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阿拉伯世界的半世情缘

   嘉宾:前外交部副部长 中国前驻阿拉伯多国大使 杨福昌
   时间:5日15:00
   简介:1961年杨福昌从开罗大学后毕业正式步入外交界,那一年他29岁。此后的40多年里,他一直与阿拉伯世界打交道,埃及、摩洛哥、也门、科威特都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站点。他因此深谙这片以伊斯兰教为信仰、充满传奇故事、却又带着连年战争硝烟的土地,于是人们称他为“阿拉伯通”。 5日杨福昌讲述自己与阿拉伯世界的半世情缘。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杨福昌:我与阿拉伯世界的半世情缘

活动描述

  • 嘉宾:前外交部副部长 中国前驻阿拉伯多国大使 杨福昌
            时间:5日15:00
             简介:1961年杨福昌从开罗大学后毕业正式步入外交界,那一年他29岁。此后的40多年里,他一直与阿拉伯世界打交道,埃及、摩洛哥、也门、科威特都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站点。他因此深谙这片以伊斯兰教为信仰、充满传奇故事、却又带着连年战争硝烟的土地,于是人们称他为“阿拉伯通”。 5日杨福昌讲述自己与阿拉伯世界的半世情缘。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今天来到我们节目当中做客的是中国资深外交官杨福昌大使。杨大使61年从开罗大学毕业以后,那一年他才29岁,此后的几十年时间他都是与阿拉伯世界打交道,对这片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又战火连天的土地特别熟悉,很多人都称他为“阿拉伯通”。今天杨大使将在我们的节目当中和我们共同讲述他与阿拉伯世界的半世情缘。杨大使您好,非常感谢您做客中国网。

    2008-12-05 15:06:38

  • 杨福昌:

    你好。

    2008-12-05 15:07:18

  • 中国网:

    刚才向大家介绍您与阿拉伯世界有半个世纪的情缘,这是大家对您的一种固定的称呼。在网上一搜您的名字,前面就有这样的定语,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您与阿拉伯世界结缘的过程吗?

    2008-12-05 15:07:30

  • 杨福昌:

    这样的说法我可以接受。因为从61年开始,或者在此之前,包括在学习阶段,我一直在与阿拉伯世界打交道,或者生活在那里,或者是在那里工作,所从事的都是与阿拉伯方面有关的工作。

    在1961年之前,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学习,从那个时候已经生活在阿拉伯世界了。我是1956年在开罗学习,在大学四年,在进大学之前学了1年半的语言,毕业之后就到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阿拉伯世界,或者在国外,或者在国内的外交部工作,算起来也有半个世纪了。

    2008-12-05 15:07:56

  • 中国网:

    我看过您的经历,73年到80年,您在也门做外交官,那个时候就赶上了也门重大的石油危机,让您从中能够看到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是这样吗?

    2008-12-05 15:08:54

  • 杨福昌:

    确实是这样的。我于73年到80年在也门工作,那个时候也门有石油危机,那是一场中东的战争。如果从我们研究阿拉伯事务来说,那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当中,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来对抗西方对阿拉伯国家的不友好态度。

    73年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空前的团结一致,我在也门也感受到这种团结。也门当时的态度很积极,就是支持埃及和叙利亚与以色列打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从阿拉伯历史上讲是很重要的战争。前几次战争,比如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67年“六五战争”以色列把阿拉伯机场炸了,取得了胜利,此后阿拉伯世界人民意志有一种消沉,当然反抗的意识一天天增长。73年是埃及赫胥黎压,还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把西南半岛的失地收复了一部分,叙利亚在戈兰高地收复了一部分失地。虽然没有全部收复,及时收复这么一小部分,但是在提高阿拉伯人,具体讲埃及人赫胥黎压人的爱国情绪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以前没有打过这么漂亮的战争,把以色列打回去。这场战争很重要。

    2008-12-05 15:09:25

  • 杨福昌:

    刚刚谈到石油危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大家在石油方面,因为阿拉伯国家盛产石油,他们联系起来支持前线作战国家,给西方和欧洲国家造成困难。当时有消息,有的地方石油短缺,用马拉汽车在马路上走。他们是从侧面上支持这场战争。

    2008-12-05 15:10:59

  • 中国网:

    在这种背景下,您在阿拉伯国家当外交官,您所感受到的阿拉伯人民对中国的外交官是一种什么态度,他们对中国了解多少?

    2008-12-05 15:11:52

  • 杨福昌:

    他们对中国很友好。阿拉伯世界不管到哪个国家,对中国都很友好。因为中国一直站在支持他们事业的立场上,这个我是有亲身体会的。不像在其他国家,比如我的同事,一些大使们在别的国家有时受政治气候的变化,一阵对中国很友好,另外一阵可能对中国有一点难题和不友好的行为,这些都有,比如说行动和语言都有。

    但是阿拉伯世界没有,他们一直对中国很友好。但是在商业上的摩擦有一些,比如逆差太大了,贸易上存在一些,但是总的友好是没有问题的,阿拉伯世界对中国都很友好。也是因为我们支持他们,当然他们也支持我们。在中国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我们支持他们,就是在他们的事业方面。在这几场战争当中,我们是支持他们的。

    2008-12-05 15:12:09

  • 杨福昌:

    这不是偏袒他们,因为他们的领土是被对方占领了,他们的战争是为了收复领土而战,这是一个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要支持它。73年战争是这样,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我们也支持。当时,我们给了2000万的瑞士法郎支持埃及对抗英国、法国、以色列的战争。所以在埃及一提中国,他们当然是中国的朋友。几次战争中我们都站在埃及一边,因为它确实受到了侵害,那次苏伊士运河战争他们也受到了侵害。

    2008-12-05 15:14:31

  • 中国网:

    您这么一介绍,让我们更深地感觉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是源远流长的。到了78年的时候,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个时候阿拉伯世界怎么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

    2008-12-05 15:15:15

  • 杨福昌:

    他们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很多,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很成功。这个时候我在埃及当大使,是94年,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我看到很多文章,是埃及的记者访问中国以后写的。有一个人是资深的记者,《金字塔报》的主编,在头版头条写了这么一个消息,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向中国学习?”,意思是中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有它的成功之处,我们为什么不向中国学习。这是他们对中国的一个肯定,也是他们自己的反思。这是从新闻界方面。

    从政府方面讲,我在埃及的时候,总理来访华,去了深圳,看到特区发展的这么快,由过去的一个渔村变成现在的现代化城市,对他的震动很大。开始,他想学学中国怎么样开放,怎么样办开发区等等。后来到深圳看了以后,他主意变了,希望中国介绍经验,在埃及办一个特区,这是他的总理在访问之后提出的要求。

    中国从两方的友好来考虑,派人去考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帮助他们搞类似深圳特区,现在已经起步了,就是在苏伊士运河的南端路口地的苏伊士城开始了,而且我们有公司在那里开始投资和建厂。所以他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评价很高。

    2008-12-05 15:15:39

  • 中国网:

    刚才提到埃及,也提到了也门。顺着您驻外的经历,在84年,您是中国驻科威特的大使,那个时候是两伊战争的时候,那个时候科威特是什么样的景象?

    2008-12-05 15:23:42

  • 杨福昌:

    那是两伊战争的时候。当时科威特从国家来讲很富,它是产油国。从政治立场讲,他是支持伊拉克的,因为伊拉克和他们是阿拉伯国家,所以科威特应该尽全力地支持伊拉克。所以后来90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他们本身不理解,我们外人看也不理解。

    从科威特在两伊战争中对伊拉克强烈的支持,但是它反过来占领人家,当时我们很不理解。谈到84年我去科威特,正是这样一个时间。我们的立场还是劝和,中国当时的政策已经调整了,在双方有冲突的地方都是劝和的,希望和平解决争端问题。

    2008-12-05 15:23:59

  • 中国网:

    我注意到那个时候对您有另外一个头衔,就是外交部第一个阿拉伯语出身的大使,这是不是为您的驻外经历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或者优势资源吗?

    2008-12-05 15:26:00

  • 杨福昌:

    是的,肯定是这样。我当时和中国的朋友们在一起,我说我很幸运的学了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国家当大使,首先有语言的便利,别的人不懂阿拉伯语的听不懂他们讲话,但是我可以听懂,我可以直接交流。那几年,我的语言基础打的比较好,一个是在国外学习,另外一个是我做了很长时间的翻译工作,翻译对一个人的语言锻炼是很重要的。

    2008-12-05 15:26:42

  • 中国网:

    他们也应该非常的惊喜,能看到中国的大使会说阿拉伯语。

    2008-12-05 15:27:25

  • 杨福昌:

    是的。他们看到我用阿拉伯讲话,他们觉得很惊喜,有的时候甚至是赞扬几句,有客套的成份,但是我也有表达的水平。

    2008-12-05 15:27:39

  • 中国网:

    那个时候他们和您交流,他们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008-12-05 15:27:50

  • 杨福昌:

    80年代他们对中国是一个了解的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像和科威特建交时间比较晚,我们是在71年建交,所以那个时候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那个时候主要是了解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吃什么饭,在生活上怎么样结婚,对中国的习俗很有兴趣。后来逐渐转变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比较重视。

    2008-12-05 15:28:04

  • 中国网:

    这是因为双方进一步交往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已经从最表面的要深入到了解经济。

    2008-12-05 15:29:26

  • 杨福昌:

    是的。谈到科威特,我必须要提一下,科威特是阿拉伯国家中最早向中国投资的国家。当时他们投资了很多项目,科威特有几个基金会,天津的夏利汽车是科威特投资的,还有厦门机场也是他们投资的,还有湖南、湖北的好多项目,比如造纸厂等,都是科威特投资的。那个时候由不了解中国,到逐渐的了解,同时给中国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机场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帮助中国对外交往,他们起了很大的作用,科威特对我们很友好。

    2008-12-05 15:29:38

  • 中国网:

    按照您的思路把友好之路往下顺延,下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站就是您提到很多次的埃及。您对这个国家是不是比其他的阿拉伯国家还有更多的感情?

    2008-12-05 15:30:43

  • 杨福昌:

    我在埃及生活了前后两个时期,一共11年。第一次是学习5年半,学习以后是在使馆工作一年,加起来就是6年半。第二次是在那里做大使,有5年。两个时期一共是11年,人生的几分之一都在那个时候,外交生涯很大的几分之一也是在埃及。

    2008-12-05 15:31:09

  • 中国网:

    而且您还亲身经历过中埃的很多大使,比如说中埃建交您也亲身经历了。

    2008-12-05 15:32:38

  • 杨福昌:

    是的。在埃及经历了两件事情不能忘记,一个是中埃建交,是在56年。

    2008-12-05 15:32:49

  • 中国网:

    那个时候您还是学生吗?

    2008-12-05 15:33:00

  • 杨福昌:

    是的,那个时候是在补习语言的时候。

    2008-12-05 15:33:09

  • 中国网:

    您是怎么样亲身经历建交过程的?

    2008-12-05 15:33:17

  • 杨福昌:

    当时有一个商务代表处,和我们一起去埃及。原来是让我们先去,7个学生、1个老师,我们先去埃及,后来周总理接见我们了,他当时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你们7个学生、1个老师去埃及以后,没有大使馆,你们出了事情怎么和国内联系,所以你们等一等;同时,让商务代表处加紧筹备一起走,他们可以和国内进行联系。这是周总理接见我们的时候做得第一个决定。

    第二个决定:你们去阿拉伯世界,是伊斯兰的国家,这批学生里面没有穆斯林,如果学生里面有两个穆斯林才好。当时的教育部根据总理的意见,更换了两个学生,换了两个穆斯林的学生。这样,我们和商务代表处一起去。我们就是学习,像官方的接触都是商务代表处。

    建交那一天是5月30日,我们刚好到商务代表处,他们的一个工商部长召见我们代表。召见代表肯定有大事情,我们就等一等,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当时代表回来一说,埃及通过他决定和中国建交。我们是很间接的从商务代表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

    2008-12-05 15:34:05

  • 中国网:

    在90年代,您以大使的身份回来这片土地的时候,感觉是不是不一样?

    2008-12-05 15:35:42

  • 杨福昌:

    是的,毕竟隔了这么多年。我是62年离开埃及,94年回到埃及,当然期间也访问过一次。埃及有很大的变化。我回到大使馆,回到大使住的地方,现在大使住的地方叫大使官邸,因为大使在那里,需要一个懂外文的人和他一起,我就住在旁边的一个小的侧室,小的房间里面。现在我担任这样一个工作,可以住在主卧里面。这是30年的变化,就地重游,事情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中国有大的变化,埃及有大的变化,中埃关系发生了变化。

    2008-12-05 15:35:53

  • 中国网:

    是不是能够从埃及的变化、我们的变化折射出中阿关系的特点和走向?

    2008-12-05 15:36:28

  • 杨福昌:

    这几十年中阿关系越来越密切。我简单回忆一下,中阿关系从历史讲是在丝绸之路,两千多年,那个时候已经有交往了。尽管那个时候没有成立阿拉伯帝国,但是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已经有了交往。

    公元651年是唐朝唐太宗的时候,我们确定这一年是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年份。伊斯兰教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有一些争论,大家意见不一致。但是这一年是伊斯兰大帝国默罕默德创教,他去世之后有四个继承,他的第三任继承人叫奥斯曼,他派一个使者到中国来。这个时候史学家把651年作为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年份。

    再一个就是郑和下西洋,在600多年前。这么多军舰,如果看看历史的记载,200多艘舰船,一艘舰只有时候有好几百人在上面,一个很大的舰队,他们访问阿拉伯地区和其他的国家。他们是去交往贸易往来,做买卖交易。

    2008-12-05 15:37:34

  • 杨福昌:

    我有时候写文章也好,给人讲也好,通过这两件事情可以说明,最早的中阿关系就是以和平、友谊开始的。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不是靠征服和武力,我们这么大的舰队到阿拉伯是和那些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商业活动,没有占领一寸土地,访问过以后回到中国,带来了他们的东西,作为一个交流,这是很早的一个交流史。这个交流史是历史上应该也记载的,最开始中阿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状况。

    进入现代以后,中阿建交开始发展关系之前,也是一个友好的交流。我们去埃及留学也是在瓦伦会议以后,周总理和拉塞尔达成协议,开始进行文化交流,这样我们才去埃及留学的。我们去埃及学习,进行贸易往来,建交之前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也在进行,经济、文化、教育上的交流开始,最终达到了建交的目的。这也是一个很和平、很友好的发展。

    2008-12-05 15:38:42

  • 杨福昌:

    再一个,进入新的世纪,新世纪中阿关系有一些特点和亮点。2001年成立了中阿友协,这个协会以民间身份,像我们退下来的大使和学者,以及一些商界、企业人士参加这个协会,和阿拉伯方面进行交流,这是一个亮点。再一个,在2002年,我们设立了中东特使,开始是王世杰大使,现在是孙必干大使,他们经常去中东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等有关国家,就中东问题做出我们的努力,尽量劝说他们尽快通过和谈,把双方的矛盾解决。矛盾不解决,以色列整天生活在惶恐当中,不知道哪一天有武力的袭击。巴勒斯坦人民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们本身没有资源,甚至食品、燃料都要靠以色列那边运过来。以色列一封锁边境,他们的生活更加的困难。所以我们和国际社会一道进行调解的工作,做特使的工作,这是一个亮点。两个亮点一个是成立中阿友协,一个是设立了中东特使。

    2008-12-05 15:41:57

  • 杨福昌:

    还有一个就是成立了中阿合作论坛,这是在2004年设立的。论坛成立以后,可以作为一个空架子摆在那里,大家不去理会,但是这个中阿合作论坛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召开了五次高官会议、两次文明对话、我有幸两次文明对话都参加了,而且论坛让我作为中方带头的团长。

    第一次在中国,第二次在沙特,非常的成功。第二次在沙特,中阿论坛结束以后,沙特的国王接见了我,接见了双方出席的代表,这是非常成功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双方在对话方面有共同的观点。所以中阿关系如果回顾历史,古代是这样的历史,在五六十年代,又是一段很友好、相互合作、相互关心的历史,他们关心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关心他所关心的问题。

    进入新的世纪,有一些新的活动,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先举行了很多活动,没有把这个论坛当成一张白纸摆在那里,确实有很多成果、很多活动,在论坛的框架下举行了很多活动。 如果作为我们长期从事阿拉伯世界工作的人,回头一看整个几十年的历史,中阿的关系是十分友好的,当中有一些小摩擦是免不了的,但是大的趋势是好的。

    2008-12-05 15:42:01

  • 中国网:

    在您看到,未来中阿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2008-12-05 15:43:26

  • 杨福昌:

    将来会很好的发展。因为双方没有利害冲突,有利资源相互需要,相互补充。在政治上,它支持我们中国,支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我们很关心的。在阿拉伯世界最关心的是巴以冲突问题,我们支持巴勒斯坦恢复它的权利。

    不像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一样,我们之所以支持巴勒斯坦,因为它的土地被以色列占领了,它的民族权利没有恢复。要去建设一个国家,应该是合法的,联合国决议都规定的,现在也没有实现。所以我们支持巴勒斯坦恢复合法的应有权利。所以在政治上,双方互相支持,这是一切友好关系的基础。如果很敌对,就不会很友好。

    另外在经济上,双方有一种互补。我们是能源进口国,每年进口很多石油、液化气,这个地区更是能源大生产国、出口国,所以在应该上我们是互补的。双边经贸关系我回顾了一下,前年是654亿,去年是800多亿美元,这是双边的贸易。双方达成协议,到2010年,中阿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现在看提前两年是可以实现的。

    2008-12-05 15:43:37

  • 杨福昌:

    在政治上友好,经济上互补,在文化上交流。我刚才讲就是从文明对话的角度,做得很好,已经有两次了,09年进行第三次中阿文明对话。双方的意见都很一致,所以这种对话没有什么很激烈的争论,只有观点的阐述。因为双方在这个方面都是很一致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是平等的,不能说一种文明高于另外一种文明。对于一种文明不尊重,就是对人民的不尊重,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尊重。所以可以取长补短,观点一致。

    所以你问我将来中阿关系的发展,我觉得很多都是往良好的方面发展,看不到什么干扰和阻碍关系发展的因素,很少。一些商业上的摩擦、贸易上的问题,这都是难免的,但是这不是最大的问题。

    2008-12-05 15:44:26

  • 中国网:

    您和阿拉伯世界打交道几十年,一定有很多阿拉伯世界的朋友。您现在怎么和他们保持联系,保持友谊?

    2008-12-05 15:45:05

  • 杨福昌:

    有一些朋友这么多年有的还健在,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我讲的是一个人不在了,一个是不再从事这方面的活动了,年龄的关系或者是身体的关系都有可能。有一部分朋友联系比较少,有一些还有联系,还有一些埃及朋友也有联系。

    因为我离开埃及也有10年了,我是98年离开的,有时候我去埃及,还找一些老朋友。最近在交往当中,因为我参加一个活动,比如文明对话,还有友协的活动,还有一些新的朋友,都很谈得来。谈起来大家都是心心相印的感情,谈起来大家的意见都是很一致的感觉。

    2008-12-05 15:45:16

  • 中国网:

    外交官在很多人眼中看来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职业,当您现在偶尔有闲暇的时间去回顾过去外交人生的时候,您有什么样很深的感受和体会?

    2008-12-05 15:46:26

  • 杨福昌:

    这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样,外交官不过就是出头露面多一点,说话谨慎一点,往往你的话在别的地方进行报道,就是这样而已。我在科威特有一次和记者谈话,第二天报纸就登出来了,说中国的大使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给你这种责任,就是说话怎么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的政策,这是对外交官的要求。别的没有和普通的工作不同的,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

    2008-12-05 15:46:41

  • 中国网:

    这个职业让您热爱的原因在哪里,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

    2008-12-05 15:47:35

  • 杨福昌:

    交往,和人民交往很多,也很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锻炼一个人的应对能力,锻炼一个人的表达。遇到问题怎么样反应出来,怎样表达出来,怎样应对,你是立场表示赞成,还是表示不赞成。不赞成表现在什么程度,我提出我的不满,还是立刻退席。这些在外交上有一些讲究。外交工作是锻炼人的这些方面。

    在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们也很好的体会这一点。有的时候,你不参加一个会或者是在参会时退席,这是代表一个姿态的,甚至都是严厉的姿态,不是一般的姿态,会引起好多事情,这时候要应对得体才可以。

    2008-12-05 15:47:47

  • 中国网:

    这是一个挑战,也是这个职业吸引您的地方所在。

    2008-12-05 15:48:43

  • 杨福昌:

    是的。

    2008-12-05 15:48:54

  • 中国网:

    今天节目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时间很短,我想不能够一一梳理杨大使这么多年精彩的外交经历和故事。很感谢您在刚刚过去的五十分钟为我们讲述中阿关系的发展之路,感谢您,希望您常到我们的节目做客,聊聊您的外交故事。

    2008-12-05 15:49:00

  • 杨福昌:

    谢谢。

    2008-12-05 15:49:33

  • 中国网:

    谢谢杨大使,谢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8-12-05 15:49:4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408_081205a.wmv

图片大图:

  • 前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前驻阿拉伯多国大使 杨福昌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访谈现场

    中国网 杨楠

  • 阿拉伯世界不管到哪个国家,对中国都很友好。

    中国网 杨楠

  • 他们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很多,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很成功。

    中国网 杨楠

  • 科威特是阿拉伯国家中最早向中国投资的国家。

    中国网 杨楠

  • 前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前驻阿拉伯多国大使 杨福昌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