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全国两会

教会聋儿说话 她给总理送礼物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6-03-11 责任编辑: 赵超
+|-

中国网3月11日讯(记者 矫枫)据《今日中国》来稿,今年两会期间,袁敬华特意从山东给李克强总理带来一份礼物。

“是什么礼物?”记者好奇地问。

“一本画册,是我们学校孩子们的作品。”袁敬华答。

袁敬华是山东夏津县精化聋儿语训希望学校校长,也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6岁那年,她在自己家12平米的厨房里办起了残疾儿童学校,2003年,她26岁,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这14年的履职生崖中,她共计提出200多份建议、114个议案,其中有80多份是专门针对聋哑智障儿童和残疾人的,已有多个议案进入立法程序。

当记者问她:“从事特殊教育行业20多年来有哪些感受?”袁敬华想了想回答:“社会在进步,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与我们学校的发展是同步的。”

教会聋儿说话

夏津县,隶属于德州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当地,提起袁敬华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她从事特殊教育事业23年来,使580多名聋儿张口说话融入正常社会,200多人可以成家立业、自食其力。现在,她的精化聋儿语训希望学校招收有脑瘫、智障、自闭症和聋哑四类残疾孩子共738名,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民办特教学校。另外,她还办起了残疾人托管中心和老年公寓。袁敬华说:“这些孩子们是不幸的,他们因为自已身体的缺陷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有好的政策,可以接受好的治疗和教育。给聋哑儿一个有声的世界,就是我的中国梦。”

23年前,年仅16岁的袁敬华看到同村的两个聋哑姐妹站在学校门口渴望的眼神,她犹豫再三,决定放弃考大学,把姐妹俩领到自己家,教她们识字。没有任何的经验,袁敬华凭着本能教姐妹俩练习发音,几个月后,当姐妹俩在她上千次的训练下终于发出“妈妈”的声音里,袁敬华喜极而泣。

原先堆满锅灶、柴火的厨房很快被清理干净变成了教室,袁敬华在一块木板上用红漆工工整整地写上“夏津县渡口驿乡三屯村聋哑学校”,挂到了门外。听到消息的村民开始陆续把孩子往她这里送,有本村的,也有附近其他村的,不到两年,她家院子里就有了40多个孩子。袁敬华的父母也成了学校的“义工”,除了干田里的农活,还要帮着她打床板、蒸馒头做饭。她教这些孩子都是免费的,只收基本的生活费。孩子越来越多,厨房改成的教室已经装不下,袁敬华求着父母在院里又盖了一间房,家里的积蓄也花的差不多,日子开始捉襟见肘。

袁敬华办学校的事感动了很多人,1998年,夏津县政府特批了4亩地,又投资十几万元,为她和孩子盖起了全县第一所聋哑学校。后经几次搬迁扩建,2013年,夏津康复医院也投入运行,可以同时开展物理治疗、器械训练、言语治疗等专业康复训练,为特殊儿童教育探索出一条“医教结合、全面康复”的新路。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