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将校本教研作为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是健全教研机制。加强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机构建设,完善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例或教学案例研究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备课、听课、赛课、评课制度,让每一位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备课上、效益出在课堂生成上、本领显在质量提高上、能力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上”,以教研工作的上位,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激发教研活力。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搞一辈子教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希望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业务学习、课题研究等等教研活动,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三是加强教研指导。县进修校要下移教研工作重心,贴近实际,紧跟需求,聚焦课堂,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指导教育教学、服务教育教学上,强化对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要面向基层学校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入手,指导学校开展多层面、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五)将校园文化作为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
一是明确科学的建设思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原始积累、总结提炼、继承创新的的内涵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希望大家在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继承发扬学校办学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学校价值追求,彰显学校发展策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二是凝炼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各学校要提炼出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办学理念,将理念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用鲜明的办学理念凝聚师生合力,用明确的育人目标引领师生进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逐步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办出学校特色。
三是选择科学的实施路径。要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民主、彰显个性、开放多元的班级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增强学校文化对所在社区、地区文化以及学生家庭文化的影响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创设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让学校每一面墙都会传情,每一景物都会育人。
四、加强保障,将提高教育质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县教委已将提高教育质量摆到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旗帜鲜明地树立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导向,在资源调配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在项目建设上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根本,在经费安排上以保障教育质量为重点,唱响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旋律,在管理指导上要帮助每一所学校恢复“草根”的生机,激发学校办学的主动性、创造性,释放本土教育探索的生命力,让改革的溪流汇聚成河,掀起提高教育质量的滔滔浪潮。各学校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育质量的首要地位,实行提高教育质量“一把手”负责制,加快修订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把提高质量各项工作分解到部门、分解到岗位、分解到人头,充分调动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抓质量的积极性。
(二)加强帮扶带动,促进资源共享。
深入实施全县中小学领雁工程、互助共进、捆绑发展等项目,整体提升各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开展片区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发挥中心校的管理和指导作用,统筹安排课表,组织教师落实“走教制”,提高村小教学质量,让村小孩子同享优质教育。
(三)加强监测评估,严格督查考核。
市教委刚刚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标准》,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逐步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制度、以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以生为本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开展由教委、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督促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县教委、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提质”督导评估发现的问题,学校要限期整改,并报告整改结果。
(四)加强宣传发动,凝聚提质合力。
各校在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反映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价值。要注重经验总结,把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性的做法提炼出来,变成大家共同的财富。要广泛宣传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各项政策要求,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让社会了解我们在努力、在奋斗、在不断进步,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 佟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