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作为今年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下一步有什么样重点考虑?谢谢。
王贺胜: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持续深化改革重点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顶层设计,持之以恒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坚持“腾笼换鸟”的思路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为突破口,来加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力度,挤掉虚高的价格水分,腾出的空间及时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有利于医疗服务理顺比价关系,优化医院收入结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
总结评估地方体现药事服务价值的探索和做法,促进合理用药。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来制定指导性的文件,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还要完善公立医院政府的投入政策,解除医院改革发展的后顾之忧,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试点,继续推进按病种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调动医院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内生动力。
二是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确保医院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重点围绕功能定位、医院章程、管理制度、人员人才、学科建设、医院文化做文章,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健全外部治理体系,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医院“减压、松绑、赋权”。选择高水平医院支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大胆地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提升中西部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推动医院实现“三转变、三提高”,也就是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的发展建设转化为扩大分配,提高待遇。谢谢。
中新社记者:
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请问,对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什么具体的考虑?谢谢。
梁万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是指以人民健康为导向,体系完整、服务优质、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体系。这一体系具有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的相关机制,是一个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系的核心就是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体系这两块。两者之间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保障。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个体系建设,前期我们已经做了相关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来厘清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这个体系和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区别,这个体系和传统体系的哪些是需要变革、哪些是要创新,总体来看,还是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来更好地满足、解决医疗卫生供给侧系统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二是组织开展了一些国际相关经验研究。充分借鉴国际上一些好的做法,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来设计并且组织实行好符合中国特点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新体系。三是我们在深入总结国内一些地方所做的实践,比如浙江、山西、安徽等地对这个体系构建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它们的实践经验和主要路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着力在体系构造上实现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整个体系的能力和可及性。使这个体系更加完整,在技术层面上能够更加先进,在可及性上应该更强,在服务的人文关怀度上应该更高,使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更相适应。
二是切实让这个体系以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的质量标准,完善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人文关怀,推动形成医患共同参与的诊疗文化和医疗卫生文化,也就是改变过去我们在服务模式上以医生为主导、以医院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让我们更多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让医生、患者共同参与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使我们整个医疗卫生服务更安全、更有效,患者更舒心、更满意。
三是要在理顺这个体系的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和整个系统的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四是要积极探索以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县医院等为健康平台的多种整合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在这个体系中“医”和“防”有效结合,上级医疗机构和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有效结合,“医”和“养”有效结合,中、西医有效结合,这四个结合是非常关键的。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链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五是通过构建精细化的管理体制,合理的运行机制,完善的监管机制,为这个体系高质量发展建立权责对等、公正透明、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同时,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能在管理和评价方面要做一些相应的创新,要从以往对单个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评价和监管,进一步转向对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效能的评价和监管,因为单个机构的效率高并不意味着整个供给体系的效率高,是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发生一些变革,这就需要对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包括财政的投入方式,都要相应的实行一些变革和创新。
我们同时也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和专业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这些方面进行配套和联动,推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谢谢。
经济日报社记者:
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问题。今年,医改重点任务第22条明确提出要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等因素来分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财政部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会出台哪些配套政策?谢谢。
符金陵: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关于公立医院政府投入问题。2013—2018年,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由1297亿元增加到2705亿元,年均增长15.8%。同时,政府还通过对医保基金缴费的补助,间接支持公立医院发展。2018年,公立医院来自各类医保基金的收入达到12339亿元,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51.5%。以上两项收入已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其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但是,随着公立医院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今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我们的主要考虑:一是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程序报批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支出,由同级政府负担。二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项目,由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地方自主实施的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项目,由地方政府负担。三是公立医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支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谁购买、谁付费”的原则负担。四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均等化,努力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
其次,关于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问题。近年来,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本着“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不断加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并逐步建立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促进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中央在分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时,进一步提高了绩效因素的权重,同时对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的地方予以额外奖励。也就是说,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激发地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医改部署,围绕年度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管理,促进医改取得预期成效,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
据我了解到,2019年的医改重点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要在100个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在500个县建设县域医共体,请问这项工作有哪些考虑?谢谢。
王贺胜:
我们都知道,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4种医联体组织模式和各自功能定位,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医联体顶层设计方案。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医联体建设与发展。总体来看,医联体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均出台医联体建设发展规划,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86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129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428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682个。医联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双向转诊有序推进。98.4%的城市医疗集团、91%的县域医共体建立起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1938万例次,其中上转患者1235万例次,同比减少15%,下转患者883万例次,同比增加83%,可以说是首次出现“上转减少、下转增加”的变化。二是医疗资源进一步上下贯通。2018年,牵头医院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941项,同比增长24.9%。三是医联体内人员流动活跃。2018年,上级医疗机构向基层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5万人次,基层医务人员赴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1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和64%。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大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一是抓好在100个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重点抓好100个城市的医联体建设,借鉴深圳罗湖等地经验,推动医联体向紧密型方向发展。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实行网格化布局来管理医联体。统筹规划,重点发展管理紧密型医疗集团。分区包段,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联体负责。防治结合,由牵头医院负总责,主动承担疾病防治工作。行业监管,将传统的对单一医疗机构监管转变为对医联体和医共体的监管。二是抓好在500个县建设县域医共体。在总结安徽天长、浙江、山西等地典型实践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拟在全国遴选500个工作基础好、改革创新意识强的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知道,看病贵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请问,在降低药品费用方面,特别是医保局在组建之后开展了哪些工作,2019年有哪些打算?谢谢。
熊先军:
部分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费用高是造成看病贵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有效降低药品费用,缓解老百姓的用药负担,2018年国家医保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税收政策调整情况,调整了14种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医保支付标准,平均降幅4.86%。
第二,同时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将17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要求各个地方于2018年11月底之前执行新的价格和报销政策。截至今年3月,全国医疗机构和药店按照谈判价格采购17种国家谈判的抗癌药总量约为628万粒(片/支),采购总金额达到了22.34亿元,与谈判前价格相比,节省了采购费用31.81亿元。
近期,我们看到部分媒体反映抗癌药进了医保以后,在医院买不到和报不了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文中引用的相关数据是去年12月中旬的,客观地讲,当时确实存在着抗癌药进不了医院或者报销不了的问题。我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在去年11月份会同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挂网采购和医保支付,同时明确要求各地不得以“费用总控”、“药占比”和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为由,影响谈判抗癌药的供应和合理用药需求。2019年以来,我们加强调度,督促各省按月上报进展情况,从目前各地上报的情况来看,此项工作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截至3月底,累计报销人次达到了20.94万人次,报销金额达到10.58亿元,当然也不排除在各个地区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第三,开展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在10.21%。适时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针对集中采购领域量价脱钩、区域壁垒、“三医联动”不足等突出问题,集中四个直辖市和七个较大城市公立医疗机构部分药品用量采取集中带量采购,实现以量换价。此次试点采购中共有25个药品采购成功,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2%,试点减负增效效应显著,预计节省药品费用58个亿。其中,为患者节省药品支出约23亿元。
此外,我们还通过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规范基层和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诊疗及用药行为,也对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今年,我们将在降低药品费用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把更多临床价值高、药物经济性好的药品纳入目录,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员合理的临床用药需求,有效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同时,开展药品目录的准入谈判,通过以市场换价的方式切实降低药品价格。
二是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通过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的评估工作,继续加强试点情况的监测和指导,启动试点评估,总结试点经验,优化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研究部署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中,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购的政策福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