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
活动描述
- 2011年3月10日下午15:00时,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中国网全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于今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中国网将做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2011-03-10 14:51:48
- 中国网:
政协委员们正陆续步入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铃声响起。大会即将开始。
2011-03-10 14:53:23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宗兴: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杜青林、陈奎元、张榕明、孙家正、郑万通、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下午的议程是继续进行大会发言,会议将有15名委员作大会发言。
2011-03-10 14:53:28
- 陈宗兴:
首先请陈锡文委员发言,徐振寰委员准备。
2011-03-10 14:58:10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陈锡文: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必须把握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
2011-03-10 14:58:27
- 陈锡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推进农村改革的积极性很高,也有不少创新性的做法。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当前,有一种倾向值得高度重视,由于一些地方片面以城市发展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出现了在统筹城乡发展名义下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甚至危及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稳定的现象。
2011-03-10 14:58:59
- 陈锡文:
一、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三是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但有些地方推进此项改革的目的,却是为了从农村挖取更多的城镇建设用地,动机不纯,必然走偏方向。例如,有些地方热衷于通过“拆村并居”把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建设。表面看,似乎没有占用耕地,但实际上却通过指标置换的方式大量占用了城市近郊最好的耕地。更主要的,是引出了两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严重干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二是由于“拆村并居”只是把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进了城,农民仍然被留在乡村,而过去利用村边地头宅院等可以种菜养鸡以贴补家用的条件没有了,收入没有增长支出却明显增加。同时,由于原来的村庄组织结构被打乱,在土地所有权、村民管理等方面也易引发新的矛盾。因此,单纯为了增加城镇的建设用地指标而到农村去“拆村并居”,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后患无穷。
2011-03-10 14:59:09
- 陈锡文:
二、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转移,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将有条件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益。
2011-03-10 14:59:27
- 陈锡文:
面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一家一户的农民确实显得势单力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和各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办好。必须花更多的力量去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家庭经营创造更加适宜的社会条件。不愿在这方面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以为兴办资本主导型的雇工农场更为省心省事,实际上是迫使农民或者离开土地、或者变为雇农。这不仅违背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将冲击农村基本的经济社会制度。应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和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为家庭经营的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不应当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民争夺有限的耕地、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
2011-03-10 15:00:07
- 陈锡文:
三、关于城镇化和农业人口转移
城镇到底能吸纳多少农村转移人口,首先取决于城镇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其次还要考虑住房、社会保障、路电水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否则就会引发各种新的矛盾。
2011-03-10 15:00:32
- 陈锡文:
在农民转市民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让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来换取市民身份的做法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一是即便进城落户的农民退出了承包地和宅基地,那也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应当用于改善本集体组织其他成员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政府无权收归国有。
二是为在城镇落户的农民提供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不应让农民以自己的财产权益去换取。
三是让农民拥有财产权利进城落户,既进退有路,又能通过使用权流转获得一份财产性收入,他就会更踏实。所以,城镇的发展,就是按规划进行,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要在农民的土地上打主意。
在我们当前这个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的发展阶段,保持农村土地权益关系的稳定,不仅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对于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谢谢。
2011-03-10 15:01:05
- 陈宗兴:
现在请徐振寰委员发言。请张帆委员准备。
2011-03-10 15:03:28
-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 徐振寰:
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题目是“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2011-03-10 15:04:08
- 徐振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建议,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央强调,“十二五”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离不开劳动关系和谐。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仍然比较多。如果劳动关系问题处理不当不好,不仅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可能丧失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1-03-10 15:04:34
- 徐振寰: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2011-03-10 15:05:01
- 徐振寰:
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人阶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离不开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建议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建立健全鼓励劳动、鼓励奉献的激励机制,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注重培养、选树、表彰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努力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宣传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着力培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环境,促进全社会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1-03-10 15:05:05
- 徐振寰:
二、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广大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职工学习成才的体制机制,激励广大职工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下岗失业职工转岗培训、农民工培训,努力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为加强创新型班组和创新型企业建设,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2011-03-10 15:05:24
- 徐振寰:
三、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加强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切实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和传播以职工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做好新生代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努力把企业建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加快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2011-03-10 15:06:42
- 徐振寰: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建立企业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提高普通职工收入水平,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水平,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
2011-03-10 15:08:53
- 陈宗兴:
现在请张帆委员发言。请林金城委员准备。
2011-03-10 15:08:56
-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张帆:
我代表民进中央的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建立文化强国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03-10 15:11:11
- 张帆: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塑造合格社会公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
2008年以来,民进中央连续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了系列调研。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可以从两个层面来体会:一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日臻成熟。从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单一的文化事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文化自觉。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就、金融危机后中国文化产业的逆势攀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魄力。
2011-03-10 15:11:44
- 张帆: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文化发展现状与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称,仍然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不少年轻人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缺少由衷的敬意和身体力行的实践,社会道德水准大面积滑坡;对于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文化瑰宝、以清明、端午、七夕等节庆为代表的民情风俗不甚了然,盲目地沉溺于以美国大片、流行乐、圣诞节、情人节等为代表的西方时尚文化和习俗。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缺乏辨识能力,帝王文化、宫廷生活以及算命等成为一些人津津乐道的题目。
2011-03-10 15:12:48
- 张帆:
二是在许多情况下,文化成了经济的附庸。“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豆腐文化、小枣文化、南瓜文化等花样名目繁多,甚至连西门庆也成了一些地方的争抢对象。利润成了评价文化的价值尺度,文化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格塑造、文化的长远社会效益遭到了漠视。长此以往,整个民族的价值体系会急剧地简单化,最终导致一切“向钱看”。
2011-03-10 15:13:18
- 张帆:
三是缺乏对于高雅文化的扶持。文化的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判断。在现有条件下,通俗文化能够通过市场形成造血功能,而高雅文化则很难在短期内赢得足够的市场。然而从长远看,高雅文化代表着当代的文化形象,是民族未来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代表国家最高水准的文学艺术,一些学术性文化研究等等。如果简单地把它们推向市场,高雅文化可能会在不长的时期内萎缩,甚至消亡,这会给我们的民族精神生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011-03-10 15:13:33
- 张帆:
四是未能较好把握文化发展与新型媒体的关系。当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传媒对于年轻人影响很大。但是,相关部门对于这些新型传媒的传播特征和潜在影响缺乏足够的研究,未能充分利用新型传媒传播先进文化,开启各种对话平台,某些时候甚至陷于被动。如,网络上黄色内容屡禁不绝,各种信息真伪难辨等等。
2011-03-10 15:13:43
- 张帆:
克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对文化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目前,我们的“四大建设”中,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已经有了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但还没有文化的发展战略。构建“文化强国战略”,就是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民素质为核心,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重点,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生产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为目标,建立起相应的战略配套系统,将顶层设计物化为具体的目标、机制、措施、项目以及物质保障,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得到全方位的支撑,进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使我国在文化原创能力、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处于世界的前列。未来将会证明:将文化强国作为国家的战略,必将会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谢谢大家。
2011-03-10 15:13:54
- 陈宗兴:
现在请林金城委员发言。请张平委员准备。
2011-03-10 15:15:32
-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澳门世界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金城:
我发言的题目是《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横琴新区建设开发》。
2011-03-10 15:15:45
- 林金城: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按照《规划》的部署,未来横琴新区将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充分利用横琴邻近澳门的优势,在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中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先导作用,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011-03-10 15:16:04
- 林金城:
目前,正在探索和推进的创新模式包括:澳门大学在横琴建设新校区;粤澳合作共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改革创新澳门横琴之间的口岸管理,实行简便通关模式。
2011-03-10 15:16:29
- 林金城: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是澳门特区参与横琴开发设立的首个项目。为了实现澳门大学在澳门特区以外的土地设立新校区的设想,从项目筹备开始,就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采用了创新的方式。
2011-03-10 15:16:49
- 林金城: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是澳门特区参与横琴开发设立的首个项目。为了实现澳门大学在澳门特区以外的土地设立新校区的设想,从项目筹备开始,就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采用了创新的方式。首先,由全国人大授权,澳门特区政府以租赁的方式取得珠海横琴澳门大学新校区的土地使用权,以此解决了因澳门土地稀缺,澳门大学发展受限的问题。其次,由全国人大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依照澳门特区的法律实施管理。这项授权保障了澳大新校区在启用之后,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研究、信息流通、对外交流以及教员和学生的活动等方面,享有和澳门特区内一样的权利和自由,可以完全依照目前的办学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
2011-03-10 15:17:07
- 林金城:
横琴岛的开发,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澳门特区和广东省两地在产业合作方面也正在探索新的模式。由粤澳双方合资组成公司共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合作模式确定为“横琴出地,澳门出资,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产业园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一个中医药研发基地,打造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平台。筹建中的中医药科技园,将实行两地资源在比较优势上的结合。这样的合作方式也是一项新的尝试,对于粤澳未来更多的产业及其他方面合作具有启示作用和意义。
2011-03-10 15:18:05
- 林金城:
由于澳门珠海分属不同关税区,之间存在口岸管理。推动横琴开发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口岸通关模式,目前提出了与澳门连接的横琴口岸实行“分线管理”的通关创新模式,即在澳门与横琴连接的口岸,对人员货物进出实行相对放宽的“一线管理”,在横琴与珠海其他区域连接的地方,实行较为严格验放的“二线管理”。按照“分线管理”的实施方案,未来经澳门进出横琴的人员和交通工具查验会更简便快捷。新型通关模式真正实施后,对横琴吸引投资、开发旅游、经营会展物流、货品仓储和加工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1-03-10 15:18:54
- 林金城:
横琴开发的核心和亮点就在于“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未来横琴将在推进粤港澳合作中充当积极角色,通过建设商贸服务基地和区域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资源聚集,补充港澳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不足,逐步改变澳门目前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促成粤港澳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珠江口西岸地区新的增长极。
2011-03-10 15:20:57
- 林金城:
随着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进展,各种创新方式还会不断推出。为此,需要粤港澳三方不断加强研究、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更需要中央政府及各个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指引和实质支持。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内,横琴开发和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2011-03-10 15:21:01
- 陈宗兴:
现在请张平委员发言。请迟福林委员准备。
2011-03-10 15:22:04
-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主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 张平: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
2011-03-10 15:22:29
- 张平: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2011-03-10 15:22:49
- 张平: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2011-03-10 15:24:03
- 张平: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
2011-03-10 15:24:34
- 张平:
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的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陷入混乱。
2011-03-10 15:25:51
- 张平: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与公平,我们建议:
一、建立政府统筹的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政府应贯彻“公平对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制定“三统两保”的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体制机制,“一盘棋”统筹规划城乡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一个标准”统筹配置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统筹配备城乡教师队伍;同时,逐年加大城乡教育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科学发展。
2011-03-10 15:27:26
- 张平:
二、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政策,推进教育公平。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经费保障向农村贫困学生倾斜,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严格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高中招生以县为主,市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50%向农村初中分配,程序公开、阳光编班,从源头上根治择校难题。农村职业教育要切实解决定位不准、定性不清、投入不足、专业不适、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问题,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初中毕业生提供适宜而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011-03-10 15:27:47
- 张平:
三、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教育公平。各级政府要承担确保公平的责任,厉行问责制,毫不动摇地制止、严惩和杜绝政府部门利益化,将教育城乡统筹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和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资助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农村教育投融资机制。如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坚决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教育。同时构建充分体现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治教育城乡差距的多年顽症,有效推进教育公平。谢谢。
2011-03-10 15:27:56
- 陈宗兴:
现在请迟福林委员发言。请林兆枢委员准备。
2011-03-10 15:28:13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省社科联主席迟福林:
我就《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发言。
2011-03-10 15:28:29
- 迟福林: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破题之年。实践证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政府转型。“十一五”规划曾明确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五年过去了,行政体制改革虽有多方面进展,但未有实质性突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仍十分突出。例如,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的财税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GDP增长为主要标准的干部考核机制助推追求经济总量的发展导向。所以,“十二五”应以政府转型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2011-03-10 15:30:58
- 迟福林:
一、尽快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生活领域,是坚持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还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并没有很好解决。尽管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曾对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历史贡献,但时至今日,已弊大于利。以做大GDP总量为主要目标追求、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任务、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业项目为突出特点、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非改不可。(掌声)
2011-03-10 15:31:33
- 迟福林:
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的条件下,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既不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更不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没有希望。为此建议“十二五”加快推进以强化经济性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政府转型:第一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重点,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第二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尤其是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等公共安全和垄断行业的市场监管。第三强化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和刚性约束,重点加大遏制违法批租土地行为的力度。
2011-03-10 15:31:56
- 迟福林:
二、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实现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转变,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释放13亿人的消费需求,改变经济结构。
2011-03-10 15:35:51
- 迟福林:
为此建议:第一尽快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明确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不低于8%和劳动报酬年均增长不低于10%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第二提前五年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十二五”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有可能的。
2011-03-10 15:36:02
- 迟福林:
第三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十二五”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得好,将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解决得不好,可能为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重大隐患。从总体上说,我们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实现有条件农民工的市民化,关键是看有没有决心。
2011-03-10 15:36:17
- 迟福林:
第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财税体制是政府转型的主要制度障碍。“十二五”的改革攻坚,需要尽快下决心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要大幅度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的占比,对不断增大的行政成本需要“亮红灯”。(掌声)
2011-03-10 15:36:29
- 迟福林:
三、以公益性为重要目标优化国有资源配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阶段,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国有资源应更多地向公共领域配置。从现实情况看,国有资源长期被更多地用在做大GDP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加快改善民生,而且挤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使垄断行业改革难上加难。为此建议,要以公益性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调整国有资源配置。并且加大对国有垄断行业收租分红力度,用于补充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十二五”期间收租分红比重应逐年提高,用于社会建设。
2011-03-10 15:36:41
- 迟福林: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出特点是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突出特点是改变经济结构。“十二五”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五年,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十二五”改革攻坚的重大课题,也对“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谢谢。
2011-03-10 15:37:06
- 陈宗兴:
现在请林兆枢委员发言。请刘光复委员准备。
2011-03-10 15:37:20
- 林兆枢:
我代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发言的题目是《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稳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
2011-03-10 15:37:33
- 林兆枢:
在我国56个民族中,少数民族海外侨胞总人数约有三四百万,占全部海外侨胞的10%左右。我国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多数生活在周边国家,约有250万少数民族侨胞生活在与我国8个陆地沿边省区相邻的15个国家。少数民族侨务工作的特点:一是往往与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紧密相关;二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2011-03-10 15:38:02
- 林兆枢:
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足,研究不够,少数民族侨务工作相对比较薄弱。为此,我们建议: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做好少数民族侨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包括少数民族侨胞在内的56个民族的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重视少数民族侨胞的地位、作用和独特优势,符合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战略。特别是加强对跨境民族较多、敏感性较强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侨务工作,既有利于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又有利于发展我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11-03-10 15:38:24
- 林兆枢:
二、充分利用国内外“大侨务”资源,推进少数民族侨务工作。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侨务部门,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更要树立“大侨务”观念,在同本地区民族侨胞加强联系的同时,进一步与海外各族侨胞建立联谊平台。要引导本地区少数民族侨胞与汉族侨胞和其他少数民族侨胞交朋友,引导汉族侨胞主动加强同少数民族侨胞的联系,搞好团结,携手共同发展。要建立东西部侨务工作对口协作机制,共享侨务资源,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侨务工作。要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密切合作和信息沟通,更多了解和掌握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侨情,有针对性地加大少数民族侨胞工作力度。
2011-03-10 15:38:53
- 林兆枢:
三、拓展渠道,强化对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加强对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外宣工作,特别要把用民族语言对外宣传纳入国家外宣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在资金和财力方面予以支持。建议把支持海外少数民族侨胞开展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作为国家支持海外华文教育项目的一部分,给予积极支持。支持海外少数民族艺术中心开展活动,派遣少数民族艺术团体到海外少数民族侨胞聚居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
2011-03-10 15:40:51
- 林兆枢:
四、正确把握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同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处理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与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关系,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侨胞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认真落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有关部门要把握好管理与教育、控制与疏导的关系,对出入境的管理做到宽严适度。三是积极支持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架起与海外少数民族侨胞联谊的桥梁,提高他们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2011-03-10 15:42:39
- 林兆枢:
五、加大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归侨侨眷的扶持力度。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地归侨侨眷的总体生活水平较低,贫困人口较多,虽经多年扶持,落后面貌仍难以彻底改变,有部分归侨侨眷旧困未解,又添新贫。建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的特点,加大对本地区贫困归侨侨眷的扶持力度。中央应加大对边疆和少数民族省区侨务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011-03-10 15:42:48
- 林兆枢:
六、建议国务院适时召开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座谈会。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涉侨部门在开展少数民族侨务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建议国务院适时召开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座谈会,寻找侨务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的交汇点和结合点,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开展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大政方针,协调各方面力量,推进少数民族侨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谢谢。
2011-03-10 15:44:47
- 陈宗兴:
现在请刘光复委员发言。请赵启正委员准备。
2011-03-10 15:45:40
-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安徽省主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刘光复: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根治文山会海必须动硬来真》。
2011-03-10 15:45:56
- 刘光复:
“文如山,会如海,领导干部忙剪彩”;“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重复也要说”;“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去落实”……这些民谚和对联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状况,成为很多领导和部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2011-03-10 15:46:17
- 刘光复:
“文山会海”的盛行,导致一些干部沉溺于繁文缛节、疲于应付各种会议,难以做到静下心来谋大事,沉下身来抓实事;导致一些干部习惯于只是对上级的工作部署戴“帽”穿“靴”,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降低了行政效能,浪费了公共资源,增加了工作的运行环节和财政负担,甚至还滋生了非常严重的“会议腐败”。
2011-03-10 15:46:35
- 刘光复:
“该抓的工作在哪里?在口号里。工作落实在哪里?在会议里。整改的措施在哪里?在通知里。动听的词汇在哪里?在汇报里。(掌声)”凡此种种弊端,像一道鸿沟,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坏了政府形象;又像一条锁链,困住了我们的手脚,耗费了精力和时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11-03-10 15:46:54
- 刘光复:
中央已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行政效率。但为什么依然是“文山高耸,会海汹涌”,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呢?
2011-03-10 15:47:04
- 刘光复:
其一,评价机制不科学。“文山会海”之所以让某些地方和部门官员乐此不疲,大行其道,是因为热衷于看文件、听汇报、作指示的领导大有人在;是因为喜欢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作为评价政绩标准的领导大有人在。于是,有些领导和部门就把发文、开会当成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沟通行政信息和开展工作的主要方法与内容,仿佛不开会无以展示其才能,不发文不能表现其业绩,出现了“重场面,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以及“文字出干部、干部出会议、会议出成绩、文件出政绩”的现象。
2011-03-10 15:47:56
- 刘光复:
其二,政府改革不到位。“文山会海”之所以久治难愈,究其根本,还在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管理层级太多、管得太宽,工作层级及文件、会议自然过多直至泛滥。部署落实一项工作,往往省、市、县逐级发文、连续开会,有时甚至一直延续到乡镇。党委开过政府开,政府开过系统开,系统开过部门开。纵向开过横向开,工、青、妇以及部门之间还要召开各类协调会、碰头会、督导会、调度会,结果是“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场外聊得天南地北”。(掌声)文发得繁琐,会开得无奈。但繁琐的文还在不断发、无奈的会还在持续开。
2011-03-10 15:48:39
- 刘光复:
其三,制度建设不规范。有关部门对各种文件的发放及会议的召开没有科学、刚性的制度规范,随意性较大。很多会议特别注重与会者的级别和“阵容”的豪华,结果是导致主要领导讲话多,讲得累;分管领导、常委陪会多,陪得累;下级也疲于应付会议,听得更累!既累了干部,又误了工作,更苦了群众。
2011-03-10 15:49:51
- 刘光复:
为平掉文山,跳出会海,从根源上铲除这一痼疾,我们建议:一、各级领导要从我做起,带头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带头摒弃套话、空话、假话、废话。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把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彻底根治这种体制性弊端。
2011-03-10 15:50:00
- 刘光复:
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减少层级,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要重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等手段,推进办公信息化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011-03-10 15:50:52
- 刘光复:
三、要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文件、会议的审批和管理,在精简会议数量、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经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下发文件的数量、质量、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努力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有用的会;少发文,发短文,发务实有用的文”。
2011-03-10 15:50:59
- 刘光复:
总之,要彻底治理“文山会海”这种备受诟病的恶疾,必须动真来硬。既要“怒斥”,也要“痛究”,更要“问责”。要让“高压线”真正带上“高压电”,把顽症的死穴判断准,把问责的板子打到位,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谢谢大家。(掌声)
2011-03-10 15:51:53
- 陈宗兴:
现在请赵启正委员发言。请卫小春委员准备。
2011-03-10 15:52:55
-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 赵启正: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弘扬志愿者精神加强国际志愿者项目建设》。
2011-03-10 15:53:05
- 赵启正:
在我国和平发展,逐步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公共外交应运而生、大有可为。其中,国际志愿者的服务由于其对外友好的宗旨清晰、能和所在国民众长期直接接触、情感交流密切,是公共外交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当我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和种种复杂反应的时候,国际志愿者承担着向世界民众说明中国的重要使命。
2011-03-10 15:53:23
- 赵启正:
去年我率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访问东南亚几国时,和那里教授汉语的中国志愿者进行了深入座谈。他们积极敬业,热情服务,与所在外国学校的师生友好相处,深受好评。几位年轻的女志愿者说,外国学生们从我们的微笑中看到了中国的微笑,从而认识真实的中国。她们说得简单,却凸显了国际志愿者项目的意义。由此我们体会到中国志愿者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新形象,我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强国际志愿者的项目建设。
2011-03-10 15:53:43
- 赵启正: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中,许多外国人对我国数以万计志愿者兢兢业业的服务感触良深。一位日本政要对我说,以举国的力量争得许多金牌对我的震撼,远不如中国志愿者对我的震撼,开幕式上成千的志愿者沿着赛场周边舞蹈了那么长时间,生气勃勃,毫不松懈,坚持到底,令我深思:到底是中国才行呀!
2011-03-10 15:55:50
- 赵启正:
这种传播友谊的新力量不是令人炫目的经济数字、高楼大厦、高速铁路或者尖端武器所显示的实力,也不是大规模的“宣传”而带来的冲击力。志愿者所传递的是一种和平、包容、奉献与友善的精神和力量,是一种让人不仅尊重中国,也喜爱中国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
2011-03-10 15:56:01
- 赵启正:
由许多志愿者的故事,可以认定志愿者服务是公共外交最自然、最广泛和最能说明真实中国的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地,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中国志愿者,直接面对社会基层民众。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笑脸和奉献,树立了最真实、最鲜活的中国形象,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011-03-10 15:56:14
- 赵启正:
我们有时候在海外费很大的力气,举行多种规模活动,想去说服外国人,效果却并没有海地地震之后,中国国际抢险、医疗救援队的志愿者出现在全球传播的中外电视的画面上来得更生动、更感人。志愿者工作对于夯实与各国人民交流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11-03-10 15:56:46
- 赵启正:
近年来孔子学院迅猛发展,成绩斐然。2005年至今的6年间,国家汉办累计向11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17000多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工作在327所孔子学院和370多个中学孔子课堂。2010年,累计开设16000多个班次,注册学生36万多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00多场次,参加人数超过500万人,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汉语热的学习浪潮,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2011-03-10 15:56:58
- 赵启正: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和红十字志愿者已组织数以千百计的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埃塞俄比亚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展教育、医疗、农业、管理、文体等方面的服务。志愿者所树立的,是中国青年无私奉献的美好形象,也是青年中国充满活力的形象。
2011-03-10 15:58:09
- 赵启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文化的交流是政治经济交流的基础。志愿者工作是一项惠及全球、利在千秋的事业。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空前提高、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大幅增加以及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这一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2011-03-10 15:58:22
- 赵启正:
欧美许多国家都有着派遣国际志愿者的传统,他们把志愿者活动提升到了国家大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投资巨大。相比之下,我国的志愿者工作起步较晚,仍需再加努力。大家知道,在国外援建一个体育场大约要花两亿元人民币,用同样的一笔钱可以在一年内资助2000多名国际志愿者。再多给志愿者一些支持,他们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1-03-10 15:58:42
- 赵启正:
借此机会,建议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志愿者项目的投入,提高志愿者的培训水平,也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和进行公共外交的能力,关心志愿者归国后的就业安置,培育有利志愿者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我国和平外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掌声)
2011-03-10 15:59:15
- 陈宗兴:
现在请卫小春委员发言。请石见元委员准备。
2011-03-10 15:59:25
-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山西省主委、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实施林木年度直补加快实现兴林富农》。
2011-03-10 16:00:27
- 卫小春: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林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目前的20.36%,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林业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011-03-10 16:00:48
- 卫小春: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林地没有完全成为农民的生产资料,林木所有权不明晰,农民“主人翁”地位不落实,心里就不踏实。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植树造林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形不成直接经济效益,更无法实现当年收益,农民“辛辛苦苦几十年、中间不见一分钱”,就业创收没盼头,当年种树没甜头,后续管护没劲头。
2011-03-10 16:01:04
- 卫小春:
由此导致:一、人工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和生长量低,政府护林防火压力大,农民不热心;二、宜林地闲置和浪费,农村富余劳动力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家中守着金饭碗、远走他乡找活干”;三、农民不愿意、不主动承包宜林荒地,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2011-03-10 16:01:20
- 卫小春:
所以说,农民积极性是个大问题,只有把农民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林业才大有希望。过去,一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业生产同农民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农业有了大飞跃,一举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可见,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
2011-03-10 16:02:37
- 卫小春:
为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建议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借鉴“粮食直补”的经验做法,在广大农村配套实施林木年度直补,切实把植树造林与农民年度收益挂起钩来。具体方法,第一,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将我国农村现有和新造林木及所有宜林地、林地使用权承包或分配落实到户,并发放林权证。林木所有人凭林地使用证、林权证享受直补,一年一补,年底兑现。
2011-03-10 16:04:00
- 卫小春:
第二,除林地、林木权属不清或存在民事、法律纠纷的,未确权发证的,苗圃培育的苗木,国家、省级重点工程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征占用的林地、林木,权属仍为国家或集体所有的林木以外,均列入直补范围。
2011-03-10 16:04:27
- 卫小春:
第三,现有林木按保存株数每年直补林木管护费;新造林除按成活株数一次性直补造林费外,依据一定标准每年直补林木管护费。林木管护费直补一补到底,形成长效机制,直至林木采伐更新,采伐收益归林木所有人。
2011-03-10 16:04:37
- 卫小春:
第四,直补的具体标准,各地可根据经济基础、地理条件、树木类别等因素合理确定。卫小春依据上述林木年度直补政策与思路,山西省太原市于2009年在阳曲县六固村进行了试点,新造林每年每株直补1元,现有林0.5元。实施直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六固村村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护林防火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仅42户196人的小村庄,一年时间投工4000多个,人均植树10余亩、1100余株,人均受益510元,人均年纯收入提高了20个百分点。
2011-03-10 16:04:46
- 卫小春:
“今年种上树,来年能致富”,农民们既实现了当年收入,也看到了远期收益。当地村民说:“林木直补像粮食直补一样,补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不外出打工,在家植树也能挣钱。”
2011-03-10 16:05:02
- 卫小春:
实践证明,实施林木年度直补,思路正确,符合实际,办法可行,群众拥护。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大干林业的新格局;有利于吸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形成维护稳定、加强基层的新优势;有利于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形成深化改革的新亮点。“思路一变天地宽”。实施林木年度直补,国家收获生态效益,农民得到经济实惠,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招则灵、一举多得,一“棋”下定、满盘皆活。建议在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扩大实施林木年度直补的试点,总结已有的和实践中继续探索出的新经验,成熟后全面推广。谢谢大家。
2011-03-10 16:06:14
- 陈宗兴:
现在请石见元委员发言。请王晓委员准备。
2011-03-10 16:07:07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驻国家工商总局纪检组原组长,国家工商总局原党组成员 石见元:
我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建议》。
2011-03-10 16:07:20
- 石见元: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01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随后,最高检、公安部、监察部等部门先后单独或联合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逐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
2011-03-10 16:08:36
- 石见元: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并于去年组织专题组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现实中,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种情况,既放纵了犯罪,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又侵犯了国家的刑罚权,造成执法与司法的不统一。
2011-03-10 16:08:55
- 石见元:
调研组了解到,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二是有的行政部门片面强调执法效率,有的司法机关存在对移送案件不依法处理现象;三是“两法”衔接机制仍不完善,运行仍不顺畅。今年2月,中办、国办又转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2011-03-10 16:09:24
- 石见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两法”衔接问题,认真研究贯彻两办文件的具体措施。“两法”衔接工作涉及面广,且部分主体实行垂直领导体制,自下而上推进比较困难,效果不佳,可考虑成立“两法”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统一领导和推动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设在适当的部门,并授权该部门作为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以增强牵头单位的权威性,有利于联席会议的召集与联席会议制定的规范性意见的贯彻落实。
2011-03-10 16:09:35
- 石见元: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执法机关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是解决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问题的重要基础。一要正确定位信息平台的功能作用,制定行政执法机关上传信息的案件标准,建议凡是达到一定罚款数额或有其它严重情节的行政处罚案件都必须上传到信息平台,以增加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相关行政和司法机关进行监督。同时规定,检察、公安机关对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也要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以利于行政机关的协作和配合。
2011-03-10 16:10:57
- 石见元:
二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没有在法定时限内将法定的案件信息上传到信息平台的机关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人,应当根据后果严重程度追究行政纪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2011-03-10 16:11:50
- 石见元:
三、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行政监察对象有案不移、以罚代刑和对移送案件不依法办理等问题,实施监察,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等方式加以纠正。二是强化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切实担负起对下级行政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纠正下级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的错误做法。三是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综合利用立案监督、检察建议、查处渎职犯罪等手段,促进“两法”有效衔接。
2011-03-10 16:12:04
- 石见元:
四、完善相关立法。首先,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国家立法机关或国务院就“两法”衔接问题制订出台法律或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第二,修订《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公安机关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提前介入的制度;明确规定行政处罚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以节约司法资源,促进“两法”衔接,有效打击犯罪。
2011-03-10 16:13:08
- 石见元:
第三,《刑法》第402条规定了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由于在实践中对是否“徇私”不易取证,势必造成打击不力。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61条规定,“牟取本单位私利”不属于“徇私”,又缩小了打击范围。建议修改《刑法》和《行政处罚法》,对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渎职犯罪作出更加明确且便于执行的规定,以利于检察机关依法查处。谢谢大家。(掌声)
2011-03-10 16:14:21
- 陈宗兴:
现在请王晓委员发言。请陈雅棠委员准备。
2011-03-10 16:14:54
-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王晓: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2011-03-10 16:15:18
- 王晓: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交替,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达到1亿人左右。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城市易、融入城市难的问题。
2011-03-10 16:15:58
- 王晓: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和推动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有了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当前,由于代际转换引发的收入与闲暇、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劳动强度、与工作条件、与职业发展之间选择的变化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新生代农民工在稳定就业、稳定生活和健康心态等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
2011-03-10 16:16:15
- 王晓: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融入城市生活,并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有效衔接的系统性、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共青团中央提出三点建议。
2011-03-10 16:18:14
- 王晓:
一、不断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发展环境。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在心理、文化、法律等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具体的帮助,为他们参与公共事务、志愿服务等创造更多机会,引导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态,自立自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社会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前提。建议大力褒扬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财富、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中所作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广泛宣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艰辛,努力消除内心歧视、社会偏见和心理隔阂,真正把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
2011-03-10 16:18:36
- 王晓:
二、切实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基础。建议政府在继续强化经济政策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基础上,完善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快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应注重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较为稳定的岗位上学习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011-03-10 16:19:17
- 王晓:
三、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稳定的生活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保障。建议从农民工收入水平低和流动就业的现实出发,坚持低标准准入,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办法等制度安排,提升参保的便捷性。建议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采取更有力的约束性措施。
2011-03-10 16:20:14
- 王晓:
建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短期利益与中长期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参保的自觉性。同时,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同工同酬、住房、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完善应急救助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依法享有社会保障的水平,从制度层面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取向。
2011-03-10 16:22:28
- 王晓:
去年,各级团组织围绕联系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向29.6万名农村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131.8亿元;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分别新建团组织11.3万多个和1.3万个,在新生代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地建立60个省级、269个地市级、695个县级驻外团工委并直接建立基层团组织10668个,联系覆盖458.69万人;启动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2万余所,覆盖农民工子女超过400万人;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积极反映他们的普遍性利益诉求。
2011-03-10 16:22:57
- 王晓:
下一步,共青团组织愿与社会各界一道,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格塑造、信念养成和能力提高,为他们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需求提供更多服务,引导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谢谢大家。(掌声)
2011-03-10 16:23:01
- 陈宗兴:
现在请陈雅棠委员发言。请冯国勤委员准备。
2011-03-10 16:23:11
-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主委,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雅棠:
我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题目是《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特殊性政策支持的建议》。
2011-03-10 16:23:22
- 陈雅棠:
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著改善,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一是整体经济实力较弱,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东部的41%,人均财税收入仅为东部的23%,我国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西部。
2011-03-10 16:23:59
- 陈雅棠: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困难重重。西部处于多条国际河流和我国主要河流上游,生态保护意义深远,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开发与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2011-03-10 16:24:18
- 陈雅棠: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规划关于把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的精神,我们建议国家给予西部特定地区更多特殊性政策支持,以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011-03-10 16:24:28
- 陈雅棠:
一、建立更加稳定的资金扶持渠道。一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增加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对确有困难的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取消或减免地方财政对中央转移支付的配套比例。二是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加大对西部地区企业债券发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产业发展资金制约等瓶颈问题;支持鼓励西部地区发展金融业,特别要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吸引东部民间资本支持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
2011-03-10 16:24:57
- 陈雅棠:
三是改革财税体制,对西部实行更优惠财税政策。延长税收优惠政策年限,降低税收优惠政策门槛;在保持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分成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减税计划,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四是建议国家在“兴边富民”工程和“十二五”规划中,设立“固边项目”水电路建设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各部门的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11-03-10 16:25:09
- 陈雅棠:
二、以差别化产业政策培育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国家在布局一些事关全局的能源资源型产业时,在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物流成本、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在西部资源富集区优先布局一些重大项目。二是对能源资源型产业,在技术升级和节能环保方面予以扶持,帮助西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011-03-10 16:25:54
- 陈雅棠:
三是对一些污染小、排放少的部分产能,适当推迟淘汰期限,帮助特殊地区和企业实现平稳过渡,尽快完成升级转型。四是发挥西部地区在军民结合型产业方面的潜力,扩大军品市场准入,促进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推进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资源共享,探索军民结合型产业发展之路。
2011-03-10 16:26:10
- 陈雅棠:
三、加大对西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基于生态保护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国家西部生态屏障保护补偿基金。二是适当加大主要使用西部资源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项目征收的资源税中对西部资源输出省的返还比例。
2011-03-10 16:27:26
- 陈雅棠:
三是适度实施差别化的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政策和污染减排新机制,以引导西部各级政府转变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逐步建立市场化的污染物减排新机制,把西部地区的森林碳汇优势以及可再生能源优势转换为碳排放信用优势,使西部地区在国内碳排放市场交易中获取收益,扶持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经济。
2011-03-10 16:27:45
- 陈雅棠:
四、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一是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提升陆路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东西互补的战略开放格局,加快建设我国直达欧洲的西北陆路大通道和直达印度洋的西南国际大通道,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方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将“兴边富民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加大对边境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形成资金扶持的长效机制;编制扶持西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实施扶持特困民族发展工程。三是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我国与西部陆路邻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谢谢大家。(掌声)
2011-03-10 16:28:42
- 陈宗兴:
现在请冯国勤委员发言。请王兴东委员准备。
2011-03-10 16:30:00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
我和伍淑清联合发言的题目是《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大有作为》。
2011-03-10 16:30:12
- 冯国勤:
首先我要感谢全国政协和各省区市政协对上海世博会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时间长、规模大、层次高的中外交流盛会,更是一次卓有成效、影响深远的公共外交实践,既服务了国家整体外交,也为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有益启示。
2011-03-10 16:30:50
- 冯国勤:
一、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功。世博会期间,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加,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也首次建馆参展,191个国家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相继举行,加上2万多场次中外文化演艺活动,世博会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1-03-10 16:31:10
- 冯国勤:
101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长来访,亲身感受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潜力。200多万名志愿者和近7000万名内地参观者参与,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文明友好和热情。2200多名外国记者参与采访,全面报道中国。中国国家馆、省区市馆展示了中国的巨大成就和发展理念。
2011-03-10 16:32:16
- 冯国勤:
425万名海外游客纷至沓来,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良好形象,搭建了共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世界未来的舞台。境外媒体认为,“世博公共外交展现魅力,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共外交实践”。
2011-03-10 16:32:27
- 冯国勤:
二、人民政协是世博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贾庆林主席出席世博会开园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孙家正、万钢等作为中国国家代表出席有关国家馆日活动。贾主席指示“政协要借助上海世博会的机会展开公共外交普及、调研和践行”,全国政协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等交流活动,达成广泛共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举办公共外交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等,普及公共外交知识,广泛赠发《公共外交季刊》,制作播放电视专题片,产生积极反响;全国政协外委会联合上海市政协、上海世博局、上海交通大学等对各参展国公共外交理念、方法开展调研。在全国政协指导下,上海市政协积极向海外来宾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并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组织委员对世博公共外交提出意见建议。各级政协委员尽心履职、广交朋友,增进了外国人士对中国的了解和情谊。上海公共外交协会成立,贾主席专门发来贺信,鼓励我们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进公共外交事业发展,为国家整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1-03-10 16:32:40
- 冯国勤:
三、人民政协在我国公共外交中大有作为。人民政协在世博会开展公共外交的成功实践表明,抓住重大活动契机,通过经常性对外交往,积极主动开展公共外交,是人民政协的职责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我国发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人民政协的使命所在;联系广泛、人才集聚、渠道众多,是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的独特优势。为贯彻落实好贾主席“积极推动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加强同外国议会、政府政党、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的要求,我们建议:
2011-03-10 16:35:52
- 冯国勤:
一、公共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新领域,人民政协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推进。把公共外交作为履职重要内容,发挥各党派团体、界别委员和专委会的作用,发挥全国和地方政协积极性,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推进政协公共外交,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2011-03-10 16:36:04
- 冯国勤:
二、公共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重要开拓方向,要将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纳入国家整体外交统筹部署。加强指导协调,为各级政协组织在公共外交中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多支持。
2011-03-10 16:36:26
- 冯国勤:
三、公共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全新工作,要加强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不断深化对政协公共外交工作理念、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探索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工作新路子、新格局。
2011-03-10 16:36:34
- 冯国勤:
四、鼓励和支持广大政协委员成为公共外交的践行者。政协委员要增强公共外交意识,不断学习,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以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坦诚交流、真心沟通,为公共外交健康开展作出每个政协委员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掌声)
2011-03-10 16:36:47
- 陈宗兴:
现在请王兴东委员发言。
2011-03-10 16:36:56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电影公司一级编剧 王兴东: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
2011-03-10 16:37:08
- 王兴东:
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大力扶持电影产业的发展。2010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有17部,但是,在超过100亿元的城市票房中,进口影片占44.38%的份额。面对进口电影的挑战,要提高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亟需走出“原创疲软、形象匮乏、精神溃疡、侵权盗版”的四大困境。
2011-03-10 16:39:20
- 王兴东:
一、原创疲软,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首要危机。中国不缺国际导演和大牌明星,不缺资金,不缺观众,缺乏的是好故事、好人物、好剧本。“忽如一夜春风来,所有经典全重拍,四大名著再翻版,观众又吃回锅菜”,(掌声)题材跟风,样式模仿,甚至买外国的电影版权重新包装,暴露了中国电影原创能力不足和自主创新疲软的严重问题。
2011-03-10 16:39:36
- 王兴东:
二、形象匮乏,无法打造产业链条。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被迪斯尼创造成米老鼠形象,从香港的主题公园已经跃到上海滩落户。电影产业说到底是创造形象的工程。英国作家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连续拍了7部电影,创收80多亿美元,创造了全球电影产业的奇迹。去年,我国年产526部电影,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匮乏,其原因就是对文学形象重视不够。做活一个形象,养育一个市场;创造一个人物,拉动一个产业。
2011-03-10 16:39:54
- 王兴东:
日本人用26年拍摄了48部寅次郎的电影,寅次郎的形象成为日本家喻户晓老少喜欢的人物,东京还建成了寅次郎文化村。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设计出灰太狼的形象,这是一个可喜的成果,如何培育、发展、保护中国品牌,让其健康地成长为世界所接受的卡通形象,这是一道课题。
2011-03-10 16:40:05
- 王兴东:
三、精神溃疡,电影产业过度追求票房。一些电影过度追求娱乐至上,搞笑为王,只求为人民币服务,不讲为人民服务;只讲刺激眼球,不讲打动人心;(掌声)急功近利,内容肤浅,以血腥、暴力为刺激卖点,以恶搞、戏说、低俗、媚俗为噱头。电影产品要看票房,但更重要的是看感动多少人的心房,要让失恋的、失业的、失学的、失所的,看过电影后能激发对生活的希望与自信。
2011-03-10 16:40:42
- 王兴东:
电影进入市场是商品,但其根本属性是精神产品,一部电影产生的精神价值比票房价值更有深远意义。美国电影通过“007系列”向世界输出强烈的美国英雄形象和爱国精神,我们的电影也应当成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名片。(掌声)
2011-03-10 16:40:54
- 王兴东:
四、侵权盗版,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公害。每年被影碟网络盗版流失的电影收入约200多亿。一部投资上千万的影片,转手间被网络盗版,这如同遭遇无情杀手。同样,侵害原创剧本编剧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报酬权和荣誉权,也成为大伤原创的流行病毒。纵观世界电影产业发展良好的国家,都对原创版权有严格的保护制度。奥斯卡奖为剧本设立“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奖励,而我们的电影百花奖却没有设立编剧奖。
2011-03-10 16:41:42
- 王兴东:
中国电影产业必须走出发展困境。首先,创作人员要走出闭门造车的小屋,走向生活的源头活水。国家要建立深入生活的电影专项基金,扶持原创,重奖原创,使更多更新的文学形象成为电影产业的支柱。第二,尽快出台《电影法》,规范电影行业秩序,依法保护电影版权,坚决打击非法侵权和盗版。
2011-03-10 16:43:13
- 王兴东:
第三,加强引导电影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抵制三俗,提升品位,多出像《唐山大地震》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第四,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建立海外发行机构,营销中国电影。国家要发挥制度优势,集中人才,整合资源,选择重点题材,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全力打造代表国家形象的拳头产品,引领国产电影走向世界。
2011-03-10 16:43:27
- 王兴东: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好莱坞拿走了我们的“木兰从军”,创收了12亿美金。我们守着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中国电影人有能力开发新故事和创造新的文学形象,有信心使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变成电影产业强国。让世界透过高悬的银幕,仰看我们这个勇于创造、敢于改革的中华民族崭新的形象吧!
2011-03-10 16:43:52
- 陈宗兴:
各位委员,今天下午的大会发言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2011-03-10 16:46:25
- 中国网:
本次会议直播到此结束,谢谢网友关注。
2011-03-10 16:46:44
图片内容:
- 陈宗兴主持会议
-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 全国政协委员在听会
- 陈锡文委员作《必须把握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的发言
- 林金城委员作《制度创新 先行先试 积极推动横琴新区建设开发》的发言
- 徐振寰委员代表全国总工会作发言
- 张帆委员代表民进中央发言
- 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作《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的发言
- 卫小春委员作《实施林木年度直补 加快实现兴林富农》的发言。
- 石见元委员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
- 林兆枢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作发言
- 赵启正委员代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作发言
- 刘光复委员作《根治文山会海必须动硬来真》的发言
- 迟福林委员作《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的发言
- 王晓委员代表共青团中央作《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的发言
- 陈雅棠委员代表农工党中央作发言
- 冯国勤委员作和伍淑清委员的《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大有作为》的联合发言
- 王兴东委员作《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的发言
- 委员在认真听会
图片大图:
-
陈宗兴主持会议
新华网
-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新华网
-
全国政协委员在听会
新华网
-
陈锡文委员作《必须把握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的发言
新华网
-
林金城委员作《制度创新 先行先试 积极推动横琴新区建设开发》的发言
新华网
-
徐振寰委员代表全国总工会作发言
新华网
-
张帆委员代表民进中央发言
新华网
-
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作《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的发言
新华网
-
卫小春委员作《实施林木年度直补 加快实现兴林富农》的发言。
新华网
-
石见元委员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
新华网
-
林兆枢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作发言
新华网
-
赵启正委员代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作发言
新华网
-
刘光复委员作《根治文山会海必须动硬来真》的发言
新华网
-
迟福林委员作《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的发言
新华网
-
王晓委员代表共青团中央作《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的发言
新华网
-
陈雅棠委员代表农工党中央作发言
新华网
-
冯国勤委员作和伍淑清委员的《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大有作为》的联合发言
新华网
-
王兴东委员作《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的发言
新华网
-
委员在认真听会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