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泉州缘 ( / 25)
发布时间: 2015-02-09 09:20:59 | 来源: 泉州晚报 | | 责任编辑: 郭素萍
泉州先民离乡谋生,同时将宗教信仰带到异国他乡。
闽南村落历来有以寺庙为中心演出戏剧的传统,华人华侨社区也常以闽南地方神庙为中心演出中国传统戏剧。譬如,泉州木偶剧种布袋戏亦随着泉州华侨移民传入印尼群岛,17世纪时布袋戏已经在爪哇地区流行。主祀广泽尊王的中爪哇勿里达保安宫就一直延续以布袋戏演出酬神的传统。
宋元时期,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佛教在泉州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少泉州僧人到外国弘法、求法,同时把泉州文化带到海外。特别是近代之后,泉州有不少僧人东渡日本、朝鲜、韩国,南渡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建立弘扬中国佛教文化的基地。东南亚著名僧侣不少祖籍泉州。菲律宾当地有许多与泉州佛寺同名的寺庙,如宿燕寺、崇福寺、海印寺等。它们不仅仅是同名如此简单,实际上是由早期泉州赴菲僧侣建造。1937年,泉州开元寺监院性愿赴菲律宾,扩建大乘信愿寺,邀请泉州僧人如满、瑞今、觉定等一同赴菲,被誉为“菲律宾佛教之开山鼻祖”。在新加坡,泉州僧人转道和尚对于当地佛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惠安人高参和尚上世纪50年代时为双林寺方丈,在新加坡兴建寺院9座。曾在泉州开元寺卓锡(僧人居留的意思)的圆瑛法师,是去马来西亚传播佛教的前辈。而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檀香山的玉佛寺、洛杉矶的观音寺、华盛顿的觉林精阁,都有泉州僧尼驻锡(僧人出行到访的意思)。
据统计,每年到泉州寻根谒祖、交流参访以及商务活动和旅游的东南亚各国华侨越来越多,其中寻根谒祖、朝拜进香是最主要交流方式。市侨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泉州也积极开展以宗亲文化为纽带的海外文化交流。晋江安海雅颂南音社、陈埭民族南音社、东石南音社,石狮群芳乐府和鲤城南音社等结为社团联盟,经常性地邀请海外南音社团来泉交流和“打馆”(会唱)。泉籍华裔新生代没有忘祖,泉州离他们并不遥远。不少华裔青少年跟随父辈们的脚步,踏上了回泉寻根的道路。近年来,在国务院、福建省以及泉州市侨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有东南亚华裔新生代回到祖籍地,通过参加“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促进华侨与祖籍地双向互动,培育两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这在无形之中,也将泉州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