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郭主任,刚才您提到了这回的报告总共修改了83处,请问在修改和吸收意见的时候,我们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意见我们没有采纳,具体原因是什么?
郭玮: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起草好、修改好政府工作报告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开始就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前期,报告起草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系统梳理学习党中央重要的决策部署,我们还专门组织力量总结、分析、汇总各个方面的意见,派出了多个调查组到各地去调研。报告的初稿形成后,又多次征求有关方面和单位的意见,包括征求地方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报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李克强总理也先后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对报告稿进行审议。李克强总理还分别与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以及基层代表进行座谈,听取对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在两会上,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2100多名政协委员再次对这个报告进行广泛的讨论、审议,一个报告在如此大的范围之内反复征求意见,上下反复多次,我想在别的国家是很难做到的。这实际是一个聚民智、汇民意的过程,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形成共识,最终大家一起向前的过程。我自己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修改的过程中,觉得这样一套体制、这样一套办法在很多方面能够确保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体现了我们制度的优势。
因此,我们对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特别重视。李克强总理要求起草组对代表委员的每一条意见都要认真研究,修改时能够采纳的都要尽量采纳。当然,作为一份报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意见全部吸收进来,没有吸收采纳的意见主要有几类:一是有的要求增加新的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措施还没有经过全面的论证研究,有的虽然经过研究,但是各个方面的意见还不尽一致,这样的意见我们这次没有把它写入到报告中。比如,有的代表提出来是不是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还有的代表提出来延长春节假期,这些意见需要请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类似这样的没有吸收到报告中。还有一类意见,有的要求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项目给予特殊支持的意见,我们在修改中也没有补充到报告中,比如有的代表提出,在某一个地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的提出在某个地方修什么样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修机场、修水库;有的代表提出来大学里应该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这样的意见我们没有吸收到报告中。还有一些操作性的意见在报告中已经有所体现,或者其他方面内容已经涵盖的,我们也没有吸收进来。比如有的代表提出,要加强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这些方面的专业培训,我们感觉这些培训在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已经包括了,所以这样的意见在修改时也没有专门点到。
对于修改中没有直接吸收的意见,我们也进行了整理,报国务院领导和国务院办公厅。李克强总理要求,一是要把这些意见送到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二是对没有吸收的意见,起草组工作人员要到各个代表团,向提意见的代表进行反馈、解释,同时进一步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的原则大致是这样一个原则,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占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请问这体现了怎样的考虑?谢谢。
郭玮:
如果这个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今天上午大家听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谈到的要以激发市场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去年形势的时候用了一句话,“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讲到今年形势时讲“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我觉得这是对当前形势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这些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新的下行压力。在这个条件下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怎么办?有一种办法是放松货币政策,加大财政刺激力度,这样的办法可能短期见效比较快,但是长期会有副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走这条路,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搞强刺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我觉得这是我们在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招。李克强总理今天上午在记者招待会上也讲了,我们国家市场主体现在是1亿多,如果把这1亿多的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我们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我们不仅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怎么样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像你刚才提到的,要改善营商环境。用总理的话说,就是让企业轻装上阵。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讲到减税降费,我觉得这就是改善营商环境;讲到简政,讲到“放管服”,这也是改善营商环境。这方面不仅用了大量笔墨,而且有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像减税降费2万亿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简化审批、优化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在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是推动我们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个数字大家十分清楚,全国企业是3千多万家,3千多万家里民营企业是27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6500多万户。1亿多市场主体中90%是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次会上我看到好几位部长、代表、委员在提到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时,用了所谓的“五六七八九”,有的用的是“六七八九”,来表述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所谓的“八”就是80%以上的就业在民营企业。像总理上午讲的,群众的就业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就能够和谐稳定,有就业就有劳动,有劳动就可以创造财富,就可以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把激发市场活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一招拿出来,我觉得是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也确实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您刚才提到这次修改补充了“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还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这样的描述。这背后有什么考虑?是不是和现在的地方财政有关系?谢谢。
郭玮:
收入划分的改革和支出划分的改革,这是财政改革基本的两个方面。在支出方面,前些年推进得比较快。下一步,怎么样使各个地方的财力相对均衡、更加合理,不仅仅支出方面要进行改革,收入上哪些归中央、哪些归地方,也要和支出改革、中央和地方之间事权划分改革相互配套。我们原来的《报告》中只讲了事权的改革和支出的改革,没有提到收入的改革,这次根据代表的意见,把收入的改革也加进来,我觉得这是对《报告》的一个很好的完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请问如何确保这些政策的真正落实?谢谢。
郭玮:
今年确实提出了很多,大家说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报告》,里面除了有政策之外,也有很多的目标,也有很多的任务。《报告》通过后,作为一个法定的文件下去了,已经作出了部署。过去我们总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政府工作落实好,使这些政策真正落地见效,是今后工作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政府工作报告》不是空喊口号,不是唱高调。大家也许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对外公布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36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这说明中国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对《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落实这些任务,有一系列具体的办法。第一条是会前方案扎实。制定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相互配套、能落实。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政策的落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如何落实减税降费的政策,李克强总理亲自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认真分析情况、反复研究政策,权衡对比不同的方案,包括增值税改革降税以后如何弥补降税所带来的收支缺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反复研究协调,《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了,要压缩一般支出,要收回沉淀资金,还要增加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利润上缴。这些其实是算好账的,落实渠道都已经完全敲定了,是实打实的措施,可以说是“动奶酪”、调整利益的,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下了很大的决心。
郭玮:
第二是会后会进行任务的分解。可能很快就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任务,明确责任。国务院办公厅每年都会把《政府工作报告》所列出来的任务拿出来一个清单,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有的是牵头部门,有的是参与部门,各负其责,确保落实。
再就是年终进行督促检查。对《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进展的情况,国务院定期组织督查和专项督查,有综合督查,有专项督查,对重大政策任务落实进展不快或者是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推进的,要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年末的时候,还要进行对表,各部门通常还要根据提出来的目标和任务找差距,如果差距大、任务完成难,还要强化措施。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约束性指标任务。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落实的机制还是比较有效的。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提到今年要把房产税立法列入立法计划,配合这项工作,国务院各部门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郭玮:
关于房地产税立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列入人大立法规划。在这个推进过程中,要做大量的研究,包括对过去一些地方搞的房地产税相关的试点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这方面有大量的、非常艰巨的任务要去做。从国务院这方面来讲,就是要做好前期工作,为立法的推进做好最基础的准备。当然,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要制定不同的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也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确实需要大量的工作,有关部门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今天上午政府工作报告获得高票通过,您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组成员之一,请问您如何看待报告获得代表的高度认可?谢谢。
郭玮:
作为报告起草组的工作人员,感触很多。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表明了报告得到了人大代表的高度认可,这也代表了社会各界共同的意愿。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好评,我觉得首先是政治站位高。大家看会议的各种报道,很多代表委员都讲到,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党的十九大精神,彰显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全面贯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这是做好政府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政治基础,对我们来说也是我们起草好、修改好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基础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好评,我感到这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很多代表委员都讲到,面对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亮丽的成绩,经济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报告中也讲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这些都确实来之不易。
在这么大的困难面前,我们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我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干出来的。
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好评,在于深刻研判形势,把握具有新内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发展举措。代表委员普遍反映今年的政策力度很大,大家反复讲减税降费2万亿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再一点,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好评,我觉得还在于牢牢把握了改革开放这个制胜法宝,注重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去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改革”一词有105处,修改后又增加了4处。实际上,没有出“改革”字眼的地方也有很多改革的举措。所以,报告通篇贯穿了改革的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好评,我觉得还在于全面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积极回应了群众的期盼,提到了很多老百姓烦心的事儿、操心的事儿、揪心的事儿,包括报告中提到的上网流量费的问题,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推动社区养老等等,这些看着细微,但是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大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我看很多评论讲,这个报告有厚度、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我想“有温度”可能就是指这些方面,贴近群众、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贴近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的温暖。
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好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语言表达上贴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政府工作报告要让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在起草过程中,李克强总理也反复强调,报告要多讲对指导工作实践有用的话、管用的话,要多用老百姓的话,大实话,鲜活的话,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报告中这方面的内容不少,这是我觉得这个报告能够高票通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请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花了很大篇幅来写养老,这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谢谢。
郭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的问题跟往年相比确实是多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以前提养老是很少的,今年我数了一下,报告中“养老”这两个字出现了16处,这可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前面在讲标志性成就时讲到了养老,讲到2018年工作时讲到了养老,讲问题时讲到了养老,讲社保时讲到了养老,讲扩大消费的时候讲到了养老,讲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时讲到了养老。养老问题,不仅讲到了城镇居民的养老,也讲到了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讲到了职工养老,讲到了退伍军人的养老,讲到了养老政策体系,讲到了养老保险,也讲到了养老服务等,我觉得养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实比往年增加了很多。
《政府工作报告》2万字左右,包括各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在修改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很艰难的一件事,就是怎么压缩篇幅、减少字数,在这个过程中惜字如金。用这么多篇幅讲养老,我觉得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应对。最近媒体上报道也比较多,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是2.5亿,《政府工作报告》上也讲2.5亿,实际到2018年年底是2.49亿多,占总人口比重的17.9%。还有预测,到2050年我们的老年人口达到4.8亿人,到时候是34.1%的人口比重。
所以,解决好养老的问题越来越迫切。这个问题确实是关系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现在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年轻人的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如果是悲惨的样子,可能自己也会失去信心。所以老年人晚年幸福,年轻人才有可期的未来,这样我们整个社会才会有希望。所以解决好养老问题不仅仅是关系老年人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笔墨,从政府来讲,在这方面也有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养老体系的完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方面的内容有充分体现。谢谢。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的部分我们有看到,在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分增加了一些要求,就是“保稳定”,您可不可以简单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郭玮:
“保稳定”是在这次修改过程中加进去的,因为社会稳定既是整个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目的所在。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使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稳定。有代表提出来把“保稳定”加进去,这次在修改过程中就把这个意见吸收进来了。
新华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有关房地产的问题,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房地产的问题专门有一段,是200多字。今年的《报告》中内容只有两行多,大概50字。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会有什么变化?谢谢。
郭玮:
房地产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直接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事关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事关经济金融稳定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明确了我们房地产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国人民住有所居;明确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明确了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定位,可以说对我们解决房地产问题指明了基本的方向。
去年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热点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形势有所企稳,市场预期也回归合理,可以说房地产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今年《报告》中房地产是四句话,要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文字虽然有简化,但是我觉得基本的政策取向没有变化,一是目的没有变,还是为了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二是责任没有变。不仅没有变,而且更加明确。去年的时候,也有一句关于责任的话,那就是要落实地方的主体责任。今年把地方两个字改成了城市,即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将地方两个字改成城市,我觉得责任更加明确,可能出来的政策措施也会更加有针对性。因为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不可能一个省就是一个政策,省里也不可能对所管的每一个城市都能负得起责任,大城市和小城市不同,不同类型的城市也有不同的问题。如果有变化的话,这也是一个小的变化。三是途径没有变。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要靠两个体系,一个是市场体系,一个是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体系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坚持适合国情的市场化方向,以居住为主,以居民消费为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障体系就是要以政府为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明确准入门槛,防止保障与市场出现错位。
在今年的《报告》中,除了你说的讲到房地产时两行字之外,实际上在很多地方也谈到了房地产问题,或者是谈到了房地产的保障体系问题。比如在讲完房地产这几句话以后,紧接着《报告》讲,要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这也是房地产问题。保障体系的问题,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居住需要。比如,老旧小区的改造、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问题、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问题,这些其实和住房问题都是有关系的。尽管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还很多,大家不满意的地方也还很多,但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在不断取得进步,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谢谢。
中国海洋报记者:
我们发现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壮大海洋经济,今年提出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表述的变化是怎样的考虑?今年不再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又是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郭玮:
你提的这个问题,把海洋经济改为蓝色经济,只是表述的不同,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至于你提到的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立场和原则,我们必须坚持,这是毫不动摇的。对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并不是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写到,我们不仅是要维护我们国家海洋权益,其他的比如边界、领土等其他方面的权益也很多,报告中如果要都写的话,可能是写不下这么多东西的,但没写并不代表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立场有丝毫的变化。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推进央地收入划分改革,刚刚说了达成共识以后才在修订时补充进来,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这项改革会正式启动?具体怎么改?现在是不是有了具体的方案?谢谢。
郭玮:
政府工作报告既然提出来了,肯定会研究、部署、推进。具体的方案,下次你见到财政部刘昆部长时可以问他。
北京商报记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就业政策提到了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样的宏观调控当中,想请您帮我们再进行一下就业政策的解读。谢谢。
郭玮:
就业优先政策提到宏观政策层面,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是第一次。之所以提到这个层面,就是要强化各个方面对就业的关注和支持。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的就业总量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克强总理在今天上午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讲了,今年我们有1500万新成长劳动力需要在城镇就业,还不包括农村转移就业。我们不仅面临新增的就业压力,在就业结构方面也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去的一些矛盾没有解决,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确实是难度比较大。一方面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这确实是关系群众生活最基本的因素。我刚才也提到,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有了就业就有劳动,有了劳动就有财富的创造,有了财富的创造才能够增加大家的收入,才能够改善大家的生活。所以,把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到宏观政策的层面,这是在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怎么样解决好就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地方都有具体的政策,不仅仅要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落实好相关政策,还要解决好转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怎么样用好现在的失业保险金。《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讲,我们要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扩大招生,不仅仅对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就业质量,对推进高质量发展,都是意义重大。这是既解决当前问题又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方面的表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其他地方还有体现。把就业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整个国家就会稳定和谐,人民就会安康幸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