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营商环境的评价机制并逐步在全国推行,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如何进一步推行营商环境评价的工作。谢谢。
周晓飞: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经过反复调试和引入第三方论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指标设置方面,遵循落实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既借鉴世界银行指标,又叠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
二是数据获取方面,注重以企业实际办理事项的环节、时限、成本作为填报依据,通过交叉验证、第三方核验等方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三是数据分析方面,由第三方开发设计出专业评价分析系统,形成全过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规则透明的分析处理机制。
四是评价机制方面,组建由部门、地方、第三方机构、律所等业内人士构成的专家团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做好2019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若干地级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准备工作,并试点在部分省市县区全面推开营商环境评价,为2020年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夯实基础。谢谢。
中新社记者:
请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事制度改革已经实施四年多时间,目前改革的整体进展如何?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在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有什么安排?谢谢。
熊茂平:
感谢你对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老百姓经商创业的难点、堵点问题,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商事制度的举措,包括注册资本实缴改任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时,改革也由市场监管部门单一部门拓展到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与协同,比如“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等。同时推动在自贸区试点成熟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减证”促进“简政”。
同时,大幅压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许可证目录由60类压减到24类,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推动产品准入改革提速,加快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步伐。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举措产生了良好效果,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至今年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1.06亿户,其中商事制度制度以来新设立市场主体占比达到73%。日均新设企业由改革前每天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84万。每千人企业数从改革前2013年的11.4户提高到现在的23.9户,增加了1倍多。改革也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主体占到了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5%以上,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从业人员达到了3.6亿人,提供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去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特别是其中“开办企业”指标排名第28位,较去年大幅跃升了65个位次。开办企业环节从原来的七个减少为四个,平均用时从原来的22.9天减少到8.6天。我们都知道,世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在第三方调查基础上,关注老百姓切身感受,以企业的切身感受和实际办理时间为依据,体系非常科学、得到多方认可。但是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我们也看到,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后还有很多行业的“小门”难以进入、还不能有效开展相关行业的经营,经初步统计,与营业执照密切相关的各行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多达几百项,“准入不准营”难题依然突出。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改革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老百姓创业办证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减证照,压许可”,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今年年底前在副省级以上城市达到8.5天。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抓紧梳理涉及市场准入改革的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责任清单,按照“证照分离”改革的四种方式,在自贸区率先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条件成熟后在全国推广,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提高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涉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二是进一步深化产品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改革各项举措。今年年底前,将实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种类再取消或改为以自我声明的方式实施达10%以上。深化特种设备许可改革。生产许可和作业人员资格项目精简合并50%以上。推进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制度改革,动态调整强检目录。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三是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评审审批改革。优化药品注册和医疗器械评审审批。优化特殊食品注册审批流程,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四是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加快智能审查系统开发与完善,提高审查的质量与效率。年底前向社会公开商标数据库,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
总之,市场监管总局将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坚定不移的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当前已经出台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请问商务部下一步如何抓好这些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谢谢。
唐文弘:
这几年商务部和有关部门一起推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特别是在促进外资增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文件制定出来了,关键是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商务部下一步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与相关部门一道,切实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明确分工,明确时限,提高政策的落地效应,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第一,2019年3月底之前,全面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第二,2019年3月底前,对外资企业的政府采购、资金补助、资质许可等方面是否享有公平待遇进行专项督查。第三,督促各地区2018年底前在省级层面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第四,2019年年底前,要完成与现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包括废止和修订,这个工作任务会非常繁重。第五,加快推动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加快出台外资基础性法律。第六,2019年3月底前完成《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这也是国务院专门部署的,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第七,涉及贸易方面,要尽快完成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的调整,减去已无必要监管的产品。相信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以后,外商投资企业在营商环境方面会有更好的感受。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目前进展如何,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周晓飞:
这个问题很具体也很实在,刚才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在介绍情况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做一些补充。今年4月,我们委联合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公开办,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和新华社以及相关部门启动了“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分批分领域面向社会征集群众办事遇到的堵点问题。并推动各地区限期解决这些问题。其中,聚焦商事服务领域,征集了20项涉及营业执照、纳税证明等方面的办事堵点。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涉及商事服务的20项堵点问题,解决完成率已超87%。
这些堵点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的持续推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今年7月,《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服务接口申请、授权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后,数据共享申请授权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第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694项数据全部实现共享,开通了1000余个数据共享服务接口。目前,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支撑跨省查询核验应用超过7000万次,数据共享交换量达到了360亿条次。
通过推动解决堵点问题,各地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取得了典型成效。比如,企业反映的一项堵点为“企业申报各种表格中反复填写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姓名、经营范围等信息,很麻烦。”通过共同的努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成以上地区在解决堵点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地区为优化企业办事体验,启动了“二十四证合一”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进入市场前后的各类涉企证照事项,实施“工商登记”+“多证合一”备案信息申报“一口一网”办理,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避免企业重复填报信息,重复提交材料。据某省初步估算,今年6月至8月期间,该省办理“二十四证合一”登记的市场主体达到80万户,仅往返交通费一项就可为企业节省约9000万元。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一些地区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信息共享,企业减少提交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等材料。一些地区实现企业登记全国统一身份认证,包括营业执照在内的32项证照实现了远程受理、一网通办。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力度推动落实“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持续分析总结各地区、各部门的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形成带动效应,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谢谢。
CGTN记者:
请问熊局长,我们都知道今年再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想问一下,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牵头部门,市场监管总局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工作打算?
熊茂平:
谢谢你的提问。近几年来,在税务、公安、发改、商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其中“开办企业”指标排名第28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范围看,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深入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为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作出新的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和完善企业开办“8.5”天工作成果,发挥中心城市以点带面效能,确保明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8.5”天目标任务。二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抓紧研究部署本届政府任期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5天内”工作。三是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推进从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到企业开办的全程电子化,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全程电子化改革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覆盖全部市场主体、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环节,做到全覆盖、无纸化。继续引导老百姓通过网上办理,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打造“一窗受理、并行开办”的企业开办网上办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等广泛应用,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理企业开办事项的实际体验。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问题是关于外资准入的,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接下来在哪些领域会继续放宽外资准入?谢谢。
唐文弘:
习近平主席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就这项工作作出了宣誓,将持续开放市场准入。今年4月在博鳌2018年亚洲年会上也宣布了一系列开放措施,之后,发改委、商务部立即贯彻落实,在6月份就出台了2018版的负面清单。这次总书记又宣布,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开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这个进程肯定会持续加快推进。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积极研究推动这些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谢谢。
周晓飞:
开放是世界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始终将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在扩大开放进程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贡献者。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2015年、2017年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了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外资限制由180条减少至63条,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力度还是很大的。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做好扩大外资开放领域的工作,推动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