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盾安节能为您特约播出的中国网两会访谈。就大家非常关心的教育改革和自主招生问题,我们于前方驻地采访到了南开大学的校长龚克先生。
中国网:我们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针、举措,您最关心的是哪个领域呢?
龚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教育改革的部署,它的重点或者突破点是考试招生的改革,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是把这个作为一个中心环节,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特别点到了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不光是高考,它是一系列的考试和招生,但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牵动全局的是高考。高考的改革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它是要实现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四个关键词:统一高考、学业水平、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我想这是一个组合拳。
首先,统一高考有保留,这是现在大家比较接受的统一高考的公平尺度,因为统一高考具有比较强的可比性,它至少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大家同卷可比,学业水平考试目前来讲是按城市组织的,所以城市和城市之间可比性是不如统一高考的。
第二,统一高考的透明度,程序的成熟度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所以这个是要接续坚持的,但是统一高考的内容、评价可能还会有一些改革,但是这是一个要素。
高中学业水平成绩跟统一高考加起来是什么概念呢?从大学来看,我观察一个学生的眼界宽了,过去我只有一个高考3+X,学业水平成绩上来以后,他在高中的全部表现进入了高考录取的视野范围,这样就为第三个要素,综合评价创造了基础。
根据统一高考,再加上整个高中学业,我们怎么来进行综合评价,实际上整个考试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考试是一个评价的环节,这个评价环节引导了整个的教育环节,所以前牛鼻子在这儿,你要重视英语我就加强英语,你重视数学我就加强数学,你文理分科我就文理分学,所有这些东西,所以综合评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综合评价里面的难处在于怎么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你有这么多基础数据,你怎么来加权、评价,甚至在里面引入一个面试的评价环节,这是大家都开始做实验,准备做方案,据我所知教育部的方案将会在两会以后不久将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
综合评价基础上,多元录取是最后一个环节,目前的情况下是一元录取的,或者主渠道是一元录取的,就是高考总分排队的,根据这个来录取。
多元录取就是打破总分排队,它前提有一个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又可能根据你学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评价权重。比如今年我们碰到一个情况,有一个学生在被我们学校录取以后,还没有来入学。我接到最早的一个未入学学生的信,他提出一个要求,要转专业,他为什么要转专业,他录取到物理专业,他要转到数学专业,他提到了过去数学里面他有非常好的成绩,他参加了很多竞赛这类的,而且他的高考数学分我看了,非常好,147分,几乎达到150分满分了。实际上我们在数学专业录取的总分比他高的同学里面,数学单项分是不如他的,好几位在同一个省都不如他。
但是现在在一元化录取的情况下,就是总分排队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操作,我不能跳过人家来取你。如果说他一个方面的考试反映了他某一方面的学习能力,现在一元化录取的情况下无法做这个匹配。
如果将来我在综合评价下的多元录取的话,我可能利用数学比较多的专业,我可能更看重他数学的分数怎么样。
中国网:单项?
龚克:不能说单项,因为我可能加大他的权重,因为我还需要全面评价,但是他的权重可能不一样,但是你学文学类的,我对历史、文学加大他的权重,这样可以差异化的评价学生。人的多样性是自然形成的,多元录取是对客观实在的一种匹配。
事实上我们不同专业的培养对基础要求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多元录取是向两个方面向多元化匹配,使得整个更合理,但是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可靠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前提有一个基础的数据,所以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考试改革的设计。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主招生在尝试向这个方向探索经验。比如南开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我们在去年、前年做了一些改革之后,我们今年会引入一项机制,我们这两天就要发通知了,所有参加我们复试的同学,要把他高中的学业成绩给我们提供一下,我们就尝试着把高中学业成绩引入到我们复试评价里面来,来探索我们改革,因为这个时间很紧迫,要在2020年完成这个任务,2017年就都要到位。
中国网:南开今年提出了“2014公能英才选拔计划”自主选拔招生,您能给我们讲一下,公能素质教育和我们以往提到的素质教育有什么区别吗?
龚克:这个公是天下为公的公,能是能力的能,源于我们的校训,南开大学校训叫“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讲的是社会责任,能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这是我们老校长张伯苓在建校30年的时候总结的经验,提出来的校训。百年的南开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特色,它强调公和能。
从现在的时代下,我们认为公能教育,它的内核是我们提出来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完全吻合的,我们就希望继承我们南开公能教育传统特色,和我们现在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称为的所谓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就是用南开的语言、南开的文化特制来做这件事。
我们现在实际要推的,是希望做到德智体美的四育融合。我这个公首先让学生有为社会服务,为公的志向和价值导向。二是要强调他有这种奉公的操守,在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以社会利益为重。三是要他以大公的情怀,在集体的生活当中善于和人相处,是一个情商比较高的人。
但是这个“公”不是说学一门课程和考一个试就可以达到的,它应该融合在所有的教育环节里面。我们现在就要推进这个教育,融合到我们的专业学习、专业的基础课、各种学生社会活动、素质的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它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感。
所谓“能”,首先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在做课程改革,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全套的课程,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很多的东西,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如果将来学校送出去的学生是一个肯学的学生,他有学习的东西,二是他是一个能学、善学的学生,他有学习的能力,他就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的需要。因为在学校里面我讲得再多,也不可能将来一辈子社会东西都讲到,所以它应该是大家应该坚持的基础,有非常好的动力和能力,这样的人,这是我们公能素质教育我们想追求的目标。
我们现在着手做的,一个是去年我们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会,就是学校的体育工作会议,我们方方面面来加强学校的体育,今年开始我们研究生也要上体育课,教师的体育活动,我们改进了运动会。前两天来的时候刚看到,我们化学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那儿赛排球,像这些事情我们在努力往前推,我们也调整了我们的学制,把原来我们20+20的,40周两学期的学制,改成了18+18+4,引入一个小学期,这个小学期主要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我们叫做探究型实践性国际化学习的平台,利用这个比较短的学期,来尝试各种教学的改革,尝试怎么教、怎么改怎么讨论,这样比一个大学期来做更显得灵活一些,可以做一个像小特区这样的试点。
第一年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会巩固这个,等等我们采取很多办法,来做这方面的事情。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