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育工匠精神什么最重要?
今年两会,工匠精神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工匠精神与“洪荒之力”“供给侧”“蓝瘦,香菇”等一起入选。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的时代,工匠精神这一略带“扑克脸”的词语为何会红遍2016?在工人日报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网友自认为了解工匠精神,而且工匠精神对工作来说很重要。
在近千人的投票中,54%的网友表示自己“非常了解”工匠精神;46%的网友表示“不太了解”。
对于带热工匠精神的标志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54%的网友表示“印象深刻,代表了一种工匠精神”;37%的网友表示“没看过”;仅有9%的网友表示“感触不深”。
工匠精神应包括哪些内涵?“精益求精”这一选项投票高居榜首;剩下的依次是:严谨细致、技艺高超、耐心专注、爱岗敬业、不断创新、不断重复和其他。
有一门手艺对找工作来说重不重要?84%的网友表示“非常重要”;9%的网友表示“说不清楚”;7%的网友表示“不重要”。
培育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网友投票最多的是“社会形成风气”;剩下的依次是:制度进行保障、政府大力倡导、企业形成规范、职校加强教育、媒体加大宣传。
对于工匠精神,不少网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网友“这世界就这样”表示:“我理解的工匠精神与工匠没什么直接关系,这是一个所有行业所有工种都应该有的精神——老师琢磨好每一堂课、‘码农’码好每一条代码、服务人员做好服务、甚至学生做好每一道题……工匠精神是一种适用于全民的精神。”
不少网友都认为工业强国,培育工匠精神很重要。但具体到实施中,职业院校该怎样培育工匠精神?网友投票最多的选项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其次是“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和“落实到校企合作中”;再次是“加强思政课教育”;也有一部分网友选择“其他”。
企业又该如何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网友选择最多的是“给技能人才良好的薪资待遇”;剩下的依次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让技能人才有良好的晋升通道、关心技能人才的生活、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加强对职工的培训。
提高工人待遇成为不少网友共同的呼声。网友“心寒”表示:“高级技术值钱了,工资自然会高。”另外一位网友则表示:“中国要提倡工匠精神,要让广大工人阶级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就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
2016,培育工匠精神这一年
5月11日,在天津举行的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就业洽谈会上,有企业开出万元月薪招揽技能高手。无独有偶,11月,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17届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上,一些企业给出10万元年薪争抢物流人才。
曾被认为“低人一等”的职校生,如今愈发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今年2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到,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职业教育与助力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都在发生着与职校生就业率走高相一致的变化。
职业教育,“半壁江山”
2015年,该校计划招生1100人,实际招生1200多人;
2016年,计划招生1600人,实际招生1900多人。
因为高就业率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热捧。
湖南商业技术学院并非个例。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的统计数据,今年,该校除单招、技能高考,在湖北录取普通文理考生3350人,超过本科线的就有2939人,占到88%。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上职校不是升学失败的无奈退路,而是出于自身特点的主动选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锋,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高考,他考了521分,超过湖北理科一本线9分。“我的专业是武职的王牌专业,我觉得高职高专也挺好的。”陈锋说,与其为了一个本科文凭去学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专业,不如在高职选择有特色的专业,踏踏实实学本事。
学好本事,就会有好出路。职校不仅就业率连年居高不下,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2015年,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达77.6%、满意度达84.1%。据麦可思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月收入连续5年增长。以2012届为例,毕业半年时月收入为2731元,毕业三年为5020元,增长83.8%,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水平。
招生爆满,就业向好,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是职业教育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5万所,当年招生604.22万人、在校生1674.21万人。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能顶半边天”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平均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3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据测算,2013届高职自主创业毕业生创造了92.3万个就业岗位,2015届高职毕业生规模、自主创业比例均有所增加,拉动就业的作用可能会更为明显。
职教改革,步伐不停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当周明亮一丝不苟地完成从机械装备、电器连接、参数设置到调试编程等一系列任务时,这位来自河南高职的男生脸上流露的专注和严谨,让人们看到当下社会热议的工匠精神已在年轻一代身上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或许无法直接教出大国工匠,但它是把工匠的技艺和精神传承给每个学生的“主战场”。而工匠精神传承最后的落脚点是教育质量。在过去一年,朝着“更加突出的位置”,职教质量不断提升,职教改革的步伐始终不停。
为了让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对接。以高职为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介绍,2015年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中共有748个专业,其中一、二、三产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与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吻合。2016年,教育部又增补了电子竞技、机场电工技术等13个高职专业,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学生实习实践,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快速推进,目前全国已建成10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60%以上的职业学校、近3万家企业;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部署165家单位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启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印发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破解阻碍校企合作的藩篱。
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国家建立职业学校质量报告制度、中职就业报告制度、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制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6-2020年)》,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机会;每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