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鼓舞下,过去一年来,我国高新技术攻关捷报频传,研发投入继续攀升,围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形成的一批“高、精、尖”重大科技成果,正加速涌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这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明显朝着智能化、服务业化、高端化的方向升级换挡,一个个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涌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
供给侧不仅包含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更与制度关系密切。这意味着,从供给侧推进改革,不仅要解决好生产要素投入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中国制造2025
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加强,智能制造加快发展,高端装备不断突破,制造强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有力促进了制造业平稳增长、转型升级和效益回升。“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6年,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中国企业已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目前,《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体系全部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中国制造2025》省市指南已经出台,多个城市和城市群开展了城市(群)试点示范,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