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2019年7月25日上午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9-07-26 16:10:02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请问您怎么看过去70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张海迪: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我们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太多感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福祉。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的。有三点:

第一,党和国家始终关心残疾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和国家就对残疾人给予了关心和帮助。我查看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1949年12月,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同志到现在的北京第二聋哑学校看望师生,并题词,使聋能听哑能言……不平社会要推翻,后来毛主席为盲人读物命名《盲人月刊》。50年代新中国就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为残疾人服务。

第二,残疾人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大举措,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编制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今天,残疾人事业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建设、残疾预防等在内的综合性社会事业。1984年,我参加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大会。当我看到会标上写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时候,我很感慨,有很多眼泪想流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此前残疾人是被称作残废人的,当时的残疾军人叫“残废军人”。在这一年,一个字改了,“残废人”成了“残疾人”。一个字的改变,包含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人们对残疾的重新认识。残疾不是哪一个人的痛苦,它是千万个家庭的痛苦。残疾人事业就是要帮助残疾人解除这些痛苦。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使残疾人看到了希望。很多人自强自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统计从1991年以来,我们已经表彰过900多名全国自强模范。

第三,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强调“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近年来,脱贫攻坚行动显著改善了很多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中国残联推动国家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残疾儿童康复补贴等专项福利制度,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也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公共服务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梦想,能上学、能就业,特别是很多残疾孩子得到了康复制度的保障,这是我们最高兴的。谢谢。


经济日报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能否介绍一下中国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有哪些自身特点?谢谢。


周长奎:

这些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有很多特点,也有很多优势,我简要从五个方面作介绍。

第一,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1991年开始,残疾人事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分别设立了“保障残疾人权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专节。国务院先后颁布了7个残疾人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发布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和推动残疾预防、残疾人教育等系列专项规划。从2009年开始施行的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都规定了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任务要求和完成指标。

第二,残疾人权益保障进一步法制化。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截至2018年4月,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共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这些全面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残疾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先建设。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见》,司法部发布了《关于“十三五”加强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的意见》,公安部专门开展了整治针对残疾人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这些都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四,坚持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福利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便利出行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每年都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同时加强公共服务。比如各级财政大幅增加投入,2013-2017年各级财政专门用于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投入超过了1800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123%。

第五,刚才张海迪主席专门介绍了残疾人的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在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中国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成立了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设在中国残联。全国县以上都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联和地方各级残联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全国还有6200多个助残社会组织和各级各类群众团体、慈善组织、志愿服务机构都一道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共同形成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合力。

我简要作这些介绍。


中新社记者:

明年是2020年了,刚才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个目标能如期实现吗?谢谢。


程凯:

这是一个很多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十分关心的现实问题。我想用三句话来进行说明。

第一句话,残疾人小康进程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改善民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题主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民生改善,特别是在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时配套实施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残疾预防、特殊教育等专项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加大了针对残疾人的民生改善的投入,按照普惠、优惠+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从一系列监测情况看,残疾人小康进程总体比预期的还要好。尤其是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民生服务和公共服务方面甚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白皮书里面有很多详实的数据和资料,记者朋友也都看到了。

第二句话,残疾人是否实现小康是有衡量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一系列民生保障的安排和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的进程,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规划纲要》也设定了十项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要指标。去年,我们按照国务院残工委的统一部署,通过第三方等专业机构评估对残疾人小康的进展和实现情况做了全面评估。评估情况看,规划包括十项指标的实现是良好的,绝大部分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的指标比如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提前实现了“十三五”目标,这两项补贴的覆盖率去年实现了100%。当然还有个别指标还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阶段性目标,需要加快推进。

当前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相关任务。前天下午,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专门召开了国务院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会议,共同分析残疾人小康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共同研究采取更有效措施,争取在未来一年半时间加快推进,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

第三句话,要正确地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兜底补短的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人群上来看,补短板主要是解决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的问题。其中,贫困残疾人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人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把贫困残疾人、老年人等作为群体攻坚的重点。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把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作为专门一节,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进,确保到2020年,贫困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今天我们也准备了一些材料,包括地方的典型案例。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来,中国政府将600多万农村残疾人纳入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范围,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的人数,在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前大数600多万,截至去年年底,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残疾人减少到170万左右,大致一年减少100多万,相当不容易。贫困残疾人脱贫的难度较一般人口难度更大。今明两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扶贫的力度,兜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要努力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脱贫,还要努力让他们解困,努力解决好这些特殊困难的残疾人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保证他们如期摆脱贫困,确保一个人不掉队。

当然还要和记者朋友讲,对残疾人实现小康目标的认识,我们既要放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下考量,同时还要放在国家确定的现行脱贫标准下来评价。既不能超越国情,也不能降低标准。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既要看小康指标完成的进度,更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实际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现实的获得感。

我就以上三个方面作说明。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张海迪主席,能不能从自己的经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取得的进展?


张海迪: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作为残疾人,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对这件事情有非常多的感想。我今年64岁,我能够说我见证了新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一些变化。我是5岁残疾的,1960年的时候。那时候我想上学,在生病之后,我母亲曾经背着我去过很多学校见校长。当时校长、老师都对我很好,对我非常亲切,有的老师摸着我的头发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但是他们都说“对不起,我们不招收残废的孩子。”那个时候很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都没有进过学校,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残疾人兄弟姐妹。那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今天中国残疾人事业特别重视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我们帮助残疾孩子上学,并且帮助他们到普通学校上学,我们建议不要把残疾孩子送到特殊学校,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融入到健康孩子们中,让他们上普通小学,接受和健康孩子一样的教育。这不仅仅是作为残疾人工作者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愿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帮助残疾孩子从小就能够接受好的教育。

对于重度残疾人,比如不能出门的孩子,我们动员志愿者送教上门,只要他们有意愿就要帮助他们。中国残联和教育部2015年实施了高考便利措施,很多记者朋友可能都知道,就是为更多的残疾青年上大学提供方便。比如不同类别的残疾考生要考大学,他们可以使用大字版或者盲文试卷,有的可以携带自制的桌椅去考试。另外用脚写字的考生可以申请延长考试时间,延长30-40分钟。有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通过高考便利措施,考了603分,被四川大学录取,我们真为这样有志气的孩子高兴。这也是良好的开端,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使更多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现在每年有近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多少年前,这都是梦想,今天我们把梦想变成了现实。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孩子都能像健康孩子一样,没有障碍的去读书,小学、中学、大学。

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坐过轮椅。15岁下乡的时候是村里的木匠大叔为我做了一个木轮椅,在一个椅子下面钉了四个小轮子。村里的孩子们推我来到绿色的田野上,我看到了蓝天和灿烂的阳光,那一切真的很难忘。这是40多年的事情了,当时很多残疾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见过真正的轮椅,更不要说拥有这样的轮椅。而今天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我们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可能。从辅助器具来讲,残疾人能够适配轮椅、人工耳蜗等,这样的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残联康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辅助器具的生产研发越来越人性化,比如我们提出轮椅不要都做一样的,一定要个性化、人性化,男性的、女性的、孩子坐的,它代偿了一些残疾人因为残疾而自卑或者产生其他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动轮椅和高科技产品,一个人身体部分残疾并不意味着他失去所有的能力,残疾人身上是具有很大潜力的,这些年我们看到很多残疾人创造了生活的奇迹。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这些年已经有900多位自强模范,自强模范都是创造了生活的奇迹,把生活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敢的精神创造着一切。我们也要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他们的愿望。

十几年前残疾人驾驶汽车还是梦想。最近我得到一个数据,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现在全国已经有27.9万残疾人考取了驾驶执照,梦想变成了现实。谢谢大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感谢我们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别关心、特别关注。


我的青年时代,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变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把残废人称为残疾人。1981年联合国确定国际残疾人年,它的目标是希望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这就促使我们对残疾人有一种新的认识,认识残疾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他们与健康人一样享有生活中的一切。政府相关部门建议在我国宪法上应有关怀残疾人的条款。这一年,我正式参加了工作,此前很多残疾人就业都受到了一些阻碍,当然现在还有阻碍。可是我说的这件事情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情,今天据不完全统计,城乡持证残疾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的就业人数达到900多万。这些年在各种表彰大会上都能看到残疾奋斗者的身影,他们当中有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解放军英模、全国自强模范等等,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们,也激励着全社会。

我们现在已经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000多人,其中有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自己担任了20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到现在担任了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1年前我从山东省作家协会到中国残联工作,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农村和偏远的地方,去年我去了内蒙、新疆,原来还去过青海,我去很多残疾人家庭看望并且和同志进行工作调研,我真切地看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家都在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我看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带来了很多福祉,比如有的残疾人住进了新房。有的残疾人生活得到了保障,有的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撑起了一个家。我也看到残疾人家庭还有太多困难需要我们解决,特别是贫困、康复工作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久前,康复大学已经开始筹建,它一定会给残疾人带来康复希望。我们要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大家都要使劲工作,努力奋斗,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赤子之心、高擎着火把,为残疾人照亮生活的道路。谢谢。


新华社记者:

在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态势怎么样?


周长奎:

我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也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伴随着国家发展新的进程,中国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个目标,为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采取了很多重要措施。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

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刚才海迪主席介绍在短短的几年里,在国家层面就建立起了覆盖几千万残疾人口,包含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儿童康复补贴等内容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应当讲,建成这些全国性制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是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全国范围内将数百万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特别扶助,集中解决因残致贫的问题。

三是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国家已经出台的两个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当中都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专列一章予以强调,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四是对残疾人健康的关注前所未有。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五是残疾人平等参与全面融合的前进步伐前所未有。国家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社会。

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新时代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显著进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依然还存在较大差距。反对基于残疾的歧视依然任重道远,充分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仍然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一道共同努力。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发布人是否能够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在推动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海迪:

这是近年来非常有进展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很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中国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是第一批签署并且加入《公约》的国家,我们积极推动将残疾人事务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展“一带一路”残疾人领域合作,促成了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残疾人事务的合作机制,我们首倡发起“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推动残疾人事务在区域合作中不断进步。2017年,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发来贺信。

我们积极参与和承办有关的国际残疾人会议和活动,成功承办了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更是蝉联夏季残奥会的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四联冠”。平昌冬残奥会上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已经出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这些年,中国残联与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社发大会、人权理事会、社会论坛、《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大会等等,与欧盟和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了机制性交流,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2003年,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获得“联合国人权奖”。2014年,我赴波兰华沙参加康复国际主席竞选。康复国际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组织,它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有着广泛影响力。大家看到的各处无障碍设施标志,就是这个组织向社会贡献的。我能当选和连任主席,正是各国代表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步的认可。2016年,中国举办纪念《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十周年大会,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对我国人权保障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久前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女士和第74届联大候任主席班迪分别到中国残联访问,对中国在保障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谢谢你的问题。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