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恒的半个世纪拉美情

时间:2013年6月28日09:00
嘉宾:
《今日中国》西文版主编李五洲
《今日中国》拉美分社原副社长曾平
简介:他是一个谈到拉美问题就滔滔不绝的专家,也是一个执行有力的管理者,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多半是在拉美度过的,从新华社退休后他被聘请到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因年逾花甲,人们都爱亲切地称他老吴,他就是吴永恒。然而在墨西哥当地时间3月18日,老吴与世长辞,病魔带走了老吴,却留下了他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老吴的故事。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吴永恒的半个世纪拉美情

活动描述

  • 时间:2013年6月27日14:00 嘉宾:《今日中国》西文版主编李五洲       《今日中国》拉美分社原副社长曾平简介:他不仅是一个谈到拉美问题就滔滔不绝的拉美问题专家,也是一个思路活跃、执行有力的管理者。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多半时间是在拉美度过的,从新华社退休后他被聘请到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因年逾花甲,人们都爱亲切地称他老吴,他就是吴永恒。然而在 2013年墨西哥当地时间3月18日,老吴与世长辞,病魔带走了老吴,却留下了他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老吴的故事。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他曾经是新华社的一名高级记者,他不仅是一个谈到拉美问题就滔滔不绝的拉美问题专家,也是一个思路活跃、执行有力的管理者。从1964年在古巴学习西班牙语起,他就与拉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多半时间是在拉美度过的。从新华社退休后,他被聘请到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因年逾花甲,人们都爱亲切地称他老吴,他就是吴永恒。

    2013年墨西哥当地时间3月18日,老吴与世长辞,老吴的妻子说他把自己交给了那片土地。病魔带走了老吴,却留下了他的精神。今天做客中国访谈的嘉宾是《今日中国》西文版主编李五洲、《今日中国》拉美分社原副社长曾平。他们曾经是和老吴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吴的故事。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

    2013-06-28 08:17:25

  • 李五洲:

    主持人好!

    2013-06-28 08:17:45

  • 曾平:

    主持人好!

    2013-06-28 08:17:59

  • 中国网:

    咱们从很久以前说起,二位回忆一下,在初识老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景?

    2013-06-28 08:18:10

  • 李五洲:

    2004年12月底,那时候他退休了,决定到我们《今日中国》拉美分社担任社长。那时候,我很突然看到一个小老头,穿得很朴实,到我们《今日中国》,很和蔼,很诚恳。当时我也负责联系工作,他说你给我安排一个工作吧,这一个月我要见哪些人,让我给他安排一个详细的计划。在这一个月期间,他是很认真地按照日程表到每个部门去拜访,全面了解《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流程。

    2013-06-28 08:18:25

  • 曾平:

    当时我在总编室,当时老吴和分社在筹备秘鲁版,我看了他们和秘鲁的大量交流,特别是一些邮件。为了说清楚怎么筹备秘鲁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光来回的信件和我们社总编室这种沟通大概有上百封,包括谈到每一个细节。

    等到我见到老吴的时候,猛一看,觉得老吴这个人,他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相对严肃一点,但是熟了以后就变得非常风趣,和蔼可亲,甚至有时候还跟你开一个玩笑。我跟五洲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不久前,在春节前他回来开工作会议的时候,他分别跟五洲和我开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玩笑,就是说明这个老人既有严谨、严肃的一面,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一个非常风趣、非常幽默的老人。

    2013-06-28 08:19:40

  • 中国网:

    什么玩笑可以说一下吗?

    2013-06-28 08:19:54

  • 曾平:

    他说我在墨西哥城开车像个疯子,就是坐我的车很害怕,什么地方都敢去。

    2013-06-28 08:20:10

  • 李五洲:

    他讲我在维拉克鲁斯参观当地海洋馆的一个小故事,好多笑话也是结合各种情景的。以前他很少参加这样的工作会议,今年最后一次他特地要参加,而且主动要求表演节目,就讲了两个笑话,就是我和曾平的笑话。

    2013-06-28 08:20:20

  • 中国网:

    除了第一次看觉得他不苟言笑,后来觉得他幽默风趣以外,二位觉得他还有什么性格特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不可以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

    2013-06-28 08:20:37

  • 李五洲:

    就像刚才曾平介绍的,他是一个很幽默,很热情,甚至说很有激情的人。好多人把激情放在生活中,但他是把激情带到工作中,我和他接触的时候他谈得最多的就是战士。因为他出生在新华社,他说周总理说“新华社就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所以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把自己比作一名战士。

    他也特别喜欢看《潜伏》、《亮剑》这样一些战争片,老是把一些英雄的主人公和自己来相比,甚至把他们的台词都记下来,经常反复地讲。

    包括他跟我讲,他说“我希望我离开《今日中国》以后可以昂着头”。这就是《亮剑》里的话——把这个阵地完整地交给来接替我的人。

    2013-06-28 08:20:50

  • 曾平:

    他作为一个战士,因为是那个时代的人,受党的教育多年,可以说从血液里面都流出那种责任感,虽然不是一个兵,但是他这种坚守阵地、开拓进取的精神完全达到了战士的标准,而且非常的合格。

    我们感觉到,他虽然年龄很大,但是精力充沛,特别是谈起工作,那就是不知疲倦,我们有时候有点跟不上,觉得作为一个战士来说,他后来长眠在那片土地上,他也实现了自己的宿愿。

    2013-06-28 08:21:01

  • 中国网:

    刚才李主编说他是战士,咱们曾社长提到了责任感,这个战士和责任感会不会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工作狂呢?

    2013-06-28 08:21:10

  • 李五洲:

    从认识他的人,外文局的领导、同事,包括我们《今日中国》的人,几任领导都是这么评价他,说他是一个工作狂。刚才我说他工作要吹冲锋号,要跑步前进。他的工作目标不是说达到一个目标就可以,他永远没有一个终点,不断给自己设定一个一个新的目标。他刚去的时候,我们分社自己有19个订户,他先巩固墨西哥市场,一两年之内就发展到两三千个用户,然后把我们的杂志打到了墨西哥所有的机场,上了所有的航班,包括超市。

    覆盖了墨西哥32个州、联盟区的全境之后,他又把眼光放到了未建交国家,然后把我们的杂志打入了中美洲和加勒比所有未建交国家和地区。之后他又开始向南美眺望,在秘鲁,在他的牵头和努力下,建立了秘鲁办事处,我们的杂志就在秘鲁分版印刷。

    之后他开始策划出版南美洲版,在委内瑞拉出版。包括在巴拿巴和当地的华人、华商合作,出版了巴拿马版。他甚至在今年提出的三年规划当中又提出了巴西葡文版,他的目标永远没有止境。

    2013-06-28 08:21:22

  • 中国网:

    咱们刚才提到了《今日中国》西文版从19个订户变到了1.3万个。这样一个飞跃是怎么样达到的呢?有哪些身体力行的事迹?

    2013-06-28 08:21:32

  • 李五洲:

    首先,他是入乡随俗,定市场化机制,通过在墨西哥选择专业化的、最好的发行公司。开始的时候是希图姆——墨西哥最好的、最大的发行公司;然后我们的杂志通过它们的渠道,很快分布达到了全国,这是我们自己搞发行的发行公司。

    另外,老吴对分社有一套,就是通过一些报刊亭、超市等渠道打进去,包括机场。我们杂志整个打到墨西哥所有的国内航班上,跟墨西哥航空工业协会建立了联系,然后它每期帮我们订阅几千份,放在它各个航线上。

    包括中国和墨西哥航班开通之后,因为金融危机之后,成本上升,这个航空公司取消了外面的杂志,只放一些自己的刊物。因为杂志很重,会加重燃油成本。但是老吴就说一定要拿下这块阵地,他就多次找我们的大使,找到墨航的老板,经过谈判,我们《今日中国》杂志就成为唯一一个踏上中墨航班的杂志,它的外来的杂志就是一个。他用这种精神,有机会就去搞。

    他在墨西哥版之外,又在秘鲁那边设分点,包括打入一些未建交国家,包括他向美国、拉美地区发展订户,他的方法也是很多的。

    另外,我在墨西哥有一个感觉,所有的高官,不管是议会的、亚太委员会的议长、主席,或者一些大法官,老吴的朋友中有很多大法官,有一些州长,有很多的部长、司长,他都做他们的工作,把这些杂志送到他们案头上。

    2013-06-28 08:22:10

  • 中国网:

    广交朋友。

    2013-06-28 08:22:23

  • 李五洲:

    对,所以杂志一下子覆盖很广,通过市场和零售的渠道,通过航班、通过和这些高官,通过一些宏观经济的合作,让我们杂志上到高端的场所和会所,上到了影响对华决策这些人的案头上,他们也成为我们的读者。

    2013-06-28 08:22:34

  • 中国网:

    就是说他一旦设立这个目标,就决不会放弃?

    2013-06-28 08:22:43

  • 李五洲:

    对。

    2013-06-28 08:22:54

  • 中国网:

    曾社长有什么补充的吗?

    2013-06-28 08:23:31

  • 曾平:

    有两个方面,刚才五洲说了从高官职场或者通过权威部门。实际上我们在墨西哥城的时候,每次外出的时车上拉的最多的就是杂志,就作为我们随身的行李,走到哪儿发到哪儿。特别是和老吴我们在墨西哥城,包括在外地也是,普艾布拉、格雷达罗、瓜达拉哈啦,这些墨西哥比较重要的大城市。我们去一些学校、去一些机关,办说明中国的讲座,这时候车上拉的全是杂志。

    我记得在格雷达罗的时候,讲完以后我们放了很多幻灯片,大家看了以后非常感兴趣,马上就有人来订阅《今日中国》,当场我记得是收了17个人的钱,刚才说的数字是从19个到1.3万个,这就是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这么多年不管是大的场合,还是一般的场合,只要有机会就向世界说明中国,特别是墨西哥人对中国的经济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有一些交流、互动当中谈到中国的经济,这样激发了墨西哥人对中国了解的兴趣和热情,很快就自愿掏钱。

    我们在前面讲,这边有一个桌子,有几个墨西哥版俱乐部的就在那儿收钱,就感觉到这是一种现场办公,这种效果感觉很好,感觉到有一点振奋,觉得一下子就立竿见影。

    2013-06-28 08:23:45

  • 李五洲:

    曾平的话让我一下子回到了2008年我在墨西哥,我确实回想到很多的镜头。我到墨西哥出差过好多地方,基本上各个州都有我们的代理人,我看到老吴发的报告,去年年底这个代理人发来信,说我今天在圣诞之前发展了50多个,就像给《今日中国》一个新年的礼物。

    另外他对于这种场合,和中国有关的与无关的,他都去吸引订户。墨西哥有一次以中国为主题的儿童夏令营,他就开车拉着我们的杂志去。

    还有一次是在中国府广场上,有一个少林武术的表演,我们就拉了几千册杂志,在表演开始之前我们向大家推销这个杂志,有几千册,带去的满满一车,全部 弄完了。

    2013-06-28 08:23:57

  • 中国网:

    也就是咱们办杂志不仅要参与编辑、撰写,还要负责杂志的销量,还要发行它,所以咱们是一人身兼数职的。

    我知道老吴去世当天,正要去墨西哥的一个电视台,去参加一个有关于中国的访谈节目,老吴是经常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墨西哥人来说明中国吗?

    2013-06-28 08:24:30

  • 李五洲:

    不是说经常,他基本是每天,他走到哪儿,说明中国的意识非常的强。我老说他就像逢人说法一样,有一个人他要讲,有两个人他也要讲,只要有人邀请他去他都去,他都能跟遇到的人拍拍肩膀,聊起来、说起来。据我们统计,发回来的有100多次重要的讲座,就是很重视的。当地很多场合发表一些即兴的说明和演讲,这更是不计其数。

    2013-06-28 08:24:44

  • 曾平:

    演讲的层次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因为当时墨西哥的前总统爱其乌力亚就给老吴曾经说过,希望墨西哥的青年人了解中国,这是两国发展长久的根本。

    2013-06-28 08:24:55

  • 中国网:

    青年是未来。

    2013-06-28 08:25:04

  • 曾平:

    所以我们把目标基本上锁定大学,比如在墨西哥城乌纳姆大学,在普艾布拉、在普艾布拉、格雷达罗这些周边,甚至查巴斯,我们和大学生的交往特别密切的。特别是有一次我跟老吴说我要到查巴斯去,正好有一个美国学校在那里,也是熟人在那边,那就多带一点杂志,多分发给他们,争取他们都订阅。回来以后效果比较好,当时就订阅了很多西文版杂志。

    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已经融到生活当中去了,根本不会说分割得特别清晰,完全就是一体化的,一出去就是推广、宣传。

    2013-06-28 08:25:14

  • 李五洲:

    老吴说除了学校是他的终点,因为年轻人代表未来,墨西哥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拉美都不了解中国,所以老吴重点确实是放在青年学生上。

    但是他对各种层次团体也非常的注重,我在期间参加过他给奥林匹克官员来讲中国的体育,给议会来讲中国的外交,给眼科医生来讲中国的经济状况。他抓住一切的机会,不管听众对象是谁。有一次他到一个很偏僻的镇上,有200多听众,他从首府坐车三四个小时到那个地方给大家讲,讲完以后连夜又赶回去坐车,他就是抓住一切机会,这是讲座。

    另外他在媒体上也抓住机会,能给墨西哥人介绍中国。刚才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我觉得它是墨西哥媒体非常喜欢的一个人,很多对他的访谈和演讲,都登在墨西哥的各种报刊上。我记得胡锦涛访问墨西哥的时候,他就被墨西哥国家电视台请进直播室作为嘉宾,来现场评论胡锦涛访问墨西哥的成果。

    2013-06-28 08:25:26

  • 中国网:

    首先他了解咱们自己的国家、了解中国,而且他还那么了解拉美,而且他还愿意表达。

    2013-06-28 08:25:37

  • 李五洲:

    包括网络电台给他专门开了一个节目,每周一次来向墨西哥介绍中国。到他去世的时候已经播了200个小时,他就为一家电视台就讲了200多个小时中国的情况。

    2013-06-28 08:25:48

  • 曾平:

    刚才说了,老吴他是非常注重对年轻人说明中国。刚才说了,过去老吴去了以后,有很多老的发行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年龄比较大了,老吴觉得危机感比较的强烈,老吴就说咱们一定要发展一些新的,这样才能够后继有人,就是能够看到不仅仅是当前,而且着眼于未来。

    2013-06-28 08:25:59

  • 中国网:

    要未雨绸缪。

    2013-06-28 08:26:07

  • 曾平:

    对,发展一些青年的订户,向学校和大学推荐中国,起到的效果非常好。

    2013-06-28 08:26:15

  • 中国网:

    由二位所说的,我能不能说老吴就是一个民间大使呢?

    2013-06-28 08:26:22

  • 曾平:

    这样这么说。2010年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赴墨西哥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仪式,后来我们在使馆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后来我们决定作为外宣机构,作为媒体,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墨西哥民众,包括中国驻墨西哥的华人华侨和组织,更了解和加强解放军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也组织了一场活动。当时墨西哥华人华侨来了很多人,大家和解放军能在异国他乡见面,而且那么提劲的时刻,就觉得非常高兴。

    2013-06-28 08:26:35

  • 中国网:

    而且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2013-06-28 08:26:46

  • 曾平:

    对,我当时记得咱们解放军代表团的团长,张宝书将军,是北京军区的参谋长、中将,他就说我们在使馆是使馆的接待,但是我们来到分社是来到了民间,这就是国家的和民间的,和墨西哥华人华侨的,一起使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也很受到鼓舞,他们也表示在阅兵式上一定要走出中国军人的威风。

    就感觉到时时刻刻把所有的工作,有一些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只管负责宣传、报道就行了,完成我们的工作,但是现在基本上都融入进去,你是中国人,你在外面,你就要宣传中国,这种宣传那就不分界别、不分场合、不分内外,就完全是一个全方位的。

    2013-06-28 08:26:56

  • 李五洲:

    说老吴是一个民间外交家,首先他有外交家的战略,包括做杂志,他不是说做好采编、策划、发行就行了,从布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墨西哥巩固以后要覆盖拉美,要全覆盖,要打入未建交国家,他就从国家外交大局出发,这些国家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好多东西中国进不去,他打进去以后,让未建交国家的民众来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对促成两国之间关系发展埋下了伏笔。

    另外,他有一个战略意识,不仅是布局大局意识,在拉美布局,包括北墨、南秘,就是北面墨西哥,就是做巴西版,做美洲版,这是整个的布局。他善于抓住一些重大的活动,来利用一些关键点来宣传、说明中国,来影响对象国的一些观点。

    包括有一次“世界华人反独促统大会”在墨西哥举行,他就立刻策划了一个专刊,说明了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不仅上会发,而且在墨西哥一些上层人士当中也散发。

    包括你说的气候大会,在坎昆举行的时候,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出版了“今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专刊”,向与会人员来说明中国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立场、观点,包括一些国际合作都是很全面的来说。包括其他的一些,包括中墨建交40周年,我们做了一个画册,搞了一个很盛大的首发式,引起了一些轰动。

    2013-06-28 08:27:10

  • 曾平:

    说在拉美的几场比较大的活动,其中一场就是坎昆会议,这是2010年12月底到2011年初在坎昆举行了世界气候大会。刚才五洲也说了,在《今日中国》总社的领导下我们做了一些英文版和西文版大会的专刊,在这之前也把这个情况通报给当时墨西哥外交部。墨西哥外交部的部长当时就委托给我们写信表示祝贺,也表示感谢,认为《今日中国》拉美分社为中墨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就一个新闻单位来说,这就是一个战略性的东西,能够提升到国家的档次上。

    2013-06-28 08:28:18

  • 中国网:

    起到了中墨友谊桥梁和丝带的作用。

    2013-06-28 08:28:34

  • 曾平:

    而且效果非常好。会场专刊其实分社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印刷,完了我们就组织车辆运到坎昆,在那儿怎么分发。

    大会期间,我们外文局的记者代表团就成了分发员,我们每次出去、上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背一些杂志,老吴也不例外。

    2013-06-28 08:28:45

  • 李五洲:

    《光明日报》头条,老吴提那个杂志,就是在坎昆会议上,他自己提的一张照片。

    2013-06-28 08:29:01

  • 曾平:

    那张照片是我给他拍的,背着照的,穿的就是工作服,因为你背那么多的杂志,而且站在那儿,我跟老吴就曾经站在大厅的门口,向每一个与会代表分发,而且效果非常好。

    特别是坎昆会议期间,有一场会议他跟唐总一起进入,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他就亲自把《今日中国》杂志送给他了,卡尔德龙也很风趣,当时就说祝《今日中国》好运。这个话题就是永远绕不开那种时时刻刻的外宣意识,战士的情怀,就是一种没有时间、没有节点,只要是有这种机会。

    我们多坎昆会议呆了15天,包括咱们外文局代表团的接待,前前后后一直到会议,包括写稿件发回来,当时中国网也去了几个同志,一起在做这个事。在老吴的具体策划下,大家一起把坎昆会议开的,对外文局来说是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一次会,这与分社,与老吴的指导、领导有直接的关系。

    他好多的事情考虑的非常仔细,包括唐总说过一次,他的那个记者证都没有注册,但是老吴在我们开会那天把它注册下来了,也费了很多的周折。

    2013-06-28 08:29:09

  • 李五洲:

    因为《今日中国》在国际场合表现的非常突出,总统府有两场活动,特地邀请指名《今日中国》去参加,这是唯一的中国媒体。

    2013-06-28 08:29:24

  • 中国网:

    被点名了。

    2013-06-28 08:29:32

  • 李五洲:

    而且我们的杂志也被CCN、BBS这些国际主流媒体注意到,他们也对我们的杂志进行过报道。

    2013-06-28 08:29:42

  • 曾平:

    我印象很深,那天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了,还有唐总、老吴我们三个人基本上开了15天,疲惫不堪,站在那儿,两眼都是很茫然了,老吴一直跟我们坚持在一起,回到宾馆已经凌晨4点了,还要写稿件,还要往国内发。这就是战士。他就是应该倒在阵地上,他说坚守在这个阵地上。

    2013-06-28 08:29:51

  • 李五洲:

    接着刚才说的民间外交家再说几点:第一,他有全局的外交布局的能力;第二,抓住重大活动,包括一些关注的重点问题他来说明;第三,作为民间外交家,他有一种正式的外交家起不到的作用,他有他的人格魅力。上至总统、前总统,一些部长,下到普通的民众,甚至就是我们分社的那些雇员,或者开车的人都能打成一片。不管你是什么观点,不管墨西哥左派、右派对中国是什么态度,老吴都能贴上去,都能和他交上朋友,都能把他想说的话说上。

    而且他和他们的交往是带着真感情的,来感化他们,来和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所以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追悼会中200多人的90%都是墨西哥各界的精英和一些普通人,他们怀念失去了一个好兄弟,在留言簿上他们写的最多的就是兄弟这两个字。

    老吴这种民间大使的作用,很好的融入当地社会,和当地各色人不同观点的人、不同阶层的人都成为朋友,都成为兄弟。我再举两个他怎么做好民间大使、民间外交的工作,就是很小的一些小事。

    我们一位发行人,跟我们做过一些工作,她的先生得了癌症,要治病,费用支付不起,要把墨西哥的住房通过她的儿子卖掉治病。老吴听说以后非常心痛,他不仅自己掏了一些钱,后来张罗给总社打报告,看可不可以以分社的名义,给她一些补助。她家的房子卖掉了,旧家具其实也不值多少钱,扔了又可惜,老吴到处张罗人,帮她把旧家具卖掉变成钱。

    还有一位叫“母鸡妈妈”,国内人知道的不太多。这是我们中墨1972年建交,中国在1973年派的第一批留学生,当时这些人在国内都没有出过国,而且基本都是年轻人,到那边生活条件也很有限,就指定这位女士来作为他们的监护人,这些中国留学生就住在她家里,负责他们的食宿等。这么多人过去了,这些人都成了我们各部委的一些官员,有的还成了一些比较高级的官员。

    这个人这么多年也是默默无闻,老吴记得这个事情,他经常访问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现在住在老年公寓里面,生活也不是特别的如意。老吴经常买一点东西看望她,经常和她一起翻看相册,看她的每一个“小鸡”,就是当年的中国留学生状况怎么样,等于感情上带着感恩来回报这位“母鸡妈妈”。

    2013-06-28 08:30:00

  • 中国网:

    老吴的战略思维、外交思维上体现了他的智商高,但是从他的人文关怀上又体现了他的情商很高。你刚才反复提到了家这个词,老吴在拉美工作了8年,可以说背井离乡,也远离了亲人,算是一种苦难。而老吴说为了事业和信仰他甘心蒙受这种苦难,您觉得他的信仰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他坚持一直在拉美这块土地,扩大中国的影响力而努力呢?

    2013-06-28 08:30:16

  • 李五洲:

    他的信仰就是祖国,就是国家。说起来可能很空,年轻人认为爱国好像是很空的东西,但是爱国有很深厚的情怀。老吴这一点,我跟他交往这么多年,深深感受到他的爱国。为什么?在退休之后他放弃了安享晚年,也放弃了一些公司高薪的聘请,他的人脉很广,可以去一些公司当顾问赚钱。他为什么毅然的到我们这儿来?他不愿意放弃工作,他一辈子在新华社做对外传播工作,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本事很高,他不愿意自己这些能力就此马放南山,他要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我们《今日中国》的对外传播和他的使命和能力非常的匹配,是继续一种事业,所以他愿意来做。他为什么能分人说法,能抱着感恩的心去和墨西哥人进行交往,他觉得他爱他的祖国,他希望通过他的身体力行,打动他认识的、接触的每一个墨西哥人,来让他们了解他的祖国,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之后,为了让他的祖国被墨西哥人、被拉美人了解。中国的声音在拉美发出去,服务的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一个国家的外交大局。

    2013-06-28 08:30:35

  • 曾平:

    他传达一种正能量,尽管对有一些事情也是看不惯、有意见,但是在工作上从来不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和影响。我感觉完全是烙在他的心上,所以每件工作,他转转去,还都是为了宣传中国这个大局。包括他不仅自己做客直播间,而且有一次他跟我说,咱们策划一个让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的官员做客墨西哥的媒体直播间,直接和墨西哥的受众互动,这样也可以说是创新,本来这种事应该是大使馆自己做的,但是因为老吴就利用当地媒体的良好关系。

    墨西哥当地媒体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拍摄过这样的栏目,请大使坐在他们的直播间里面,或者官员坐在直播间向墨西哥民众讲中国,而且现场提问,这个形式非常好。后来就请墨西哥职场报,把郑主任和姚飞同志请过去,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而且现场互动非常热烈。

    墨西哥民众一看,中国驻墨西哥的官员直接来和我们互动,一下子感觉就不一样,拉近了。不仅仅是媒体在说,而且大使馆的官员在说,而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从这一点就是说老吴只要是能想到的,他都能够利用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把它融在一起,这样他做的就是别人想不到的。

    2013-06-28 08:30:47

  • 李五洲:

    因为他爱他的国家,所以他有一种使命感。就像曾社长刚才说的,强烈的使命感。就是见到一个人,到一个场合,有这个机会,他就来讲,就来通过不同的形式讲。他讲,或者我们杂志来讲,或者我们使馆的人员来讲,他创造一切的机会、发现一切的机会来说明中国。

    2013-06-28 08:31:01

  • 曾平:

    《今日中国》这个牌子就是今日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所以说了每一句话,或者做了每件事都可以作为中国的一分子向外界说明,就是这种使命感已经融入到血液当中了,就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分时间,就变成这种状态,只要他身体能够撑得起来。

    包括这么多的春节没有回家,春节本来是我们中国人团聚的机会,一个重大的节日。但是墨西哥那边华人华侨比较多,而且近几年华人华侨和墨西哥政府也举办很多活动,比如华人花车游行,实际上把中国文化的氛围带到墨西哥城。而且墨西哥人参与的程度比我们有一些华人华侨还热闹,就变成了中国花车游行他们参与的人也多,所以老吴有时候作为一个组织者之一,也放不下心。

    而且我们每年分社还有一辆花车去参加游行,这样宣传《今日中国》。很多事情正好在这个结骨眼上,我们一般开完工作会就是年前,开完工作会他就回去,他可能走得第二天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年三十,或者是二十九,那边工作他感觉到离不了他,他得过去,那是他的阵地。

    2013-06-28 08:31:10

  • 中国网:

    这让我想到的曾国藩说的一句话:“天下事必先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才有成事之可机”。我想他想要成的事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并且让世界了解中国。

    前一段郭晓勇局长曾经写到:“无冕一生抒正义,本土八载建奇功,四十三年新华赋,半个世纪拉美情”。这是给我们老吴写的。

    前段时间五四青年节,外文局组织了局里的青年团员来学习老吴的先进事迹。在两位看来,老吴能给青年人带来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呢?

    2013-06-28 08:31:21

  • 曾平:

    郭局长写的是在墨西哥城的飞机场写的,因为郭局长也比较了解老吴,所以这个感情也是非常真挚,而且把老吴这一生总结了,特别是在《今日中国》工作8年的时间里面。

    我们这个话题往往就是围绕老吴是一个战士,这种战士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要发声,就要宣传中国。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9年墨西哥爆发H1N1的流感,我们在那儿坚持到最后一刻,我早他三天航班回国,他三天以后再回来。当时那一天我们就说撤离,因为局里面,包括蔡局长也指示我们要撤回来,老吴就说你和程文君先走。我说你年龄大你先走,后来老吴说你这个言语不是很通,你得先走。这是关键时候,老吴完全就是一个兄长,又是一个领导者,他说我坚持下来,而且三天以后就北京见了,结果我回来以后就被隔离了,老吴回来了也被隔离了。在这种状况下作为一个战士来说,在隔离期间还是接受媒体的采访。

    2013-06-28 08:31:53

  • 中国网:

    还在继续做他的工作?

    2013-06-28 08:32:06

  • 曾平:

    对,他是隔离在上海,我是隔离在北京,每天有电话,包括他在墨西哥城还没有上飞机之前,电话沟通不断,就是把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最新情况做一个通报,就是便于国家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种流感。老吴后来在上海浦东,按道理说,年龄这么大,又是非常时期,完全就可以休息,但是他完全就是战士的情怀。这样给我们的年轻人来看,这个老头儿就是一个不知疲倦,就像一个上足发条的机器一样,就是不停的在转动。所以我觉得给年轻人最大的启示应该是工作上像老吴一样“敬业、敬岗、尽责”。

    我和五洲都有这种体会,我们从他身上都学到很多东西,这种东西是潜移默化的,但是也会深刻的留在我们的心里,化成我们的一种行动。

    2013-06-28 08:32:16

  • 李五洲:

    他在分社8年,我们到分社实习、工作过的人有三四十个,基本上每个人对他都有这种感觉,刚才曾院长谈的他的敬业精神是人所共睹。如果是作为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包括我在内,我想两个方面:

    第一,他作为一个外宣人的素质,我认为他的素质汇集了我们外宣各行当不同角色的综合素质,达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是我们每一个外宣人追求的楷模。为什么这么说?一般来说外宣涉及到外语,很多人的外语能力很好。老吴的外语,墨西哥人说你说的比我还好,包括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的社长潘国俊说,老吴的西语比他还要优秀。

    2013-06-28 08:32:29

  • 中国网:

    算是一个西语通。

    2013-06-28 08:33:04

  • 李五洲:

    对,他的外语能力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其实外语和外宣还很远。

    第二,年轻人要追求的就是做记者,外文局号召大家采编译合一,你光做一个外语人才做外宣还是困难,你还要有采编、做记者的素质,你才能交朋友,打入对象国家,和各种层次的人交朋友。善于发现新闻,善于回答当地关注的舆情,善于利用一些节点,把新闻、声音传播出去,这是一个记者的素质。

    第三,对我们年轻人更大的一个要求,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你先要懂外语,懂采编,第三要懂跨文化交流。你懂新闻,你说出去别人不懂,或者他听了以后达到一种反面的效果。

    2013-06-28 08:33:22

  • 中国网:

    你得了解一种受众的心理。

    2013-06-28 08:33:39

  • 李五洲:

    这种就是我们周局长老说的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能力。老吴这方面就非常好,他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他说曾国藩,甚至陈毅的诗,包括朱子家训,他对历史文化非常的清楚,对墨西哥的风土人情也非常的了解。刚才你说,他既是中国的拉美问题专家,又是拉美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了解中国也了解世界,他的这种文化修养能把两种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把中国介绍出去,能让别人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2013-06-28 08:33:58

  • 中国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3-06-28 08:34:12

  • 李五洲:

    第四,更高的素质就是一种外交家,我们和各种人打交道,从总统到车夫的能力,能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是本土化的最高境界,这种能力可以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老吴是学不出来的。但是年轻人可以向着这种要求来努力,对外传播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除了他的业务素质是我们来学习的,还有他的学习精神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我刚才说的他的西语,他的西语在国内没有几个比他高的,在拉美墨西哥人觉得比他们还高。潘国俊也说,老吴最大的本事到古巴能说古巴的西班牙语,到哥伦比亚能说哥伦比亚的西班牙语,因为这个在拉美各个国家都不一样,它有自己的土语,甚至同样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老吴就有这样的水平。这样一个人,水平好到这样程度了,他到死之前还在学习西班牙语。

    雇员说过,他说过什么词,老吴觉得这个词好,没有听说过,就记下来,这个词还怎么用,或者回去查一下字典。他去世之后,我们办理后事的人,推开他的房间,在他的柜子上、墙上贴了有40多个纸条,绝大多数是关于新出现的词汇和词语,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人来学习的。

    2013-06-28 08:34:27

  • 中国网:

    学习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积累。

    2013-06-28 08:34:47

  • 李五洲:

    对,而且他学习不仅是语言,还得像老吴学习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那种,学习各种文化历史知识。

    2013-06-28 08:34:59

  • 中国网:

    因为各种知识都是交叉的,学习一种知识对于另一种知识其实也是有帮助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刚才一直在说外宣,老吴的一生都是围绕着外宣,您二位我敢说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外宣工作对于我们“中国梦”的实现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013-06-28 08:35:09

  • 李五洲:

    “中国梦”表面看起来只是中国人的梦想,但是我觉得中国梦也是一个世界的,所以我们作为外宣来说,说“中国梦”,你中国人的梦想要和别人的梦想有一个关联点,你的梦想不能伤害别人的梦想,你的梦想能让别人的生活来更好,我觉得这是“中国梦”。

    就是我要好,你也要好,我们传达出去,我们作为外宣的人对外来说“中国梦”,就是应该这样来说,应该来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如何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解说。因为国际,你把你的意思正确的表达出来了,别人接受了,它其实就是争取到一种别人的理解,争取到一种国际的良好空间,他知道你对他有好处,没有威胁,他就会支持你,就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舆论空间,一种很好的国际环境,可能归助推我们中国梦的实现。

    2013-06-28 08:35:25

  • 曾平:

    本来梦是一个相对虚幻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人的美好愿望,你的愿望和我的愿望叠加在一起,找出一个结合点,一个和谐的实现,我觉得世界才能够变得更美好,中国梦也才能够实现。

    2013-06-28 08:35:37

  • 中国网:

    习主席前段和奥巴马总统会晤的时候说,我们“中国梦”和“美国梦”,以及世界上各族人民的梦都是相通的,我们外宣工作者其实要做的一定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是相通的。

    好的,非常感谢二位做客我们中国访谈。

    2013-06-28 08:35:50

  • 李五洲:

    谢谢。

    2013-06-28 08:36:04

  • 曾平:

    谢谢。

    2013-06-28 08:36:14

  • 中国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这句诗可以说是吴永恒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光明日报》记者庄建也在文章里面写到:“一本小杂志,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吴的角色永不谢幕。”

    感谢您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3-06-28 08:36:2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3-6-24-wuyongheng_1372308726.mp4

图片大图:

  • 《今日中国》西文版主编李五洲、《今日中国》拉美分社原副社长曾平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李树成

  • 两位并肩战斗的战友表示老吴既有严谨、严肃的一面,但是本质上还是非常风趣、幽默的

    中国网 李树成

  • 原来《今日中国》有19个订户,一两年之内发展到两三千个用户,后来变到了1.3万个

    中国网 李树成

  • 老吴不是经常,而是每天都在宣传中国,“有一个人他要讲,有两个人他也要讲”

    中国网 李树成

  • 老吴是一个民间外交家,他有外交家的战略,在巩固墨西哥后还要覆盖拉美,打入未建交国家。

    中国网 李树成

  • 曾平:他传达一种正能量,每件工作,他转来转去,还都是为了宣传中国这个大局。

    中国网 李佳

  • 李五洲:老吴说学校是他的重点,因为年轻人代表未来。

    中国网 李树成

  • 中国访谈主持人

    中国网 李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