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 善用网络反腐
    兰州市长名表风波是在十八大后严惩腐败的大背景下,网络反腐和奢侈品反腐交叉作用的又一次舆论热点事件。这件事客观反映出公众参与反腐、舆论监督社会的不可逆转的现实。同时也暴露出网络反腐的缺陷。“每日一官”的反腐速度让网民胃口大开。尽管公众对个别官员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但是网络只能作为反腐线索的来源和社会监督的武器,反腐的核心力量还是各级纪委部门。利用好网络反腐的力量,应该做到兼听则明。
兰州市长名表门

事件概述

兰州市长名表门

12月3日,网友“周禄宝”通过其实名认证为“知名写手、专栏作家,原兰州军区某部新闻报道员”的微博发布消息,称兰州市长袁占亭佩戴多块名表,其中包括估价15万元的镶钻欧米茄、20余万元的江诗丹顿等,引发热议。对此兰州市长袁占亭自称省里正在处理。

12月8日,甘肃省纪委做出回应,袁占亭同志佩戴过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欧米茄仿表、西铁城光动能表,均为本人购买。其中价格最高的是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目前市场价格人民币25100元。疑指其曾佩戴过其他名表,缺乏有效证据。

直接爆料人“周禄宝”对于甘肃纪委的调查结果表示不满,称本人要上书中纪委。随后,“周禄宝”陆续在微博上爆料兰州市长袁占亭的“罪行”。于此同时,有网友指出,“周禄宝”是故意炒作,诽谤敲诈。

舆论关注度趋势分析

媒体关注度分析:网络反腐又一笔,落脚点在制度建设

十八大以后,社会进入反腐高潮期,基本每天都有反腐事件产生。反腐事件占据媒体头条位置多日,舆论总结称为“每日一官”。“兰州市长名表门”风波吸引媒体关注的三个新闻点包括:正处在反腐热潮、网络反腐的又一体现、杨达才之后“表哥”再现。

兰州市长名表门

12月5日,始于微博爆料的“兰州市长名表门”进入媒体视野,兼具三个新闻点的反腐热点新闻迅速被转发273条,覆盖时政类媒体。事件爆发首日,舆论迅速发酵,新闻量达到419条,达到事件第一个舆论峰值。第二日,爆料人接受采访,向媒体透露更多细节,使“兰州市长名表门”的背景资料更加丰富,事件得以保持舆论热度,单天的新闻量依然高达251篇。随后,甘肃纪委介入调查,等待调查结果期间又不断有反腐事件曝光,舆论热度迅速下降。

12月8日,甘肃纪委公布调查结果,兰州市长袁占亭的“名表门”被认为缺乏证据。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舆论的预想结果。而爆料人周禄宝更是声称要上书中纪委。兰州市长风波再次被推上了舆论制高点,12月9日的新闻量达到224条,12月10日达到了媒体关注的第二个峰值,单日新闻量332条。

随着新闻曝光的细节越来越多,媒体评论参与到舆论中来,讨论的焦点除了质疑兰州市长的调查结果之外,更深化到反腐手段和制度建设的程度。

此次兰州市长名表风波冷却速度很快,在“每日一官”落马的反腐高潮期,尚无定论的兰州市长名表门不能吸引公众和媒体的主要注意力。另外,之前类似的“表哥”、“房叔”等网络反腐事件已有数起,此次“名表门”实为媒体炒杨达才的冷饭。

网民参与分析:爆料人成为自媒体王者,无官不贪的强盗逻辑要不得

这又是一场“网络反腐”的盛宴。对于普通网民来说,围观和质疑是网民参与讨论的主要内容。而在网民中,爆料人“周禄宝”的作用至关重要。周禄宝的认证微博自我描述写道“专栏作者、凤凰论坛高级写手、国内100家网站论坛实名写手”,评论文章在各大网媒发表。而他声称自己实名举报的原因是出于正义感。因此,公众自然把他定义为“公民记者”,心理上倾向于相信他的话。

而周禄宝持续不断利用微博爆料和“较真”,列举出大量细节和资料。这样做一方面为“网络反腐”提供了主要依据,更披露出兰州市相关部门的媒体公关行为。但是,也有人猜测爆料人的信息来源是否准确,为何要紧盯一个官员不放,更惹起网友对周禄宝的人肉,质疑其动机不纯。

如果说,兰州市市长袁占亭是生活中的“强权”,那么他在自媒体中,就属于绝对的弱势。实名注册的袁占亭微博只在12月5日,媒体曝光此事当日发了一条充满无奈的微博称“请大家要冷静。”而个人描述上写道:事情自有真相!

这场自媒体对阵中,一个猛攻,一个沉默。而网民多半偏向于微博中掌握话语权的周禄宝。但这些争论只停留在争论层面,并没有影响到甘肃纪委的调查。

中国微博用户超过3亿,,这一功能巨大的网络平台通过近日一系列揭腐行动,掀起了一场网络反腐风暴。然而,微博反腐同时也存在一些重要缺陷。网民多采用 “有罪推定”,认为无关不贪,使被告人在微博上无“还嘴”之力,扭转成为“弱势群体”。而爆料者身份的模糊和动机并不明确,爆料内容更不可尽信。如果谣言和阴谋在自媒体上肆意传播,那么微博反腐的积极意义将大打折扣。

舆论关注角度分析

十八大以来,至少15名官员密集被纪检部门公开停职并调查,涉及重庆、广东、四川、山西、新疆等省区市,因网络微博揭发后才“东窗事发”的占绝大多数。有“表哥”杨达才先例在前,因此,网民习惯性认为兰州市长袁占亭也是贪腐官员。当纪委调查结果与公众期望不符时,舆论内容开始分化。

名表门又添新成员,官员奢侈品被等于腐败

从手表到眼镜再到皮带,对于官员身上的奢侈品,围观网友开始露出“见怪不怪”的表情。不再惊讶不表示网友麻木,否则,每一扇名表门打开之后也不会再有强烈围观的情形。

《京华时报》在事件曝光第二日指出公众偏好“负面想象”也不是无缘由的,尽管官员还不曾财产公开,但从常识看,官员的工资收入恐怕消费不起动辄几十万元的奢侈品。消费“能力”从哪里来?除了利用手中的公权寻租变现,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官员消费奢侈品的背后是不是暗藏腐败?以往,网友的“猜想”很少落空。

舆论将奢侈品跟贪污腐败画上自然等号,并且通过网络合力“扒粪”使被举报的官员的资料汇聚起来,这样迫使部分官员在网络反腐大行其道的今天低调行事,不露富已在官场形成共识,同时也造成了当兰州市市长并没有被认定腐败时,舆论表现出的惊异和不解。

纪委权威回应成为转折点,舆论认为反腐还需深挖掘

在纪委公布调查结果公布后,以周禄宝为首的舆论监督者纷纷表示对调查结果的不信服。舆论质疑纪委的调查是否彻底,所谓的“仿表”一说是否属实。

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纪委的调查结果是单向公布,纪委的公正性并没有遭到质疑。因此,舆论相信对于袁占亭几块“名表”的调查结果。随后,网友提出,即便关于兰州市长袁占亭曾佩戴过其他名表,缺乏有效证据,也并不说明袁占亭就不存在其他可能的贪腐行为。

通常情况下,佩戴奢侈品的官员被网友抓住这“一角”,通过网络放大,引起纪检部门的重视,然后顺藤摸瓜,终被揪出,这是一个惯常的套路。而这次纪委公布的结果只停留在“名表”上,并没有深入挖掘,对于周禄宝进一步爆料的内容还没有调查。舆论认为,公布结果操之过急,调查还不够彻底,需要深入挖掘。

官员需重构信任链条,对微博反腐陷入冷思考

重庆晨报曾发表文章《奢侈品反腐的不能承受之重》,其中指出奢侈品反腐的隐患。任何人都有购买和穿戴奢侈品的权利,官员当然也不例外。如若“奢侈品反腐”从民间到庙堂都被信奉为一种反腐方式,任何穿戴奢侈品的官员,都可能变成被无数双眼睛紧盯的“目标”,很容易被无端地指责和怀疑。

网络监督或许能够让一些人找到反腐的快感,但也容易形成一种“舆论暴力”,让清白的人遭受非议或指责,造成“误伤”,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网络监督中习惯性的猜疑,无疑会割裂官民信任,致使官民信任的裂痕加大,给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

《中国青年报》将这种舆论对立归纳为公众对于官员的“无限不信任”——当公权部门失去信用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是一个悖论:政府永远是要接受民意挑刺的,公信永远是要被质疑的,那么,在官民对话或博弈的时候,信任就是永远不存在的?因此眼下而言,重构“名表事件”中的信任链条,也许与穷究“名表事件”的真相一样重要。

媒体将舆论焦点从事件的结果讨论引导到更深度的社会现象讨论和制度讨论上来,能够客观并且进步的挖掘事件表象之下的内在含义,体现出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充分发挥了作用。

事件相关方的危机处理分析

此事件的第一关联人,兰州市长袁占亭在风波之初便回应记者“相关部门已经在处理”,并且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冷静。之后便没有任何个人回应。一般情况下,事件当事人没有经过思考而急于澄清,往往会为之后的舆论声讨留下“自食其言”的口实。从此时的处理上,袁占亭反应迅速而委婉,没有做出任何个人解释,这种遇事冷静的态度不失一市之长的风范。

兰州市宣传部被爆料进行“保帅活动”,认为这是不实信息攻击袁市长,专门安排了删帖行动。由于周禄宝不断爆料兰州进行公关活动,使兰州官方陷入被动,更易引起质疑。兰州市宣传部门忌惮于微博反腐的威力,高估了舆论对此事件的关注度。然而,在网络传播高速运行的今天,删帖公关等旧式危机处理手段已经过时,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甘肃纪委公布的权威调查结果。

甘肃纪委在此事处理过程中快速反应,积极介入,对于“名表”的调查公正、客观、公开,值得赞扬。甘肃纪委没有迫于舆论压力使兰州市长袁占亭成为舆论暴力的牺牲品,这不仅保护了政府官员的权利,同时也捍卫了纪委的的公正和权威形象。然而,对于舆论质疑的处理过快,略显草率,甘肃纪委还应保持清醒。纪委作为反腐工作的核心部门,在反腐工作全面展开之际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纪委既要“听网民的声音”,同时也要辨别真伪,不被牵着鼻子走。

爆料人周禄宝,在紧盯兰州市长袁占亭不放的同时,也成了网络人肉的对象。动机不纯、借此炒作、诽谤等质疑纷纷涌向周禄宝。公众积极参与到“网络反腐”中来,彰显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然而,正如人民网舆情分析师庞胡瑞分析道,网络不完全是现实的映照,这里面既有水军也有恶意攻击者,官员甚至成为“弱势群体”,所以在这点上网民面对网络恶搞、面对信息的过度炒作,应该保持一颗火热而理性的心。火热的心更多的表现为对网络事件的追踪问底和不断质疑,推动网络事件能完整展现全貌;理性的表现则往往是少转载一次谣言,多发问一次常识,多参考一些他人的意见,这都有助于个人把握。

舆情分析

兰州市长名表风波是在十八大后严惩腐败的大背景下,网络反腐和奢侈品反腐交叉作用的又一次舆论热点事件。这件事客观反映出公众参与反腐、舆论监督社会的不可逆转的现实。同时也暴露出网络反腐的缺陷。

“每日一官”的反腐速度让网民胃口大开。尽管公众对个别官员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但是网络只能作为反腐线索的来源和社会监督的武器,反腐的核心力量还是各级纪委部门。真正的反腐工作还是要靠他们来完成。舆论需要耐心等待调查处理结果,摆正自己监督的位置,而不要扮演公民警察。

利用好网络反腐的力量,应该做到兼听则明。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认为要重视网络反腐,就要用主导的声音去影响它,同时就必须强调它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能在该讲话的时候失语失声,也不能讲假话,讲套话,讲官话。这样网络反腐阵地就不会被别人占领,而成为动员组织领导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的重要阵地,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其积极性,也要帮助消除其消极性。

而从长远来看,反腐工作还是要回归到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健全的制度建设上来。

兰州表哥风波
兰州表哥风波
新民晚报:网络反腐只有依法才有力量
中国青年报:重构名表事件中的信任链条
观点中国:对兰州表哥风波陷入僵持冷思考
新京报:每个表叔都应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
人民网:“每日一官”背后的网络反腐浪潮
周禄宝: 兰州新闻:消息称,10日中午,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丽宁,调研了兰州市广电总台,召集了兰州市的各路媒体,包括兰州电视台,兰州晚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等。针对上爆料的兰州市长戴名表的新闻进行全面封锁,“实施情况表示满意,希望各路媒体,保护市长威望和形象。”评:仿表,伪市长,伟形象。
连鹏: 甘肃纪委称兰州袁市长戴的手表是仿冒表。说实话打死我也不信。近期掀起的网络反腐风暴,仍然是“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被砸中的真想查,肯定会有问题。如果有人保,各种匪夷所思的“辟谣”就会出现。问题是,没有独立司法和媒体自由报道,结果肯定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必须接受”。
罔庞: 周禄宝死磕袁占亭,问题不少:1.官员在舆论中的弱势,是形象问题;2.政府深陷塔西佗陷阱,是公信力问题;3.周有前科并删除拉黑于己不利评论用户,是动机问题;4.举报信息模糊甚至移花接木弄虚作假,是真相问题;5.水军过多,理性判断匮乏,是风气问题。网络反腐大有可为,亦有恶性自毁之虞!
天山暮雪_浩哥: 十八大后,党国反腐硕果累累,多位高官先后落马,其中网络反腐不经意间竟超越官方力量,成为主要利器。但最近,兰州市长戴名表、顺德局长住豪宅,却“意外”清白,特别是后者,纪委书记谈到动情处,还抹泪同情局长艰苦。让广大屁民难以接受!在我看来,理性反腐,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比结果更重要!
武大沈阳: 这几天,网络反腐势头回潮,民心等不及。改革就是和富人移民之心赛跑,就是和雷人雷官雷回应赛跑,就是和草根躁动之心赛跑,就是和利益集团销蚀社会速度赛跑,网络易退难消,民心难聚易散。
你相信兰州市长的清白吗?
第四十五期
雷政富
雷政富不雅视频
第四十四期
虐童案
浙江温岭虐童案
第四十三期
十八大舆情
十八大舆情
第四十二期
北京暴雪
北京暴雪应对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