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会议报道 | 中国林业 | 亚太林业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中国网首页 | English

中国林业与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 中国网  时间: 2011-08-19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森林碳汇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6个重点领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重点领域。

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第15次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倡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布,中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据专家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三项合计达51.1亿吨(见图1)。2004年中国森林植被净吸收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当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我国林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

●编制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计划完成造林任务585万公顷、森林抚育经营(含低产林改造)700万公顷。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立了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3个阶段目标、9大重点领域,以及22项主要行动.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 

序号

重点领域

主要行动

备注

1

领域一:植树造林

行动1: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

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

2

行动2:实施重点工程造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

3

行动3: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

4

领域二:林业生物质能源

行动4: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

5

领域三:森林可持续经营

行动5:实施森林经营项目

6

行动6:扩大封山育林面积,科学改造人工纯林

7

领域四:森林资源保护

行动7: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

8

行动8: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

9

行动9:提高林业执法能力

10

行动10: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11

行动11: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

12

领域五:林业产业

行动12: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

13

行动13: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

14

领域六:湿地恢复、保护和利用

行动14: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

15

行动15: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

16

领域一:森林生态系统

行动1: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

17

行动2: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

18

行动3: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

19

行动4: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

20

领域二:荒漠生态系统

行动5: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

21

领域三:湿地生态系统

行动6: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

22

行动7: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

 

●推进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正在山西、辽宁、四川等地开展试点,相继成立国家林业局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和西南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

●实施了全球首个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汇造林项目,在国际上树立了样板,赢得了赞誉。目前,正在广西开展二期项目建设。

●启动了国内碳汇造林试点。制定了《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试行)》等技术规范,为探索碳汇计量监测标准、碳汇管理政策、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等积累经验。

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这是中国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旨在推进植树造林、森林经营、减少毁林和其他相关的增汇减排活动,普及有关知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支持和完善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该基金会为企业和公众搭建了一个通过林业措施“吸储二氧化碳、履行社会责任、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四位一体的公益平台。

截至2011年6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已获得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家企业捐资4亿多元人民币,先后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市)实施碳汇造林8万多公顷,开展森林经营项目1千多公顷。此外,还开展网上“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个人购买碳汇活动,目前共收到个人购买的捐款400多万元,在全国建立了21片个人捐资碳汇造林基地。(国家林业局供稿)

会议信息
时  间:9月6-8日
地  点:人民大会堂(开幕式);
          北京国际饭店(正式会议)
举办单位:国家林业局
合办单位:APEC经济体的林业部门
协办单位: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
           APEC秘书处
技术支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亚太森林网络
会议日程
背景资料
·中国林业与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森林资源管理
·中国森林植被恢复
相关链接
·关注森林网·会议专题
·国家林业局网站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