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主任在全县提质工作会上的讲话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更好地保障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重庆市城口县教育委员会专题召开全县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会。
县教委主任邓忠泽就提升教育质量的思路及举措作了解读。
一、统一思想,增强提高教育质量的使命感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的今天,质量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追求,是老百姓的迫切需要。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县教委将工作重心转向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来,用整个的心思、整个的智慧、整个的资源来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教育工作只抓一件大事,那就是抓教育质量。
当前,我县教育“提质”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习惯于像抓GDP一样抓教育质量,仍然唯分数,没有很好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二是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缺乏整体设计和科学推进,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两张皮”,没有把办学理念转化成学校的课程、德育和教学活动,尤其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重视不够等。这些问题在各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我们一定要增强提高质量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决清除一切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思想观念,坚决打破一切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体制障碍,坚决纠正一切偏离教育质量提高的短期行为,把“提质”作为我县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二、深刻领会,把握提高教育质量的总要求
(一)树立“四种质量观”
一是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就学生个体而言,我们要让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决不能只注重语文、数学等传统考试学科,也决不能只把学生关到教室里面“死读书”。就学生整体而言,我们要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是否端正的重要标尺,要想方设法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决不能只关心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也决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而厚此薄彼,更不能歧视或者放弃暂时后进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少数方面的质量。
二是个性发展的质量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禀赋、爱好和潜质。我们要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决不能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搞“齐步走”,也决不能无视学生的天性禀赋,将已有的兴趣特长“浇灭”,更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质量,而不是千人一面的质量。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学生人生打基础的教育。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就是要能够为每个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全面、扎实而牢固的基础。学生是否健康成长和顺畅发展,是否在学校过着充实的生活,是否在不断地积累与构建人生发展的经验,是否有发展“后劲”,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决不能只顾学生“眼前考得好”、“升个好学校”,也决不能揠苗助长给学生添加过于沉重的学习负担,进这样培训班、那样补课班,更不能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短期的、功利性的、不可持续的质量。
四是公平发展的质量观。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全面提高,实现均衡发展,是我们追求的质量目标。也只有这样的质量,才是符合办学规律的质量,才是老百姓热切期盼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办好百姓身边好学校。我们决不能忽视村小的质量提高,更不能人为搞所谓的重点班、实验班。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公平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顾此失彼、有失公允的质量。(
二)推动“四种转变”
一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就学校而言,要正视管理目标错位、资源利用率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课程管理缺失等问题,将管理的重心放到服务教育教学上来,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服务网络。就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机构而言, 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职能转变,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研科研,统筹教育发展与管理。
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尽管经过了十多年课程改革,但当前中小学教学,教师“满堂灌”、“一刀切”、“形式主义”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学生发展规律,实实在在地转变教学方式。从班级教学向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转变,促进课堂上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教师讲授向教师辅助和指导转变,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以语音和符号刺激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的教学向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并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转变。
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特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学习场景,坚持学习活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增加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为理想而学、为兴趣而学、为爱好而学,在“做中学”、“说中学”、“试验中学”、“网络中学”、“图书馆中学”、“合作探究中学”,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教研方式的转变。当前中小学的教研内容局限于教材教法,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个性需求;教研题目重宏大教学课题研究,忽视教学实践问题解决;教研重点放在“教”上,忽视对“学”的研究;教研考核重视结果,缺乏过程性引导和督导。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转变教研方式,可采取问题跟进式教研、教与学的课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策略,真正做到教研和培训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教育质量
构成要素多元、制约因素多样。我们抓教育质量,必须抓住重点、突破薄弱,多管齐下、统筹兼顾,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提升之路更加科学、更加稳健。
(一)将加强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是加快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按照学校制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基本要求, 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构建有机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教研科研、人事管理、活动组织和师生评价考核等工作之中,推动学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努力让学校管理“精致每一个步骤、精细每一个环节、精湛每一项工作”。
二是加快建设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长队伍。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每一位校长都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策略和方法,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之路,把心思放在办学上,把时间用在治校上,把功夫下在提高质量上,坐得住、静得下,深入师生、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研究质量,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上的行家、业务上的专家。
三是按照科学的思路推进学校发展。从众多好学校的办学实践来看,要推进学校变革、提高质量必须抓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系统设计和策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智力资源,对学校办学历史进行梳理,对办学现状进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学校理念文化系统与整体发展规划、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实施纲要,有一个办学的“总纲”。第二件事是项目改革与推动,按照学校整体发展构想,确定一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项目,每年一个重点,扎实推动,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第三件事是加强改革评估与反思,定期对学校所推动的教育改革事项进行检讨和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持续改进,聚沙成塔,必成大器。
(二)将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可靠保障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够以其自身强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广大教师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重庆市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从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做起,以高尚人格影响学生;从早晚迎送学生、看望生病学生、帮助困难学生做起,以火热爱心感染学生;从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做起,以崇高师德教育学生。制定师德考核标准,开展专项考核工作,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职晋级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职教师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有偿补习活动,不得到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
二加强专业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新一轮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认真参加新教师、薄弱学科教师、村小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抓好国培、市培和县级集中培训工作,确保教师五年内完成400学时的岗位培训,力争五年内全县骨干教师数量增长一倍以上。
三是加强轮岗交流。完善城区学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机制,推动中心校与所辖村小教师互派,强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鼓励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讲学,“十二五”期间全县城乡校长和教师交流面力争达到15%以上,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三)将课程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
一是落实好课程计划。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育评估和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新课标全员培训,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重庆市规定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班会、少先队活动的课时,更不得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
二是建设好卓越课堂。卓越课堂的核心是要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希望各学校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让学生融入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减少低效课堂,实施有效课堂,培育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动和生命的活力。
三是开展好课程辅助活动。要将课程辅助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好用好“六大功能室”,因校制宜组建兴趣小组和社团,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活动,积极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切实开设好阅读、书法、外语、演讲等课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一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1项艺术特长和1项科技素养。
四是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是小课堂,社会才是大课堂,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各学校要健全实践育人制度,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3-6年级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4天、7-9年级学生每学年不少于4天。
责任编辑: 佟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