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会议报道 | 中国林业 | 亚太林业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中国网首页 | English |
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构建绿色增长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 2011-09-09
中国绿色时报9月9日报道(记者:王胜男) “毋庸置疑,可持续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可能极大地促进2010年APEC《横滨宣言》目标的实现,即亚太经合组织总体的可持续和均衡发展。”在9月6日召开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吉姆·道格拉斯在会议背景报告中说,“必须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作为绿色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姆·道格拉斯说,绿色增长理念与推动经济体GDP增长的传统经济活动截然不同。这种理念意味着不仅要对严重影响环境、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经济活动进行限制、干预及改造,还要实施中、长期措施,促进和鼓励发展能够替代高污染行业的新型经济活动或能够吸收并存储大气中碳的活动。 气候变化是驱动绿色增长的首要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证据增多,人们对自身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积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之上,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如果能预知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灾难性生态事件及其风险,就可以相对合理地预估风险并降低损失。目前,我们只知道它终将发生,却不知道在哪发生、什么时候发生,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是不确定的。 吉姆·道格拉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最科学、最符合经济原理的策略是加大投资,尽快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在高排放经济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排放。这是目前所能运用的唯一杠杆,以减缓生态恶化的速度。 对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而言,无论是过渡性策略,还是长期策略,最有效的途径是制订一系列经济实用、低廉高效的方案,或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高排放能源技术的补充措施,走绿色增长之路。 可持续林业是绿色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宇航局曾播发过一个短片,展现了热带雨林对全球生态的巨大影响。短片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了一年中云层在地球表面生成和移动的画面:大面积云层在地球上大片雨林地区聚集,然后分流到地球上其他地方。它清晰地说明了这些地区的降雨模式与这些巨大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也就是说,在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地区干旱加剧的情况下,保留热带雨林变得越来越重要。 吉姆·道格拉斯说,还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保护和保存森林对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APEC经济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约为192亿公吨当量,几乎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3。可持续林业已经成为绿色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7年APEC就通过了《悉尼宣言》,强调森林在维护生态健康与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到2020年将区域内森林面积增加2000万公顷的意向性目标,以及旨在解决本地区非法木材采伐与贸易问题的行动方案。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APEC各经济体作出切实的承诺,改造林业发展的传统范式,并在各层面上提供资金支持。”吉姆·道格拉斯说。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急需重大变革 人工林的储碳量可否抵消损失天然林的排碳量?吉姆·道格拉斯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应该把人工林与天然林区分来看。他说,人工林的储碳量通常远低于成熟茂密的天然林,不能想当然地假设用人工林储碳量抵消损失天然林的排碳量。从全球毁林和造林数据来看,毁林减少的地区,其碳收益可能高于新的人工林区。因此,应将人工林视为固碳的重要机遇,而不是天然林经营的替代品或补充,应把实现储存碳最大化作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之一。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对话历来充满争议,尤其是涉及高度依赖森林为生的社区,一旦森林消失,社区将变得更加脆弱和容易受到破坏。但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利益相关方会过度利用天然资源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森林主管部门即使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往往不得不屈从政治现实。 吉姆·道格拉斯强调,如果不在现有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面做出重大变革,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目标将难以实现。目前尚没有形成任何全球市场机制能出售由于减少毁林而获得的碳信用额。在这种情况下,APEC经济体如何将林业可持续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绿色发展战略值得深入探讨。可以说,建立一个能正常运作的天然林碳市场,是实现这种可能的希望所在,并真正地抵消由于减少森林采伐产生的机会成本。 “尽管目前大规模推广天然林碳汇补偿交易仍存在巨大的阻力和困难,但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一旦各方从概念上就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保留天然林达成共识,我们就有了机会,来解决技术和实施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他说。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