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2018年9月5日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8-09-05 14:48:39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王瑞芳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刚才听了老师们的介绍,在座的都是在教育一线非常杰出的老师代表,请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谈一下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各自自身的变化。谢谢。


陶文铨:我说一下高等教育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变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和健全了学位制度。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前是没有学位制度的,所以招收应届生是不授学位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的三级学位制度,1984年国务院批准首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22所院校建立研究生院,加强对硕士、博士培养的指导。应届生的招生数字也大幅增长,我是1962西安交大毕业,考上西安交大研究生,那是国家第一次招考研究生,整个学校只有14名,但是今年西安交大有5248个硕士,1402个博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00多倍,大量高质量的研究生的培养,对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绩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我本人年龄比较大,有幸见证了40年的研究生教学的改革,我们努力探索怎样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我们摸索出了24个大字,“课程与时俱进、重大项目引领、着力品行养成、导师立德树人”,我们这24个大字在摸索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得到了同行的好评。谢谢。

    袭艳春:陶老师的语速很快。

    陶文铨:我讲课的语速比这还要快。

    袭艳春:您的学生跟上您的语速没有问题?

    陶文铨:要有适应过程,一个礼拜就适应了,我讲课信息量很大。

    袭艳春:在一节课里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陈校长也有话要讲。


 陈立群:我从一个中学老师、中学校长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我用几个少、几个多来归纳一下。我感觉没有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少了,单位班级的人数现在越来越少,大家都在进行小班化的尝试。教师的低效劳动时间越来越少了,我参加工作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准备一份练习、准备一份试卷是要用钢板蜡纸刻出来,再用油印机一张一张推出来,很费劲,也很费时间。

与此同时,有几个多:一个是现代化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多,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我现在在的民族地区,有时候开一个家长会,到的家长还没有老师多,这是前几年,但是现在家长到的比例大了,现在上升到60%、70%的家长都能够来了,所以重视教育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了,谢谢大家。

    

 薛法根:陈校长讲的都是有目共睹、看得见的变化,作为老师来讲,实际上变化最大的还是在我们的课堂里面。课堂的变化其实是静悄悄的,一般人感觉不到的。我讲一个故事,小学中有一则寓言叫《狐狸和葡萄》,我在1992年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讲不出这个寓言的道理,都是听老师讲的。到了2002年,我第二次上这篇课文,我刚刚提出这个问题,孩子就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我就在想,十年当中是不是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仔细一问,发现我们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一本《课课通》或者《一课通》,孩子拥有了课外的学习资料,能自学了,这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到了去年我第三次上这篇课文,刚刚上完之后一个小朋友举手提问了,他说,老师,狐狸无论怎么样都吃不到葡萄,它找一个借口放弃了,不是很快乐吗?如果它一定要吃到这个葡萄,不是很痛苦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小朋友还说,我从网上看到,医院里有一种疗法叫“酸葡萄疗法”。网络时代,我们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想象。我在师范的时候老师说,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要常流水,还要不断的学习,这就是学生改变,推动教师改变,推动教育的改变,我们常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孩子变得太快了、太大了。一个合格的先生一定要首先成为永远的学生,要不断的学习,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变化。

    

 吕杰:我说一下我们职业教育的变化,因为我是职业教育的老师,说到职业教育,在我们中国发展渊源流长,但是真正蓬勃发展和壮大,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我们学校,在国家出台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政策后,职业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学校从建校至今,特别是焊接专业,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资金扶持下,我们的焊接设备从原来的10台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台,同时还配备了3台焊接机器人,培养了自动化焊接的学生,实现智能化焊接,场地扩大到原来的5倍以上,能够实现各种常用方法的焊接,并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的大赛。所以我们对职业教育这块,我们在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时,老师信心满满。谢谢大家。

    

 支月英:我就讲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今天带来了一幅图,比较小,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学校从前的泥巴房可以说漏风漏雨,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变成了全封闭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最美的房子是学校。在教师这一块,以前基本上没有人去偏远的地方任教,这几年一年比一年多了,而且要求去支教,因为生活条件各个方面学校的环境等等都很好了,我看到孩子们走出校门,看到他们的背影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和感动。我在山里38年半,我值了,我很欣慰。谢谢。



路透社记者: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想问一下中国教育资源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政府支出对教师的薪水和设备方面是否足够?还有教师的待遇等等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很多都发生在小城市或者农村地区,关乎到教师的生活和教学资源。我想问一下你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你们认为在教育领域政府应该做哪些工作来支持教育的发展?谢谢。


 陈立群:我以前在杭州城市的学校担任校长,现在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学校担任校长,无论从城市还是到现在的国家级贫困县,我的感觉,学校里面的所有教育资源各个方面,这些年来有了非常巨大的进步,设施设备、各个方面都非常好,包括教师的待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我现在的学校,我看到买车的老师越来越多。最基层的乡村一级,比如有些学科教师不够,我这个学校在县城里,会到乡村去遴选一些好的老师上来,选了以后,比如他可以教高中,他们不愿意来,他说如果我们到你那个学校就会一个月少2千块钱,说明我们有专门针对乡村老师的补助。从我从教、做校长30多年来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教育整体的发展确实非常快。当然,怎么样能够在快速发展当中做的更加均衡,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我们都在朝这个方面更进一步的努力。谢谢。


 薛法根:我是来自农村的学校,我们集团有4所学校,有的是在乡镇,有的是在偏远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第一个是国家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每个孩子都是免费上义务教育的,包括一些孩子的书本费、午餐费,政府都是免费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第二个是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我们实行的是集团化办学,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优秀的教师都要定期到农村的校区进行交流,包括校长、特级教师,都要到农村轮流支教,这样的话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市、城镇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第三个是优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加大投入,包括生均公用经费,政府给的是比较充足的,包括校舍的改造,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总之,这两年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感觉到对教师的关怀,农村交流的教师还有乡村教师的补贴,感到非常的温暖。谢谢。


 吕杰:因为我是职业教育,我们学校有中职和高职,高职大专,中职技校,前几年我们大专收学费,中职是省内、农村的小孩不交学费,但是城市的小孩需要交学费。从去年开始,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是不收一分钱学费的。谢谢。


 支月英:我是在山区,我最能代表乡村学校,国家这方面的政策确实是好,我们有一定的进山费用,所以教师现在愿意去边远山区任教,就是有了幸福感。因为国家这块的政策好,我们那边地方政府还加了“8个1”,就是给每个教师一部电动车、一个电饭煲、一间房、一个卫生间等等优厚的条件,国家政策确实好了,教师幸福感有了。我就补充这点,谢谢。


 陶文铨:大学里面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的投资越来越多,我认识的同行,美国的同行、英国的同行都羡慕中国大学教师经费比他们富余,他们埋怨政府投资越来越少。


 袭艳春:几位教师结合各自的角度都说了,我也补充几句。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可能和每一个中国人切实利益都紧密相关,所以政府高度关注,刚才几位教师也都介绍了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更高,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是我们所有在座老师的共同愿望,我相信也是我们所有部门要一起努力的方向。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乡村教师待遇和生活水平。各位在乡村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城乡教育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国家也一直在鼓励和激励年轻优秀的人才到乡村去支教或者从教,来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可否谈一谈近年来的变化,你们的身边是否出现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乡村教育?第二,提给陶老师,您是第一批交大西迁之后的本科生,我想知道您在第一次走上讲台成为教师时,那时候西安交大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您现在是否还从事本科的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有什么样的变化?想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对现在的中青年大学教师您有什么样的建议?谢谢。


支月英:刚刚讲到了乡村和城镇的差距,乡村学校的建设都比较好了,农村的家长比以前更重视教育了。当然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还存在着差距,因为从目前来说,农村孩子的家长很重视教育,但是还有部分的家长在外面打工,儿童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又是体弱多病。在山区教书,我们比城里老师的压力和负担更重。总体来说,农村家长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已经在路上,希望农村的教育越办越好。谢谢。


薛法根: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其实差距最大的是教师。因为硬件设施现在在国家的投入下,差距逐年在缩小,甚至在发达地区基本上没什么太大差异。要把一些好老师留在农村,有三条:一是事业留人,要给他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我们盛泽实验小学从98年我成为第一个特级教师到2014年又有两个评为特级教师,2016年又有一个,今年又有一个,一共有5个江苏省特级教师在一个乡村学校,这些老师在我们学校和在大城市一样,有广阔的平台,这样他们就能留的下来,也能成为好教师。二是感情留人。要给老师更多的关心关怀,我们学校有一个做法,所有的行政人员在三年当中一定要到一个老师家里去进行一个小时的家访,要真正听老师内心的声音和需要是什么,感受到关心以后,他就能留得下来了。三是待遇留人。我们地区对农村教师要提高一级工资,有下乡补贴,在其他的福利待遇方面尽可能给予比较好的待遇,这样的话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好教师就能留在乡村,特别是青年的优秀教师和人才就留在了乡村。


陶文铨:我是1983年美国回来以后开始上本科生的课,现在还在上。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各有优缺点,现在的学生眼光宽、视野宽、脑子灵活、性格活泼,相对的缺点是静下来做学问的不如80年代那批的学生。80年代那批学生静下来做学问比较好,但是思路眼光都没有现在的开阔,所以我觉得各有优缺点。这也就联想到我对中青年教师的想法,现在的青年教师条件很好,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国家各种津贴配套,机会很多,我觉得一定要静下心来,能坐冷板凳做学问,不要被社会浮躁的心理所鼓动,过两天、过两年就要出大学问大成果,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所以我们15位西迁老教师联名给习总书记写信,希望对青年教师加强爱国创业精神的教育,我感到很重要。因为我是西迁学生,我不是教师,所以我没有签名,我是西迁的第一批学生,落实到西迁教师这种爱国情怀的熏陶我觉得很重要,要加强艰苦创新的教育,我经常对我们的团队青年教师讲,因为我亲身受到几代西迁教师对我的帮助和教育。谢谢。



德国世界报记者:各位老师好,我想说的是,在几年之前的情况或许和今天很不一样,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有小学学生在每天下午下课后都会参加课外辅导班,这些辅导班非常昂贵,这是现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新现象。你们是否担心这样的课外辅导班会对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学生压力过大,家长出的费用过于高昂等问题?第二个问题,9月1日开学时,播放开学第一课这个片子,我想问,你们对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


薛法根: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开学第一课办了很多期,我也和学校的师生一起观看了。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校长有两点希望:第一,希望中小学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全社会、社会各界都能够共同的支持,积极的参与,多提供一些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群策群力,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第二,希望开学第一课能够越办越好。谢谢。


  陈立群:刚刚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个人的成长表现在思想、心理、身体、生活、学业各个方面,现在确实有一种倾向,家长心里比较着急,会显得有点急功近利,把学生的时间更多控制在学业上,课堂以外各种类型的辅导班。我认为教育是一个慢活儿,我们平常用的词也是叫做熏陶、濡染、浸润,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的进步成长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学业这一个指标上。对于校外很多的辅导班,我觉得政府这些年来有过很多文件,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家长的认识提高以外,作为学校教育,这个是主渠道,从怎么样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让孩子在学校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我觉得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综合工程,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您印象最深的经历是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体会或者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这么多年教育中的故事。谢谢。


 吕杰: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我说一下职业教育的事情。因为我是实训的老师,我发现我在教焊接实训过程中学生非常活泼,动手能力比较强。因为教会了他焊接,焊接就是钢铁的裁缝,既会焊又会割,所以在课余时间他经常在钢板上绣花、绣名字,或者切一把刀、切一把剑扛上去耍,开始老师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就三令五申的不允许,后来我觉得,不压抑、不禁止。我们后来开设了铁艺创作,利用边角余料,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随意做,突然发现这些小孩很厉害,做了很多车模,很多小动物也栩栩如生,后来发展到每一个学期都会举办铁艺大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思维、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还提高了动手的能力。谢谢。

 袭艳春:继续提问。

    

 国际台记者:我有个问题想问薛校长,您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谢谢。

 薛法根:这个问题比较大,办好一所学校有多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真正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立德树人,对我们学校来讲,一个孩子的成长,第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第二是有良好的习惯和品行,第三是学有潜力,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这样我们才能确定正确的定位,学校办学的方向和目标,这是第一位重要的。第二,学校要有好的教师,因为这些目标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都要靠广大的教师,所以我们要相信他们在这个岗位上教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遇到最好的老师。第三,我们学校要不断改进我们的管理,要有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不能再停留在以前的看管,而要真正尊重学生,发挥我们教师的创造力,最好的教育就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我相信这样的学校才能真正为师生共同喜爱,才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地方。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常说教育大计教师为先,马上要到教师节了,想请各位杰出的教师代表结合自己的感受给我们谈谈好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怎样做一名好老师。谢谢。

  陶文铨: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专业,教师要热爱学生。

  薛法根:作为基础教育来讲,一个好老师首先是让孩子喜欢你,因为老师都有爱,老师爱学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还有要让你的学生爱上你,爱上你他才能爱这门学科,爱学习。其次是老师要有专业的水平,要能够真正教好书。

 陈立群:好老师最主要还是要有一种教育情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专业素养等。我举一个例子,我所在的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人口的比例达到98%,孩子从小学习苗语,然后再学习汉语,让他学习英语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的英语成绩平均是很低的。在这个过程中,今年高三有一个女生站出来,她说我是台江县方召乡的,我们这个乡的孩子因为英语吃亏,中考、高考吃亏的太多了,所以我要力争考上大学,如果考上本科我一定读英语系,我要回到这个乡来教英语。今年如她所愿,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的英语系,我想,不出意外,四年以后她一定回到她所在的乡来教英语,这样的老师一定是教得好的,她有这份情怀在,有这份境界、这份执着在。谢谢。

吕杰: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应该是学生的家长。比如我,今天和我到现场来的,为我服务的我的老师就在下面。谢谢。

    

袭艳春:最后一个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陈校长,您曾经在杭州重点高中任校长,现在在贵州山区支教,您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为什么?谢谢。


 陈立群:我来自杭州临安山区农村,是农民的儿子,解决“三农”问题,给他钱总是要花光的,给他送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他们的贫困才不会是世袭式的。2016年4月,我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支教,主要是通过一些讲座,2016年8月,应中组部扶贫工作组的邀请,在浙江省杭州市家乡领导的支持下,我担任了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校长。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就是父母生育的智商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帮助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的诉求,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令人欣慰的是,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所在的台江县民族中学从3000多学生,1个食堂、一口锅烧菜,现在是3个食堂、6口锅烧菜,辍学的学生从每年100多个到今年大家争相要来我们学校读书,已经实现了净流入,孩子也从一半学生住校到现在所有的学生实现了寄宿制管理,因为有一个前提,我们的家长可能多数都在外面打工,以前放学以后都是孩子满街跑,现在能够都留在学校里。有一个高一女生是孤儿,去年正月回来的时候,她跟着她的表姐去了东莞打工,我一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上午9点钟开始拨通电话,做她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能够回来,并且我给她银行卡打钱,我让她表姐从东莞送到广州,然后送上高铁,一路上我和她保持联系,提醒她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我又派了一个副校长到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高铁站去接她,高铁站离学校2个半小时路程,那天上午9点多联系上以后,到晚上11点,终于在晚上11点看到了这个学生。

  我认为,所有的帮扶都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都是要结束的,重要的是能够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黔东南州16个县市14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我已经去了其中的15个县市,义务做报告开讲座50余场,接受培训的校长、老师已经超过1万人次,尽管比较累,但是能够在民族地区传递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能够传递教育的爱与责任,还是感到很欣慰的。谢谢大家。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