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女神”翻译张璐:多给我一秒 都能翻译得更好

文章来源: 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17-03-14 责任编辑: 高南
+|-

2016年总理记者会,左二为张璐。

  2016年总理记者会,左二为张璐。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司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最终只有不到4%的人被录用。

张璐和同事们在外交部翻译司接受的是“魔鬼训练”。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张璐解释,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还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旁听制度。张璐说,前辈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会把他听到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个制度有一点“吓人”。

张璐和她的同事们每年还要考试,考官是翻译司的领导。考官故意将一些别人听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东西录下来放给他们听。

张璐总结,“必须不断地记,像海绵一样努力去吸取水分。所以在外交部翻译司感受到的可能不是一种机关文化,而是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校园。”

对于他们来说,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都是一场“硬仗”,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

“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熟悉灯光和声效。

“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近年来中国外交日程日益增加,相对应的,张璐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仅2015年,她跟随领导人出访就达54次。

与电视上翻译们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动动嘴就完成工作的形象不一样。实际上,外交翻译的工作既辛苦又繁重。

“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外交翻译人士来说,每年大概有100场左右。但这只是单场口译,还要加上出差的口译活动。”张璐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演讲说,出差时可能同时要口译和笔译,比如说会议记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翻译,出差时间甚至可能接近140至150天。一年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260多天左右。”

张璐只谈到了她的工作量,同样担任过总理记者会翻译的费胜潮披露的一些细节,或许可以给这些数字提供一些注解。“出差高峰期时,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费胜潮在一次演讲中说,“干外交翻译工作,上洗手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了不去,只能忍着口渴不喝水,连续作战的时候根本也喝不上水。女翻译们更练就了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并且不会摔倒的本事。”

而在正式的翻译之外,也许要花多几倍的时间做事前准备。“有一天我父母问我说,你这活动准备好没呢。我就说,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到最后也看不出来我自己准备好没有。”张璐说,在每次准备活动之前,她都要根据活动的性质、重要程度、内容、影响程度以及我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做各种不同的方案。

“所以有时你的准备时间远远超过活动的时间是很正常的。我有一个同事,他要为霍金翻译,这个活动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但他把《时间简史》这本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专门研究了一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