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泉州缘 ( / 25)
发布时间: 2015-02-09 09:20:59 | 来源: 泉州晚报 | | 责任编辑: 郭素萍
南朝青黄釉博山炉
商贸轨迹延续千年
史料记载,唐代,泉州和广州、交州、扬州并称为我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置“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当时,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荣开放景象。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吏商贾”,用铜铁陶瓷交换蕃商的金贝、珠宝和香料。王审知的侄儿王彬任泉州刺史,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被称为“招宝侍郎”。接下来,先后统治泉州的留从效和陈洪进,也都继续采取与海外各国贸易的政策。
宋元时期,海交繁荣。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分裂割据的混乱局势,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更加繁荣。在宋代,泉州港经历三次飞跃:北宋中期,赶上并超过明州(宁波),仅次于广州;南宋初年赶上广州,与广州并驾齐驱;到了南宋末年,泉州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
宋代,泉州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就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北宋惠安进士谢履的《泉南歌》说:“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这是宋代泉州造船业发达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宋代泉州与5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交贸易关系,刺桐港呈现“闽海云霞绕刺桐”、“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正式设立市舶司。绍兴年间,泉州市舶司的年收入近百万缗之多,约占南宋王朝全部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泉州市舶司设在府治南门水仙门(今水门巷)内,其遗址至今仍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见证。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委任弃宋投元的阿拉伯人蒲寿庚招徕蕃商互市。此后,元朝多次重大的招谕活动,都从泉州港起航。在元代,泉州与9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贸易文化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泉州港由盛转衰。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泉州港逐渐衰落。
文章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郭素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