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转播到腾讯微博字号:

传播中国 连接世界——写在中国网10周年之际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0-10-11  发表评论>>

十年,辛勤耕耘 ;十年,发展壮大。

2010年9月28日,在这个金秋的日子里,中国网收获了生命中第一个10岁生日!十年,中国网始终不渝,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使命;十年,中国网坚持不懈,开创国际传播新格局。

回首创建之初,只有十几个人,几十平方米,每天发稿量百余篇。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网的员工达到300人,办公场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每天用中(简、繁)、英、法、德、日、西、阿、俄、韩、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向世界发布信息,日发稿量7000篇以上,读者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比肩而立,携手奋战,尤其以多语种、多媒体的优势,以准确、权威、深度的品格独树一帜;在中国对外传播的事业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报道重大事件 凸显对外传播实力

十年,中国网一路走来,与我们同行的,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日益雄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没有哪个时候,世界像现在这样想了解中国。因此,中国网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把对外介绍中国,传播中国,说明中国作为第一要务。这既是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的战略发展需要,也是中国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网不辱使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风口浪尖上,勇敢地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公正地回应国际舆论的关切。

我们不能忘记,2003年“非典”席卷中国时,中国网受命于危难之时,承担起“非典每日疫情”的直播任务。那些日子,中国网的编辑冒着被疫情感染的危险,每天奔波于网站和卫生部、新闻办之间,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发布上网。那些日子,全世界的网民,既有被疫情困在房间里的中国网民,也有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每天下午都守候在电脑前,关注着每一个数字,关注着中国疫情的变化。中国网也因此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中国媒体。

我们不能忘记,2002年,中国网第一次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参与到党的十六大的报道工作中,中国网不仅派人参加现场采访,而且,拥有独立域名的英文网站被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置于首页,并被美联社、法新社网上链接,使党的十六大这一中国重大政治活动的信息,通过中国网传递到西方主流媒体;这一次重大政治活动的网上报道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之后,中国网被列入到中国主流媒体的行列,成为国家重大活动的网络直播的指定媒体,从党的“十七大”报道开始,中国网更是在人民大会堂设立了直播间,用10种语言向全球报道党代会以及全国人大和政协大会的盛况。

我们不能忘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令世界震惊。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第一时间发出消息,1个小时之内推出8个文版的专题报道,当晚派出记者赶赴灾区,将地震造成的损失真实地告之世界。此后,中国网先后派出7批19人到震区采访,全面而真实地将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死大救援展示在世人面前。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庞,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最直接最生动也最深刻的诠释了“大爱无疆”、“大难兴邦”的真谛。

汶川大地震半年、一年、两年,中国网一直记挂着这片土地和那里的人民。一次次地派出人员,对于灾后重建,全国援建的情况给予全方位报道。中国网记者程圣中采写的专稿《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的中国式路径》真实记录了灾区人民不离不弃、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历程。文章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好评,并被搜索引擎收录两万余次。中国网制作的多语种《总理的足迹》图集,及时将救灾现场的感人情景呈现在外国读者面前,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一次最有说服力的对外报道。

我们不能忘记,新疆“七•五”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十分复杂,针对中国的攻击、诋毁沉渣泛起。中国网敏锐地抓住时机,当即派出包括一名外籍员工在内的5人报道小组紧急启程赶往乌鲁木齐,通过对在事发现场所见所闻的客观报道,请当事人诉说亲身经历,让谎言和谬论不攻自破。在事件的背景报道中,中国网组织整理了199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地区类似事件的回顾性稿件,佐证热比娅及“世维会”和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使很多国外读者逐步了解到事实真相。

在一个个重大事件的新闻大战中,中国网经风雨见世面,由一个稚嫩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担当大任的国家主流媒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受海内外关注的重大事件中,中国网无不进行精心的策划、周密的组织、充分的报道,为世界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新闻大餐,凸显出对外传播的实力。

立足国际视角 扩大对外传播影响

十年来,中国网坚持不懈地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3亿人口,发展不平均的国情;中国也有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政策,令人目不暇接新名词……如何用外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语言,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中国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秉承中国外文局60年对外报道的经验、资源,中国网“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在对外报道时,致力于介绍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实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建设国际传播和受众查看新闻的重要渠道,用国际化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国际传播,以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方式,讲述故事,进而表达中国的立场和观点。

国际视角,一方面是我们关注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也包括讲述问题的方式。从关注点来说,我们的选题可以大而又大,但从方式来说,则一定要见人见物,生动可信。久而久之,这种见人见物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网的独特风格。比如同样是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网英文版就把目光投向每一位代表,以生动的故事,讲述代表的生活和经历,从而解释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职责。针对《政府工作报告》答疑解惑,目的也是要回答读者的关切。中国网邀请参与报告起草的人员做专访,邀请中国著名的经济专家学者,介绍报告起草的过程,听取意见的过程,做了哪些修改,为什么要修改。对于报告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新政策、新举措,进行解读,回答网友的提问。此法已经连续几年,受到读者欢迎。

立足国际视角,还表现在通过与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的深入合作,以促进相互理解、信任,对外传播变得无处不在。

2002年,中国网在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及世界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中,承担了中国发展门户网的建设工作,在介绍中国国情、努力消除贫困、促进中外合作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6年,中国网与韩国来日集团合作创办了韩文版中国网,积极实践与境外媒体在内容方面的深度合作;

2010年,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中国网举办了首届中印发展论坛,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印度驻中国大使苏杰生、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等嘉宾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倡导的以媒体交流促进两国公共外交发展的模式,得到两国与会新闻界、经济界等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2010年,由中国网、墨西哥通讯社以及《今日中国》拉美分社联合推出的“庆祝墨西哥独立200周年”特别专题,是中国网与国外通讯社及传统纸媒联合报道的一次大胆尝试。而在南非世界杯的报道中,中国网与南非最大的新闻网站news24.com联手,独家被授权使用其包括赛事、场馆、花絮、图片、地图等原创内容。

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网立足国际视角,坚持国际化道路,关注国际社会的关切,进而让外国人自己来看、来说,同时,中国网不失时机地与国际社会直接交流沟通。中国网总裁黄友义、副总载李家明、王小辉,多次参加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论坛,与各国互联网界同仁面对面进行思想交锋,求同存异。从而使媒体间接的影响变为直接影响,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得到延展、提升。

由此,中国网多次得到褒奖。2009年2月26日,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阿穆努加马代表斯里兰卡政府向中国网颁奖,表彰中国网为增进斯中两国人民友谊做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副秘书长约瑟夫•里德两次访问中国网,高度赞扬中国网的报道工作;众多国际友人、读者,更是以留言、信件、博客、跟帖的方式,向中国网表示赞赏或提出建议。

坚守高端品质 打造对外传播品牌

冠以“中国”两个字为网站,是中国网的荣幸,也让中国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一直以来,中国网都把坚持高端品质,保证网站内容的权威性视为生命线,着力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信誉上乘的品牌栏目。认识中国、中国观察、图片中国、网上直播、中国访谈、专家博客、观点中国、海外看中国……等等。

认识中国:中国网最早获得互联网品牌称号的栏目。中国网定位于“国情新闻网”,致力向世界介绍中国,认识中国栏目以专题的形式,形成中国基本情况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历史、资源。。。。。而尤其以文化类内容最丰富。认识中国,向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大门。

网上直播: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的融合,打破了单一媒体,单一手段对新闻进行报道的局限,最具互联网优势和特点的品牌。中国网网上直播品牌的精华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各部委的新闻发布会。早在2000年,中国网首开网上直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之先河。十年里,中国网直播国新办以及公安部、教育部、卫生部等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3000多场,凸显出中国网信息发布的高端品质。中国网因此成为世界各国读者了解中国政府信息的首选网站。

十年间,中国网参加了十七大、两会、奥运会、国庆60年大阅兵、世博会等等重大活动的网上直播,是国家重大活动指定直播媒体。2006年,中国网在雪域高原直播青藏铁路通车仪式,创下大型室外活动直播的纪录;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网首次用英文完成了奥组委新闻发布会的网络直播工作,开创了跨语言网络直播的先河。此外,中国网先后对布什总统、希拉克、萨科奇等外国元首访华演讲进行网上直播,在第一时间,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

中国访谈:以多媒体手段展示的高端谈话节目。2005年创立以来,上千名政要、知名学者、文化和企业名人走进“中国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而最让中国网兴奋的是,200多位中外大使和外交官先后做客“中国访谈” 在演播室,在大使馆,在世博园里,都可以看到外交官们接受访谈的身影,听他们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中国访谈,已经成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观察:该栏目曾获中国新闻奖提名,以专题策划形式关心民生,关注时事,是中国网第一策划品牌。栏目不断探索报道形式上的突破,中国民生报告、中国法制观察、中国防务报道、中国人、中国潮是其拳头策划产品,同时兼顾时效性、针对性,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独到点评,纵览时政纵横、聚焦财经晴雨、心系社会冷暖。

观点中国: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数据库理念和技术建设的评论平台。其目的是在引导舆论,对外传播中占据话语主导权。“观点中国”以评论为主要表现形式,汇聚了数百位专家,数百个新闻事件,是“专家库”、“事件库”“评论文章库”的融合应用,呈现出 “观点立方”的形态。为关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官员、读者,提供了一个资料翔实的数据库,也为引导网上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阵地。

十年创业,品牌栏目可谓是中国网的心血之作,品牌,为中国网在国际传播中赢得一份值得自豪的资本。

努力服务客户 开拓对外传播市场

中国网目前拥有多元化的内容架构体系,除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中心、资讯中心、互动中心等等核心内容外,还有一系列特色平台,如投资中国、视讯中国、联盟中国、地产中国、中国供应商等等,融合多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的应用,展示了中国网网络营销和新技术研发、应用的水平。

十年来,中国网在潜心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对外传播的市场化运作,并进行了多项积极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国家对外传播机构,我们所面对的市场,既有政府的需求,也有互联网的用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开拓市场,与对外传播同样重要。

政府背景、技术实力、多语种、多媒体,依然是我们的优势。十年来,中国网成功地为中央编办开发了事业法人登记系统,在全国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得到应用;中国网为山东省制作大型多语种专题《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向世界推介山东;此外,中国网先后与公安部消防局、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国家计生委、中央电大、国家海洋局等部委、机构及滨海新区、滨化集团等政府部门和企业展开品牌战略合作,提供多语种互联网技术服务的平台,建设起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

中国网是中国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大型学术机构及民间团体信赖的指定建站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大型活动、产品发布、事件营销专题,以及形象推广及其他有效增值服务,创造无限价值。中国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性强、快速反应的工作团队,为客户提供新闻发布会、大型论坛等活动的网络直播,在线访谈等多媒体服务。

十年来,中国网在品牌冠名工作方面成绩卓著。中国网强势栏目——《两会专题》,吸引中国联通和中粮集团冠名,强强合作,提升品牌价值。网站通过形式多样、灵活组合的页面广告,广泛传播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最小投入,最大效果的广告推介。日本、芬兰等一些国家的知名企业曾经在中国网投放广告,与中国网签订进行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中国网充分利用信息销售及无线增值服务渠道,开展双语手机报、内容定制等合作形式为网站用户提供独家信息销售及无线增值服务。

中国网的市场既在国内,也在国外。开拓市场,把对外传播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营销体现对外传播的积极成效,对于中国网来说,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过第一个十年之时,中国网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下一个十年,特别是面对网络媒体转企改制的挑战,中国网将牢记中央领导的嘱托,“办好中国网,在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引导海外舆论上发挥骨干作用。”同时加快探索和实践网络运营模式的步伐,走出一条利用市场力量推动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把中国网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多语种多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的目标。(文/张曦)

文章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德尔
官方微博
相关新闻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