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记者 王瑞芳)5月27日,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开幕。《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以及“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震撼发布,相继亮相,集中展示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和创新活力,吸引全场目光。

据介绍,“双百”榜单前期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面向近40个国家和地区,征集32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和3800余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经过多轮评审,最终形成,并遴选“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发布

image.png

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发布

image.png


科技创新合作 让成果落地生“金”


国内外嘉宾专家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上共议科技最前沿,为科技成果转化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德国史太白基金会全球研究院院长劳·穆勒分享《技术交易面临的挑战与IMLead Hetathlon理论如何在技术交易中运用的实践》,并提出希望通过技术转移大学等方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理事会主席孔翰宁分享了《工业4.0发展战略及中德科技合作展望》, 他介绍,面对工业4.0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做的是调整优先事项,包括循环经济、弹性供应链和适应性数字全球生态系统等。关于中德合作,他希望未来加强中德企业的合作,更大程度增加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带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迭代及下一个十年中的机遇》的演讲,分享了关于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思考。他介绍,以科学家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做好科技创新产业链和市场产业链结合的纽带,发现创变者、培育科创星、赋能新时代。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带来《关于科研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的演讲,他介绍,一个科研机构促进科学成果转化应该具有四个关键要素科技成果“有的转”科研机构“有权转”科研人员“愿意转”条件配套“顺利转”。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分享了《数智化赋能集成服务,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他介绍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变量,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的范式提供了工具和手段。通过数智化赋能让我们更加可能跨越技术和市场之间的“鸿沟”,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昌平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分享,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构建技术转移生态,用更好的模式来聚集全球的创新人才,和大学、机构、政府一起,真正把北京的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分享《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助力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我们正经历从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型,未来高质量发展增长的动力源还是要回归到全要素生产率上,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恒定的命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分享《科学论坛促进产学研的思考与实践》,他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影响世界格局的关键变量,科技合作是实现优质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配置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分享了《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北理工模式”为例》,他表示,体制机制创新是“北理工模式”的灵魂,而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是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切实保障单位、集体和个人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和共赢发展。

中国技术交易所董事长郭书贵分享了《建设全国技术交易统一大市场,构建技术市场新生态》,他提出,技术市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设全国技术交易统一大市场恰逢其时。

国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爱民带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作用,推动技术要素市场融合发展》的分享,他介绍,一个成熟交易市场的形成,离不开各类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技术经理人、专业投资人、中介服务人共同构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将成果+资本+企业家融合形成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范式。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重磅活动,会期将举办26场主题活动,构建全球技术交易生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介前沿创新产品,打造国家级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