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抗震救灾每日通报>>灾情日报>>字号:
发改委负责人就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答记者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13  发表评论>>

近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提出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原则和要求,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如何理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优先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设施?规划涉及的灾区人口、面积大致有多少?

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次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截至6月11日12时,已造成69146人遇难,374131人受伤,失踪17516人,累计受灾人数达到了4624.9万人。大量房屋倒塌,部分工农业生产设施瘫痪,基础设施毁损严重。

灾后重建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以人为本要贯彻始终。灾后重建将首先从灾区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入手,优先解决灾区群众居住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和收入等问题,使灾区群众有房住、有安全饮用水、有学上、有病能医、听上广播、看上电视。然后,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灾后重建规划范围的最终确定必须以科学评估为依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正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对汶川大地震的受灾范围提出综合评估意见,为最终确定灾后重建规划范围提供依据。

问:如何理解和落实会议提出的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答:一是尊重科学,以科学的态度编制规划。由于人类对于地震认识的局限性,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预报和防止地震灾害的发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初步掌握了地震活跃区域的分布和走向,可以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和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这些都是科学进行灾后重建的基础。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要在对地震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评估,科学论证,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合理确定重建区域,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二是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这次灾后重建要避开主断裂带,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还要努力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自然界持续支撑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未来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合理确定城镇布局、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合理安排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问:如何理解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重建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

答: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灾后重建也是为灾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使灾后重建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复杂,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不仅要安排好人类活动空间,还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考虑恢复生产,还要考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合理安排经济布局;不仅要体现现代化要求,还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灾后重建不仅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得到恢复的过程,而且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灾后重建要与工业化城镇化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结合,把适宜开发的区域发展好,把需要保护的区域保护好

问:坚持地方为主,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实现灾后重建和发展目标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灾后重建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但主体是生活工作在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因此,要坚持地方为主体,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互帮互助、生产自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未来生活的美好家园。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对灾区重建都要给予积极的援助和支持。

灾后重建主要目标的考虑是: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确保灾区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达到并好于灾前水平。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科学发展的后劲增强,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问:如何理解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在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

答:灾后重建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涉及部门多、领域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编制任务,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处理把握好一些基本关系。

统一部署、分工负责。要研究制定统一的工作计划,明确规划编制的任务和时间要求,将各项规划的编制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地区,分工负责、限时完成。

区分缓急、突出重点。要从灾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集中力量,优先启动与灾区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着手尽快恢复生产并为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相互衔接、上下协调。做好国家和地方之间的上下协调,做好各个部门之间和各个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对口支援的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加快恢复重建步伐。

规范有序、依法推进。要考虑灾后重建规划的特殊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应遵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编制程序,做好衔接协调、科学论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作的蓝图。规划早一天编制出来,灾区重建工作就可以早一天展开;规划早一天实施完成,灾区人民就可以早一天实现安居乐业。因此,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

文章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武越明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