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挪威极右翼前进党在选举中有这样一张海报:一个黑人端举着一把枪,下面写着“犯罪者是外国人”。如今一个金发蓝眼的挪威人却制造了一场震惊全欧洲的大屠杀,这种近乎精神错乱的举动就是为了发动一场反对外国人涌入的革命,而在其它北欧国家,这种政治信仰竟也是普遍存在。人们不禁要问,—个曾经温和的国度如何沦为极右翼主义的庇护所。
挪威惨案一定意义上的“高福利之殇”
    长期以来,高福利、高保障的优越生活使挪威成为外国移民的首选对象。大批移民涌入使首都奥斯陆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移民人口已跃居城市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穆斯林移民增长迅速。于是,挪威国内一股以反对政府自由移民政策、敌视穆斯林的力量悄然崛起,影响不断扩大。当前,持右翼立场的进步党已成为挪威议会第二大党,他们公开批评政府移民政策,号召学校阻止穿“罩袍”的人进入学校,呼吁把穆斯林赶出挪威。右翼势力中不乏主张用暴力驱逐穆斯林的极端人士。【详细
排外情绪高涨 极右翼得势
    极右翼势力在欧洲抬头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对欧洲福利国家体制造成冲击,使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医疗福利受到影响。来自亚洲一些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迫使德法等国相继进行改革,原有的福利模式难以为继,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增强。二是来自外来移民。欧洲移民服务业需要低端劳动力填补,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劳动力对原有白人造成冲击,使得种族主义抬头。目前欧洲右翼势力的主要特征是比较排外,带有种族主义和宗教主义色彩。形式上还是以抨击政府为主,但此次挪威事件,右翼势力已经把极端主义思想付诸行动。【详细
极右势力反扑危及多元社会
    当我们在支持多元、包容、接纳的同时,再怎么持着宽容开放心胸,再怎么高调支持如此崇高理念的人,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些逐渐掺入我们社会的外来元素,可能有一天会彻底、而且一去不返地改变自己熟悉的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质地。当今天美国的新生儿之中,白人已经居于少数时,这对传统美国人会是多大的震撼与警讯?
    另一方面,极端主义无论是右还是左,如果过分煽动仇恨塑造敌视,即使并非其目的,但这些偏激的言论有可能引发出真正的暴力行为。挪威大屠杀的凶嫌受到极右派的影响,执著地发展出自己一套偏激的理念,最后导致惨案发生。如果不断迎风散播仇恨的毒种,很可能终究会在某地某时开出血腥的恶果。
    挪威大屠杀是一椿非常不幸的悲剧,人性的包容接纳永远会与自私保护相互拉锯,挪威社会从这场震撼中会得到什么样的省思与结论,值得持续观察。而我们在面对类似议题与挑战时,的确还有许多必须更深刻思索之处。【详细
欧洲整合却难拆文化疆界

    奥斯陆的爆炸案发生后,不少西方媒体立即将箭头指向回教恐怖攻击,甚至直接点名是“凯达”所为,这正是“多元主义”口号空洞化的表征。“文化多元主义”,虽成为政治人物朗朗上口的绝佳教条,但在应对现实问题时却是眼高手低。许多人平日把“多元主义”挂在嘴边,满口尊重、包容、多元的腔调,但遇上现实的经济困境,“多元文化主义”的高调即显得一无用处。心底深处的民族情结及宗教歧视的板刻印象便油然而生。杀手布雷维克也一样,他在认知和行动上的截然相反,就像一面颠倒黑白的魔镜。不管他如何妄想证明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性,他的行动却只说明:欧洲文化的敌人不是穆斯林,而是像他这种封闭在冷血巨塔中培养仇恨细胞的人。
    欧洲20多年的整合,虽成功拆除了国家的疆界,却未能拆除文化差异的心理疆界,遑论弭平经济发展差异的鸿沟,这是不容忽视的真实问题。如果不能透过实践来充实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只是一味呼喊开放、包容,只会让极端主义趁虚而入。【详细

    挪威惨案带给欧洲的是一种苦涩的感觉,因为敌人来自自己的国家。现在人们发现,“基地”组织突然在欧洲随处可见,因为在一些欧洲人的内心也有一个“基地”组织,这让欧洲有些手足无措、防不胜防。是该积极反思移民、宗教矛盾等复杂问题的时候了。欧洲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但也是一个脆弱的社会。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接家东 | 联系方式:010—88828225 | 电子邮件:jiejd@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