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防控战中政府管理日渐成熟
      此次H7N9疫情的信息战场上,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及时、坦诚、权威、有逻辑性;在防疫战场上,反应迅速,中央地方联动,防控方案有效进行,不恐慌、不懈怠。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一个渐渐成熟起来的社会管理者形象。
H7N9防疫舆情

H7N9禽流感疫情发展过程

H7N9禽流感疫情发展过程

3月31日,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4月3日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自4月4日起,在已报告确诊病例的省份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

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

为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上海市政府决定4月6日起全市暂停市场活禽交易,临时关闭该市活禽市场。

上海市卫生部门7日宣布,该市一名4岁人感染H7N9禽流感轻症男童已基本康复。

4月8日,据农业部通报,已从鸽子、鸡和环境标本中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

截至4月9日,内地已确诊2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9人死亡。多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上海13例(5人死亡),江苏8例(1人死亡),浙江5例(2人死亡),安徽2例(1人死亡)。

事件传播热点:公众更关注未知且关联的信息

自H7N9禽流感疫情爆发以来,舆情关注度呈井喷趋势。微博、论坛和媒体的交叉传播作用下,关于H7N9禽流感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从3月31日至今,随着疫情不断发展,陆续有新增和死亡病例,H7N9禽流感疫情始终是舆论最热门话题。

H7N9事件传播热点

这些搜索热搜词反应出公众对疫情的关注重点。可以看出,公众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产生源、传播途径、防疫治疗这三点最为关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疫情的爆发,因其未知性、个人关联性,势必会造成公众的围观和猜测。而恐慌和猜测是谣言产生的最佳土壤。

舆论关注热点的分布,是公众心理倾向的直观体现。从事件发酵期到发展期,H7N9病毒的产生源还未找到,传播途径不够清楚,防疫治疗手段有效性未经证实。公众的安全未得到保障,因此会产生观望、焦虑情绪。而政府处在公共事件负责人的位置上,垄断着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稍有不慎就会沦为舆论批判剑指的对象。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沟通对于事件的正确处置和及时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对两个战场:既要防病毒,也要防谣言

防疫救治要遵循“木桶定律”

有效控制疫情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积极的预防。防疫是疫情应对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考验政府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疫和救治,分成六步走。

H7N防疫六步走

第一步,疫情及时公开和更新。在传染病疫情当中,及时的公开可以避免传染规模的扩大,对于遏制疫情的扩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信息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公众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信息公开使政府充分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把事态控制在有序的范围内,避免谣言的产生打乱防疫工作。

第二步,对病毒和预防知识进行科普。公众要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毒来源、临床表现、传播周期、诊疗方案、预防措施有全面、权威的认识,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这个时候,请权威、有公信力的专家或者机构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向公众传输有用的信息,公众知道了病毒是怎么回事儿,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无效的。这对于防疫工作的展开有重要帮助,同时也能避免哄抢囤物的事件发生。

第三步,对舆论进行良性引导。对舆论引导的两大手段就是信息公开,以及回应质疑。频繁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及接受媒体采访,同时利用政务微博公开信息,积极互动,都有助于舆论的引导。

第四步,预防是控制疫情最有效手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H7N9病毒的病例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手段。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与督导检查。同时要求各地落实网络直报制度,中央地方积极联动系列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第五步,救治科学有效。包括对已感染人群的救治,开发药物和疫苗,对病毒的医学研究等。通过救治,上海市一名4岁人感染H7N9禽流感轻症男童已基本康复。

第六步,经验总结、制度完善。本次H7N9禽流感的应对迅速有效,就是吸取了之前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经验教训,相比之下,政府对疫情的应对和控制更加有序、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感染者的治疗费用是否该由国家负责也被提出并讨论。

社会管理需遵循“木桶定律”,各个步骤都不允许成为短板,否则满盘皆输。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疫和救治是政府面对的一次管理学大考。

面对谣言,迅速回应与主动出击结合

疫情时期的谣言实际上是诉求真相的尝试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需要,反应了一种社会心态。所以,消除谣言的方法就是让社会了解真相,让压力消失。伴随着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的,还有各种谣言。

谣言应对图

在疫情爆发初期,舆论有一种声音质疑上海市政府:为何20多天后才公布感染H7N9信息?对此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迅速做出回应:H7N9是新型病毒,该病例在门诊和收治过程中进行了检测,先排除了SARS等已知病毒,再进行未知病毒判断和诊疗。未知病源的检测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一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防控H7N9禽流感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也认为目前应不存在疫情瞒报现象。卫计委与WHO共同通报H7N9疫情,表示绝不瞒报。

在疫情爆发之前,黄浦江上千头死猪漂流事件正在舆论风口浪尖。舆论质疑在华东地区出现成千上万头死猪、禽类流感和人类病例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世卫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示H7N9疫情与黄浦江死猪无关。

4月5日,南京一小区树上掉落的十只左右死麻雀,南京市农委表示,为解除公众担心麻雀感染禽流感的担忧,所以最先做了病毒测验,确认H7N9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因此判断该小区麻雀集体死亡不是禽流感所致。

H7N9禽流感来袭,让板蓝根再度受热捧,部分地区甚至出台了板蓝根“限购令”。因有说法称能预防非典、禽流感等疾病,板蓝根也被誉为“万能神药”。钟南山表示,不要盲目服用板蓝根来预防H7N9病毒感染。腾讯《今日话题》推出专题:又是板蓝根——“万能神药”的真面目。指出事实上,除了安慰作用,板蓝根未被证明有任何疗效,但毒副作用却不可被忽视,并称这种“大轰大嗡”的疫情防治法,是愚昧和落后的表现。

针对几种谣言,政府均及时给予回应,未让谣言广泛传播形成人们的恐慌。目前整个舆论环境依然是以观望为主,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过度紧张和恐慌的情绪。另外,多省查处编造散布H7N9疫情谣言案件,十余人被拘。官方不再只是被动的回应谣言,而是用法律武器来避免公众的恐慌,同时维护了公信力。

舆情点评:我们看到渐渐成熟起来的社会管理者

SARS十年,当年 “捂盖子”的陈旧新闻规则使政府和媒体在信息战中输得一败涂地。至此之后,信息逐步公开,非典也成为中国疾病防控以及政府信息公开许多方面的转折点。

环球时报用“吃一堑长一智”来形容这十年的信息公开进步,非常贴切。此次H7N9疫情的信息战场上,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及时、坦诚、权威、有逻辑性;在防疫战场上,反应迅速,中央地方联动,防控方案有效进行,不恐慌、不懈怠。

而舆论场也在这十年里,逐渐成长起来。正是各种声音的争论让真相越辩越明,谣言越辩越无处生存。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中并未因谣言而产生大规模的恐慌不安情绪,证明舆论对于政府的理解、信任以及肯定,为政府做好防疫工作提供宽松的舆论环境。社会管理者与舆论进行良性的互动。

在这次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一个渐渐成熟起来的社会管理者形象,也看到一个渐渐理智和自由的舆论场。(中国网 张林)

H7N9流感
甲型H7N9流感
中国青年报:允许质疑才有公众理性
人民日报:谣言止于公开互信缘于透明
京华时报:用法律解释免费治疗H7N9患者
新京报:抗御禽流感还应加强监控禽畜疫情
环球时报:非典与禽流感,十年间变了多少
美国学者约翰•巴里: 1918年大流感的最后一条教训,就是必须珍惜公众对他们的信任,正途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过饰非,也不试图操纵任何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打破恐惧。
中国青年报冯雪梅: 正如卫计委相关官员所说,与十年前相比,此次禽流感的防控,更加透明规范,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无论是禽流感,还是与之相关的病理学、药物学知识,都不可能马上被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方案,难免有疏漏。
《百科知识》副编审张田勘: 凡是因对疾病盲目恐慌而伤害动物的行为都与今天的捣毁鸟巢如出一辙,表面上是担心疾病传染给自己,但是在恐惧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种对动物权利的无知,并且违背了人类应该有的保护动物的义务和责任,甚至是对高喊保护动物的矫情。
人民网舆情分析师何小手: 信息公开既是“非典”的遗产,也是时代的召唤。和10年前不同的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媒介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自媒体兴起,权威消息的主体日趋多元。与此同时,“异质”声音崛起,可以预计,在此次禽流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将有大量的不实传言出现,它们或从风吹草动中获取灵感,或是安全感稀缺情形下的本能反应,情境林林总总,各出有因,于此公共危机之际,若简单将其视为谣言,既非客观,也有失理智。
台湾“中央社”: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8日召开H7N9禽流感疫情记者会,除邀请WHO驻华代表蓝睿明与会,并开放境外媒体参加。这是官方在H7N9疫情暴发后,首度向境外媒体召开记者会。
公共财政应否为禽流感患者买单
第五十期
第一夫人自信国民,惊艳世界
第一夫人自信国民,惊艳世界
第四十九期
治污染不看广告看疗效
治污染不看广告看疗效
第四十八期
雾霾散去来给政府打分
雾霾散去来给政府打分
第四十七期
瞒报思维该进博物馆了
瞒报思维该进博物馆了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