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图片报道 | 绿化成就 | 植树动态 | 绿色时评 | 造林模范 | 政策规章 | 网上直播 |
湖北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年纪实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 2011-12-16
中国绿色时报11月7日报道(记者:张敏敏) 今天的湖北,注定要与绿色结下不解之缘! 2011年2月15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和省长王国生等省领导、省直机关干部与森林武警部队官兵、干部群众600多人在江夏区的义务植树基地挥锹铲土,拉开了2011年湖北省义务植树的序幕。 此时,湖北各地的义务植树基地现场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派春来植树忙的景象。 这样的场景,在湖北,在过去的30年间,已经上演了多次。 11.3亿人次的参与数、86.5%的尽责率、36.33亿株的植树量、1536处义务植树基地……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已经演变为一种惯例。 30年的义务植树运动,使湖北的国土绿化建设成效斐然,全省森林面积已达1.07亿亩,30年增长88.7%;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13亿立方米,30年增长169.8%;森林覆盖率达到38.4%,30年增长18.1个百分点。 这一个个诠释生态飞跃的数字,承载着湖北人民对绿色的渴求,也饱含着湖北人民在追求绿色道路上的探索、坚持和奋斗。 探索创新,“植树节”变“植树月” “植树节”只限定于在3月12日这一天植树播绿吗?湖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11年,创新的“植树月”形式在武汉首先尝试。湖北将省直机关分为宣传、政法、党群等八大系统,各系统在3月份分期分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有效避免了过去集中一天植树存在人多、车堵、效率低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能严格落实管护责任,保证植树的质量。 “植树月”期间,湖北省各级新闻媒体对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今年3月12日,为纪念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在《湖北日报》发表了题为《为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的文章,总结回顾了湖北省义务植树30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十二五”期间的国土绿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植树节”到“植树月”的转变,不仅是时间的延伸,更是内涵的深化。有序的植树组织、长期深入的宣传、严格的管护责任,激发了人们爱林、造林的情感,强化了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国家开展义务植树运动促进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得以实现。 纲举目张,互促互进增绿量 看防沙治沙林区,沙洲变成了绿洲;退耕还林工程区,千山万壑重披绿装。 各类防护林,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抑螺防病林,提高了人民健康指数。 外资造林搭建了让世界了解湖北的桥梁。 30年来,湖北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外资外援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林业工程,积极推进义务植树的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年以来,湖北省共完成工程造林3180万亩,4656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生态面貌从总体上得到了改观。城市由此迈向文明之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湖北、生态立省的战略,让森林在城市落户。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随着绿量的增加,“植树就是减排,造林就是增汇,绿色就是低碳”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不仅民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大增,各类企业投资造林经营也逐渐成为全省造林绿化的一大亮点。 凯迪电力、晨鸣纸业、咸宁巨宁、荆门宝源、石首吉象、湖北康欣等近1000家大中小企业,成为湖北造林绿化的生力军。 山清水秀,宜居才是硬道理 “几年没回来,山变绿了,水变清了,鸟变多了。现在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树越来越多,景越来越美。”从深圳回武汉探亲的王先生走在民族大道上,看到两旁绿荫如盖,不禁感叹:“武汉的环境变得真好!” 不止在街道,在校区、营区、社区、厂区、园区,绿都是随处可见的颜色。 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带动下,湖北省的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都取得了新突破。 “国家森林城市”成为武汉的新名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襄阳市和荆门市的新招牌…… 30年对绿色的孜孜追求,换来了山清水秀的湖北,宜居的湖北。 经专家评估,2009年,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4718.68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总量的37.02%,人均享有林业生态效益7736元的福利。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79%,绿地率达到32.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8平方米,均比30年前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今年4月,荆门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倡议,全市中心城区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中央和省属企业、市属国有企业,按照每年每车500元的标准缴纳碳汇造林资金。短短数月,已有300多万元碳汇造林资金用于中心城区营造碳汇林,实现了个人、家庭或单位的“零排放”,率全国之先。 湖北的山水更绿了,湖北人把绿色写进了荆楚大地,写进了人们心中。 (中国绿色时报)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