医疗卫生机构是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在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健康北京建设,支撑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健康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方面起到关键核心作用。

市卫生健康委从优政策、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及创试点五个维度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着力推动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例如,为鼓励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已将“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的指标纳入我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作为临床科研型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学院路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围绕临床医学开展医学与高科技协同的科研与转化合作成立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多家医院获批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中关村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分别启动建设骨科医用设备研发测试创新示范中心和疫苗研发转化示范中心。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 李丽华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李丽华介绍,海淀区将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列入区政府重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专项任务及区领导重点督办事项,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环境营造和服务资源对接等多项措施,充分激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等创新主体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海淀区技术合同登记额预计超过2500亿元,增长超过22%,居全市第一。海淀区建立了由分管区领导牵头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从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着力,从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创业孵化和新型研发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应用场景搭建、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支持,并通过基金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王丽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丽君介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的决策部署,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区域功能定位,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文件精神,聚焦国际高端科技要素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促联动、强承载、搭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水平转化落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城”管委会全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善联动对接机制。与北航、北中医等高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北大、中科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入68家“三城”优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十三五”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0余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900余项。

会上,各单位就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赋权改革、常态化合作对接等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闫颖表示,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在议事协调机制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各委办局、各区沟通机制,推动各区加强承接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落地工作,会同国家相关部委推动中央在京单位适用《条例》等政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撑工作。

姜世军表示,在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方面,下一步市教委将主要在打通堵点上精准发力,包括完善科技成果形成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评估评价机制、加强技术转移队伍的支持和建设等。

郭承广表示,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进一步完善机制,离岗创业人员离岗期间,可保留相应的人事关系、基本工资待遇和社保相关待遇;创新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可以作为创业人员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

石菁菁表示,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在把措施落细落实的同时,将以天坛医院为试点,着力构建“天坛转化医学链”,推进北京天琪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组建并做强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化专业化服务保障,让更多北京原创的卫生健康科技成果早日造福百姓健康。

李丽华表示,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建设了概念验证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概念验证中心构建一个集项目挖掘、项目可行性分析、技术指导、商业模式策划、创业教育、市场渠道搭建等一体的“一站式”概念验证服务体系,将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有效衔接。下一步海淀区将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王丽君表示,下一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搭建企业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百企出题、院所答题”常态化合作对接机制。包括建立储备库,摸底双向需求;绘制“两张图”,实现精准对接;搭建联动桥梁,丰富对接形式等。(记者王瑞芳 图片由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