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升官发财”之争
近期,关于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本校开学典礼上讲到的“如果有人为了升官发财来复旦学习将受到鄙视”这句话,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网友的争论。争论双方的焦点集中在“升官发财”这四个字上。有说升官发财没有错的,有说寒窗苦读就为升官发财是要遭人鄙视的。总之,争论的双方分别站在各自立场上同时体验着“鸡同鸭说”的无奈。
这场“升官发财”之争,其实由来已久,只是杨校长又将这场旷日持久的观点博弈引开了具有时代性特征的话头儿。传统社会对于“升官发财”的不同解读,其实是两种不同价值观、世界观的对峙。由“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派生出的民主形式的法治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所滋生的“寒窗苦读光宗耀祖”思想,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思想观念的代表。历史早有定论。那些名垂青史、以伟大思想和人格感染后世的伟岸身躯,成为这场众说纷纭的胜出者。正是这些人,推动着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更以“不法古、不循今”的进取和担当,成就着不同时代的伟业。
如今,一句出自大学校长之口的“如果有人为了升官发财来复旦学习将受到鄙视”再一次将历史之争置于时代场景下。这是一场早有定论的争论,所以讨论结果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在于,一句放之四海皆准的话,为何引发了这场时代的争论?为何还有诸多反对和不屑的声音?思想决定行动。就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这个人的思想写照一样,一个时代的主流舆论暗含着这个时代的内在思想,正所谓“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有人说“为升官发财而上大学未尝不可”,还有人反问“为升官发财而上大学真的有错吗?”更有媒体陷入了“大学生该不该追求升官发财”的思索……其实,这些不同的声音,皆反衬了当下社会中客观存在的芜杂和怪异,这与杨校长“鄙视上大学为升官发财”一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全文
-
全国政协:“政府对必要的儿童药品实行补贴政策,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机制。” -
练洪洋:“儿童与成年人的区别,不仅是剂量的区别。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高达4倍,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中1/3都是儿童。”
-
北京市纪委一位纪检干部:“以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要不是受贿人自己交代,我们很多纪检干部可能并不知道一副眼镜架也有几百万元的。” -
舒圣祥:“充满偶然的奢侈品穿戴反腐只是最低级的反腐,是没有更多信息渠道的网民无奈使用的监督方式,而对于专业的反腐部门而言,理当更有技术含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