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斜,老百姓能知道些什么?诚然,老百姓可以学会辨别染色馒头、墨汁粉条、真假牛肉,可以做馒头专家、粉条专家以及牛肉专家,但无论怎么好学,也成不了桥梁专家,因此对于桥梁是否该这样斜可真没什么把握。自然中国不乏桥梁专家,不然也修不出这样多桥来,包括那已倒的和未倒的,然而和他们的大多数同类一样,他们很乖巧地知道什么时候发声,什么时候噤声,因此老百姓别想指望他们为自己代言。那么面对桥斜,老百姓也只能心里揣着几许疑虑、几许担心、几许愤懑,继续走着,走着。【详细】
既表示大桥通过了验收,建设基本程序也规范,但又承认安全缺陷的存在——这是一个让人比较费解,甚至还有点自相矛盾的逻辑。按常理来讲,大桥能通过验收,安全性是基本前提,虽说不至于无懈可击,但至少也不能容忍任何或大或小的缺陷存在。很多事实,似乎都坐实了安全缺陷由来已久这一推测。那么,公众有必要追问,既然存在安全缺陷,大桥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一个事实是,钱江三桥1997年1月就已竣工,而直到1998年6月才通过验收,在这长达将近1年半的时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详细】
这些尚处“童年期”甚至“襁褓期”的路桥遽然夭折,社会痛心,公众质疑,然而有关方面的反应,却不是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而是要么“怨天”——把公路垮塌归咎于暴雨侵袭,要么“尤人”——把大桥坍塌的直接原因认定为货车超载。这样的说法当然难以服众,于是在公众强烈质疑之下,又挤牙膏似地承认工程存在缺陷、管理维护存在缺失等。这样的态度,一方面是有些人害怕承担责任,于是推脱塞责,以求过关;另一方面,缺乏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恰恰是对事故为什么会发生的一个有力注解。
正如著名的“海因法则”所揭示的,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路桥坍塌的背后,先兆为什么被视而不见?隐患为什么会长期潜伏?各方面发出的警报为什么被长期忽视?顺着这些问题倒追答案,事故表象之下隐藏的“问题冰山”,其庞大和复杂,很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详细】
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因为下水道和良心一样,都是表象所不及之处,路桥建设也同样容不得“花架子”式的表面文章。当“短命路桥”朝夕之间前赴后继地断裂坍塌,意志再坚定的老百姓也成了惊弓之鸟。说到底,民众的信任才是官员彪炳史册的政绩,才是商人取之不尽的利益根源。而民众的信任,同样可以“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