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不断改进金融管理和服务,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2021年末 (万亿元) | 2012-2021年年均增长 | |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 | 238.29 | 10.8% |
人民币贷款余额 | 192.69 | 13.3%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 198.51 | 13%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 314.12 | 13.5% |
二、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加强
金融对制造业、信息产业和科学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持续增强。2017-2021年,投向制造业、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18.5%、23.6%和29.8%。
涉农贷款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11.5%。
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助力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期间(2016-2020年)累计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8万亿元。2020年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贫困人口贷款余额7881亿元,全国贫困人口中有2165万人获得贷款,贷款覆盖面为27.8%;个人及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协助719万人(次)贫困人口增收;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5万亿元,为3.27亿人(次)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创造条件。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2万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0.0%,较2017年末开始有统计以来高3.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较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高15.8个百分点。覆盖面上,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4456万户,是2017年末的3.3倍。价格上,2021年12月份对普惠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较2017年同期下降 144个基点。
三、金融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跃升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12年至2021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从26.0万亿元增长至133.5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从6.7万亿增长至30.8万亿元。
图1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和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走势
债券市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0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比重由2013年的1.2%上升至3.5%。
图2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及占比走势
图3 债券现券交易规模走势(单位:万亿元)
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大幅增加,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2021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规模达243.8万亿元,为2012年的3.2倍。
黄金市场年度总交易额大幅增加。由2012年的3.53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53万亿元。
四、绿色金融体系加快构建
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2021年末,人民银行通过两个工具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82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1425亿元、27亿元,碳减排贷款带动年度减排28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绿色金融市场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绿色贷款不良率0.32%,比同期企业贷款不良率低1.59个百分点。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近1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碳排放权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履约完成率达99.5%。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稳健
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业381万亿元总资产中,银行业超过90%。2021年4季度央行对银行业评级结果显示,4398家参评机构中,4082家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9%。其中,24家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全国高风险机构(8-D级)316家,数量连续6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资产规模占比仅为1%。
六、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
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增长较快。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36.6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8倍,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2.70%,位列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较2012年1月提升15位。
双边货币合作进一步深化。2021年末,人民银行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金额超4万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27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2021年,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共处理人民币业务334万笔,金额79.6万亿元。
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进一步提升。2021年四季度,IMF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COFER)报送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3361亿美元,占比2.79%,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73个百分点。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完成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
七、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
人民银行不断推动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提供高效、安全的跨行清算服务。2021年,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18.58亿笔,金额6622.19万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速分别为31.30%和15.13%,充分发挥社会经济资金运转“高速路”和“主动脉”作用,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付清算的坚实保障。
八、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银行网点智能化、无障碍化、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ATM、联网机具平稳运行。2021年,每万人拥有的ATM和联网POS机具数分别为6.71台和275.63台,金融的物理渠道可得性方面居世界中上水平。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和企业数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1.3亿人,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约9000万户;评定信用户1.07亿个,信用村24.5万个,信用乡(镇)1.29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