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意见》提出着力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请问三个创新的提出有怎样的工作考虑?谢谢。
王受文:
国家级经开区从设立之初就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在很多方面都有它的优质品牌,比如最早管委会就是由国家级经开区建立起来的一个创新模式。国家级经开区还创立了统一规划、高标准、分阶段的开发应用模式,国家级经开区还率先打造出重商、亲商、安商的环境,比如我们在全国广泛推广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管理运行模式,也正是国家级经开区敢为人先创造出来的。今年是国家级经开区建设35周年,国务院提出这样一个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要着力推进“三个创新”“两个提升”。“三个创新”就是国家级经开区围绕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下工夫。一是在开放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领域通过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拓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对外经济的活力。二是科技创新方面,国家级经开区要集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发展新空间。要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复制推广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经验,率先将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将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成科技创新集聚区。
三是制度创新方面,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通过优化机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等创新举措,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国家级经开区要率先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简化审批程序,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公开,为全国范围的行政审批改革积累有益的经验。
我们在推动这“三个创新”的同时也强调“两个提升”,使国家级经开区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区域优势,聚焦提升对外合作水平、聚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在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不断探索,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这个《意见》中提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展符合其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您刚才也介绍到了,请问国家级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是一个怎么样的联系?如何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优势,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谢谢。
王受文:
我想从几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发展历程上看,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初期学习特区的经验,突破计划经济的体制障碍,集中优势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小气候”,并通过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这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初的一个特点。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的同时,自贸试验区5年来可以说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它们都是以开放为基本的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政策、先进做法对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我们现在是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好的做法。
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强调第二点就是国家级经开区是自贸试验区一个测试的平台,自贸试验区本身就是依靠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基础来建设的。从区域范围上看,目前已经建立的12个自贸试验区基本上都以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区域依托来发展建设。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就包括了上海金桥经开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就包括了广州南沙经开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包括了开封经开区,所以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具备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三点从制度创新的内容看,国家级经开区可以充分借鉴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特别是在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可以学习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的精神。比如说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自贸试验区有很多探索的做法,一些改革的经验,我们都予以了公布,这对国家级经开区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都是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链有效整合,发挥国家级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方面也可以借鉴学习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经验。在打造新的创业平台、构建市场化的新型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推介平台,自贸试验区也作了一些很好的探索,可以说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开区都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探索。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请问改革任务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是什么?住建部近期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邢海峰:
借这个机会向各位记者首先概要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正在推进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在今年的3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上我们提出这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各个省和地级以上的城市要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到今年年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的系统平台要互联互通;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按照国务院部署,我们住建部牵头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近期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印发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写要点》,切实指导各地制定改革的实施方案,同时大力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推进改革的能力。在今年4月8日至9日,在厦门专门组织召开了现场培训会,王蒙徽部长出席并亲自授课。同时,在4月18日至22日,我们通过现场培训和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培训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计20余万人次。根据政策要求,我们制定了相关指导性文件,同时研究提出两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修改建议,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涉及的17部规章和政策文件都已经修改完成。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将大力支持指导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动各地按时按要求完成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的四个统一。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文件中提到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有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跟进的行动和措施?谢谢。
唐文弘: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区域里围绕先进制造领域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合作共生的网络化产业组织形态,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商务部从2018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国家级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已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国家级经开区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我们下一步还将开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及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产业研究。我们积极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要做好国家级经开区产业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通过汇聚高端制造、高效服务、高级人才,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设立服务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群的市场化平台、创新型机构,引导各经开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强调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协同发展。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请问科技部对此有什么样的工作安排?谢谢。
杨咸武:
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和建设国家高新区一样,都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为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30年来,无论是国家级经开区还是高新区,都为国家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无论是国家高新区还是经开区都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好示范和带领作用。这是新时期的新使命。
这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家经开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下一步我们科技部将按照《意见》的要求,从我们自身职能出发,积极配合商务部,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加强科技创新,逐步走上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初步考虑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工作:
第一,积极支持经开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这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都是为了激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同时,也支持经开区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的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目的是要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积极支持经开区及其企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包括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建设公共科研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设相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
第三,支持经开区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环境,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包括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立足各自的特点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的载体,积极引入创新创业的团队,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经开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局面,增强发展的活力。
第四,积极推进经开区、高新区这两类国家产业园区的交流。我们考虑包括我们之间的政策交流、发展思路、发展理念的交流,以及园区考核评价、园区管理服务的交流,以及园区与园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的高质量发展。我就回答这些。
经济日报记者:
近期中部崛起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家级经开区的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能否介绍一下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有何亮点,未来在支持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投资促进方面是否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谢谢。
王受文: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召开了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对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了重要的部署。中部地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在中部地区也有很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在中部六省有50家国家级经开区,这50家国家级经开区可以说已经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对内对外开放方面是中部地区的引领者,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集聚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作了一系列的工作,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步,有的已经成为亮点。比如在跨区域合作共建方面,我们积极开展跨区域国家级经开区合作的新模式。举一个例子,在赣州、井冈山等赣南原来中央苏区的国家级经开区,商务部鼓励支持推动这些国家级经开区和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开展结对共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比如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向中部地区这些国家级经开区的集聚地进行转移,在带动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应用模式创新提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比如长沙经开区在布局产业生态方面,非常强调产业的创新,它现在的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所以,在创新提升技术产业、应用模式方面亮点频出,但是我刚才已经讲到,国家级经开区还要进一步创新提升,在开放创新方面、科技创新方面、制度创新方面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来实现刚才提到的“三个创新”。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这个《意见》的实施,做好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要依托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行动,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的发展。鼓励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打造创新载体,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助力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还要赋予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在引导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招商引资和合作对接模式方面,要加强东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的合作共建,使得中部地区的国家级经开区成为产业承接新高地。在提升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合作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的方式,以高水平的开放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要鼓励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园区的绿色升级。支持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吸纳更多高端人才入区就业、创业,加快产城融合。同时,在支持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方面,要鼓励他们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中部博览会这样的平台,为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提供更大的支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意见》提出了很多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举措,比如包括支持引进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对外国人才的引进等等,请问商务部负责人,你们认为或者希望国家级经开区在吸引外资和稳定外资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唐文弘:
根据统计,国家级经开区吸收外资占到了全国的20%左右,增速在2018年是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吸收外资方面,国家级经开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外商投资法里专门有一条发挥特殊经济区域的作用,国家级经开区就是一种特殊区域,是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吸收外资平台。《意见》提出了拓展利用方式和优化外商投资导向的要求,下一步将从几个方面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市场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日益增长的良好机遇,现在这方面增长得比较快,积极引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二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合作园,就是说在国家级经开区里以区中园的方式建设国际合作园,《意见》里面有专门的规定,包括港澳的资金和外国投资者都可以来,聚焦国别也可以,比如叫“某国产业园”,或者说行业,打造一批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优、研发功能强的国际合作园。三是加强内外资企业的协作,发挥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允许国家级经开区将招商成果、服务成效纳入考核激励。五是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引资的质量,加大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研发、财务等功能性机构的力度。六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优良营商环境。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就是刚才受文部长也提到了,第七个就是广大中西部地区有关的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这一条会为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连接“一带一路”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一起,来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吸收外资的主力军作用。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请问住建部的邢海峰副司长,我们知道在国家级经开区就业创业人员想要稳定工作或者创业就业的话会有一些后顾之忧,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住房问题,请问住建部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谢谢。
邢海峰:
国家级经开区确实是创业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我首先谈一下国家在这方面的有关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就业创业人员的居住问题,也鼓励支持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们积极推动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多渠道的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指导各地通过新建配建租赁住房、盘活存量的闲置住房、允许将商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我们国家级经开区面积往往较大,而且就业创业人员相对集中,我们部鼓励支持经开区在这方面积极创新,为在开发区就业创业人员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租赁住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