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论】珠江岸边,不断开放的南大门
2024年11月的珠江岸边,花木葱茏。“广州大钟楼”——粤海关博物馆前人流如鲫,游客们举着自拍杆在此开心留影。这里承载着几代广州人的记忆,还原了粤海关在广东地区的历史画面,讲述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时间的齿轮飞快转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历经百年沧桑的粤海关大钟楼楼顶升起了五星红旗。1978年,中断29年的港澳直接通航重新恢复,两年后随着洲头咀客运码头拉响一声汽笛,穗港澳水运更加畅达,广州海关设立洲头咀办事处并派员监管;1986年,广州海关在洲头咀码头、广九直通车等旅检渠道试行“红绿通道”验放制度,随后“红绿通道”在国内进出境旅客流量较大的口岸逐步推广,为促进扩大对外交流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2023年,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投入运营,“登船即登机”的一站式出行服务极大地便利了粤港澳地区民众跨境出行。
广州中心城区连接港澳的水路变迁,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着祖国的南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第一位,广东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与海关工作密切相关。
翻开海关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从未停歇的改革脚步。中国海关的许多改革项目在广州海关进行试点,并从幕后走向台前,面向全国推广——
1979年,广州海关率先施行手册登记管理制度,签发全国第一本来料加工纸本手册。1986年,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率先在旅检现场实行“红绿通道”制度,揭开海关监管制度改革的序幕。2002年,在H883系统建立全国第一本电子账册。2004年,实行“多点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在全国首批试点应用“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2007年,正式运行“广州海关邮递物品通关管理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海关对邮递物品通关信息化管理。2013年,“集中汇总征税”改革开始试点,改变了“逐票计征”的历史,开启了担保循环、全国通用的智慧纳税时代。2017年,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正式实施,税管中心(广州)全面正式运行。2023年以来,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一叶轻舟穿峡越谷过万山,涓涓细流已然汇成浩瀚大海。面对不断深化扩大的改革开放进程,面对不断拓展转变的海关传统职能,广州海关坚定不移守初心担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海关建设新篇章。(郭颖怡)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文明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