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9期,总第19期 / 12月9日
消弭戾气
“贫富是一回事,而富人对穷人的态度,是否以礼相待与之融洽,是另一回事。真正激怒底层使之暴躁动荡的,与其说是前者,毋宁说是后者。”这是社会学者唐逸在《社会暴力的蔓延与消解》一文中的一段话。
用之来解释此前的北影校园命案似乎再合适不过。这样一场斗殴纠纷,一边是开奥迪接女友的男生,一边是校园里收垃圾的清洁员,因停车问题让双方有了冲突,并造成后者的死亡。媒体纷纷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场惨剧:戾气,就是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心理或风气。其背后便是社会暴力的蔓延。
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不少令人瞩目的变化,却也有令人瞠目的变化,暴力在社会蔓延便是其中之一,这不得不引起国人反思和检讨。有学者文章表明,“一是执法部门滥用暴力,二是市民间任意使用暴力的行为以及社会对此的容忍沉默,三是黑社会暴力行动日益蔓延。”
北影校园命案显然属于第二种。回顾本周的一系列事件,已然能感受到浓重的戾气升腾。疯狂渣土车靠多拉快跑来平衡自己的收益,却将大量的交通隐患交给了社会公众;火钳烫儿童等幼儿园虐童事件的一再发生令人揪心,暴力、恐吓等“教育”手段频出;教授开车前往中国传媒大学讲课,遭保安拒绝开车进入只能步行入校,遂发微博抱怨保安如同在保卫中南海;在美国开奔驰跨名包住豪华酒店的县官之女,被网友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入炫富行列,冠以“赵美美”之名,一通戏谑调侃,并如病毒一般传播恶名,令其洗刷不净……为什么,现如今在对话里、个体间、网络上、社会中,会充斥着如此多的仇恨,生腾出如此重的戾气?
全文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女娲(雅典娜)面像采自我院创始董事李(郭)女士,以示李(郭)女士对学院征地建校重大贡献之永久纪念。” -
王丽:“任何对大学建设和发展有功劳的人都必将被一所大学的学子们所熟悉且印记在心中,但是不是非得要以不伦不类的雕塑的形式让莘莘学子们每天都不得不瞻仰呢?”
-
“赵美美”之母张林伟:“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随时等检察院来调查。黄石那么多人倒下了,我还在!” -
苑广阔:“面对官员或其亲属明显超过其合法合理收入水平的消费情况,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可以问个清楚,搞个明白。但是这种质疑,应该建立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之上。”
-
铁道部最新修订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各车站日常购票排队等候不超过20人。” -
闵良臣:“不能落实,就不要制定,或者说先做到后再照做到的出‘标准’;若明知不可能落实或是没有可操作性,就更不应该出这种‘新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