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染不看广告看疗效
    潍坊能否得到公众的信任和舆论的支持,不是靠表面文章,而是看后续行动是否失分,不看广告,看疗效。期待潍坊以及其他地方拿出诚意和实际举动,包括及时公布接收到的举报与调查情况,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只要政府勇于负责,诚心解决问题,舆论同样也会鼓舞和支持,关键还是看出发点在哪。
地下水污染

2010年5月份《半月谈》刊发了《地下排污:致命威胁悄悄逼近》的报道。记者调查时发现,除了挖渗坑、渗井偷排外,为了躲避查处,有的污染企业竟用高压泵将大量污水直接注入地下。

2013年2月12日,公益人士@邓飞等人披露,在山东潍坊,化工厂造纸厂等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层,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却可逃避监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河北、山东等地悄悄进行多年。这一“绝后”的恶劣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微博里一场号称“中国水污染独立调查”的行动悄悄开启。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2月17日,潍坊环保局发起公告,潍坊环保局悬赏10万征集企业向地下排污的线索。并否认给涉污企业通风报信。

微博形成调查平台,意见领袖拾起烂尾新闻

春节刚过,免费午餐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中国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微博话题。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参与讨论的微博共计约100万条。“地下水污染”的微话题也连续几日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

微博网友通过“随手拍下水污染”的方式参与到话题中来,大量的水污染图片出现在微博上,使话题迅速升温。同时,几位长期关注环保的意见领袖公益人士的持续关注也对“地下水污染”话题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拥有293万微博粉丝的邓飞和著名环保人士董良杰的持续关注直接推动了微博舆论场的形成。

而早在2010年,《半月谈》就已经刊发了《地下排污:致命威胁悄悄逼近》的报道。但是两年多的时间里,地下水大面积污染的信息却没有传播到公众的耳朵中。这样一个关乎人们生存的真相成为了一条“烂尾新闻”。在事情报道出来之后,由于缺乏持续关注,媒体注意力转移,产生了新闻“烂尾”现象。

作为公益人士的代表人物,邓飞的公众信任度很高。同时作为知名媒体人,他充分发挥了传播主动性强,关注对象最多的特点,对于“地下水污染”的舆论生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传媒力量的发育和整个社会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意见领袖逐渐形成引领社会话题的能力,而公共话题意见领袖的诞生也是中国公民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月1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转发相关评论后,向网友开展信息征集,称将对网友反映的地下水污染现象进行调查。网友对《人民日报》官微的表态纷纷表示赞赏,不少人都提交了相关线索。媒体与网友的互动,拉开了对地下水污染宣战的序幕。

共同宣战,媒体对公共环境污染已是零容忍

2月14日起,当“地下水污染”在微博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之后,媒体开始跟进。2月17日,“潍坊悬赏地下排污”成为百度热搜词,当日媒体报道量迅速达到985条,媒体报道量猛增。在随后的两日,媒体对“地下水污染”都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话题一直保持在百度热搜榜上。

地下水污染媒体关注度趋势

2月14日,日均发行86.7万份的新京报发表社论《新的一年,向地下水污染“宣战”》率先响应微博平台上的邓飞,成为第一个向地下水污染宣战的有影响力的媒体。而该篇社论当日及被转发94次,迅速在媒体中铺开传播。文章做出强烈呼吁,指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治理、遏制的时候了,再不治理城市也将难有清洁的水源。

2月17日,南方都市报标题为《无良企业高压泵地下排污 监管部门沉默》的新闻被转发361次,报道将“地下水污染”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归纳,让公众看到了事件的全貌,因此形成媒体舆论关注的高潮。“山东潍坊悬赏排污”的新闻同日也进入公众视线。

随后,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向地下水污染“宣战”,离不开公众参与》、京华时报发表评论《重奖难消地下水污染之争》、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地下水污染,沉默就是纵容》、新华网发表评论《地下排污猖獗,监管都“睁眼瞎”?》、齐鲁晚报发表评论《保护地下水就是捍卫生存底线》。各大官方纸媒和都市报都纷纷响应话题,向地下水污染宣战。这是继春节前各大媒体集中向空气污染“雾霾”宣战后的又一次集体发声环境污染事件,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的舆论导向。

追问环保部,地下水污染情况本该“众所周知”

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财政部共同开展了“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调查发现,部分企业排污仍是造成我国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两年之后,公众对“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情况依然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对环保部的调查和治理都提出了质疑。

质疑一:地下水污染情况究竟是何情况?

环保部承认全国城市地下水质量状况是不容乐观。根据“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63%,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占37%。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占了一多半。与2010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质疑二:是不是真的有企业向地下水排污的情况?环保部是否有调查结果?

环保部表示,春节期间,地方环保部门赶赴现场进行暗访,目前尚未发现企业通过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的情况,调查仍在深入开展之中。并将于近日组织开展以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巩固和提高我国水污染治理成果。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行事,树立自身的良好公信力;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有序引导的原则,以客观理性的处置方式,回应社会上的传闻,在谣言和猜测扩张之前,引导舆论向客观理性的方向走。环保部在面对舆论质疑的时候,能够及时坦诚公开,并且有针对性的回答公众质疑。因此,虽然环保部对于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企业排污监管遭到诟病,但是并没有遭到媒体集中火力的攻击。

然而,2010年媒体就已经曝光过地下水污染的情况,环保部门的调查既然已经早就启动,为何公众对自己每日饮用,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地下水状况还是一无所知?本该“众所周知”的事情却又一次被迫传达,舆论的声讨折射出政府信息公开的滞后以及服务意识的落后。

地方政府对媒体曝光形成畸形恐惧,潍坊防媒体失分

“地下水污染”新闻的发源地山东潍坊,在闪电般地于两天时间内彻查了715家企业后宣布,竟然没有发现网民举报的问题,并且悬赏10万元征求举报线索。

中青报对此评论称,这看上去很像一个行为艺术,它甚至令人想起了古老的太极拳,那个通过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将问题消融于无形之中的神奇圆圈。

潍坊此公告一出,网上热议。邓飞表示,对当地政府公开悬赏征集污染线索的做法,他十分赞赏,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姿态。但“两天内排查715家企业,如此‘神速’,是有问题的、可疑的。”

潍坊环保局应更严谨一些,公布对企业的监测数据,对排查操作细节也应进一步公开。如果不能够及时公开调查数据,公众对其明处悬赏举报暗地通风报信的质疑就不无道理。

无论潍坊是否向企业下发通知,这都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媒体监督畸形的恐惧抵触心理。正如观点中国评论文章所说,对潍坊市环保部门和企业来说,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整改、如何改进、如何消除漏洞等方面,而不是如何应对媒体。如果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利于环保问题的解决,环境的改善,媒体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报道,对潍坊市环保部门和企业是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正面宣传。

如果潍坊市环保部门和企业把媒体当做毒蛇猛兽来防,错误理解了媒体采访的正面意义,把主要精力用在舆情“公关应对”上,而不把功夫放在解决问题上,这本身就是事倍功半舍本逐末的举动。

舆情点评: 只要出发点是对的,媒体监督就不是毒蛇猛兽

我们需要看到,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把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误解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惜为污染做粉饰,这也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然而,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还要依靠上层设计,包括政策的完善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依靠群众的监督。

从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角度讲,潍坊排查715家企业而没有发现问题,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关企业非法排污隐秘性很高。地方政府应该接纳新京报的建议: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更应该创新监管方式,向公众显示治污的诚意和决心,发动民众监督。

潍坊能否得到公众的信任和舆论的支持,不是靠表面文章,而是看后续行动是否失分,不看广告,看疗效。期待潍坊以及其他地方拿出诚意和实际举动,包括及时公布接收到的举报与调查情况,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只要政府勇于负责,诚心解决问题,舆论同样也会鼓舞和支持,关键还是看出发点在哪。

阅读全文>>>>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
观点中国:不要误解媒体曝光的正面意义
中国青年报:潍坊环保局怎样才能发现问题
齐鲁晚报:保护地下水就是捍卫生存底线
新京报:治地下水污染应鼓励公民监督
海外网:地下水污染,沉默就是纵容
人民日报: 【天蓝?地绿?水净?美丽中国不能只是传说】继雾霾天气之后,地下水污染再成热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经对北京、辽宁等8省份641眼井的水质分析,水质Ⅳ类至Ⅴ类的占到了73.8%。而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中,“较差至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向地下水污染宣战,刻不容缓!
记者丁先明: 在茌平采访,村民说得最多的是“没啥法”。面对失血的家园,每个人都有拯救家乡的冲动,但对底层百姓而言,面对一家赢者通吃的企业,他们的抗争无异于拿石头砸天。 不要带血的GDP,不应只是口号,更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中。能否真正淡化GDP考核?能否将环保系统垂直管理,让监管真正硬气?
环保部: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多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邓飞: 中国把每个地方政府开成一个公司,领导人可污染公家的水源和土地,牺牲当地人民健康甚至生命来成就自己的前程而不被惩罚。中青报此文告诉我们悲哀真相:我们今日和山东潍坊污染之战斗,对手不是企业,而是潍坊主政官员或更高领导人,抑或是整个体制。
环保董良杰: 【北京的地下水有多差?】如果化工业和冶炼废水不能有效控制排放,将会给城市带来严重后果。中国地质大学专家2012年曾发表一份北京的报告显示,北京城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突出的污染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苯并芘。综合水质评价地图如下:那红得发紫的地方是什么工厂曾经坐落?优秀水源就剩一点点了。
地下水污染为何才被曝光?
第四十八期
雾霾
雾霾天气
第四十七期
长治苯胺泄露
长治苯胺泄露
年终策划
舆论迎来黄金时代
舆论迎来黄金时代
第四十六期
兰州市长名表门
兰州市长名表门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