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2018年3月1日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8-03-01 13:12:34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吴爱凤

国新办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_网上直播_中国网

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局长您好,我们都了解到我国新增市场主体正在逐年增加,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但也存在着降低门槛、放开放活的同时,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没有跟得上的问题。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工商部门未来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有哪些设想?谢谢。

张茅:

谢谢您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实非常重要,因为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审批环节来进行监管,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主要做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现在在放活、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以后,市场监管成为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监管原则是“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因为市场监管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工商总局承担着其中的一部分责任。

按照国务院市场监管“十三五”规划,监管确定了六条原则:依法监管、审慎监管、智慧监管、简约监管、统一监管、协同监管。其中,加强监管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对于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办法。过去是企业年检,我们改革成为年报、企业申报。过去是政府为企业背书,你自己的情况报上来每年经过年检,经过政府允许,说明你的情况就过了。现在是你自己年报,政府不对每一个企业进行年检,而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办法。所谓“双随机”是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所谓“一公开”是公开检查的结果。

下一步,我们在“双随机、一公开”方面有几项工作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重点是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企业公示的内容。经过这几年的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所加强,企业情况的公示率达到90%,超过了年检时候83%、84%的水平,企业自己有了公示的意识,也是依法进行公示,但是公示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有一个规范的要求,十几项内容都要公示,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受到处罚的情况等等。

二是规范抽查的内容。我们第一个版本是前年公布的,把工商总局所有抽查企业内容规范为12个方面,一次检查,不要企业有更多的负担。去年,我们进一步梳理了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出资情况。因为我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之后,企业出资的是认缴,比如认缴10万、20万、100万,有一个认缴期,由股东们来决定,不需要垫资就可以进入市场。这实际上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你到了一年以后,是不是入资了,入资了多少要公示,我们要检查。现在有的同志说空壳公司,我说我注册了100亿,但根本就没拿钱,我现在不是催着你入资,而是要你自己报你入资了没有,我检查你入资的情况是否和你报的情况属实,这样使企业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经济情况更加真实,让社会了解。再一个是对产品质量,我们也要进行“双随机”抽查,对大家反映产品质量假冒伪劣也要进行抽查,我们抽查要更加规范,要针对目前有些企业经营不规范这些方面的问题来进行抽查。

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的结果要公开。要及时完整把“双随机、一检查”的结果进行公示。我们要求公示率达到百分之百,去年是96%,今年我们在“双随机、一公开”上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要提高随机抽查的比例,去年我们规定“双随机”抽查的企业不少于企业总数的3%。经过一年的实践,觉得这个比例还可以再提高,今年提高到5%。去年实际上到3.7%。再就是公示率达到百分之百。还有,为更好地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作用,我们把企业抽查公示的情况,包括其他部门检查企业出现的问题统一归集到我们信用公示系统。社会公众可以查询到这个企业在哪些方面,比如说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也在这个公示里面。此外,要强化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比如垄断和不公平竞争、非法传销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以及网络、广告、知识产权这些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监管。我们努力完善这些措施,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放管并重、放管结合,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作为今年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对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对于加强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都将会取得成效,也对于群众反映大的假冒伪劣、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有所缓解或者更好地解决。

对于企业的这些问题,公示曝光实际上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有些企业罚它一百万、二百万,企业并未受到什么影响,有的企业甚至跟我们谈是不是能不公布处罚结果,可是你向社会公布以后,比罚款的杀伤力还要大。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帮助我们,及时的反映和向社会公布企业违规的现象。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请问张局长,有群众反映自从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企业注册便利化是越来越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企业名称核准费时费力的问题。请问,在企业注册便利化方面下一步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改革举措?谢谢。

张茅:

这个问题确实是商事制度改革要解决的一个头等问题。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也是因为实施了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这是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来的要求。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家都知道,我国市场主体从2013年的一天产生3.1万到现在的5.2,我国的企业从2013年的一天产生6900家到现在的1.66万家;我国的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从10家到21家,翻了一番。

我还给大家讲一个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9960万左右,预计在本月上旬达到1亿家。这是我们微观经济基础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也是向“两会”的献礼,达到1亿户市场主体的时候,我们会向社会发布这个消息。现在,在企业注册便利化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跟自己相比,按照世行的评估,这几年来在180个市场经济体中提高了65位。但是,我们的企业注册时间还比较长,企业特别是拿到营业执照之后需要审批的事项还比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我们在世界经济总量占第二位的情况相比,我认为还不相适应。所以,我们今年在这方面重点改革:

一是要全面推进“证照分离”。这个概念我稍微多说一句,我们在改革的时候进行“先照后证”,过去是拿营业执照之前有若干的审批项目,经过大幅度精简,有些是取消了,有些是变到营业执照之后,企业注册登记之前的审批只有32项,是最大公约数。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的、社会安全的,比如要办一个银行,办一个防爆器材都需要进行事先审批,办一个餐饮,卫生也要审批。现在看,仍有拿到营业执照之后审批比较多的现象,出现了“有照不能营”的情况。过去,我们实行了“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现在怎么又出来“证照分离”了呢?实际上“证照分离”就是进一步简化营业执照之后的行政审批,简单说就是这样的概念。在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了试点,把办理营业执照之后存在的116项审批,采取了四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取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取消事后审批。第二种是承诺,企业承诺我在这方面要做到什么。第三种是改成备案,不用批。第四种是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这个审批需要几天,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增加企业的预期,我能知道我的企业什么时候能开业,三天、一个礼拜、甚至十天,也是一个预期。当然,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方面的那还是要严格审批。在上海试点情况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能够很快进入经营状态,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办企业的时间。我们已经部署,今年上半年在各地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国家级新区和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目前有100多个地市开展了试点。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开,进一步取消减少拿到营业执照之后的审批,让企业尽快进入经营状态。

二是大力推进全程注册的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现在,我们已经开通了全程电子化,你完全可以人不到工商部门就可以登记企业,而且也可以领取到电子营业执照。刚才大家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我们有的企业不太习惯,企业总想挂一个营业执照,说明我是有营业执照的合法经营。其实你领电子的和纸的执照都可以,电子的更方便,你到网上一查,现在已经开通这个渠道,只要企业选择,完全可以全程电子化和不见面的审批。

三是刚才记者提到的名称,因为我们国家企业现在数量比较多,3000多万企业,名称登记完全靠政府来审批效率确实比较低。所以我们现在放开了各省的企业名录库,由企业自主选择,没有重复的就可以自行登记,这样就进一步大大提高效率。

四是进一步简化市场退出机制。就是大家常说的“能生不能死”,企业退出比较麻烦。我们要进一步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企业退出市场时间,也是为企业提供方便。现在世界银行评估我们,主要是北京、上海为样本,我们的企业进入时间是22天,有些地方比这些还短,有些地方3、5天就可以注册一个企业,有些地方当天就可以注册一个企业,但它抽取的样本是22天。所以,在企业注册便利化方面,我们改革空间还很大。我们计划在今年在北上广深等有条件的地方压缩到OECD(世界经合组织)国家的标准就是8.5天,达到世界上的中上先进水平,有些地区可能时间上比这个还短,我们以8.5天为目标,大幅度压缩企业进入时间。到今年年底的时候,起码在北上广深和其他更多有条件的地区达到这个水平。谢谢。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我们看到前两天在广东省出台了一个地方性的意见,就是便利东莞国际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意见。所以,我们想问问作为我们国家工商总局来讲,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带,未来在便利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这样的环境,特别是促进港澳台企业在内地投资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举措?同时又将如何加强监管?谢谢。

张茅:

现在营商环境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包括从国家层面和各个地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比如我最近到毛里求斯,他们总理、部长说他们国家的投资环境世行评价25位,并引以为骄傲。我国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提高了18位,但还是排在世界180多个经济体的中间,居78位,刚才说到这和我国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不相适应。世行的评价,它共9项指标,市场准入作为第一项,提高了65位,还有企业投资项目的批准时间等。它的抽样是我们北京、上海地区,有一套测评方法。世行的评估得到了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我们现在也在大力推进各地营商环境的改善,实际上这是我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在地方工作的时候,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采用低的门槛、低价,税收政策来吸引企业投资。现在更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通过在网上调查,目前我们的企业家更关心的是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已经超过了当地的优惠政策。我们认为,各地的改革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改革开放的高地,就是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现在一些地区,包括广东等等一些地区,率先推出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我认为这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对接国际规则的一个重要举措。各地可以根据它自己的情况改善营商环境的指标。就全国而言,我们现在也在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借鉴我们基层的创新。我们密切关注基层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改善营商环境的文件,改善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我们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世行的标准来作为我们政府工作的目标,而是要从国家的实际出发,这就符合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的干涉微观经济,而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环境。所以,工商总局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要吸取地方先进经验,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把我们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放在改善营商环境。将来我们的竞争,实际上重点是在营商环境方面

刚才讲到企业领取营业执照之后还有很多的行政审批。我国企业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比起美国、日本我们差距还比较大,企业有生有死,这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我们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活得更久。企业生命周期最长是日本,平均12年,有的是千年企业,我看了都非常吃惊,它们有很多自己的独特道理,这个企业专门从事一个专业,非常专。瑞士有一个做手表的企业非常精,这么多年就家传下来了。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企业出生以后能活多长?三年是现在的平均周期,有的到五年、六年,这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商标的,浙江省工商局近日发布了一份通知,规定从今年4月1号起,全省相关的市场主体停止将“省著名商标”的字样用于广告宣传等其他的商业活动中,工商总局有明确的规定要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以及还暂停了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认定,想问张局长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中,怎么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谢谢。

张茅: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反映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商标是一个企业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一个标志。商标品牌实际上是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我国最早的商标,经考证,是宋代一个做针的白兔商标,在历史博物馆有陈列,国际上很早也有商标。商标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出来的,是对产品的保护,同时商标品牌也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入门券。我们知道世界五百强的商标,包括著名的可口可乐,价值几百亿美金。评估无形资产,商标是否著名、是否知名,是在市场环境中形成的,是要经过消费者认可的。现在我国的商标注册量在世界上是第一位,有效注册商标1400多万件,去年申请商标580万件,商标存量占世界近40%,商标申请量的增量占世界80%以上。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加,随着市场主体的大量出现,商标申请量大量增加,商标工作越来越重要。最近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商标品牌价值五百强,中国有37件商标进入,比2013年提高1.5倍,说明中国的商标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还有一个情况,最近我们通过网民的调查,中国网民对于中国商标品牌的关注度达到55%,超过了对国际著名品牌45%的关注。大家是不是也有体会,中国的品牌知名度正在提高。这种情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消费者的认可,而不是政府评比行政决定的。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全国的一些地区可以说是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由政府组织评比著名商标或知名商标,有些省份地方人大立法,有些地方制定了政府规章,规定组织一个评比委员会由政府来评比谁是著名商标,谁是知名商标,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扭曲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存在政府不正当的干预,评出的商标误导消费者,并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而且会带来寻租和腐败行为。这种评比越多,实际上是给我们主管部门更大的寻租空间。我们曾经出现过有问题的产品,而且涉及到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品,被检查出来以后发现这个产品还是政府评的著名商标,当然有关部门也进行了追责,这就说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工商总局及时叫停了各地的这种做法,全国人大也非常支持,下发了通知,废止了地方性法规,我们也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本地方涉及著名商标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关于驰名商标,《商标法》有规定,驰名商标是一个法律概念,不是产品的荣誉标志。如果注册一个商标,涉及到某个驰名商标,该驰名商标是知晓度比较广的商标,经过裁定这个新申请的商标是不能注册,因为它涉及到了Well-known商标。但是,驰名商标是个法律概念,不能用于企业宣传。这在商标法中已经有明确规定。我们到国外交流,我们问对方有多少驰名商标,他说我们没有这个统计,就像法院打官司,一次打赢了就完了,并不是说明你这个产品以后会怎么样。现在我们把驰名商标回归本来的法律意义,驰名商标也是在市场中形成的。

我国知名度比较高的商标,像全聚德,是百年老字号,大家口口相传,认为产品质量好,还有同仁堂等,这不是政府评比出来的,是消费者、市场认可的。这个问题在其他领域也是存在的,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按照市场化的方向进行改革。这就是很好的案例。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张局长您好,我作为消费者打12315投诉热线发现经常占线,后来得知工商部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通了网上投诉平台,我下载手机APP以后,又发现要投诉一家企业,首先要输入这个企业的名字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如果我输入的企业无法在官方的数据库里找到,就无法点击下一步进行投诉。我想请问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方便广大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投诉?谢谢。

张茅:

您刚才是对我们提的意见,也是一个批评,首先表示虚心接受。我有时候检查12315的时候也打不通,这个问题需要系统来解决,说明投诉渠道不畅。现在统计12315有多少投诉总量的时候,有时对这个数据心里也发虚,因为有些投诉我们并没有接到,我们要认真改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3月,我们建设了12315第一期互联网平台并正式开通。在互联网上能够投诉,因为我们国家互联网比较普及。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工作当中的存在的不足。互联网平台投诉太复杂,消费者也不了解企业的具体名称,全名叫什么,有时只知道一个商标或者企业的通用名称,这在互联网平台投诉就不行了,因为投诉需要企业规范的名称。虽然这个互联网平台取得了一些效果,初步了解去年是解决了38万件的投诉,但是这个问题存在。我们在今年进行第二期改造,第二期有什么特点呢?第二期有一个电子地图,您在哪儿购买的商品可以点,我在西单购买的商品,点完以后我们能够了解到,这样你就不用去详细掌握哪一个企业、它的全称是什么等资料,通过大数据和在线处理解决你的举报问题。我们准备在3·15的时候,第二期上线,也希望你们再检验检验。第二期也可能还有不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问题,怎么让消费者最简便、便利化,像我们注册企业一样,拿手机就可以注册,将来投诉手机就可以投诉。但是,二期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也可能还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再来改进。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消费维权当中,第一个环节消费者投诉便利化,这也是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点,让每一个消费者广泛的知晓。我们原来做过一个调查,只有70%人在城市里知道12315的维权保护,后来我又自己在问自己,农村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广大农民呢,城乡接合部有多少人知道12315?每年3·15晚会办得轰轰烈烈,今年又快到了,大家都很关注,不能说今天3·15,明天就完了,我们说天天都是3·15,怎么天天都是3·15?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举个例子,有一个部级领导买的商品出了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办,找到我,我说我们管投诉,我给你投诉,他都不知道。所以12315的便利化要让大家了解,让大家方便。我们今年二期上线,大家再来检验,有什么问题再向我们反映。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检验,12315电话我们自己也在打,不通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用互联网来解决,二期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总之让投诉非常方便。我们今年第一次公布50个大中城市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包括三个内容,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维权的满意度,三个大项指标,50个城市有一个排序,我们请第三方评价机构严格评比,以后每年公布一次,这是今年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一定完全准确,也是抽样,但是大体能够反映一些基本情况。所以让各地政府的领导也了解到我这个城市排多少位,主要问题是什么,缺陷是什么,这样来加强改善我们消费环境,进一步推动消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谢谢。

袭艳春:

刚才张局关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我作为消费者听到也是非常的开心,能够感觉到工商总局一直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在考虑问题,而且一直在努力。所以,也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我们12315。

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记者:

请问张局长,您怎么看港澳台,港澳台这几年在内地投资创办企业情况如何,还有您怎么评价港澳台企业在内地投资创业过程当中对内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促进,或者是您怎么评价它的作用?

张茅:

港澳台企业应该说是最先进入内地市场的,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很多企业,当然有些是港澳台的企业,有些是国外的企业,是通过在港澳台注册以后进入内地市场的。我回忆那时候在北京市分管对外投资,当时我们最大的投资来源地是香港,可能有些企业资金不是香港的,但是通过香港进入。当时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先进的理念。举个例子,当时我们搞房地产,如何确定地价,我们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怎么搞地价,香港的企业香港的专家给我们讲解地价怎么确定。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很多港澳台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学到了很多东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然把它归结为外资企业,但是有一些港澳台说我们不是外资,但是整个是这个情况。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长33%。其中港澳台占到49%,数字可以说明港澳台的企业对我们国内经济发展所起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包括现在我们一些服务业的管理,服务业创新,应该是作用还是很大的。港澳台,特别是台湾的青年到大陆创业我们是积极支持的,特别允许在一些地区,包括个体经营,和对国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完全是一视同仁。包括我们商事制度改革出台的各项政策,完全是对港澳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是一样的对待。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港澳台的企业和个人到大陆来创业发展,也相信随着我们营商环境的改变,这些企业他们自身能够取得很好的发展,同时也对于我们国内的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功劳还是功不可没的。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请问张局长,国家工商总局2018年部署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对1000个 APP和1000个公众帐号、互联网广告进行监测。从监管角度来说,对这些自媒体的虚假广告监管有哪些难点?自2016年9月1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此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张茅:

广告产业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新兴的产业,大家还记得在刚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王府井街头出现了外国企业的广告,当时有些人不接受,说怎么有外国的广告,因为解放前我们国家有外国产品的广告,后来就没有了,改革开放以后又再次出现。广告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目前我国广告业营业额居世界第二位。

广告的监管,一方面促进广告产业在规范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它的监管。互联网广告现在是无所不在,大家打开你的手机,打开你的电脑,刚要看新闻,广告就出来了,不看也得看,确实很多,这里也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一些虚假、违法的广告,我们最近处理了一些。广告中出现的“大夫”,是一个退休的干部,留小胡子、穿白大褂,宣传某一种药品,讲半天,最后我们一检查,把胡子摘了也不是什么大夫。这种虚假广告特别多,特别在医药食品方面,对群众生活危害很大。老同志一买买好多保健品,吃了半天也不见效,反而产生副作用,花了很多钱。

还有一个问题是低俗广告。一些广告的名称内容有悖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广告的监管任务非常重,第一是依法监管,依照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监管。第二是要以网管网。我们设立了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成立以后,对于网上广告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三是协同监管。最近,11个部委联合召开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包括网信办、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公安部等部门发挥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对互联网广告联合进行整治。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刚才说到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作用,加强企业的信用监管,督促企业自律,加大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用公示的方法,哪些单位有违法广告向社会公示,这样促进企业规范行为,加强自律。

最后一条,加强消费者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对于老年消费是我们重点维权的领域。大家对一些违法广告不能轻易相信,我们还要进行教育,要辨别,让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企业自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共治。也希望媒体的各位朋友配合我们,做好互联网广告监管。互联网广告发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互联网在中国确实是普及面非常大,广告的宣传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大幅度减少违法广告,进一步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谢谢大家。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