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教育部官员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7月21日 10:00 嘉宾: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 王定华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 鹿建平 重庆市江北区教委副主任 曾存荣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 陈云龙简介:教育规划刚要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纲要》中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中国网《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及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共同为大家解读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节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其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嘉宾,就《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以来的相关情况做进一步的交流,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作客节目的几位嘉宾:
首先要欢迎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欢迎您!
2011-07-21 09:55:20
- 王定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1-07-21 10:05:36
- 中国网:
欢迎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鹿建平局长,欢迎您!
2011-07-21 10:05:59
- 鹿建平:
大家好!
2011-07-21 10:06:19
- 中国网:
重庆市江北区教委副主任曾存荣,欢迎!
2011-07-21 10:06:31
- 曾存荣:
大家好!
2011-07-21 10:06:47
- 中国网: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云龙,欢迎!
2011-07-21 10:06:56
- 陈云龙:
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2011-07-21 10:07:10
- 中国网:
王司长,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如何理解均衡发展?
2011-07-21 10:07:33
- 王定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依法、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缩小差别,使师资水平、硬件设施、教育质量、学校文化趋于公平合理,以便为广大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理解的含义。
2011-07-21 10:07:52
- 中国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完善是不是有它独特的重要作用?
2011-07-21 10:08:26
- 王定华:
是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基石,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更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在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形势之下,义务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谋求面向未来新发展。从2008年以来,我们国家城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了免费,在很多农村地区,群众说“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和谐好社会,农民得实惠”,实际上“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完全都解决了,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有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达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仍然不均衡,导致一些地方择校现象严重,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因此,必须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公平是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公平教育的基本体现,这项工作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必须大力向前推进。
2011-07-21 10:09:13
- 中国网: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现在我们所提出的均衡发展教育模式,其实让我们的所有孩子从有学可上,到都能公平、平等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阶梯式的提高和发展?
2011-07-21 10:11:29
- 王定华:
是的,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一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迈出了一些新的步伐,出现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是建立了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为了使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各司其职,尤其是调动地方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已经与各个省份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除了有四个省区还没有进行“两基”国检,暂时没有签订备忘录,另外28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备忘录上明确了各个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某一个年度哪些县区应该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可以说描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1-07-21 10:12:02
- 王定华:
二是各地加强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国家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央财政2009年安排的资金是80亿元,全教会后,2010年安排的资金增至100亿元,2010年国家还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投入年度资金83亿元,2011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村薄弱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等器材,支持县镇学校扩容改造,集中力量解决县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2011-07-21 10:15:26
- 中国网:
我们有一个环节,改造现在农村比较简陋的薄弱学校,针对不同的学校是不是有一个标准?改造之后,每个学校要达到多少硬件设施、软件标准,有这样的标准吗?
2011-07-21 10:17:46
- 王定华:
义务教育的学校办学标准各个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都是在国家总体指导方针前提下制定的,基本上现在没有一个全国完全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2011-07-21 10:18:18
- 王定华:
我们的举措:三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刚才提到的资金,主要是从标准化学校建设角度出发。另外还有很多资金,比如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100元,东部地区生均经费小学生达到450元,初中650元,中西部地区达到生均小学400元,初中600元。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贴。所以,这些寄宿制学校食堂好了,有些孩子到星期五还不愿意回家,问星期六、星期天还能不能在学校继续吃饭。有的省做得很好,比如河北省强化政府行为,实现了财政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大了省级统筹,实施了学区改造,全面建立起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湖北省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江苏省统一设置了省级专项经费,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资金200多亿,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是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完善城乡教师的交流制度,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在全国继续由点到面普遍开展。宁波、福建省、天津市、辽宁省、河北省、江苏省、湖南省、陕西省、海南省、甘肃省、贵州省都建立了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交流制度,大连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更加完善,突出以人为本,工作开展平稳有序,教育部最近还出了一个简报,推荐大连的做法。
2011-07-21 10:19:18
- 王定华:
五是广泛宣传“身边的好学校”,教育部会同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省会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一起宣传一些教育思想比较端正,但又不是传统的热点学校,对它进行宣传,使广大的家长能够认可它,愿意送孩子进入,淡化所谓的好学校、重点学校升学竞争,让家长觉得只要提供合适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六是在减负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减负工作政府、学校、家长都要付出努力,这是《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单靠学校和教育部门一家是不够的,政府不能再给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升入名牌学校的升学率,学校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家长也不能一味地过于望子成龙心切,“驱赶”孩子加班加点,上这个班那个班,那样反而不利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
以上这些措施是我们这一年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均衡发展的一些主要措施,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2011-07-21 10:25:51
- 中国网:
我们发现这些措施都非常具体,而且每个措施都针对我们现在教育当中一些非常突出的、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方面来制定的。您刚才提到,我们现在针对每个省以及地区都已经制定了相关完成情况的备忘录,有没有一个跟进的措施来检验备忘录完成情况是否到位,是否合格,有这样的机制吗?
2011-07-21 10:30:10
- 王定华:
是的,我们要通过加强教育的督导评估,督促各地完成备忘录上各项承诺,在省域内尽早促进各个县区都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按照它承诺的时间表、路线图来开展工作。对于做得好的地方,教育部要给予表扬、展示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通报批评。
2011-07-21 10:30:51
- 中国网: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教育规划纲要》当中提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不仅需要我们教育部出台一些措施、规划和督导,同时更离不开地方教育部门的配合,下面我们就请来自三个不同地区的几位嘉宾来介绍一下当地的一些情况,在这个规划实施一年当中,具体措施和成效都有哪些?先请来自山西省晋中市鹿局长来介绍一下当地的情况。
2011-07-21 10:32:05
- 鹿建平:
各位网友大家好!晋中市是山西中部的地级市,下设11个县区,325万人口,一共有中小学生49万人,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现在是385所。这些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后,我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发展,我们坚持统筹,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创新,我们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抓手,也是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那就叫“四化两改三保证”。
所谓“四化”,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推进教育信息化。“两改”是改革薄弱学校,改革招生制度。“三保证”,保证贫困学生不失学,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城享受和城市市民子女一样的待遇。
办学条件标准化,五年前我们开始推进标准化建设,把区域内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一定的办学标准,我们叫全校达标工程,所谓校长和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就是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这三年我们交流了近一万人,教师资源得到了相对合理的配置。
2011-07-21 10:32:50
- 中国网:
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范围是在山西省范围内还是全国都进行互动交流?
2011-07-21 10:34:40
- 鹿建平:
我们校长交流是区域性交流,交流是市里的,市里有一个统一的部署,各个县区在县区内组织实施,有一些具体的条件,一般来说,一个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在一个学校工作要满6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学校工作满6年,男的在55岁以下,女的在45岁以下一定要交流。
2011-07-21 10:34:53
- 中国网:
到别的学校工作一段时间?
2011-07-21 10:35:47
- 鹿建平:
是的,“人走关系动”,校长调整之后不可能再返回到原学校去。教师一部分县区推进“人走关系走”,人走之后,老师就成了别的学校老师,也有少数地方“人走关系留”,有在别的学校任教6年之后再回来。
2011-07-21 10:35:57
- 中国网:
新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思想互动交流下来效果是不是非常好?
2011-07-21 10:36:37
- 鹿建平:
应该讲这个事情做起来非常难,择校的根本问题还是师资,家长看重的就是好的老师到学校去,这些年不同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包括学校的文化进行互相的交流和融合,这样交流之后,家长不会刻意到原来意义上的优质学校去,他认为某个老师到薄弱学校去,他冲着这个老师也要到那个学校上学。
2011-07-21 10:37:03
- 中国网:
晋中市择校难的问题不会特别突出?
2011-07-21 10:37:43
- 鹿建平:
我们在教师交流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难问题。这些年我们搞了48条规定,对招生和收费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竞争范围内,所有现在义务教育公立学校一分钱择校费不收,如果哪一个学校校长要收一分钱择校费就要被免职。教育手段信息化,现在我们已经覆盖到城乡所有学校,我们叫“校校通”。现在我们在抓紧实施“班班通”,现在有些规模学校已经达到“班班通”的水平,这样可以把优秀教育资源覆盖到农村和薄弱学校,这是我们推动均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改革高中招生制度,晋中市有16所优质高中,16所高中指标从去年开始,去年上初一年级的孩子要百分之百优质高中下校,意味着这一届的孩子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如果你要择校就占不上优质学校的指标。通过全校达标工程,通过近万人的交流,百分之百指标下校,特别是去年、前年开始阳光编班,所有学校的编班我们不再是过去学校来组织,由县区教育部门统一来组织,把所有孩子的划片就近,入学之后进行学业测试,按男女比例,按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向社会公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编班。
我们通过“四化两改三保证”,效果非常明显,晋中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没有了,择校、择班问题基本消除,大班额和超大规模学校基本没有了,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明显提升,有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看出我们这样做的效果,过去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五年前我也在想,我们进行评议的时候,教育部门一般都是倒数的,从近些年来看,随着我们措施的采取,社会的满意度越来越高,2008年我们在市直70、80名评分在倒数第二,2009年正数第二,在80多个参评部门里是第一,而且大家打分唯一上90分的单位,也是社会管理部门评价最高的,也是第一名。这个成绩,表明我们这样做社会是认可的,老百姓是认可的,当然党委政府也是认可的。现在形成比较好的局面,和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进行全线统筹,拿出一系列的制度,使得制度显现出来。
2011-07-21 10:37:54
- 中国网:
刚才鹿局的“四化二改三保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鹿局的脸上可以知道,晋中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也非常可喜的成效。下面我们要有请重庆市江北区教委副主任曾主任谈一下重庆地区的情况。
2011-07-21 10:45:05
- 曾存荣:
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下重庆市江北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重庆市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之一,下辖九个街道,三个乡镇,常住人口大约70万左右。目前我们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近60所,在校的公办校的中小学生大约5.8万人,在职教职员工约4000多人。一直以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以来,江北区区委区政府一直树立一种战略思想,“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投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这样的战略思想统领之下,我们不仅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更主要政府和党委在制度设计上面加大投入。
区委区政府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一些瓶颈问题,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我们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进行尝试。通过这七个方面的尝试力图达到“六个一样”的效果。
2011-07-21 10:45:27
- 曾存荣:
第一,在原来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了“双高普及工程”,就是实施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我们投入的1.5亿元巨额资金,目前全区85%以上的教室设备实现了标准化。
第二,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也是提高教育职业自豪感,为全市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施了教师住房补贴,目前江北区教师的绩效工资在重庆市是最高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每年投入500万元的专项经费,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第三,实施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程,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教育优势,发挥城市教师资源示范、牵引和辐射作用,以城市带农村,以强校带弱校,提高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四,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提升优质教育为核心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线,注重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在完善平台上实施教师资源的再提升。
2011-07-21 10:46:56
- 曾存荣:
第五,实施了学校特色教育工程,我们这么理解,均衡发展应该是一个整体发展,是高水平、高层次上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因此,多年来我们一校一评特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形成具有江北区地域特色、学科特色和管理特色的学校建设教育工程。
第六,教育督正考核,部门支教,教师乐教的良好氛围。近三年来,江北区财政投入了1500余万元,实施了教育相关措施,使农村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待遇,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能到农村定点学校接受教育。
2011-07-21 10:53:02
- 曾存荣:
我们实施了“六个一样”:
所有学校按双高标准配齐配足信息化设备,铺设了操场,目前学校成为了家长最放心,社会上感觉最安全的地方。
经费投入区域学校一样多,我们建立了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保证机制,实现了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实行了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还对农村和薄弱学校进行政策和经费上的倾斜。
队伍素质区域学校一样好,加强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建立了名师对边远学校进行支教,同时也有好几十名薄弱学校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学习,很好地进行了资源的整合化资源的互动、拉动。
管理方法区域学校一样行,通过先进的办学理念,实用的教研成果等软件上的资源,通过联动管理,联动教研,联动考核等方式,促进了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2011-07-21 10:54:31
- 曾存荣:
教学质量区域学校一样高,我们强力推进了加强常规管理,开展质量监控,开展优质生源,实行绩效考核四大措施,促进了全区各类学校教学质量齐头并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区域城乡儿童一样对待,我们创新了流动儿童入学机制,在确定定点学校的同时给学校专项经费补贴的同时,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感受到同等待遇,与城市孩子没有差别。通过几年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以来,我们做了具体的相关工作,江北区的一些做法是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点和尝试。
谢谢大家!
2011-07-21 10:56:29
- 中国网:
刚才曾主任说了,在进行七个方面的尝试之后,目的是达到“六个一样”,这体现了我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面有请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云龙先生介绍一下南京的情况。
2011-07-21 10:57:31
- 陈云龙:
大家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有36所小学,46所幼儿园,十所中学,在职和退休教师在一起5万人,我们是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机关多,大学院所多,人员素质比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的比例比较高,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也比较高,我们有“四学”,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中,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地做,从三个方面可以简单说一下:一方面是教育布局调整方面,二是教师队伍均衡设置方面,三是管理队伍的创新培养方面,我们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布局调整当中,我们认为教育布局调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根,有了这样的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有基础,在这方面我们着重做了三项工作:
首先是“名校西进”战略,鼓楼区不大,秦淮河把老城和新城分开,在河西地区新小区比较多,新建学校拔地而起,这些学校怎么发展呢?这些学校发展不好有可能会出现“漂漂亮亮的薄弱学校”,学校很新,但老百姓不一定认可。我们采取名校西进,老城区学校带动新学校,从学校规划设计到最后的技术装备,名校都介入,在学校开班的时候,名校派管理队伍和教师进入到新的学校。
2011-07-21 10:58:07
- 中国网:
名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也带到新校区里来?
2011-07-21 11:00:58
- 陈云龙:
是的,人员带过去以后,实施一体化管理,老师和学生互融,使新学校办学能很快走上高的平台。
2011-07-21 11:01:08
- 中国网:
新校区在当地的认可度是怎样的?
2011-07-21 11:01:20
- 陈云龙:
第二个办法叫名校集团化发展。要考虑一些老的学校办学由于人员的变动、住户变动等使一些学校办学出现一些困难的事情,这样我们用集团化办学带动它,一方面老校进来,新学校合在里面,形成新的办学集团。目前中学有集团,小学有集团,幼儿园有集团,有若干个教育集团。
2010年我们成立学校教育集团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芳草园小学教育集团,本来名校西进的时候,这所学校是琅琊路小学分校,这所学校的办学让老百姓满意,它脱离了母校琅琊路小学,成立自己的集团,它又带领新的学校,这是“名校西进”战略比较成功的典范。
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均衡配置,对于整体提高可能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整体提高了以后,高位均衡才能更好实现。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四件工作,把名师请进门,进行全员培训,每年我们有个名师汇聚鼓楼活动,请全国著名的教师到鼓楼来传授经验;二是名师工作站,把鼓楼区的名师集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工作站,形成一个团队,有两个任务,一方面鼓楼区不断打造这些名师,使他们成为大师级的名师,给他们开专题研讨会,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特色;另一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全区带徒弟,形成不同层次的骨干队伍;三是名师异校送课菜单式服务,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四是集团内老师的合理流动。
校长队伍建设我们有三个基本措施:1、管理队伍每年有一个学习班,利用暑假,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在一起学习,提高管理水平、理论素养;2、我们有个青年校长沙龙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提升管理和办学水平;3、校长交流制度,小学校长原则上在一个学校里任届不超过两届,每届四年,已经有两个校长交流到其它学校,这两个学校发展非常迅速。有一个学校原来学区内的学生还有往外走的,现在不但不往外走,其它学校的学生还要过来,这是一个需求。通过学生流动表示学校办学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通过组合的机制,为推动我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点工作。
2011-07-21 11:01:29
- 中国网:
南京市鼓楼区有很多创新的词汇,都是我今天第一次提到,比如办学集团化,名师培训,青年校长交流沙龙,各个地方义务教育在推进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的不同想法。下面我们就一些具体的问题请嘉宾给我们交流一下。王司长,我们说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这些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下一步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加平等,更加优质的教育,能否给我们进一步介绍一下吗?
2011-07-21 11:04:54
- 王定华:
据2010年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达到了1167万人,为了保证这些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我们和各地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来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过去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衔接不是非常顺畅,以至于出现没学可上的情况,或者未接受完义务教育就辍学的情况,现在已经明确,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拨付教育经费的时候也要把当地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进行全部考虑,施行全覆盖,有电子学籍,有一些明确的记录,确保这些孩子和当地的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
第二,推进以公办学校为主,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比例已经达到了79.2%,我想这个比例在今后每年至少以5%的速度上升,最终达到90%以上或到95%,剩下一些孩子由于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也许愿意上民办学校,那也是允许的,即使对这些的孩子,政府也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第三,指导各地学校开展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生活的工作,包括心理疏导,介绍城市的一些情况,鼓励开展“手拉手活动”,使这些孩子能够真正成为城市的一份子,在心理上没有任何的落差。
第四,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办法,包括升高中的问题以及将来高中毕业之后升大学的问题,这些都是一些带有瓶颈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的话,久而久之,大家也还是不满意。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从小就在这儿生活和学习,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回老家上高中,有的也存在一些困难,如何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升学办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2011-07-21 11:06:18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现在都有电子学籍,我们要保证孩子有学可上,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到另外一个地方打工,学籍可以转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学习吗?
2011-07-21 11:10:14
- 王定华:
可以,现在各地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创造出很多的经验,只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各地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理论上说,有了完整的学籍资料,有助于他们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无论在哪儿,他们首先都必须要接受完义务教育。
2011-07-21 11:10:28
- 中国网:
这是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保障。下面请陈局长介绍一下当地的情况。
2011-07-21 11:11:07
- 陈云龙:
南京市有比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过来,鼓楼区对这个工作非常重视,2004年上半年鼓楼区按照政策要求专门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进行同等待遇的教育工作,同时对不具备办学资格,而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的机构,我们会同各个部门取缔这些机构,不是简单取缔,而是把所有的学生,相对就近的分到公办学校去读书,让这样的机构慢慢解散掉。目前我们区里像这样外来务工人员民办学校已经没有了,所有都进入到公办学校读书。
2010年秋季我们统计2726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分散在我们22所中小学里读书。鼓楼区有一所宁工小学,接受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一直实行同城待遇、 同班教学、同等质量的“三同教育”,取得的成绩非常突出。
2011-07-21 11:11:17
- 中国网:
刚才说了对外来务工子女同学、同班、同等质量,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中外来务工子女占的比例大一些,别的学校小一些,编班的时候是怎么编的?
2011-07-21 11:13:29
- 陈云龙:
他们混合在一起编班,他们教育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如果中途转过来的孩子,会和以前鼓楼区的教育情况不一样,老师会更关心他,帮助他,提高他。
2011-07-21 11:14:09
- 中国网:
有人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的不算好学校,是弱学校,其实我们应该打破这样的观念,无论孩子是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是不是本地人,接受教育的时候都拥有同等的权利。
2011-07-21 11:14:26
- 陈云龙:
是的。
2011-07-21 11:14:50
- 中国网:
我们说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但一些学生的家长还是觉得孩子的课业负担重,不知道几位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领导怎么理解的?首先请鹿局长谈一下您的想法和体会?
2011-07-21 11:14:56
- 鹿建平:
减负问题实际是一个久远的话题,形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很多因素,制度设计上有它的问题,社会层面也有它的一些问题,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家长,解决这样的问题,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在我们晋中市这些年有做尝试,我们从政策上引导学校来减负,比如最近一些年来,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百分之百下校,这样一些政策大大缓解了初中学校之间的竞争,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按学生人数比例下放到每个初中学校去,对于每个学校来说,优质高中招生指标都是按人数比例算出来的,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就会减缓,学校就不会刻意地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的负担,可能会静下心来好好地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好好地按教育方针育人。
百分之百下校之后,80%按学生人数比例下去,还有20%对每个初中学校有个评估,每个年度对初中学校的评估主要是“五率两看一倾斜”,五率是初中学校三年保证率,是不是从最后一名抓起,是不是歧视,让学困生流失掉,这是不可以的,是考察学校重要的比例;2、毕业时学生的合格率;3、学生的优生率;4、实验室的操作合格率。5、德育合格率,看学校创先争优的情况,要倾斜就要往薄弱学校倾斜,这样引导每一个初中学校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追求考高分数和升学率,完全按照我们这样的评估导向和教育规律办学校。
2011-07-21 11:15:23
- 鹿建平:
这些年来,我们搞规范管理,这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我们从教师从教行为的规范,教材教辅的规范,课程规范等各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说教师从教行为,过去老师惯例更多给孩子们补课,甚至把自己带的学生带到家里给他们补课,现在我们不允许,这样也过重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包括过去教材教辅资料上,老师为了省事,订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辅,制定孩子从哪一页做到哪一页,无形之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现在我们不允许。现在包括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小学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这样从各方面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大力推动有效教学,从老师有效备课开始,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训练,有效评价“五个有效”,孩子的学业负担过重和我们教学大量无效劳动是有关系的,很多年前,我听过小学一年级的课,就是教四个字“上下左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之后,让孩子写三十个上,三十个下,三十个左,三十个右。讲完课之后,我说孩子上一年级之前会写四个字的全举手了,这是典型的无效劳动,导致孩子厌学,所以我们现在围绕教师素质提升,围绕五个教学在不断推进,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这几年我们推进“阳光校园”等系列活动,学校不像过去一样在课堂教学、做作业、考试之外,学生没有别的活动,也保证孩子每天至少能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锻炼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孩子的过重课业负担,保证他每天放松一下。现在晋中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不允许排学业成绩的,我们排的是如“阳光运动一小时”,有各种排名。我觉得孩子一定程度上的课业负担问题缓解了一些。但这是久远的话题,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解决的话题,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2011-07-21 11:17:15
- 中国网:
我想课业负担过重和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知识、掌握知识,如何成才发展永远是需要教育相关领域的人士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刚才晋中市的鹿局长已经说了一些情况,所以我想晋中市的孩子平常脸上笑容是不是多一些。下面有请重庆市的曾主任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重庆市的孩子课业负担重吗?
2011-07-21 11:19:23
- 曾存荣:
我们认为这是难点的问题,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机关应当有所作为和有所担当,因此,近几年来,我们江北区主要做这样的工作尝试:
第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由教委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了督办督查机构,把督办、督查相关情况与学校考核、校长任期责任制挂钩,一旦这个常设机构接到社会或学生层面反映的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投诉,就立即要行动,进行查处和整改,完成第一个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
第二,我们也在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过程管理,根据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的规定,我们狠抓落实,比如规定中小学生上课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学生体育活动和学生睡眠时间,对课业计划严格执行方面进行督查,也严格规定了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材教辅征订情况,严格控制学校的考试次数,通过“组合拳”把我们的过程管理尽可能全覆盖。
2011-07-21 11:19:55
- 曾存荣:
第三,课堂始终是减负的主旋律,像晋中市的鹿局长介绍的一样,我们始终把高效课堂作为重要的抓手,江北区今年历时大半年,全区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干部做了一次听评考核上课比赛,所有全区学校的教育主任听评课比赛,所有中小学校长参加,抓教师的牛鼻子,抓业务和教育素养的提高,使得教育行政干部力量能深入课堂,把他所关注的一些工作沉在课堂,不浮在面上。
第四,教育系统的减负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也不能关门做自己的事情,还得引导社会,教育家长,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层面了解减负的意义,了解比较科学的育人观和质量观。
下一步我们推动一些途径和抓手把这些工作进一步深化,比如我们准备创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的师范学校和小学课本减负的示范学校,这样对基层学校形成导向,从而让我们的减负工作实效能够落地。
2011-07-21 11:21:42
- 中国网:
刚才曾主任说的话,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整个社会其实有责任引导家长树立更科学,更正确的教育观念,重庆市江北区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得很细,比如在校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都规定得很细。刚才各位嘉宾都提到,减轻课业负担,让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达到效果,我们真的还需要不断研究,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上学去,丰富、完整地学习到他们想要学习的知识。《教育规划纲要》涉及到全国各个地区,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不是需要有一些特别的措施?
2011-07-21 11:22:34
- 王定华:
是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指示,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投入的倾斜。财政部、教育部启动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包括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等,在资金上对中西部地区都予以倾斜,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公用经费以及免除教科书费用也都以中央财政为主,对他们予以支持。
第二,师资的倾斜。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由中央财政出资,招收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派他们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任教,中西部地区只需要给他派任务,教这个课,教那个课,担任班主任、辅导员,不需要给他们发工资,工资都由中央财政来发。在教师的培训上优先考虑中西部地区,通过“国培计划”,帮助他们在本地造就一些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教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能力的骨干教师。
2011-07-21 11:23:22
- 王定华:
第三,对口帮扶。各地根据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部署,对各地区加大了帮扶的力度,尤其对西部民族自治区,各地都不遗余力地通过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有效途径提供帮扶。现在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西部民族聚集区,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群众对此都予以高度评价。
第四,远程教育。国家设立了基础教育的电子资源中心,并且通过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把过去只有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才能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西部地区,送到山乡和偏远地区,让那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大山、遥远的路程再也阻隔不了知识的阳光,当地的孩子普遍感受到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011-07-21 11:24:59
- 王定华: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现在有一些可喜的变化,概括为这么几个方面:
1、硬件漂亮了。过去进村看学校要到土地庙,现在进村看学校是楼房高耸红旗飘,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
2、软件改善了。质量在提升,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行动得到了普遍的实施。
3、老师愿教了。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比过去有明显的改善,现在愿意当老师的人非常多,一个岗位空缺,很多人递申请想当老师,所以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焕发。
4、学生爱学了。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在老师的呵护下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们也期待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把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校,落实到班,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心坎上,也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恰如其分的方式内化到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在智育方面,通过其它的教学,让学生愿学乐学,在体育方面,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便于将来幸福生活一辈子,在美育方面,要培育学生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劳动教育。
2011-07-21 11:26:43
- 王定华:
5、群众满意了。过去对教育的指责很多,上学难、上学贵的论调曾经风靡全国,现在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小了,群众感受到政府确实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群众也通过各种形式支持、理解教育的发展,群众也不断会有持续,新的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要把全国、特别是中西部的教育办得更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1-07-21 11:29:01
- 中国网:
对当地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和支持有没有一些特别的例子。
2011-07-21 11:29:38
- 曾存荣:
刚才介绍了江北区教育的发展,几年过去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江北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五大优先战略”:
1、在教育投入上优先予以安排,客观上讲这为我们教育资源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支撑。
2、在学校发展规划上优先支持,我们建的每一所学校,在这样的体例之下建的非常好。
3、在教师待遇上,优先保障,要让教师有尊严地生活,从而使每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孩子。
4、教育改革上优先推进,给我们快速发展,破除快速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解决提供有利的条件。
5、教育设备上有所推进,对江北区将来推进国际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07-21 11:29:50
- 曾存荣:
在这五方面优先战略引领之下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江北区比较偏远的江川实验小学,在06年以前属于厂办直地校,之后移交到江北区地方,2006年移交到地方以后,政府通过对加大对这个学校的投入,加大对这个学校教师的培训,加大对学校专家引领和业务指导,加大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加上学校的教师非常珍惜工作机遇,校长也非常兴奋,非常努力,我们也把城市里比较好的学校对口帮扶,这几年学校非常努力,找到了非常好的办学突破口,这个学校的孩子主要来源于周边农村孩子和下岗职工的孩子,这些家长为了生存纷纷都到外地打工,所有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学校找到办学突破口,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时至今日,我们走到这个学校,不是边缘学校,校园非常美,课堂非常有生气,学生非常活泼,课堂氛围也非常好,这个学校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内外的同行业多次到学校进行观摩。曾经一家韩国国家级的教育媒体到这里蹲点三天,全天拍摄这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回家生活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个学校2006年移交过来,我们就通过“五个优先”具体措施,他从中受益,这个学校和其它学校完全没有差别。
2011-07-21 11:30:40
- 中国网:
我们国家把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怀切切实实落实到位了,可能我们在说的是一些数据和例子,但对那个家庭和孩子来说其实给予了很多的关怀和帮助。刚才王司长在节目一开始的讲话中也提到了,《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那么地方政府在推动均衡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2011-07-21 11:31:54
- 王定华:
各省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一省一案,每个省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希望它严格按照备忘录的承诺来落实,真正促进他们本地的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并且上水平,上台阶。综合各个省的备忘录也有共同之处,我们从教育部角度希望他们能够予以关注,特别是要做好:
一是实现目标。根据本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真正能够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部也对各个省承诺的目标,包括时间表、路线图予以公布,在有关媒体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
二是加大投入。开展义务教育的普及需要花钱,开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需要花钱,因此,我们希望省级政府以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都要切实履行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政府职责,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逐年不断增长。对义务教育的不重视,就是对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对均衡发展工作做得不到位,其它教育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抓住关键,因此我们希望各地采取有效保证措施,提高城乡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确保实现各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1-07-21 11:33:17
- 王定华:
三是纳入考核。对于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我们希望省里在考核地市一级政府以及县市一级政府时要作为考核的指标,经费做得怎么样?均衡发展有没有成效?要作为考核下一级政府以及政府负责人的重要指标,这一着还是很管用的。在黑龙江省、重庆市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由省市委组织部门派人参与考核,这对推动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四是探索机制。希望各地大胆探索,因地制宜,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的改革创新。十七大报告中早就指出,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所以,我们希望各地创造新经验,迈出新步伐,采取切实的措施完成备忘录中的各项承诺,确保本地教育均衡发展,使广大儿童少年受到公平的良好的教育。
2011-07-21 11:35:15
- 中国网:
作为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领导,您认为应该如何配合教育部推进《教育规划纲要》?
2011-07-21 11:36:44
- 鹿建平:
我认为地方党委政府来说:
第一,围绕教育均衡发展落实责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责任是地方政府,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看成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所以,教育事业是一个很大的公益事业,也是很大的社会事业,政府必须承担它的社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也必须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治责任,因为均衡发展是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相关联的,党委应该把它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定地去抓,作为落实责任,党委政府应该把办好每一所学校作为他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不像过去我们重点投入,重点建设所谓示范校、重点校,而是把每一所学校都按标准建设好,这是政府办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是工作重心的转变。
第二,要加大投入,现在可喜的是最近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国家加大了各方面政策,比如开展地方附加,土地出让金净收入的10%用于教育,“三个增长”、“两个附加”,土地出让金净收入的10%,我想未来一些年教育投入会大大增多,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希望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钱来围绕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加大投入,尽可能缩短我们教育均衡发展的期限。
第三,抓好统筹。作为地方政府要对区域内的教育,特别是义务阶段教育,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要统盘考虑,一体化推进。
第四,建立机制,中央、教育部和各省签的备忘录,地方政府对各省市地县也应该有一个这样的机制,大家都有一个时间表、目的,按照统一的要求去建立各自的机制。
2011-07-21 11:42:37
- 中国网:
这里有两个网友提了问题,这是北京的家长,他的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但周围的师资环境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他也在考虑要交一笔择校费选择一所满意的学校。将来要实行教育资源的轮换制,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教育资源平等设置,合理设置怎么样进行?对于择校难的问题是不是依旧比较突出?
2011-07-21 11:43:26
- 王定华:
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提倡依法免试就近入学,全国各地做了有益的探索,择校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在一些大都市,择校仍然是广大家长和人民群众非常关切的问题,对此,我们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磋商,试图提出一些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来缓解择校现象。缓解择校最根本的还是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师水平、教育质量以及学风、教风方面的较大差距。如果差距很小,那么家长也没有必要费劲把孩子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家长树立良好正确的教育观,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怪家长,而应该更多地从自身努力,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的校际交流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地方,包括山西晋中、辽宁大连以及湖南好几个城市做的都非常好,全国其它地方也都有自己的一些探索,就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定期轮换,这一点教育部是鼓励的,当然我们希望一些大都市也能够加大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交流力度,因为这已经是被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同时,我也在此对家长说两句话,人生如同长跑,起步的早晚并不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何况一生有多次起跑的机会,那些认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虽然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态,但不值得大肆进行宣扬。
2011-07-21 11:44:30
- 中国网:
也希望我们家长们能听听专家的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在不断推进和完善之中,而对于它的未来和目标,我想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有自己的体会,在节目最后也请几位嘉宾用简短的话语谈谈他对于未来目标的理解,先请陈局长。
2011-07-21 11:44:46
- 陈云龙:
我们从基层教育部门来讲,我们认为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绝对的,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相对高位均衡,然后又可能出现不均衡,在不均衡的时候经过努力又实现再高层次的均衡,可能是这样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
2011-07-21 11:45:04
- 曾存荣:
我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景一定不是低位的均衡,而是高位的均衡,一定不是粗放的均衡,一定是精致,有品质的均衡。
2011-07-21 11:45:35
- 鹿建平:
晋中市是国家确定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地区,在201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到2015年,我们要比国家规划的提前,实现区域内的基本均衡。未来十年,我们瞄准的目标是,区域内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公平是教育的基本政策,但质量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题,作为区域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一是看你是不是均衡,是不是公平,更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高质量的,是不是人民满意的。我想,未来的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应该瞄准国家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去推进。
2011-07-21 11:45:52
- 中国网:
最后请王司长总结一下。
2011-07-21 11:46:28
- 王定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实际上群众都是非常期待的,我们经过研究,根据各地的情况,也做一些尽量科学的预测,提出的目标是这样的,到2015年,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到2015年底,全国半数以上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那个时候,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基本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保障适龄儿童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职责明晰,统筹有力,以人为本,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完善义务教育的体制、机制。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党委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教育系统付出更多持续不懈的努力。
2011-07-21 11:46:38
- 中国网:
我想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我们真的希望孩子在越来越完善的教育体制下都能够快乐、全面地成长,感谢几位嘉宾作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完)
2011-07-21 11:46:52
图片内容:
- 中国访谈:专家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 王定华
-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 鹿建平
- 重庆市江北区教委副主任 曾存荣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 陈云龙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出现了可喜的成绩。
- 晋中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叫做“四化两改三保证”。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在教育布局调整方面着重做了“三建工作”。
- 重庆市江北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图达到“六个一样”的效果。
- 据2010年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达到了1167万人。
- 四位访谈嘉宾与中国网副总编张梅芝合影留念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fgy/2011-7-21jiaoyu_1311234120.mp4
图片大图:
-
中国访谈:专家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国网 杨丹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 王定华
中国网 杨丹
-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 鹿建平
中国网 杨丹
-
重庆市江北区教委副主任 曾存荣
中国网 杨丹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 陈云龙
中国网 杨丹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中国网 杨丹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出现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网 杨丹
-
晋中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叫做“四化两改三保证”。
中国网 杨丹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在教育布局调整方面着重做了“三建工作”。
中国网 杨丹
-
重庆市江北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图达到“六个一样”的效果。
中国网 杨丹
-
据2010年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达到了1167万人。
中国网 杨丹
-
四位访谈嘉宾与中国网副总编张梅芝合影留念
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