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2年9月10日记者招待会
活动描述
- 2002年9月10日上午10时,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主任郭树言及国土资源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内容: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020910.rm
数据地址:
网友发言:
- 李冰: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之前,我想向大家说一件事,今天这个新闻发布厅加了一个装置,所以大家的手机接不到信号,如果有事情要用手机联系,请到室外。 今天我们高兴地请到了国务院三峡办主任郭树言先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女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先生和大家见面,他们想给大家介绍有关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并且回答大家的提问。 2002-09-10 10:00:52 - 李冰:
下面请郭主任先给大家介绍情况。 2002-09-10 10:01:36 - 郭树言: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和三峡建委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在这里向各位介绍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以及三峡工程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情况。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从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这个决议后,到今年整整十年了。今天,我可以负责地宣布,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工程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范围内。三峡工程建设的二期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在明年,也就是2003年,我们要实现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三大目标。 2002-09-10 10:02:50 - 郭树言: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有关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第一,长江三峡工程左岸大坝在今年10月份将全线封顶,达到185米高程;今年11月将进行长江导流明渠截流。截止到2002年7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8697万立方米、占总量的111.3%;土石方回填7854万立方米、占总量的84.6%;混凝土浇筑2112万立方米、占总量的69.2%;金属结构制作安装10.97万吨,占总量的39%,并已经开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2002-09-10 10:05:42 - 郭树言:
从1993年以来,枢纽工程共评定124191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工程达99735个,优良率在80.3%。今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组到工地对2001年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枢纽工程质量总体情况良好,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发生的质量上的缺陷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处理。三峡输变电工程至2003年底前,共需开工建设单项工程50项、线路规模为5654公里。截止到今年7月,已建成、投产交流线路工程19条,线路规模24449公里;投产变电站9个,变电容量525万千伏安。现在输变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可以满足三峡电站2003年10月首批机组发电送出并网的要求。 2002-09-10 10:08:08 - 郭树言:
第二,长江三峡工程迄今共完成水库移民64.6万人,其中外迁安置14万人。今年底,三峡工程二期移民搬迁和库底清理工作将完成。三峡工程库区13个全淹和部分被淹的城市、县城已基本完成复建,库区崛起了13个崭新的城市,其城市基本功能,包括占地、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方面都超过了原有水平。 2002-09-10 10:09:30 - 郭树言:
据统计,在三峡库区共复建各类房屋3122万平方米,公路819.9公里,大中型桥梁11170米,港口码头44座、输变电线路161万米,库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库区移民政策作了两个重大调整,即加大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数量,加大对库区搬迁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截止到9月1日,共完成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4万人,其中7万人由国家统一组织,外迁安置到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等沿海、沿江11个省(市),4.5万人由湖北省、重庆市组织外迁到本省市其他非库区县,2.5万人由移民自己联系分散外迁到全国近24个省市。完成了1011户搬迁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对一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了破产关闭。 2002-09-10 10:13:57 - 郭树言:
第三,三峡工程建设给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带动了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统计表明,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10年,是三峡库区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截至2002年5月,全国各省市、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对三峡工程库区实施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入资金112.3亿元,接近同期移民淹没补偿资金的三分之一。实施经济合作类项目2191个,到位资金99.8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到位资金12.5亿元,建成希望学校417所。并通过合作、合资、兼并、技术改造等方式,合理开发库区资源,培育和发展了库区新的经济支柱。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全国人民对三峡工程的支持和关心得到了充分体现。 2002-09-10 10:16:13 - 郭树言:
据统计,2000年,三峡库区21个区、县国内生产总值比1993年增加了2.21倍,也就是说8年翻了一番多,总量达到784亿元;财政收入增加了1.83倍,达到了3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15倍,达到了1774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6倍,达到4464元。2001年、2002年库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为了促进库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近,我们联合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准备重点推进三峡库区柑橘产业、草食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在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和草食畜牧业两个实施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一批龙头企业已经进入了库区。我们相信,这三个产业规划的实施对库区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三峡库区的繁荣和稳定。 2002-09-10 10:20:16 - 郭树言: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其他几位同事愿意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2002-09-10 10:21:02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郭主任一个问题。您刚才讲话中提到今年三峡工程要进行第三期工程的截流,这项工作的准备情况如何? 2002-09-10 10:21:44 - 郭树言:
按照我们计划,准备定在今年11月中下旬进行截流,具体时间要看当时长江的流量,我们设计的流量应该低于一万立方/秒。截流,现在大家都知道通航明渠三百米,新修这样两个河道,我们要进行截断。这次的截流跟1997年的截流比较起来,虽然河道窄了,但是这次截流的难度大一些,因为上次的水头只有一米多,这次截流,到最后龙口的时候,水头要达到四米。龙口流速上次只有1.4米/秒到1.9米/秒,这次有可能要达到7到10米/秒。现在三峡的施工单位,对这件事认真分析,采取了很多措施,一定要确保这次截流的成功,当前截流的各种物料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差不多了。 2002-09-10 10:24:48 - 美国之音记者:
请问郭主任,能不能具体地介绍一下搬迁人的情况?尤其是搬迁人得到的赔偿平均是多少?我们听说有很多的搬迁人,虽然听当地政府说要得到赔偿,但是实际上一分钱都没有得到,有很多不愿意搬,还有很多腐败贪污,原来要搬迁的资金都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能不能首先告诉我们关于挪用的搬迁资金最新的数字是多少?还有,怎么解决这些农民不愿意搬迁或者得不到赔偿的问题? 2002-09-10 10:26:47 - 郭树言:
我想先回答你的主要问题。朋友们都很关心三峡资金的管理情况,我可以郑重地告诉大家,三峡资金管理是我们工程管理中比较好的,因为我们的监督措施、规章制度都很严格。但是,尽管严格,由于这个钱经过的人很多,经过的层次很多,从北京经过省,经过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六七级,难免一点儿问题都不出。我可以告诉大家,从开工到现在,十年期间,在三峡工程中发生的移民资金所谓的贪污也好、挪用和盗窃也好,一共发生了234起,这234起中涉及到的人员是267人,涉及到的总金额是4200万。三峡资金一共投进了320亿,出现了4266万的问题。当然,这些案子都查了,相关人也都处分了,该判刑的判刑了,该处理的处理了,钱绝大部分都追回来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发生的案件,出现的问题,占整个资金量的千分之一点三。 2002-09-10 10:39:36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三峡工程初期蓄水以后,会不会加重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可能的地质灾害会不会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行? 2002-09-10 10:40:23 - 寿嘉华: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在蓄水后带来的危害是肯定的。我们明年蓄水到135米以下的水位线,再经过六年的时间,这个水位线就要达到175米。在这六年时间里,水量每年的波动都在三四十米之间,由于这种水的波动,加上水位的变化,对地质的稳定性就带来了变化。原来稳定的滑坡体,或者是围堰体,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会危害原来的平衡。所以地质灾害就会频繁地发生。据一些专家的预测,水位达到175米,2009年以后的几年,可能地质灾害的发生还要增加,而不是减少。 同时,由于水位的上涨,会引起库区周围的一些岩溶的塌陷,或者诱发水库的地震。但是这些并不可怕,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我们对这个库区周围的二十个县开展了一比五万的地质调查工作,基本上查清了这些滑坡体的分布范围,我们一共查出了2490多处滑坡体,还有90多处的泥石流的沟。在查清楚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规划,这个规划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这条原则主要采取的办法,一个是避让,一个是减轻损失。我们主要是减轻人、财产以及一些重大的建筑物的损失。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的投入40个亿的135米线以下的重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就是能取得一些重要的滑坡体的数据,能够在明年蓄水以前得到很好的治理,所以这是能够很好地采取措施的。 2002-09-10 10:47:31 - 法国新闻社记者:
新闻材料里说三峡工程到2009年总的投资为2030亿人民币,比1993年的预算多得多。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从1993年到现在,2009年远远超过现在投资的目标。在1992年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三峡工程的时候,这个数字跟预算投资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超过原来预算那么多?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监督这个工程的作用?能不能介绍一下葛洲坝的利润和2003年三峡发电工程的利润?外国的贷款有多少? 2002-09-10 10:49:17 - 郭树言:
1993年5月,按当时的价格来估算三峡工程,整个投资需要900.9亿,这是1993年5月的价格。为什么当时这么确定呢?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是通货膨胀率也比较高。我记得1993年的时候,我们物价上涨的指数将近10%。因此,用这样一个固定的数字来控制,整个建设期是17年,很难预测未来经济的形势,所以我们在三峡工程中间引用了一个新的管理办法,就是静态投资。1993年5月,预计投资是900亿。这900亿,到17年之后,建成以后,控制得好还是900亿;如果用一个动态的数字,每年的价格都不一样,每年的物价指数也在变化,这样的话就很难把握。我们一般大部分的工程,这个工程三年建成,一年多少钱,就说死了,没有静态和动态,三年的变化不会太大,但是17年变化就太大了,这是我想解释的第一点。 2002-09-10 10:52:06 - 郭树言:
2039亿这个数字怎么得来的呢? 我们当时有一个假定,1993年到1995年,物价指数是8%,银行利率是10%;1995年到1998年,有一个价钱,物价指数是6%,银行贷款利率是8%;到1998年再往后,我们已经看不清楚了,很难估计了,就假定物价是按照6%左右上涨,银行利率大概也就是7%左右,这么推测的、测算的结果得出个2039亿。并不是将来一定要花2039亿,关键是看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现在我告诉大家,我们从1998年以后,国家宏观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且我们国家的经济供大于求,现在的物价大大下降,银行利率大大下降。最近三峡总工程又做了测算,到了2009年完成的时候,大概要花1700—1800亿左右,这是一种预测。 刚才法国朋友问到,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浩大。我们决定动工之前,国家就研究,首先要给它资本金,资本金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葛洲坝电厂划给了三峡总公司,葛洲坝电厂的利润大概一年有6个亿。过去发电的收入多余的上交财政,现在把利润留给三峡工程,一年600亿。三峡工程本身2003年以后开始发电,这部分利润也留下来作为三峡的投入。以后我们建立了三峡基金,这是国家决定的,三峡工程造福于全国人民,因此全国人民应该支持三峡工程。这样的话,在全国用电中,每一度电加价4厘到8厘左右,有收益的地方就是8厘,没有收益的地方是4厘,积少成多,全国每年的用电都在增长,所以每年将近40亿,再过几年可能要达到50亿。这个钱全国只有西藏没有交,对西藏优惠,还有就是农村的农业用电没有收,其他包括今天在坐的以及在京的所有记者们,你们耗的电中间,里面都有一个电的加价。这个价钱在整个电价中不是很大的,但是确确实实大家都要负担的。这是一种税的变种,但又不是税,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电费4毛钱,现在加价4厘钱。 2002-09-10 10:59:52 - 郭树言:
这是资本金。我们测算,17年中,资本金大概是1000亿,按原来的2039亿来预测的话,资本金不到50%。如果将来1700—1800亿能够把三峡工程建成的话,资本金仍然是这个数字。所以超过了50%,剩下的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再一个是买国外的设备,我们采取了买方信贷,谁提供设备,谁中标,都是采取出口信贷的办法。国外的信贷大概用了十几亿美元。这几年三峡公司由于良好的信誉,发行了大量的企业债券,最近将再发五十亿,每年三十到五十亿左右。从这几个方面筹集将来需要的1700—1800亿。 目前工程状况很好,负债率不到50%,自有资金占了一半。因此,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估计五到十年之内,把债务全部偿还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02-09-10 11:06:43 - 中国新闻社记者:
三峡工程过程中,有不断发现新文物的报道。请问三峡库区究竟有多少文物?价值究竟怎么样?三峡库区的蓄水对这些文物的保护有多大的影响? 2002-09-10 11:07:53 - 张柏:
三峡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在咱们国家来讲,从规模上看,或者从其他方面看,都是空前的,这大家都知道。 三峡文物究竟有多少,从文物点来看,三峡整个库区,包括移民迁建区,地上地下加在一起是1087处,地下的要多一些,地上的少一些。地下是723处,地上的是364处。从文物点来看就是这么大的规模。这个规模是很大的。一个工程当中,要保护这么大规模的文物,确实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现在的工作情况如何,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地下已经完成了69万平方米的发掘,也就是说,在二期工程当中,已经完成了规划当中要求的文物保护工作量的77%。地下有这么几块,一个是要求留取资料的,按照规划要求是144项,现在已经完成了133项;原地保护的87项,现在已经完成了41项;实施搬迁保护的133项。现在已经分三类完成了不到一半,总的完成量就是这样的情况。从这样的完成量来看,对于二期工程规划中要求的文物保护的任务,两个省基本都可以达到规划目标,也就是说,三峡蓄水不影响这个阶段的文物保护,换句话说,这个阶段文物保护任务的完成,为三峡蓄水在这方面的服务创造了条件。 2002-09-10 11:11:03 - 张柏:
1997年以后的五年,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方面的收获是很丰富的,很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这几年通过三峡的保护发掘,取得了一批非常重要的科学资料。比如我们得到了很大一批文物,就是从地上发掘出来的很多文物。这几年一共发掘了五万多件,其中有六千多件是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当中还有一些是很好的文物,这个地区出土了,别的地区是没有的,这是很重要的资料。 第二,在学术成果上。三峡地区通过这几年的保护工作,确实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说旧石器,一共发现了十处,其中发现了很多有代表的南方的砍砸器,形状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可以研究南北地区我国旧石器的地点分界问题,这是很大的收获。新石器这一块,长江三峡这个地区,原来我们做的工作很少,通过这次发掘保护,工作量大大增加了,把这个地区很多新石器文化当中的空白填补上了。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文化系列,这是学术研究当中非常需要的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这次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发掘,这个系列建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三峡地区的这次文物保护中,应该说,科技含量,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保护文物的量大大增加了。大家都知道,文物保护原来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手段,这次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关于白鹤梁的保护,这次就准备通过各个专项研究,利用无压容器等各种办法来保护;科技含量也是很大的。大面积的考古,过去都是靠传统的办法,这次三峡考古发掘,大多数都进行了数字化,资料管理上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所以,在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三峡考古文物保护中也有很大的收获。 总体上,三峡文物保护总的情况很好。为什么能这样?大家可能都知道,主要是两条:第一条,这么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发掘在我们国家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是社会上的积极支持,这两个条件很好。因此,文物保护总的情况是好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是很关键的。我们的管理是一环扣一环,管理体制是符合实际的。一句话,三建委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两省分别实施,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家的要求实行检查、监督、指导,调集全国力量,一环扣一环,所以这几年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还是很好的。 2002-09-10 11:25:17 - 外国记者:
请问一下移民问题:您是否可以告诉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等待被移出库区?最后一拨移民迁出库区会是什么时候? 2002-09-10 11:26:31 - 郭树言:
现在已经迁出了65万人。1993年查户口是84万人,但是这几年人还在继续地繁育,还在继续生孩子,还有结婚了到库区来的。我们估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的时候,移民量是113万人。走了65万人,大概还剩下48万人。我们的工程到2009年完,因此后面还有将近7年的时间,这7年里要完成这48万人的移民。什么时候完成?计划还是2009年工程建完,移民也迁完。 我想说一点,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新的情况,正在研究,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家都说,对移民,国家补助的少,但是我们发现移民区人口增长得非常快。我们原来的估计一年增长率是1.2%左右,现在实际上有些地方,局部的人口增长是2%、3%。大量的人,女儿出嫁以后也留在家,把男朋友也接到库区来,娶媳妇按照中国的习惯就不用说了,所以现在人口增长太快,我们担心照这样增长的话,这113万还挡不住呢。因此我们想下一步把情况弄清楚以后再说,这反映当前国家对三峡库区移民所采取的政策,大家还是满意的,大家都想往库区走,而不是走出库区,大家都想当移民。 2002-09-10 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