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很多同志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又见面了。大家对商事制度改革十分关心、十分关注,同时各位记者都为我们鼓与呼,十分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围绕百姓经商创业的难点痛点,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 “多证合一”改革,以“减证”促“简政”,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成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截止到8月底,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05亿户,实有企业数量3233.54万户,日均新增企业数量由改革前的0.69万户上升到2018年的1.83万户。通过改革,促进和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由第96位上升到78位,共提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由158位上升到93位,大幅提升了65位。
在放宽准入的同时,积极推动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创新,实施年检验照改年报、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面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截至8月底系统累计访问量560.75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80.89亿人次;今年以来日均访问量6980.71万人次,日均查询量437.23万人次,已成为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一张网”。涉企信息归集扎实推进,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威力日益显现,失信联合惩戒成效更加明显。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准入不准营”难题依然突出,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持续解决 “准入不准营”问题。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证照分离”改革以突出“照后减证”为原则,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将许可类的“证”分别采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分离出来,进一步厘清“证”“照”关系,理顺“证”“照”功能,从而减少审批发证。这是继“多证合一”改革之后,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推动信息互联共享,进而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改革。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首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17年在更大范围进行了复制推广。实践证明,改革试点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我们选取了试点效果良好的106项作为第一批改革事项,在全国推开。其中,取消审批的2项,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改为备案的1项,市场主体报送备案材料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不再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的18项,市场主体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后,当场办理审批;优化准入服务的84项,要针对市场主体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完善措施,提高市场主体登记审批时效。
可能记者们要问,这次取消的还不够,你们不要着急,我们马上还要有第三批。关键是在通过这次全国的推开建立了一个机制和平台,将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根据人们法治水平的提高、自律意识的更强,逐步的取消。做到成熟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逐步推动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施行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