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2006年12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介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和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12月3号,再过两天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天中国政府公布了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为此我们今天请来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邓朴方先生,介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和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邓朴方先生是大家都熟悉的知名人士,是中国残疾人人权和人道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国际残疾人运动的知名活动家,曾多次获得国际性的奖项,其中包括1987年联合国和平使者奖、1988年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和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为民先生,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程凯先生。
现在请邓朴方先生做介绍。
2006-12-01 09:51:27 - 邓朴方: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介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
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我国残疾人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掌握他们的最新实际情况,作为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务院批准于2006-200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2006-12-01 09:54:42 - 邓朴方: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此前的二年多时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主要是组建调查机构、制定调查方案、确定样本量并抽取样本、修订残疾标准、培训调查人员、开展调查试点等。现场入户调查时间自2006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结束。期间,有738个调查队,2万余名调查员、近6千名各科医生及5万名陪调员,进入分布于全国城乡的5964个调查小区,逐户进行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全国共调查了771797户、2526145人,入户见面率为83.46%,7岁以上人口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5.66%,医生对疑似残疾人的检查率达99.15%。
2006-12-01 09:55:25 - 邓朴方:
调查的内容包括全国及各省(区、市)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生活状况以及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情况。调查使用三种主要调查表:一是《住户调查表》,主要调查被调查小区全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其社会经济特征;二是《残疾人调查表》,通过调查和检查,确定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残疾等级和致残原因,了解其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主要需求;三是《社区调查表》,主要了解社区服务资源方便残疾人利用的情况。调查项目共有52个,调查重点是残疾人的致残原因、生活状况及其主要需求。
2006-12-01 09:57:20 - 邓朴方:
现在调查的主要数据已经汇总完成。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等具体数据在给大家的散发材料中已经写明。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这次调查的残疾人的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各类残疾人数量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散发材料对此做了简要说明,更深入的分析有待详细数据汇总出来和更全面的资料收集后进行。
2006-12-01 09:58:07 - 邓朴方: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20多年来,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改善残疾人状况。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好。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和对残疾人权利的保障,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中国政府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又一重大举措。基于调查所获得可靠数据和丰富资料,有关部门将对有关残疾人的政策、规划、工作领域重新审视并做出适当调整,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意见和措施,以更加务实的行动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06-12-01 09:59:36 - 郭卫民:
下面进入提问阶段。
2006-12-01 10:01:32 - 香港文汇报记者:
请问邓主席,我刚才看到材料,这次调查得出的残疾人人数比1987年的第一次调查人数有比较大的增长,您能说明一下其中的原因吗?谢谢。
2006-12-01 10:02:50 - 邓朴方:
是的,这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人数比1987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是很引人注目的。这次是8296万,1987年的标准时间也是4月1号零时,当时调查的人数是5164万,总的增加量是3132万。初步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1987年时,我国人口不到11亿,大概10亿多,现在已经到达了13亿,如果按照当时的残疾比例4.9%算下来,19年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因素应该是1250万人,如果比例不变,就是人口增长的因素,也会增长1250万人。二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2005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是11%,比1987年增加2.5个百分点。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占到总的增加人数的75.5%,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残疾标准的修订、测试的手段、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等等。
要说明的是,残疾人既有增加的因素,也有减少的因素,总的看来增加的数量是比较大的。
2006-12-01 10:06:29 - 新京报记者:
请问邓主席,这次调查的结论是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残疾人比例大概是多少?您刚才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基于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有哪些针对残疾人的政策建议?另外,随着现在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这次抽样调查也调查了致残的原因,请问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在致残原因中占多大的比例?经常在北京街头的天桥和地下通道会遇到一些残疾人乞丐,给人一种他们被忽视的感觉,我国政府针对这些残疾人有没有一些救助的措施?
2006-12-01 10:08:41 - 邓朴方:
你一下子提了四个问题,我只能简单地回答你。八十年代初期,联合国做过有关残疾人数量的世界剖面调查,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是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现在许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一般的说法,都说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都援用这个数字。但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状况不同,所提供的残疾人数据差别是非常大的。如香港的残疾人占到人口总数的7%,印尼占3%,一些发达国家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且随着这几年的调查和他们设立的一些福利政策,比例还是在升高的。比如英国,1987年是7.1%,1994年是15%,2002年是18%;美国1991年是12%,2001年是18%;澳大利亚1976年是4.8%,1993年是18%;
2006-12-01 10:10:44 - 邓朴方:
但也有个非洲国家,他们的残疾人只占1%。我们国家的数字6.34%,是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比例。这次出来的数据是主要调查数据,因为大量的计算工作还在进行,所以具体哪一个环节增加残疾人数量,很多具体的细节现在还不能计算出来。从工作的经验上来说,工伤事故、交通事故、体育运动伤等等所造成的残疾肯定是在增加的。发给大家的材料中提到,肢体残疾大幅度上升,从这样一个现象来看,这些因素肯定是造成残疾增加的因素。但是,我现在还不能确切地给你一个数字,哪种因素增加了多少,因为我们还没有算出来。我们还要经过将近一年或者是不到一年时间的详细计算,才能拿出详细的数据,那时我们才能够提出一个关于残疾工作改进的综合的政策建议,所以这还需要时间。
2006-12-01 10:13:10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这次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只是对残疾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对国家总的政策也会提供数据的支持。 - 中国社会报记者:
邓主席您好,刚才您在讲话中谈到中国进入老龄化是这次残疾人口增多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我想请问,我们国家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和残联在这方面有没有粗略的措施来应对?第二个问题,刚才您说了一系列的像发达国家和非洲不发达国家残疾人数量的比例,请问残疾人的比例跟经济状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谢谢。
2006-12-01 10:19:58 - 邓朴方:
关于老龄化的统计是非常突出的,这方面国家统计局最了解情况,请张为民副局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2006-12-01 10:22:02 - 张为民:
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残疾人的比重和经济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应该说确实有关系,但是现在还很难讲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数量的关系,因为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残疾人口的比重来看,一般来讲,经济发达或者说社会经济都比较发达的国家,残疾人的比重相对来说要高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相对来说残疾人的比重要低一些。
2006-12-01 10:22:24 - 张为民: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呢?还是要从导致残疾的原因来看。从致残方面来讲,有的叫先天性的、医源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性的、后发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多,面临致残的风险也在增大。在农业社会,由于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是比较简单的一些劳动,这样面临的致残风险相对来说就会少一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残疾人口的比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有关系的,但究竟这种相关程度能否确切地用一个数量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多少位来表示,恐怕还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量来描述。
2006-12-01 10:22:59 - 张为民:
关于第一个问题,刚才邓朴方主席所谈到的,这次中国残疾人总量增加、比重上升,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的老龄化所导致的,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刚才邓主席已经介绍过,在保持残疾人比重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残疾人的数量也会增加。但是中国在这十几年中,不仅仅是人口总量的增加,更大的变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可以讲,残疾人口的老龄化或者说老年人口所面临的残疾的风险增大,这样一个现象应该说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6-12-01 10:25:11 - 张为民:
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积极地应对。我也非常赞同邓主席刚才讲的,在这次调查的详细数据汇总、各类分组完成之后,再研究究竟采取哪些应对的措施,可能就会更有针对性。当然,比如说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来保障对老年残疾人的照料、扶助、康复等等一系列措施,我想还是要在进一步详细的汇总资料出来之后,政府会制定出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006-12-01 10:27:44 - 郭卫民:
我请教了一下邓朴方主席,发达国家残疾人人数比例比较高,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国家社会保障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制定的标准也不一样,门槛或者说残疾人的范围门槛更低一些。
2006-12-01 10:29:39 - 邓朴方:
各国在制定自己残疾人标准的过程中,跟社会保障政策有关系,如果有更多的能力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比如说保险、政府予以的照顾,覆盖面比较大。我们现在调查的很多残疾类别,西方很多都没有,比如说发达国家把糖尿病算进来,这次中国没有算进来;还有很多脏器移植,就是心脏不好到一定程度。甚至有些国家还提出来,过度肥胖也算残疾,当然比例就越来越高。当然,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比我们更严重,这也是事实,但是比例差别这么大,主要是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保障能力及残疾人标准认定的问题。
2006-12-01 10:30:10 -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
请问邓主席,残疾人的增加,特别是老年残疾人的增加会对中国的医疗和社保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压力?中国每年投资多少钱来帮助残疾人?对这个数目您认为应该增加多少?谢谢。
2006-12-01 10:31:28 - 邓朴方:
我想,残疾人比例的增加、残疾人总数的增加,这个现象既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社会前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样一下子增加3000多万残疾人,包括他们的家庭,总数要接近3亿人口,为残疾人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我们国家对残疾人工作一直是非常支持和重视的,我认为今后更应该呼吁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务,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基本认识应该普及到每个人的心中。人道主义更应该深入到中国的人心当中,要更加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劳动,尊重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2006-12-01 10:32:04 - 邓朴方:
政府是不是应当作出更大的投入?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我相信通过这次抽样调查,我们一定会取得社会各界及政府对残疾人加大投入的支持,增加对残疾人事务的理解和支持,制定真正切实的措施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在座的都是有影响力的记者,希望大家也帮助我们呼吁一下。
2006-12-01 10:36:03 - 路透社记者:
邓主席您好,我的问题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外界对1968年发生过的事情猜测很多,能否请您在此做说明?另外,您大半生为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奋斗,2003年又获得联合国人权奖的肯定,但是如果您有朝一日退休了,残疾人福利事业将怎么办?
2006-12-01 10:39:43 - 邓朴方:
我说过多少次,在这种记者招待会上也说过多少次,文化大革命给我个人带来的不只是我个人的灾难,是给中华民族全体带来了灾难。大量的非人道的行为产生了,不说别的因素,就是中国社会普遍的对人道主义的接受程度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自从我从事残疾人工作以后,一直在呼吁中国一定要宣传人道主义、普及人道主义,把人道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思想之一。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现代化,不讲人道主义、不讲人权是不行的。现在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我是衷心拥护的。
2006-12-01 10:40:26 - 邓朴方:
关于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好。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以前多次接受媒体采访都提过,我一定要创造一个没有邓朴方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会有个人的因素在其中,但是要创造一个不因个人因素而运转的机制,这是我的目标。这种机制健全了,我退休了也就没关系了。
2006-12-01 10:43:14 - 新华社记者:
这次调查掌握的主要数据和1987年相比,能否反映出我国残疾人的状况有些什么样的变化?除了进步以外,有没有值得我们担心的问题?谢谢。
2006-12-01 10:44:01 - 邓朴方:
回答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度,因为所有数据的计算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不能给你一个定量的回答,我只能给你一个概念性的回答。一般来说,残疾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国家太穷,贫穷、饥饿或者应对灾害和地方病的能力低等所产生的残疾。另外一种是国家要富裕,富裕产生的残疾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工伤、交通、体育、社会压力大、药物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还有一些国家有吸毒的情况等等。这次整个看来,我们调查发现,因为贫穷所产生残疾的数量在减少,而走向城市化过程中导致残疾的因素在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的因素在增加。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是在进步、在发展,但是也提醒做残疾人工作的人要怎么应对这种发展和变化,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2006-12-01 10:44:54 - CCTV记者:
邓主席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公报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肢体残疾人的数量超过了听力和言语类残疾人的数量,达到2400多万,占到所有残疾人数量的将近30%。最近我们也刚好在搞一个调查,就是有关无障碍建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市场,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比如说像残疾人辅助器具,现在全国只有100多家企业,而且技术含量也相对比较低,生产的品种也很少,只有国家标准规定的三分之一,这两种情况明显是个矛盾,我们的数据调查出来以后,是不是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
2006-12-01 10:50:43 - 邓朴方:
如你所说,我们现在对残疾人的服务能力确实比较弱。我也要告诉你,我们在其他方面对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也比较弱,总体来说都弱。提高服务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不会等待这个过程,我们要积极改变这个现象。我还给你一个信息,前两天也就是11月29号,温家宝同志主持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议还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强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更加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了总理表态,我们就要借这个东风,把这项事业往前推。
2006-12-01 10:51:49 - 郭卫民: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邓朴方主席,也谢谢各位。
2006-12-01 10:53:30
图片内容: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等情况举行发布会相关资料
-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将出席本次发布会
- 中国残联领导在会前与中国网编辑交流
- 中国网对本次发布会全程网上直播
- 中央电视台记者做直播准备
-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出席本次发布会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本次发布会
-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为民出席本次发布会
-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公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
- 香港文汇报记者对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人人数增长原因提出疑问
-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认真倾听记者提问
- 新京报记者就残疾人致残原因及政府救助措施提出问题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程凯出席本次发布会
- 摄影记者捕捉精彩镜头
-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回答记者提问
- 中国社会报记者记者就中国进入老龄化提出问题
-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为民回答记者提问
-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提问
- 路透社记者关心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未来
-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呼吁把人道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思想之一
- 新华社记者关注我国残疾人状况
- 中央电视台记者关注残疾人数量与城市无障碍建设不平衡问题
- 发布会结束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接受记者采访
视频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Archive/scio/20061201.rm
数据地址:
网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