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2年10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9-29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2-09-29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1x
0:00 / --:--
中国气象局定于9月29日(星期四)14:30召开2022年10月新闻发布。发布会主要内容有:9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10月气候趋势预测(“十一”假期天气)气象服务提示、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0年)》、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王亚伟: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10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严明良先生、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先生、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先生、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张雪芬女士。 发布会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主动发布环节,二是记者提问环节。

    首先,请肖潺先生介绍9月全国天气气候情况和10月气候趋势预测。

    2022-09-29 14:30:44

  • 肖潺:

    大家好,现在我介绍9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

    9月以来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全国平均气温18.1℃,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全国平均降水量47.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1%,为历史同期第三少。全国有9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秋季极值,其中新疆托克逊(42.6℃)超过40℃。全国共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极值,其中山东福山(167.0毫米)、辽宁皮口(157.9毫米)等13站突破秋季极值,云南泸西(181.6毫米)突破年极值。9月以来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长江流域干旱维持或发展。受降水少、气温高影响,今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伏旱,9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持续少雨,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遭受夏秋连旱。9月28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大部仍存在中度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其中江西大部、福建中部至北部、湖南中部至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等地有特旱。

    二是全国发生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9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9月15-16日的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达到中等强度,覆盖国土面积19.9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1.2亿。上海、吉林、山东、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出现强降雨,多地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山东栖霞站累计降水量达到262.4毫米。8日、20日的两次暴雨过程则缓解了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北部的旱情。

    三是南方发生两次高温过程。9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9月5-13日的区域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达到特强,覆盖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达5.5亿,影响范围内有229个站达到或者超过37℃,其中贵州沿河站达到40.3℃。这两次高温过程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干旱,增加了当地的供电压力,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是生成登陆台风少,建国以来最北秋台“梅花”影响华东、东北。9月共有7个台风生成,较近30年(1991-2020)9月气候平均值偏多2个,登陆台风1个,较常年偏少0.7个。12号台风“梅花”在9月14-16日期间,先后4次登陆我国浙江、上海、山东和辽宁,打破了建国以来秋台风登陆地最北界纪录,也是建国以来登陆舟山的最强台风,给我国华东和东北地区带来大到暴雨,浙江、山东等地局地出现特大暴雨。

    五是全国发生两次冷空气过程。9月以来,我国发生了两次冷空气过程。其中19-21日过程综合强度达到强等级,影响区域主要在东北、内蒙古等地,东北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部降温幅度在10℃以上,其中吉林大部、黑龙江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4℃以上。

    9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2万条,其中,干旱预警信息同比增加400余条,森林火险增加62%。

    2022-09-29 14:39:07

  • 肖潺:

    下面,为大家介绍10月气候趋势预测和气象服务提示。

    降水方面:预计10月,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偏少;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南部及华南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上海、湖北中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重庆东部、贵州东部等地偏少2~5成;山西、陕西大部、宁夏、甘肃东南部、云南西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等地偏多2~5成。

    气温方面:预计10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河南南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西大部、福建北部、西藏等地气温偏高1~2℃。

    台风方面:预计10月,可能有1~2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终台较常年(10月3日)偏晚。

    根据10月气候趋势预测,有五方面的气象服务提示建议:

    一是防范寒冷或闷热天气对出行、健康等的不利影响。预计10月,华南南部气候条件为闷热的不舒适等级;青藏高原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北部会出现寒冷的不舒适等级,其余我国大部地区的气候舒适度为适宜或较适宜。与常年相比,华南南部的舒适度较常年偏热一个等级,青藏高原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偏冷一个等级,建议上述地区的公众关注未来气候条件对出行或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做好相应的生产生活安排。

    二是防范冷空气对交通和能源保供的不利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北部等地需关注冷空气和大风降温及霜冻天气对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肖潺:三是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西南地区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应加强防范强降水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注意防范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的不利影响。

    四是防范气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将继续维持,需防范干旱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五是防范台风灾害。预计华南沿海地区需防范登陆或近海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提前防范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上是我发布的内容,谢谢大家。

    2022-09-29 14:54:41

  • 王亚伟:

    谢谢肖潺先生。下面,请方翔先生介绍国庆天气趋势。

    2022-09-29 14:57:42

  • 方翔: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国庆天气趋势。

    预计未来十天(9月30日至10月9日),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江南大部分地区降雨依然偏少,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国庆假日期间(10月1-7日),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华北南部、黄淮等地有强降雨;江南、华南北部多高温少雨天气;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华北黄淮局地有雾。

    1-3日,四川北部、陕西中南部、华北南部、黄淮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4-6日,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陕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1-3日的凌晨至上午时段,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轻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大雾。

    1-4日,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将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有35-37℃,部分38-39℃。

    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阵风8-10级,气温下降8-12℃,部分地区降温14-16℃,局地超过18℃。

    2022-09-29 14:58:06

  • 王亚伟:

    谢谢方翔先生。下面,请严明良先生介绍《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相关情况。

    2022-09-29 14:58:40

  • 严明良:

    今天,中国气象局发布《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0期)》。这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0年WMO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报告了中国2020年主要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情况。

    首先,介绍中国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情况。

    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所用数据处理方法、标准、流程均与国际接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从2016年起,我国发射3颗二氧化碳在轨卫星,2018年开始开展机载温室气体在线观测和平流层温室气体原位观测试验。2021年,中国气象局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和16个省级气象观测站在内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截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目前中国气象局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开展温室气体业务观测,分别为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32个大气本底站之一。2020年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414.3±0.2 ppm、1944±0.7 ppb、333.8±0.1 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19年增幅约2.5ppm,与全球增幅持平。2020年我国6个区域本底站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19年相比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三氟化氮(NF3),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WMO/GAW)负责协调大气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系统观测和分析。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联网监测分析是历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臭氧损耗科学评估报告》等的数据来源和科学基础。

    2021年10月25日,WMO发布《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公报采用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数据来自WMO/GAW、全球大气气体先进试验(AGAGE)等。公报称: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达到413.2±0.2 ppm、1889±2 ppb、333.2±0.1 ppb,202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5 ppm,高于过去十年平均增幅(2.4 ppm)。2020年全球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增幅分别达11 ppb和1.2 ppb。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温室气体指数分析结果:2020年由大气长寿命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约47%,而这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超过80%。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增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宽覆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业务化观测能力,基于我国自主卫星,联合多种星载探测手段,提高全球温室气体监测水平,为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目标提供科学监测支撑。

    2022-09-29 14:58:56

  • 王亚伟:

    谢谢严明良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22-09-29 14:59:36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期南方的干旱情况如何?未来有没有缓解的趋势?今年干旱为何持续时间那么长?

    2022-09-29 15:05:03

  • 肖潺:

    受降水少、气温高影响,7月以来,西北地区东部及新疆东部和中部、长江流域等地相继发生气象干旱。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加上遭遇极端持续高温天气,气象干旱迅速发展,夏伏旱严重。进入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持续少雨,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遭受夏秋连旱。

    据统计,7月以来,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45.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1.0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中旱及以上等级站数涉及667个站,占全流域的96%,影响范围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大。9月28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大部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浙江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湖南中部至南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等地有特旱。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0月10日前南方旱区降水依旧显著偏少,无明显降水过程。国家气候中心预计10月华中、华东旱区降水仍将偏少,气温偏高。因此,目前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的重旱、特旱等旱情在短时间内无明显缓解趋势。

    今年盛夏(自7月初台风“暹芭”及其减弱低压北上以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的大陆高压相结合,导致在我国上空形成大范围的暖高压带。在强盛的暖高压带的影响下,阻断了水汽向我国的输送,导致降水明显偏少,南方大部发生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大范围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我国长江流域至华南北部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9月以来,上述旱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的影响,上述旱区仍持续晴热少雨的气候特征,高温日数普遍有1~5天,其中湖南中南部、江西西部等地有5~10天;同时,降水普遍偏少5~8成以上,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遭受夏连秋旱。

    2022-09-29 15:05:25

  • 中新社记者:

    针对温室气体,中国气象局目前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与国外对比如何?请问气象局在温室气体观测等方面是否发布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谢谢。

    2022-09-29 15:05:55

  • 张雪芬:

    本底站温室气体监测采用对标国际的观测方法,利用溯源至WMO的标准气体实时校准,并使用实时核查手段核查观测系统是否稳定运行。现行的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方法与国际一致,标准统一,数据质量具有国际可比性。

    至目前为止,中国气象局主持编制并已经发布了与温室气体观测相关国家标准7项、气象行来标准7项,在研气象行业标准3项,正式出版了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试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技术手册(第一分册 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这些标准、规范对中国气象局的温室气体观测、确保观测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其他部门、行业开展温室气体观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22-09-29 15:06:17

  • 封面新闻记者:

    10月还会有台风影响我国或登陆吗?截至目前,台风数量和总体强度较往年属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原因是什么?谢谢。

    2022-09-29 15:06:48

  • 肖潺:

    近十年来,10月登陆我国台风共有9个。其中2013年在福建省登陆的第23号台风“菲特”影响大,导致浙江、福建、江苏、上海4省(直辖市)1261万人受灾,11人死亡,1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64.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31.4亿元。

    今年以来(截至9月29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8个台风生成,其中4个登陆我国,分别比常年同期偏少0.3个和2.5个。登陆台风的登陆强度较常年偏强。

    10月依然是台风活跃季节。统计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每年10月登陆台风数为0.7个。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2年10月可能有1~2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主要影响区域为华南沿海地区。

    今年台风生成与登陆均偏少的主要时段是夏季。常年夏季生成和登陆台风数分别为11个和4.8个,但今年夏季生成和登陆台风数分别为9个和3个。造成夏季台风数均偏少的主要原因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长期控制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海域,加之热带低频振荡活动偏弱,不利于西太平洋热带对流的发展,导致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登陆也偏少。

    2022-09-29 15:11:39

  • 新京报记者:

    我也问一个关于温室气体的问题。气象部门未来将如何布局温室气体监测网?谢谢。

    2022-09-29 15:12:02

  • 张雪芬:

    首先,中国气象局是我国最早在大气本底站开展温室气体业务观测的部门,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计划在全国16个气候关键观测区增补9个大气本底站,现正在开展前期的选址等相关工作,相信通过大气本底站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和完善我国在本底温室气体方面的监测能力。

    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还计划在我国主要的地、市级以上城市以及区域代表性好的地区,开展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精度在线观测和通量观测,并且有针对性地推动开展甲烷等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观测,以满足我国碳中和监测评估系统的评估的需求。

    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还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在温室气体观测计量、标校溯源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中国气象局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优势。

    2022-09-29 15:12:30

  • 科普时报记者:

    今年冬季气候预测怎么样?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谢谢。

    2022-09-29 15:12:55

  • 肖潺:

    今年冬季预测产品预计将在10月底正式发布。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有气温偏低的年份出现,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需要关注的是,“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外强迫因子之一,我国冬季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子的影响,同时大气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加强研判,10月后期提供更加细致的预测意见和服务信息。

    2022-09-29 15:15:46

  • 中国气象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目前全国入秋的进程如何?哪些地区已经是秋天了?哪些地区已经入冬了?较往年偏快还是偏慢?近期会出现较强冷空气吗?另外一个是目前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近期天气情况如何?是否会影响进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2022-09-29 15:16:09

  • 方翔: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目前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已陆续入秋,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大部、华北和黄淮地区等地已是秋天。与常年相比,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入秋偏早10天左右,华北的平原地区、黄淮入秋偏晚一周左右。

    目前只有青藏高原、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局部地区达到入冬标准。

    国庆假期期间,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阵风8~10级,气温下降8~12℃,部分地区降温14~16℃,局地超过18℃。辽宁、河北东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等地将出现初霜冻。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大风,其中渤海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级,阵风10~11级。需防范大风降温天气对农牧业、交通运输、城市运行等的不利影响,做好设施农业、简易设施、高空搭建物的加固工作,东部海区需防范海上大风天气危害。

    第二个问题,关于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天气情况。未来10天,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汉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较强降雨,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受冷空气影响,新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降温降水及大风天气。大风降温及较强降水将影响秋收进度;但降水对于农田土壤增墒和后期秋播有利。江淮、江南等地的大部分地区仍无明显降水,农业干旱将持续或发展;10月1-4日,江南、华南北部将出现较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日最高气温一般有35~37℃;高温叠加干旱对无灌溉条件地区一季稻充分灌浆、油菜播种育苗及晚稻抽穗开花有一定不利影响。气象部门建议:北方降水偏多地区应在强降水之前及时收获已成熟作物;秋种地区要及时腾茬整地、趁墒播种,争取一播全苗。长江中下游地区仍要立足防旱抗旱,及时收获已成熟秋收作物,科学调度水源,确保油菜等适时播种;江南和华南晚稻产区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进晚稻发育及产量形成。

    2022-09-29 15:26:52

  • 王亚伟:

    谢谢大家,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提前祝大家国庆假期快乐。

    2022-09-29 15:27:21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