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目建设点亮特长发展
近年来,在“把文化特色做大,把器乐项目做强,深入实施‘全面+特色’、‘合格+特长’的素质教育,实现‘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学校发展目标指引下,结合学校活动课程,优化整合校内外资源,确立并实施了器乐项目教育,并以此为切入点,多学科多维度深化实施素质教育,铺设和点亮了学生特长发展之路。
(一)培训师资,配套设备
涪陵城五校有素来长于器乐教学的传统,音乐师资得天独厚,拥有7名专职音乐教师。根据器乐课程的需要,学校还先后派出了10余名教师外出参加乐器培训,并研究形成了本校教师互帮互学的“自主•导学”校本培训模式,保证了有足够的教师胜任器乐教学。同时,学校筹备资金数十万元,购置了三百件多乐器,设置了十余间器乐专用教室,免费供全校师生使用。
(二)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普及教育
在充分整合音乐课程、活动课程及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开发实施了古筝、扬琴、二胡、琵琶、竹笛、小提琴、电子琴、各类管乐、打击乐、涪陵御锣等18类器乐校本课程的教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并将器乐校本课程排上课程表实施。校本课由学生自主选学,每人至少选一种乐器,采用“走班”的方式上课学习,学生打破常规班级的限制,选学相同乐器的学生组成一个班上课。全校每一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学一种以上乐器,免费享受高雅艺术学习和熏陶。学校3-6年级学生器乐学习普及率达100%,60%的学生稍加排练即可出场表演。
(三)夯实活动载体,丰富特长体验
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器乐实践和展示活动,可以增加学生音乐体验,培养音乐技能和表现力,提升音乐素养,养成个性特长。器乐活动主要有常规实践体验活动和特色社团活动两方面。
1.常规实践体验活动
结合学校音乐教育和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器乐表演、展示、比赛等活动。如学校每年12月﹙秋期末﹚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在分班、分年级展示的基础上,全校举行一次集中展演(活动中评选“小小艺术家”);每年6月﹙学年度末﹚,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艺术素质测评(活动中评选“特长之星”),以检查和总结学校艺术教育情况。再如学校先后成功举行了广场文艺演出、广场百人器乐大合奏、历次“新乐教”汇报演出、“红岩”情景剧展演等城区大型文艺活动,都取得强烈的社会反响。
2.器乐特色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可增强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我校先后组建了10余个器乐小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尤其是学校“五彩石”少儿管乐团多次受上级指派参加种类演出或迎宾活动,经常深入社区表演,曾参加重庆市管乐比赛获特等奖,在涪陵小有知名度。器乐社团还常常配合学校“五彩石”报社、诗歌诵读社、武术团等社团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特长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构建多元课程,寻求项目突破
器乐项目只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形成良性机制的基础上,学校充分考虑开发多元教育资源,并恰当整合,结合“五彩石”报社、小记者站以及诗歌、诵读、作文、素描、国画、书法、象棋、跳踢、武术等社团活动,开发实施相应的校本课程,使学校教育适应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特长,形成“五彩花儿朵朵开”的教育格局。
四、课改的困惑及今后的打算
课改的历程任重而道远,学校因此获得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艰难与困惑至今仍难以解决。
首先是管理的问题。在现有管理体系下,教师待遇相对很低,教育“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绩效工资、目标奖分配方案相对较死板,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型的校长。
其次是师资的问题。课改对于师资的要求很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改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比如对于课程资源的整合,没有很强的课改教师团队,各学科零散的课程资源就没法等到统一,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依然存在,更不要说经过整合的课程和教材了。再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再次是经费的问题。课改需要整个团队大量的付出,人、财、物一样不能少。然而,从来没有课改专项经费给学校。因而学校的课改只能是“应付”性的,其推进步伐可想而知。
此外,还需要专业机构的指导、行政部门的引导等等诸多问题。
今后,我校一定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教委的领导下,在区教科所的具体指导下,迎难而上,深入推进课改工作,努力创造“五彩花儿朵朵开”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 佟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