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城五校学校
涪陵城区第五小学校位于重庆市涪陵城东乌江之滨,学校创建于1963年,现有16个教学班,800余师生。学校秉承巴韵遗风,枳气风范,奉行“以人为本、厚德博学、和谐发展、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实施“全面+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方略,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独具文化特色,是首批“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特色学校”,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一、特色教育引领内涵发展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全面+特色”“合格+特长”为核心的“智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发展格局。“智能教育”是指根据【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全面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素质教育。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愿景是“全面+特色”,即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育人的同时,实施特色项目教育,因材施教,培育和发展学生特长。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愿景是“合格+特长”,即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特长,为将来专业发展奠基。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智能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简言之:解决问题及创造的能力),每一个体都至少具备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即语言表达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但不同个体各项智能的组合与顺序不一样。这就是说,所有孩子都具有多种智力潜能,每一个体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教育”就是基于这一理论的教育,是遵循学生智能发展规律的教育,在开发和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同时,关注特长发展,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切实、科学、恰当的呵护。
(二)“智能教育”与培养人才
当今“人才”的国际定义是:具备专业知识、能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创造性劳动的人。根据这一定义,我们的人才观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是人才,某一方面发展突出的人也是人才。也就是说,学生只要某一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就能成材,就能取得成功。追寻中国教育,不难发现我们传统人才培养偏重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而忽略了对人的其他各项智能的培养,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性的需求。
“智能教育”的学生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因而“智能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孩子将来的成材奠基,为满足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奠基。如果说传统教育只是少数人走向成功的导航器,那么智能教育就必将是为每位学生走向成功搭建的桥梁。
(三)“智能教育”主题思想
办学理念:五彩花儿朵朵开
校训:把个性特长发挥到极致
校风:扬己之长,和谐共生
教风:启智育能,因材施教
学风:汲智慧之源,做特长之星
政风:智慧行政,科学服务
校园吉祥物:五彩石
校长格言:人人有才,人人有长,人人成才
一报一刊:《五彩石》校报、《五色土》校刊
二、课改科研助推品质提升
(一)高效课堂建构有序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校本教研,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是“智能教育”的内在追求。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学校逐步总结提炼了直指学生发展“134智慧课堂”模式,努力建设高效课堂。其主要内涵为:
总理念:启迪智慧、培育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特点:将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1”即:一个核心理念——启迪学生智慧、培育学生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一项时间分配——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为10分钟。
“3”即: 3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3种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4”即:4个环节:自主学习(独学)、合作探究(对学、群学)、精讲点拨(交流、汇报、展示)、有效训练(达标测评,总结反馈)。
在高效课堂模式构建过程中,老师们经历了从“建模”、“有模”、“用模”,到“无模”,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导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学生多元智能、个性特长、品德行为等各方面也得到了优化的发展。
(二)教育科研切实有效
“求真”是教育之灵魂,学校教育求真,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科研兴校”已是涪陵五校人的强烈共识。近年来,学校围绕“智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先后开展并研究结题《智能教育实践研究》、《智能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德育实践研究》、《智能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智能教育理念下学校管理实践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结合实际,全面诠释、提炼“智能教育”内涵,明晰了“智能教育”的操作路线及策略方法。此外,学校还切实研究了《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群文阅读研究》、《器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小学生社团活动研究》等国家、市、区级课题,并大多已结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解决了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惑,有力地指导了学校建设和教师教学。
校本教研也扎实有效。老师们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课题研究。在此过程中,学校还组织开发了器乐、绘画、书法、跳踢等校本课程,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组织了相应社团活动,较好地整合和利用了本土教育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成长更为可喜。在技能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程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得到了应有的专业提升。大多老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能从“文化构建”的高度去认识课程改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新审视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近几年中,本校教师共执教市、区级优质课、交流课10多节次,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案例获奖上100篇。
(三)研讨活动丰富多彩
校本教科研的深入开展,活动是载体。在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学校教科室、学科组、年级组都做到了年年有计划,期期有安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此外,学校先后承办了“涪陵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观摩城五校新乐教校本课程开发现场研讨会”、“重庆市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发与新课程实施现场研讨会”、“重庆市小学艺术学科校本课程现场研讨会”、“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现场观摩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市教育学院、市教科院、长江师范学、九龙坡区教委等单位曾组织或组团到我校观摩考察或指导。重庆日报、巴渝都市报、市、区电视台等媒体也都曾对我校特色教育成果进行过报道。
责任编辑: 佟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