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论】正确引导“饭圈”文化 让正能量充盈赛场
作家史铁生曾这样写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
在刚刚闭幕的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在场上敢打敢拼,观众们在场下全力鼓劲,无论是否拿到奖牌,大家理解支持,无数画面令人动容。但赛事举办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8月4日,微博针对在赛事讨论中存在的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等行为,清理违规内容12000余条,并对300余个违规账号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处置。场内场外缘何这般厚此薄彼,答案隐隐指向了畸形“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始于娱乐圈,一般指粉丝们自发组建的一种强凝聚力、强系统性的组织,有一整套运作系统,具有强大组织运营能力,与流量高度绑定。体育项目具备一定的文娱属性,随着商业化、职业化发展,完全没有“饭圈”是不现实的。粉丝的关注可以让体育项目更有市场,但要关注畸形“饭圈文化”向体育领域渗透的影响。
要鼓励也要警惕,正视饭圈文化影响。一方面,“饭圈文化”健康生长有助于中国体育产业向上发展。“饭圈文化”在体育领域出现,是优秀体育明星自身光环、体育领域市场化发展、不同群体自由偶像选择和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等因素多元叠加的结果。粉丝的喜爱体现了体育明星作为优质偶像对公众的影响力日趋增强,也给予了体育项目拓展更广阔市场的可能。另一方面,畸形“饭圈文化”外溢体育领域的危害也有目共睹。男乒运动员樊振东和王楚钦、羽毛球世界冠军陈雨菲等都曾饱受跟踪、偷拍等行为困扰,这些运动员们在控评、跟拍、狂热接机甚至入侵房间等过激应援行为的围追堵截之下,难言个人隐私,徒增心理压力,影响比赛状态;部分过激粉丝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等畸形价值观裹挟下,恶意抹黑攻击“偶像”的比赛对手,扰乱赛场秩序,长此以往不仅消解了竞技精神、曲解了奋斗意义、稀释了荣誉价值,也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误导。
要喝彩不要拉踩,纠治饭圈不良风气。“喝彩”是支持鼓励,更为客观文明;而“拉踩”是贬低他人以抬高自家偶像,加剧网络暴力。近年来,抵制体育饭圈化相关话题屡登舆论热榜,8月12日新科奥运冠军潘展乐解散粉丝群的新闻更是迅速冲上热搜第一,拒绝畸形“饭圈文化”已是全社会层面的高度共识。然而,体育领域畸形饭圈文化仍在野蛮生长,各方需采取有效措施,让歪风邪气远离赛场,让竞技体育回归本质。网络平台要担起社会责任,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借助科技赋能,健全用户注册管理、评论发布审核和网络谣言反制等制度,特别是加强对拉踩引战、恶意攻击行为的惩戒,塑造良好网络生态。公安机关要亮出法治利剑,加强分析研判,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传播谣言信息、攻击诋毁他人等网络违法行为,同时顺藤摸瓜铲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从源头上整顿“饭圈”乱象。广大体育迷要保持客观理性,遵守观赛礼仪、享受比赛过程,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别、性别、肤色、容貌的运动员,不仅为自己的偶像,更为所有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们送上欢呼和鲜花,展现良好形象。
要出圈更要扩圈,引导粉丝合理应援。在“短视频”流量加持下,越来越多年轻运动员凭其优异的竞技成绩和个性的表达方式在体育以外的领域受到了关注,获得了明星般的曝光率和关注度。而粉丝力量是把双刃剑,用不好会产生种种乱象,用好了则能为体育运动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体育主管部门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针对当前体育产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逐步提升多项目赛事运营水平,塑造多领域专业品牌,构建完善科学的评论评价体系,引领相关追星组织团体的价值观,推广体育精神,带动群众体育。传媒机构要加强赛事本身内容挖掘,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信息发布和赛事解读,减少花边争议和极端网民攻讦。“出圈”的运动健儿们更要掌握应对公共关系的能力,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账号分享训练日常、比赛感受和生活趣事,与粉丝健康互动,引导粉丝从理性追星中获取积极的精神力量,让双方的关系回归纯粹。(封磊)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文明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