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
我的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会触及到很多深层次的利益,也是群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刚才王主任也提到了一些改革上的进展。我们关心的是,怎么样能够从体制机制上破解那些难题,公众又能够从哪些方面深刻地感受到这些改革取得的成果呢?谢谢。
王贺胜:
首先,谢谢你的提问,我也非常认同你刚才的提法,就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整个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确确实实是这样。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应该说是整个医改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2017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而且全部实行了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使公立医院过去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政府补助三个补偿渠道改为了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实现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转换。
我们重点抓了这样几件事:一是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二是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三是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的使用政策,在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四是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五是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通过开展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整体看我们全国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尽可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2016年,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和床位数分别为2.3人和5.4张,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27.8%和50%。从目前初步统计看,2017年这个数字仍在增长,同时,看病的效率得到提高,医院病床的周转更快了,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可以及时就医住院。
第二,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我们一方面做加法,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民医保体系,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另一方面做减法,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多种举措,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了28.8%,比新一轮医改前下降了12个百分点。
第三,患者得到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多种措施,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质量安全持续改进。通过加大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目前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医院能够开展颅脑肿瘤和颈椎等复杂手术,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在本区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更加注重了医学人文关怀,改善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来提升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谢谢。
人民网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三年前启动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初衷是什么?除了刚才提到的内容,您觉得我们过去三年改善医疗服务的初衷是否已经实现?另外,材料中提到在下一步的三年改善医疗服务的计划里,还要固化五项工作制度,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五项制度来固化?
王贺胜:
主管这项工作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也来到现场,这个问题我想请他回答一下。
张宗久: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关注。我们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已经三年了,新的三年也已经启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是在2015年开始的,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视察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时指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实现均等化的愿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一些大医院时常人满为患,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医疗卫生新形势、新任务,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组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在2015年-2017年间,重点是围绕人民群众在医院内的医疗服务需求,针对看病“三长一短”的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医务人员广泛参与这些流程的改造,大医院广泛参与。
另外,要感谢媒体朋友的广泛关注。媒体始终紧紧盯住我们改善的一点一滴的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刚才是人民网的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民网这三年每年都举行改善医疗服务亮点的宣传报道,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几次深入到每一个医院来专访、报道典型和亮点。所以,我们这一项工作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2016年,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的时候,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年来,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落实,针对看病就医“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不断改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首先,是信息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使医疗服务更加智慧。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三年来,很多的项目从理论转化为现实,从设想发展成设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医疗服务,可提供移动支付结算的医疗机构达到了2777家,是三年前的三倍,节省了患者排队缴费时间。很多医院都开发了手机APP,患者就诊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挂号、就诊、缴费、检查结果查询推送等,真正体会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二是,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医疗质量快速提升。1340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病房,开展日间化疗等服务,比如北京肿瘤医院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减少了患者了等候住院时间。8400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增长近40%。全部的三级医院、80%以上的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网络逐步探索开展,这两个中心的建设对于急诊服务,特别是对一些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患者建立了一个快速的救治通道,大大地提高了救治质量和效率。三是资源下沉加速推进,医疗服务更加可及。县级医院在对口支援医院的帮扶下,新建了临床专科3600个,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与三年前相比,国家、省、市、县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22个省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了1800多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全覆盖,远程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捷服务,很多乡村居民不用跑到大城市就可以实现远程专家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年改善医疗服务效果评估时,对互联网上2883万条医疗服务相关信息的分析显示,网民对医疗服务改善的整体感受以正面为主,充分显示了改善医疗服务的积极成果。
刚才讲到新的三年,医务人员更期望一是把现有的一些工作上升为制度,二是在医疗服务的全流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善。我们对一些探索性、倡导性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在未来三年,五个方面要进行固化、形成制度:
一是预约诊疗制度。这项制度在过去三年对于医疗机构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流程作了很好的制度探索,第三方评估显示,预约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预约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二是远程医疗制度。远程医疗已逐渐成为连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纽带,特别是让边远地区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促进医疗的公平和可及。三是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临床路径管理既可以保障医疗质量,也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目前全国有7825家二级医院实现临床路径的管理。四是检查检验结果互任制度。目前全国多数医院已实现了同级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这项互认制度国家在制度保障上主要是质量的同质化和质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所以通过三年的实践已经可以上升为国家制度安排。五是医务社工志愿者制度。医务社工是医患之间的润滑剂和稳定剂,对于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三年里,各级医院都探索尝试推进医务社工制度,让医疗服务更加有温度。这五项制度在新的三年,要在全国进一步建立推广。
通过改革与改善医疗工作的经验总结,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前推进,医疗服务持续改善,都离不开医务人员这个主力军,离不开广大医务人员的广泛参与。在未来三年的改善服务中,不但要强调让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希望医务人员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更加关爱医务人员,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医疗的第一线与医务人员交朋友,下力气改善医务人员的待遇、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加舒心、顺心、安心的为患者做好服务。
王贺胜:
我补充两句。刚才张局长介绍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层面上组织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初衷,介绍了全国面上的情况和效果。实际上,这项工作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个永恒的医疗卫生主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同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就是我们医改的目标,医改最终就是要把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方便、舒适的医疗服务呈现给老百姓。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响应。今天,浙江省人民医院黄东胜院长也在现场,听完了张宗久局长全国面上的情况介绍,再听听一线院长对这项工作的看法。
黄东胜:
非常感谢王主任给我这个机会。作为基层医院,我们认为进一步改善行动计划真的是恰到时候,我们感觉到通过做门诊预约、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社会义工等工作以后,真正把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提高了,把医疗质量提升了,关键是我们感觉到医患关系也比原来更和谐了,员工也真正认识到作为医生、作为医院的员工必须重视患者真正的需求,以同理心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改善医疗服务,真正让患者满意。这样社会认可度也会高,员工在医院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高。同样,我相信政府对我们医院的满意度也会高。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加强,把工作做得更好,把有效的措施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做得更深入。
袭艳春:
时间关系,黄院长的介绍比较简洁。会后,大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和黄院长做一些交流。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全国流感比较严重,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第二个问题是春节马上到了,我们想了解一下在保障春节期间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国家卫计委作了哪些准备?
王贺胜:
感谢你对流感疫情防控情况的关注,这个情况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个冬季,全国流感活动强度高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国流感疫情已经回落。中国流感监测网络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以来,在流感样病例监测方面,北方省份疫情继2018年第一周出现下行拐点后持续下降,南方省份疫情也于2018年第三周出现下行拐点并呈下降趋势。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方面,全国各省疫情都已经降到了较低水平。这个情况的出现,是和全国的医疗卫生战线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全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分不开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于您刚才问到的春节这段时间还有哪些为老百姓健康方面做的准备,春节前夕,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对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再次进行了部署,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强化监测预警和疫情处置,做好医疗服务和健康科普。对节日期间医疗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医疗机构都安排好值班职守的医务人员,确保门急诊能够正常接诊,为春节期间不能回家的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国的急救中心也都安排好了24小时值班出诊的人员和救护车,为医疗救治提供保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我们也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关心关爱春节期间值班值守人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好后勤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的、舒心的为广大患者做好服务。
春节就要到了,为让全国人民在春节期间获得实用的、权威的、有趣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我们也首次联合中央媒体策划了“健康幸福过大年”主题宣传,传播健康中国新理念,推动全人群全周期健康。在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每天播出相关的报道来反映广大健康工作者坚守岗位,为医患服务以及医患和谐的温馨故事,介绍出国如何防病、如何中医养生、营养配餐、科学用眼、预防摔倒、心理调适等等春节期间比较实用的健康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在这个节日里能够吃得健康,过得舒心。总之,让老百姓幸福健康的过大年是我们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最大心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但目前有一些地方在县域内整体医疗资源还不能流通互补,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有的地方正在推进县乡一体化以及县域综合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王贺胜:
这个问题由体改司的梁万年司长来回答。
梁万年:
县乡一体化改革,实质上是在县域内,将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互相联动的一种新的县域综合改革,这种改革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说山西省在全省已经推开了县乡一体化改革,像安徽天长、福建三明尤溪等等都做了这方面的探索。
这种改革通常针对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综合施策:一是在县域内,针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系统效率还不太高、尤其是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地位没有完全回归的问题进行了整合,把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从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上整合成一个医疗集团,这样他们由过去的无序竞争、各自为政变成了“一家人”,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服务体系。
二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老百姓信任度不高的问题,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的管理,促使城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两个工作要做到的保证,核心是机制上面的变革。
三是医保的支付机制进行了变革。在整个县域内按照医保基金的筹资情况,实行按人头打包预付,在此基础上县域医疗集团如果对所服务的老百姓健康和医疗管理的好,医保费用节省了,就结余留用,如果是超支了,合理的部分医保基金分担,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由这个医疗集团来自付,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这种支付方式的变革极大的激发了县乡一体化的医疗集团或者是医疗联合体合理诊疗、主动控费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老百姓自付费用的增加。
四是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县乡一体化改革,各地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重点是围绕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围绕着薪酬制度的改革,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说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像山西、安徽天长等等,他们就实行县招乡用、乡招村用这一系列的政策,用人才的柔性流动打通过去人才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不能流通的政策壁垒。同时这些探索试点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水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在这两个允许方面做了探索。在医务人员的薪酬总量设定、绩效考核分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有效的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所以这四点实际上是县乡一体化改革的关键点。
王贺胜:
就这个问题,县乡村一体化的问题梁司长回答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他在回答过程中两次都提到了山西省在全省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的改革,我到山西实地去进行了调研,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今天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区长李哲同志也在现场,我没有补充,是不是可以请基层的实践者做一些补充。
李哲:
谢谢,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们按照山西省县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区委书记和我共同担任施工队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强力推动,把我们辖区内的公立医疗机构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变过去的无序竞争成为“一家人”,同向发力、有序发展。
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管办新体制。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参观考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解决养老保险问题,消除后顾之忧;全面清产核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二步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医疗集团管委会,组建医疗集团,从根本上解决管办分离的问题。卫计部门转变职责,主要是抓医疗行为的规范、医疗集团的运行和医疗服务的评价考核,通过更大的放实现更好的管。医疗集团一个法人,人财物责权利相统一,通过更集中的管实现更优质的服务。第三步改革延伸,将村医纳入到医疗集团,实行聘任制,稳定队伍、筑牢“网底”,真正实现县乡村一体化。
二是健全运行新机制。医疗集团实行职业化、精细化、数字化的管理,成立了十个中心,实现了六统一,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是盘活优化人力资源,能上能下、合理流动,两个村医公开选拔担任乡镇卫生院的执行院长,聘任一个乡镇卫生院长作为我们集团的副院长。薪酬改革实行绩效制,给村医发工资,职工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建立基地、制定计划,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们重点在重建新医疗秩序和探索发展新模式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和大家充分交流了。最后,总体来讲改革通过各种数据的评比,我们达到了三提升、三下降、三满意,基本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袭艳春:
大家能够感受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医改,包括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内容,卫生计生委做了充分的准备,也请了基层的同志给大家介绍情况。将来,我们也愿意和卫生计生委合作,邀请更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走进新闻发布厅,实时的给大家介绍相关方面的工作进展。
王贺胜:
我们也会积极配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特别关注儿童药品的情况,我想请问目前儿童用药的研发进展怎么样,目前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局面有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谢谢。
梁万年:
这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也在通力合作,努力解决儿童用药的供应保障和安全质量问题。去年,专门出台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一些指导性文件,同时也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措施,从儿童药品的研发到生产、到流通、到临床使用都作了一些规定。尤其是针对儿童用药短缺的问题也专门建立了一些短缺药品的监测点,对短缺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预警,一旦预警以后,针对它的分布范围和短缺程度在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建立了两套应对机制,从生产到供应、到流通,有一系列措施都作了安排,现在总的来看,儿童用药的情况正在逐渐的改善,但是还在路上。下一步,将会继续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生产研发和使用方面要加大力度,保证儿童用药的供给。谢谢。
王贺胜:
我同意刚才梁司长的介绍。我觉得现在医改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应该说都已经看清了,找准了,改革的方向也明确了,现在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得非常好,很大程度在于改革要更加强化综合性、整体性、协同性、联动性,只要把改革方方面面都汇聚成一个力量,我们的改革就一定会呈现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做,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我就补充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