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我所亲历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全过程
活动描述
- 嘉宾:《中英联合声明》中方工作小组成员、助签人张愉
时间:8月21日10:00
简介:《中英联合声明》是1984年12月19日,中国与英国就香港问题共同签订的一份声明。声明指出:“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 声明的背后是22次艰苦的谈判;是斗智斗勇、唇枪舌剑的外交历史;是“小平智斗铁娘子”的智慧交锋。《中英联合声明》助签人张愉大使做客中国访谈,讲述“我所亲历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全过程”!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今天“中国外交60年系列”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将为我们谈的历史是关于《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过程。《中英联合声明》于1984年12月19日签订,声明当中指出:“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在声明的背后是22次艰苦卓绝的谈判;是“小平智斗铁娘子”的智慧交锋;是斗智斗勇的外交故事。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中英联合声明》中方工作小组成员、助签人张愉大使。张大使好!
2009-08-21 08:54:12
- 中国网:
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节目当中做客。我们首先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香港问题的背景,从根源上为我们梳理一下。
2009-08-21 08:55:05
- 张愉:
今年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25周年。《中英联合声明》在1984年9月26日草签,由当时我们的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草签的。当时草签的盛况超过了很多条约正式签字的盛况。到了12月19日,撒切尔来正式签字。草签和正式签字都在1982年,一个是9月26日,一个是12月19日,到现在正好是25年。
2009-08-21 08:55:41
- 中国网:
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迈进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那时一个敏感而又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英国占领下的香港,何时收回香港对新中国更为有利。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决定。
2009-08-21 08:56:13
- 张愉:
我们建国以后是在国内进行建设,头几年我们没有这个力量,也没有谈这个问题。在和英国建交的时候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当然还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后来是抗美援朝,美国对我们实行了封锁。当时香港还对我们有用处,起一个进行贸易的通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提出香港问题,香港是被英国人掠夺去的,它不是一般的殖民地。驻联合国大使黄华曾经申明它不是属于殖民地的范围,它是中国的领土被英国掠夺去的。建国后,我们在《共同纲领》里讲,对中国的旧条约我们要进行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所以我们认为有关香港的三个旧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不承认它有效。所以到了适当的时机我们就会解决,在这个背景下就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
2009-08-21 08:56:25
- 中国网:
香港1997回归中国的事情,最早主动提起的其实不是中国方面,而是英国人。早在1979年,港督麦理浩就到北京,从侧面来试探1997年6月新界租约到期后北京对香港前途作何打算。
2009-08-21 08:59:51
- 张愉:
英国面临着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地归英国女王所有,她要想租地,你要有发展前途,可以用才行。就像现在北京盖房子,你说到了十几年以后地皮就要收回来了。所以到了越靠近97年的时候,英国人就感觉到它不能发展了,开发商也要考虑,这么短的时期内我不可能给你付钱开发,因为大部分地区在新界,港岛和九龙也有一些,但最主要的是新界。所以它就不断的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派人到中国来,试探中国的态度,说香港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当时外交大臣和其他一些大臣,包括港督都到中国来,当时是小平同志见的。
总的来讲,我们的态度是香港肯定是要收回的,但是我们会通过和平的外交谈判来解决问题,而且我们的解决也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后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这样一个条件,英国人也再三试探,它就想摸底。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有这个要求,我们国内也具备了这个条件,所以到了1982年左右,我们就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谈这个问题了,而且在这个期间我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2009-08-21 09:00:10
- 中国网:
1982年9月,撒切尔首相访问北京,标志着正式谈判开始。谈判并不成功。撒切尔夫人还陶醉在战胜阿根廷加尔铁里将军的胜利之中,颇有劲头地提出英国的立场基于确认了英国权益的各项既定条约,问题是中国多年来反复明确表示不承认这些条约的合法性。
张愉:1982年撒切尔到北京以后,那个时候她和阿根廷为了马尔维纳斯岛打了一仗,而且她打赢了,所以她带着“余威”来到北京,趾高气扬的和小平同志谈判。
2009-08-21 09:00:28
- 张愉:
她是1982年9月22日到北京,9月24日小平同志接见她。当时小平同志的讲话非常好,站得非常高,这就确定了我们对香港谈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你看现在的《邓小平文选》上选择的这一段基本上就是小平同志的原话。当时作为工作人员我也参加过小平同志会见,小平同志的讲话不需要经过太多的修饰。
2009-08-21 09:00:58
- 中国网:
谈判中邓小平讲了一句很厉害的话:“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撒切尔夫人是听懂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2009-08-21 09:01:58
- 张愉:
第一个阶段是领导人之间有一些来信和对话,是程序问题,还有原则问题。中方说英国的三个条约不平等,我们不承认,但是撒切尔认为还是有效的。当时小平同志谈的非常明确,撒切尔下人民大会堂台阶的时候差一点摔倒。后来我看到很多电视的记者真把她照下来了,当然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好多人说“铁娘子”和邓小平谈话的时候摔了一跤。
但是她不会放弃,到了9月26日,她路过香港回英国,又讲这个问题,有一些学生上街反对,说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
2009-08-21 09:02:47
- 中国网:
1984年9月26日,周南与伊文思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谈判从开始到结束,正好两年,与邓小平当初提出的期限完全一致,这中间经历22轮艰难的角逐。
2009-08-21 09:03:44
- 张愉:
9月26日的草签非常隆重。确切地来说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谈原则问题和程序问题,这是小平同志和撒切尔1982年9月24日谈了以后,一直到1983年6月,这是第一阶段。从1983年7月份开始,就是你说的22轮会谈。
2009-08-21 09:04:12
- 中国网:
一直到签订之前1984年9月是经历了22轮。
2009-08-21 09:04:29
- 张愉:
所以22轮是准确的。当时22轮之后,我们的外交部新闻司还宣布开一个23轮,但实际上那个时候已经接近尾声了,未在召开23轮会谈。当时抠《中英联合声明》的文字是一点一点的抠。所以说从1983年7月份一直到1984年9月份开了22轮会谈。这22轮会谈是派代表团,一开始对方派了驻华大使,我们这边最早是姚广副部长,到了第8轮的时候换成了周南,他当时是部长助理,但那个时候已经要提副部长了,一直到联合声明,我们谈判中他已经提升为副部长了。所以到后来就换成周南,他的中文和英文都很好。
2009-08-21 09:05:16
- 中国网:
谈判过程中虽然英方承诺,不会去挑战中国的主权。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句空话。他们依然是想在97年后插手香港行政管治和在最大限度上使未来的香港成为独立的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谈判桌上的战争无处不在。参与者的智慧成为胜负的关键。
其实谈判的过程好象很有意思,双方各有代表,代表之后是各自的智囊团,随时给代表递一些纸条、建议上去,是这样的情景吗?
2009-08-21 09:08:45
- 张愉:
最早谈的时候是姚部长,我们这几个人坐在后面,他说你有什么建议,可以随时写条子。我们当时就写一写,有一些他是照着我们的条子讲,有一些是根据实际需要讲。当时参加工作的还有后来驻荷兰的王庆余大使,现在我们这些人都退下来了。后来我发现发言权还不是他们的团长,而是撒切尔,撒切尔给我们来信的时候说,因为她要求继续管制香港,她说报纸上很多人都是这么讲的。后来我们谈判的时候,他的团长说现在我让团里面最年轻的工作人员找来很多材料在谈判桌上一放,说你看这里面有没有说让中国出来管制这个问题。后来我们的王庆山脑子反应比较快,他说你找找这里面有没有说香港不是中国的。英国人一听傻眼了,所以当时的情况之下,香港的舆论都不敢说香港不是中国的,因为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2009-08-21 09:09:52
- 中国网:
除了中英派出的谈判代表外,最紧张的恐怕就是当时前来报导的各路媒体。
2009-08-21 09:14:21
- 中国网:
当时的谈判可以说是世界上都非常的关注,所以媒体人都想尽办法希望能够报道到独家新闻,当时是不是也要和媒体人进行周旋?
2009-08-21 09:14:40
- 张愉:
是的。因为这个问题直接牵扯到香港的利益,任何一个媒体都希望拿到第一手资料。所以香港问题最开始谈判的时候,香港的记者非常多,而且非常的年轻。
我发现香港的记者很有办法,他就想办法怎么找到你谈判的地方,后来他就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外面弄一个出租车,记者知道大致的日期,就等在那儿,一看到挂着米字旗的英国大使的车出来,他马上就跟上。当时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房子是外交部的三号宾馆,我们当时开会的时候说不通知记者,他们怎么来了,后来发面是通过英国人的车子来的。
2009-08-21 09:16:08
- 中国网: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百余人组成的香港各界人士观礼团应邀出席。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互相交换了文本。
2009-08-21 09:16:19
- 中国网: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百余人组成的香港各界人士观礼团应邀出席。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互相交换了文本。
2009-08-21 09:16:41
- 张愉:
1984年我是管文本的,当时周南讲这个文本不能有闪失,就让我来管文本。那一天是上午10点草签,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我已经在做这个工作,和礼宾司联系,要把会场安排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时很紧张,大家都在忙工作,很不容易。正式签字是下午5点左右签的,当时小平同志、先念同志都参加了,两国政府首脑签字,小平和先念同志、重要的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签字仪式。当时让我来当助签,这是建国以后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过去有一些大的仪式,但是这一次是责任重大。
2009-08-21 09:17:36
- 中国网:
您要具体负责什么事情?
2009-08-21 09:19:56
- 张愉:
当时是把文本准备好,因为文本加起来有一万多字,它是一个联合声明,三个附件。要签的话就不能签错地方,我负责把这个文本签好以后,还要完善的保存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在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只知道撒切尔她在12月份来签,但是哪一天签不一定,日期就空起来。最后到12月19日的日子是我拿钢笔给她填上去的,到现在存到国家档案里,12月19日是我的字迹。
2009-08-21 09:20:18
- 中国网:
撒切尔就没有定下来自己到底12月份的哪一天来签,是不是也表示她的一种心情和心态?能说明一点问题吗?
2009-08-21 09:21:12
- 张愉:
她总是想把日期向后,因为关乎到大英帝国的面子。
2009-08-21 09:21:36
- 中国网:
多年后80岁高龄的的撒切尔夫人说,1997年英国和香港长达145年的关系降下帷幕,从而终止了大英帝国的最后一块状海外领土,她对此感到"非常难过"。
那天晚上,张愉大使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为此举办庆功会。
2009-08-21 09:21:46
- 张愉:
就是照了一张相,那个时候外交部是干活是第一位,部里面也没有什么表扬和奖金,这些都没有。后来大概说了一下,只在外交部有一个政工简报的一个小角上写了一笔。
2009-08-21 09:22:05
- 中国网:
对于祖国60岁的华诞,谈谈您的祝福和期待?
2009-08-21 09:23:40
- 张愉:
我已经是75岁的老人,我自己的经历就见证了我国的变化,而且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交部,我们现在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希望祖国发展的更快、更繁荣。过去说,中国好香港才更好,香港要想更好,祖国就必须是更好的。我相信我们的祖国60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变化,在60年之后我们将会以更加快的速度来发展。
2009-08-21 09:24:23
图片内容:
- 我所亲历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全过程访谈现场
- 张愉大使做客中国访谈
- 张愉大使谈我所亲历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全过程
- 中国访谈主持人
- 《中英联合声明》助签人张愉大使做客中国访谈
- 访谈现场
- 张愉大使
- 张愉大使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090821.wmv
图片大图:
-
我所亲历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全过程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
-
张愉大使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赵娜
-
张愉大使谈我所亲历的《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全过程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访谈主持人
中国网 赵娜
-
《中英联合声明》助签人张愉大使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赵娜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
-
张愉大使
中国网 赵娜
-
张愉大使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